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14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对材料中所述制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宗族的团结与和睦 B促进了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C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 D培养了族人管理家族的责任感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
2、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3.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4. 宋人戴埴在鼠璞中说道:“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据此推断,以下属于“右迁”的是A秦朝,陇西郡守调任桂林郡守 B东汉,东海郡守调任徐州
3、刺史C唐朝,中书省长官转任门下省 D宋朝,三司使调任福州转运使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6. 明清时期有一类土地被称之为“族田”,按其地租用途不同有诸多名目:如义田是为赡济本宗族中贫而不能自业者,学田作为鼓励教育族内子弟的费用。明清两朝的政府也在法律上作出规定以保障宗族对这类土地的所有,禁止侵没盗卖族田。对上述现象解
4、读最准确的是A族田属于国家所有,所以政府禁止盗卖族田B族田的存在加剧了明清时期的土地兼并不利于社会的进步C义田的存在说明宗族组织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底层贫困民众的救助义务D族田收取地租体现了租佃经营的方式,由于租佃经营在江南地区比较普遍,因此族田只在江南地区存在7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5、“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法律中与之最接近的是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9“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0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
6、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11.下表是1860年至1970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产值排序表,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1890年以前英国工业产值最高是由于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英国逐渐丧失了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20世纪初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获得世界霸权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A B C D12.(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
7、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 B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C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13.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大萧条正使西方陷于困境。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独特实验是指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C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D苏联的成功主要是由于大萧条14先秦某思想家说:“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
8、之害,而无补也。”故曰:“为乐,非也!”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A. 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D.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15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16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
9、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建立,这是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银行,被视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B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摆脱旧有体制束缚的愿望C说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变化D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
10、塔夫里阿诺斯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18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19. “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
11、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A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20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21.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D
12、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22.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23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24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
13、“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二、非选择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5分,共计52分。)25.某班同学以“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课题一 历史观问题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
14、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王夫之认为:“三代沿上古之封建,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7分) 课题二 民本主义问题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之一,它与尊君论
15、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2)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6分)课题三 对政治制度的反思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16、,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9分)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
17、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所同意的观点的理由。(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
18、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5分)(2)结合材料
19、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CBCBB 610 CDCBA 1115 CCCAC1620 CBBAC 2124 BDCB二、材料题25. (1)不同。(1分)含义:儒家(或孔子)的历史观以上古时代为理想社会,反对社会变革,不承认人类历史是发展进步的;王夫之反对把上古时代看作理想社会,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4分)影响:不利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2分)(2)先秦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1分)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2分)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
20、害;(1分)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2分)(3)不同:先秦时期,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君主没有绝对的专制权力,不敢肆意压迫人民。(2分)秦统一后,皇帝独揽全国的一切权力。(2分)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分)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1分)意义:探讨历史上政体的得失利弊,为以后反专制斗争提供借鉴。(2分)26. (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人权等思想观念影响深远。(4分)(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3分)(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近代化一环:提倡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
21、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5分)(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3分)27. (1)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如具体答出:教育第一,言传身教,派遣学习,以点带面,重视实践亦可赋分)。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5分)(2)创新:招生男女同等,没有教派之分;课程设置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学费低廉。(4分)创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英语教学传播本民族文化。(6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