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08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9月开学收心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2. 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B. 体液即人体的内环境C. 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因为气温偏低D.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详解】A、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乳酸不会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A错误;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即人体的内环境,B错误;C、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即使冬季气温偏低,人体体温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体内酶的活性也不会降低,C错误;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点睛】3.

3、当肌肉细胞缺氧时会产生什么物质?pH的变化是怎样的?需何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A. CO2、迅速降低、NaHCO3B. CO2、基本不变、H2CO3C. 乳酸、迅速降低、NaHCO3D. 乳酸、基本不变、NaHCO3【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如机体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

4、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pH维持基本不变。即D正确。故选D。【点睛】4. 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 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 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

5、】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D错误。故选D。5. 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若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

6、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为淋巴,为组织细胞,其内为细胞内液,为组织液,为血浆。【详解】A、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是组织液,A错误;B、由于各种组织细胞都要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若为肝脏细胞,则b处的氧气浓度低于a处,B正确;C、为淋巴,为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但中的不能进入,C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故选B。【点睛】6.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B. 内

7、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不仅仅是血浆组成成分的稳定,A错误;B、内环境

8、是一个缓冲体系,是主要由H2CO3/HCO3-构成的缓冲体系,B错误;C、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C错误;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正确。故选D。7.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

9、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详解】A、动物静脉中输入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B、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故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静脉滴注09%NaCl溶液后,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D错误。故选A。8.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血红蛋白 葡萄糖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

10、酮酸二氧化碳 乙酰胆碱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尿素 维生素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正确;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场所是线粒体,不属于内环境,正确;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内环境,错误;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浆运输的,属于内化境,错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场所的消化道,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正确;尿素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错误;

11、维生素是细胞从内环境中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9.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 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 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细胞内液、丁是淋巴【详解】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丙(细胞内液),O2浓度最高的是甲

12、(血浆),A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乙的含量会增多,甲的含量会减少,B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淋巴细胞存在于(丁液)淋巴中,会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甲液)血浆中,D错误。【点睛】判断内环境的具体成分时,先抓单向箭头,两个单向箭头所夹的一定是淋巴。淋巴一定来自组织液并指向血浆。10.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相同是( )A. a与bB. b与cC. a与dD. c与d【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

13、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题图分析,a为组织液;b为血浆或淋巴;c淋巴或血浆;d可表示组织液。【详解】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即C正确。故选C。【点睛】11. 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成分(

14、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 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 为淋巴液,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液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答案】D【解析】【分析】表格分析: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为组织液。

15、【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B、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为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因此为细胞内液,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D【点睛】12.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BC段下降的原因即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

16、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中和。【详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

17、,B正确;C、AB段上升是由于此段时间内人体的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为背景,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血浆pH的调节机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明确AB上升是由于无氧呼吸加强所致;掌握内环境中pH的调节机制,明确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13.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 酶和激素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

18、和水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在消化道中进行,不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B、酶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

19、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14. 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为细胞内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淋巴B. 血红蛋白存在于中C. 比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A正确;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B错误;C、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产生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点睛】15. 下列细胞或生物体所处的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B.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

20、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 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D. HIV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单细胞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对多细胞生物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B、草履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C、心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处于内环境中,C正确;D、病毒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D错误。故选

21、D。16.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答案】C【解析】人体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B正确;人体内粪便的形成与排出是通过消化道完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其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更多的C

22、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17. 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只有【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

23、人血液中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主要是因为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详解】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中的HCO3-、HPO42-等离子,可起到缓冲作用,正确;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从而减少内环境中的酸性气体,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正确;CO2能刺激人体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所以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内

24、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而不是在食物中,所以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来调节血液的pH,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维持稳定C. 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D.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

25、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A错误;B、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和缓冲物质结合而减少,B错误;C、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向组织液渗透,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19. 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

26、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 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 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 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A错误;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大脑皮层产生冷觉,C错误;健康人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由内环境的成

27、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D正确;故选D。【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应掌握以下几点:(1)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2)稳态的实质: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0.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 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28、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C【解析】【分析】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空调房与其他房间之间温差大引起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29、; 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外界环境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人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外界环境引起的调节,C符合题意; D、中暑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失调引起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是解题的关键。21. 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A. 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 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 渗

30、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 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答案】A【解析】【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根据题干的信息“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说明水分大量流失,并且体内的渗透压升高才感觉口渴难耐,在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盐分,所以应该补充淡盐水,A正确。故选A。22.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答案】C【

31、解析】【详解】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分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定位】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点睛】理解体液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 下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 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 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 5

32、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血浆渗透压低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先穿出红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两层膜,再穿过一层细胞膜和线粒体的两层膜,C正确;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比3少,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几个知识点:1、葡萄糖只有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2、组织液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3、氧的利用场所是线粒体内膜;4、血浆中蛋白质较多。24.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

33、射活动B. 刺激传出神经也能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射活动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D. 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二是有适宜的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导,这是反射弧中的突触所决定的,识记反射的基本知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反射发生的条件除了完整的反射弧以外,还需要适宜的刺激,A错误;B、刺激传出神经能使得效应器发生反应,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B错误;C、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实现,C正确;D、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只能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C。25.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

34、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脊髓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故选D。26. 小儿

35、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前角的传出神经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据此分析,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 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 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 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 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处理,对刺激有感觉;而传出神经元

36、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故选B。【点睛】本题以“小儿麻痹症”为材料背景,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过程,并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27. 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 脑干和小脑B. 小脑和脊髓C. 脊髓和脑干D. 只有脊髓【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中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脊髓是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植物人“

37、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没有意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说明大脑和小脑失去正常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和脊髓保持正常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 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 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 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 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

38、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详解】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A错误;B、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D错误。故选C。29.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小脑脑干大脑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

39、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即D正确。故选D。【点睛】30.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0阻断副交感神经180阻断交感神经70A. 副交感神

40、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B. 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 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解:A、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A正确;B、由图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B正确;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

41、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C错误;D、阻断副交感神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BD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31. 人体处于夜晚休息状态时,往往心跳减缓、胃肠蠕动增强。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 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B.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答案】A【解析】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心跳加速、汗液分泌增加,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考点

42、定位】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1)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2)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

43、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32. 下列有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胸腺、骨髓B. 人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C.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D.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脊髓和脑 (包括脑干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B正确;C、脊髓含有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中枢,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

44、中枢,C正确;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有维持平衡的作用,D正确。故选A【点睛】33.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两大部分。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C. 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D. 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详解】呼吸中枢位

45、于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A错误;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而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B错误;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C正确;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D错误。【点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结构名称主要神经中枢功能脑大脑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乎衡等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的控制34. 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

46、“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 脑干B. 小脑C. 大脑皮层D. 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可见植物人还正常的结构是脑

47、干,故选A【点睛】35. 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 交感神经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答案】D【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48、。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综上分析,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性神经的作用。36. 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之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B.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C. 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形成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D【解析】

49、【分析】条件反射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详解】A、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A正确;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B正确;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C正确;D、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非条件反射可以由脊髓来控制完成,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没有。37.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B. 望梅止渴、缩手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C. 条件反射和非

50、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D.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A正确;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缩手反射属于

51、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B错误;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D、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D正确。故选B。38. 吃到梅、看到梅和谈到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3种情况分别属于( )A. 都是非条件反射B. 都是条件反射C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 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

52、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详解】人吃酸梅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人吃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这三种情况依次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其区别,明确两者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同样是分泌唾液,刺激不同,引起的反射类型也不同。39. 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53、形成的B. 与条件反射相比,非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更具有适应能力C. 建立一个条件反射需要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反复结合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A正确;B、非条

54、件反射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了条件反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加强,B错误。C、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因此,条件反射必须不断的强化,否则就会消退,C正确;D、条件反射是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B。40. 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A.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B. 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D. 无关刺激已转化为条件刺激【答案】D【解析】

55、【分析】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这是生来就有的。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

56、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是因为无关刺激(铃声)已经转化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即成了条件刺激。这时只给铃声与喂食物效果相同,即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可引起同样的反应。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建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不同的是先天性的 经过学习形成的 会消退 固定不变的 脊髓参与调节 大脑参与调节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

57、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分析作答。【详解】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错误;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经过学习形成的,正确;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后天形成的,会消退,正确;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后天形成的,经常发生变化,错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可能有脊髓参与,错误;条件反射有高级中枢大脑参与调节,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2.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8、 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 寒冷时,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体温调节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 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 抽血时,看见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1)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感

59、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望梅止渴”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大脑皮层参与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B、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而非神经直接支配,故甲状腺不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错误;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抽血时,看见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经验(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

60、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功能及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结合选项分析作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3.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 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则必然有反射活动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B错误;C、反射活动除了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还需要有足够强的刺激,C错误;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错误。故选A。44

61、.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C.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C【解析】【分析】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

62、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空调房与其他房间之间温差大引起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人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 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平衡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失调引起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掌握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来共同

63、维持内环境稳态是解题的关键。45.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A. 瞳孔扩张B. 胃肠蠕动加快C. 支气管扩张D. 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神经系统是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也称自律神经 ;植物神经系统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等。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控制系统,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调节身体机能,如心率,消化,呼吸速率,瞳孔反应,排尿,性冲动。 该系统主要是控制应激及应急反应。【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瞳孔

64、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B、胃肠蠕动加快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B正确;C、支气管扩张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 D、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受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B。【点睛】二、不定向选择题46.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C. 表示重吸收作用D. 表示的器官不可能是皮肤【答案】B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

65、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是肺,是小肠,是肾脏,是皮肤;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详解】A、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中心器官,肺部的气体与内环境之间只隔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因此,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B、是小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等的吸收过程,其中Na、Cl、葡萄糖等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B错误;C、结合分析可知,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错误。故选BD。【点睛】47. 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B. 甲渗入乙中的量多于渗入丙中的量C. 淋巴细

66、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也可以存在于乙中D. 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高【答案】BC【解析】【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其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丁为细胞内液。【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为血浆,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B、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组织液渗入血浆中的量多于渗入淋巴中的量,B正确;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C正确;D、丁为细胞内液,其氧气浓度比组织液低,D错误。故选BC。48. 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

67、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 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 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答案】A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68、B、人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正确;D、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故选AD。49.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 它们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 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 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答案】BC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

69、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正确;C、人体在处于紧张、焦虑和亢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C正确;D、人体处于非常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BCD。50. 下列有关神经

70、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B. 机体内各种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C.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AD【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详解】A、感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A正确;B、机体内各种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不都位于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错误;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

71、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故选AD。【点睛】三、非选择题51.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其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_;E_。(3)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_层生物膜。(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 、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系统。(5)CO2不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答案】 (1). 细胞外液(内环境) (2). 血浆 (3). 组织液 (4). 淋巴 (5). 消化系统 (6). 泌尿系统 (7). 5 (8). 循环, (9). 泌尿 (10).

72、循环, (11). 呼吸 (12). 细胞内CO2浓度高于组织液【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此外D是消化系统、E是泌尿系统。【详解】(1)虚线框内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三者构成细胞外液(内环境)。(2)由图可知营养物质需要通过D进入血液循环,所以D是消化系统,尿素、尿酸、水等通过E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

73、、2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2层生物膜)、红细胞膜共5层生物膜,即至少穿过5层磷脂双分子层。(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5)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是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点睛】本题结合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作用,识记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四大系统,

74、能根据图中信息答题。52.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其水的来源为_、_(填字母)。(2)图乙中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合称为_,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的具体内环境是_。(3)人体红细胞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共穿过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答案】 (1). B组织液 (2). A (3). C (4). 2/3 (5). 细胞外液 (6). 无机盐、蛋白质 (7). 组织液和血浆 (8). (9).

75、6 (10). 组织细胞【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据图甲中D与A、C之间只有单向箭头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D是淋巴,C是细胞内液。a、b、c、d分别为隔开各种体液的结构,即依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膜、毛细淋巴管壁和消化道壁。图乙中,是淋巴,是毛细淋巴管壁,是毛细血管壁,是血浆,红细胞,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细胞内液)。【详解】(1)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使B即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水分来自血浆A和细胞内液C。

76、(2)是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2/3,即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合称为细胞外液,即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壁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3)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其中红细胞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1层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膜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产生以自由扩散方式向外扩散,所以浓度最高浓度为组织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含量、理化性质中渗透压的大小、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途径,考点考查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并应用的能力。53. 如图表示人体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77、题:(1)该图中,反射弧中的结构是_,是_。(2)反射弧中的结构_是效应器,是由_组成的。(3)切断,刺激,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做出反应。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中。(2)从脊蛙左后肢剥离出甲、乙两根神经,却无法确定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研究者将乙神经剪断,并立即分别刺激A端和B端,观察左后肢是否收缩,以判断乙神经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如下图所示。结果预测:若刺激A端左后肢不收缩,刺激B端左后肢收缩,则乙神经是_神经;_。【答案】 (1). 神经中枢 (2

78、). 传入神经 (3). (4).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5). 能 (6). 脊髓 (7). 传入 (8). 若刺激A端左后肢收缩,刺激B端左后肢不收缩,则乙神经是传出神经【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详解】(1)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2)结构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结构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

79、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3)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感受器受到刺激后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切断,刺激,效应器能做出反应。(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据此可知,感受器位于后肢的皮肤,因为此时脑部结构已经被破坏,因此,该反射活动属于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2)为了确定从脊蛙左后肢剥离出的甲、乙两根神经中哪一个是传入神经,那个是传出神经,进行如下操作:若刺激A端左后肢不收缩,刺激B端左后肢收缩,则乙神经是

80、传入神经;若刺激A端左后肢收缩,刺激B端左后肢不收缩,则乙神经是传出神经。【点睛】熟知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前提。54.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 测pH 滴加5 ml 01mol/L的HCl、摇匀 测pH 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 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_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该同学用如图所

81、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清水组,理由是_。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加入_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答案】 (1). 三 (2).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下降 (3). 对照 (4).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血浆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 (5). NaOH【解析】【分析】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可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情况下,比较血浆、缓冲液和清水的pH变化。【详解】(1)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值,其目的是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值做比较。(2)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值应下降,与图中清水组曲线不相吻合。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一定范围内随滴加盐酸量的增加,血浆和缓冲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说明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血浆具有维持pH值相对稳定的功能)。(3)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还应该补充加入NaOH的实验,加入NaOH后血浆pH值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