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09MB ,
资源ID:40031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003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必修非选择题强化练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练习:必修非选择题强化练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必修非选择题强化练一、新陈代谢类1如图为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卡尔文循环在叶绿体的_中进行。若有1分子的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则需要进行_轮卡尔文循环。(2)图中的三碳糖实际上是_,它是由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_的氢和来自_的磷酸基团形成的。(3)图中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_、蛋白质和脂质的原料而被利用,但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解析:(1)卡尔文循环属于碳反应的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在卡尔文循环中,每3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循环生成6分子三碳糖,其中5分子在循环中再生为RuBP,1分

2、子离开循环,故1分子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需要进行3轮循环。(2)每分子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1分子三碳糖(实际上是三碳糖磷酸)。(3)三碳糖在叶绿体内能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原料而被利用,但大部分是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答案:(1)基质3(2)三碳糖磷酸NADPHATP(3)淀粉蔗糖2下图表示玉米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NADPH由_细胞的叶绿体提供,它产自光合作用的_阶段。(2)能固定CO2的物质是_。PEP酶与CO2的亲和力是Rubisco酶的60倍,而马铃薯没有C4生成这一途径,则玉米和马铃薯在炎热

3、夏天的中午,两种植物细胞内三碳酸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是_。(3)要探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采用的方法是_。(4)施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因为有机肥经分解后可为光合作用提供_。(5)玉米需氧呼吸过程中也有丙酮酸产生,该物质可在_中被彻底氧化分解。解析:(2)分析题图可知,能固定二氧化碳的物质是RuBP;在炎热夏天的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速率不变,因此玉米和马铃薯在炎热夏天的中午细胞内C3含量均减少,同时,由题意知,PEP酶与CO2的亲和力比Rubisco酶高,而马铃薯没有C4途径,不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与玉

4、米相比,马铃薯细胞内C3含量降幅更大。(3)探究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4)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同时形成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因此施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5)真核细胞中,需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答案:(1)叶肉光反应(2)RuBP都减少,后者降幅更大(3)同位素示踪法(4)CO2和矿质元素(无机盐)(5)线粒体3下图一为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图二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强度变化图。(1)该植物处于图二甲点状态时,图一中线粒体的氧气来自_(填字母)过程。(2)当植物处于图二乙点

5、状态时,图一中叶绿体产生氧气的去向包括_、_。(3)图二中,植物处于甲到丁状态时,光强度_(填“是”或“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4)图一中,物质A是_,产生物质A的场所是_。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_。解析:(1)该植物处于图二甲点状态时,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一中线粒体的氧气来自外界即通过f、g过程。(2)当植物处于图二乙点状态时,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一中叶绿体产生氧气的去向包括从叶绿体到线粒体、从叶绿体到细胞外。(3)图二中,植物处于甲到丁状态时,该植物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光强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4)图一中,物质A是丙

6、酮酸,产生物质A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呼吸作用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答案:(1)f、g(2)从叶绿体到线粒体从叶绿体到细胞外(3)是(4)丙酮酸细胞溶胶电子传递链4为研究镁对龙眼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叶绿素含量(mggFW1)表观量子产率呼吸速率(molm2s1)CO2吸收速率(molm2s1)缺镁组0.9830.0161.301.58低镁组1.4220.0200.912.88正常组3.1890.0240.424.25注:FW表示鲜重;表观量子产率反映植物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_。缺镁组龙眼的叶绿

7、素含量比正常组显著_,这直接影响了龙眼_。(2)在光反应中,水裂解为H、电子和_,H和电子将_还原为能源物质。(3)表观量子产率可以反映_的强弱。(4)缺镁组龙眼CO2吸收速率低的原因是_。解析:(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参与光反应,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缺镁组龙眼的叶绿素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减少,且表观量子产率(反映植物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也显著降低,故缺镁直接影响龙眼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2)水在光反应中被裂解为H、电子和O2,H和电子将NADP还原为NADPH,NADPH是碳反应中将三碳酸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3)表观量子产率可以反映植物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即光反应的强弱。(4

8、)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组龙眼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弱,生成的ATP和NADPH减少,使三碳酸还原为三碳糖的过程受阻,导致碳反应速率下降,CO2吸收速率降低。答案:(1)类囊体膜减少吸收和转化光能的效率(2)氧气NADP(3)光反应(4)三碳酸转化为三碳糖的过程受阻,使碳反应速率下降5下图甲表示仙人掌科植物特殊的光合作用碳反应方式:夜间气孔打开,固定CO2产生苹果酸贮存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卡尔文循环,代表不同的物质。图乙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苹果酸分解产生的CO2与_(填物质)结合生成,进而形成_(填物质)。(2)

9、图甲中的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夜晚没有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碳反应提供所需的_。(3)图甲所示的植物最可能是图乙中的_(填“A”“B”或“C”)种植物。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4)在上午10:00,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较短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5)图乙中植物C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速率却没有出现低谷,从该植物固定CO2的酶的特点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解析:(1)图甲中,苹果酸分解产生的CO2参与碳反应,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酸,进而形成三碳糖。(2)根据图甲可知

10、,植物在夜晚将CO2转化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CO2被释放出来,用于植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夜晚无光照,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碳反应提供所需的ATP和NADPH。(3)图甲所示的植物能够将CO2储存在细胞中,当干旱导致气孔关闭时可将CO2释放用于光合作用,因此这种植物的耐旱能力较强,可对应图乙中的植物A。(4)在上午10:00,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较短时间内,因植物A在10:00时基本不从环境中吸收CO2,所以细胞中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基本不变;而该条件下植物B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细胞中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含量降低。(5)图乙中植物C叶片在晴

11、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其CO2吸收速率没有出现低谷,可能是由于该植物中有能利用较低浓度CO2的酶。答案:(1)RuBP三碳糖(2)ATP、NADPH(3)A炎热干旱(4)植物A基本不变,植物B下降(5)该植物有能利用较低浓度CO2的酶6.研究人员发现某种植物的一株突变型植株,在温度适宜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利用该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该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后,发现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四条色素带差异明显,说明该突变型植株的_(填色素名称)与野生型植株可能不同。若以该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

12、为横坐标,所得曲线称为_。(2)在光反应时,NADP的作用是_。若碳反应形成12个3磷酸甘油酸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可以被还原成_个三碳糖磷酸,大部分三碳糖磷酸再生成RuBP分子,以保证卡尔文循环持续稳定地进行,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磷酸运出叶绿体后大部分转变成_(填物质名称)。(3)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出,当光强度为m时突变型植株的放氧速率比野生型植株更快,此时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产生的_消耗也更快。当光强度大于n点时,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其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项)。解析:(1)滤纸条由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该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存在差异的色素位于

13、色素带第四条,是叶绿素b。该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做曲线为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2)水中的氢(He)在光下将NADP还原为NADPH。12个3磷酸甘油酸分子被还原为12个三碳糖磷酸,其中大部分用于再生成RuBP,部分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大部分用以生成蔗糖供植物所利用。(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是光反应,光强度为m时,突变型植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加快,光反应的产物有O2、ATP、NADPH,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被消耗。当光强度大于n时,相同光照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所以两种植株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突变型植

14、株的RuBP含量或相关酶的含量比野生型植株的高,酶活性也较强。答案:(1)叶绿素b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只答吸收光谱也可)(2)作为H和e的受体或作为氢受体12蔗糖(3)NADPH和ATP突变型植株的RuBP含量或酶含量大或酶活性强(答案合理即可)7某同学在夏季某天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在CO2浓度相同、光照不同的条件下,对油菜光合速率日变化研究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可知,油菜在晴天条件下,11:00的光合速率_(填“”“气孔关闭CO2(2)增多(3)光强度光反应Mg2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8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

15、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由图中曲线对比可知,经_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这将直接导致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的_光减少而降低了光合速率。由此推知,若遇较低温天气,除升温方法外,可对该植物进行_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2)提取上述四组该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研磨时可加入适量的_。对上述四组色素提取液分别进行纸层析分离,结果发现,第4组得到的色素带中,从上到下的第_条色素带均明显变窄。(3)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的提取液并测定_,可得到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解析:(1)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分析题中信息

16、可知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由图可知,光0 ,即经低温和光照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若遇到较低温天气,可对植物进行遮光处理以减少叶绿素的损失。(2)细胞液呈微酸性,在研磨时叶肉细胞被破坏,其中的细胞液渗出,会破坏叶绿素,碳酸钙有中和细胞液酸性,保护叶绿素的作用。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液中的色素,第3、4条色素带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第4组叶绿素含量较低,则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均明显变窄。(3)以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用百分率表示,又称吸光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答案:(1)叶绿素含量低温和光

17、照蓝紫光和红遮光(2)碳酸钙3、4(3)吸光率9.低温寒潮会造成农作物受灾,光合作用是受低温影响较显著的生理过程之一。科研人员用黄瓜研究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黄瓜叶片,沿叶脉将叶片一分为二,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然后进行两种预处理:一半置于低温弱光下,一半置于_下,在培养箱内处理6小时。之后,再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2)为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预处理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原因,用NADP作为受体来测定NADPH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预处理低温黑暗低温弱光实验前

18、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NADPH生成速率100%85.1%100%55.8%实验结果表明,_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进一步影响_ 循环中的_过程,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较明显。解析:(1)反映实验结果的柱状图显示:实验进行的两种预处理:一半置于低温弱光下,一半置于低温黑暗下,而且两种预处理后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对值均低于处理前,低温弱光处理组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对值更低,所以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都降低了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低温弱光比低温黑暗的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2)表中信息显示:与低温黑暗处理组相比,低温弱光处理组的NADPH生成速率较

19、实验前减弱更显著,而NADPH是光反应的产物,说明低温弱光的预处理导致光反应减弱更显著。NADPH参与卡尔文循环中的C3还原过程,光反应减弱会进一步影响卡尔文循环中的C3还原过程,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较明显。答案:(1)低温黑暗低温弱光和低温黑暗两种预处理都降低了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低温弱光比低温黑暗的预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影响更显著(2)低温弱光卡尔文C3还原二、遗传变异类1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A纯合正常雄果

20、蝇40正常()38褐眼()42正常()实验二B纯合正常雄果蝇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实验三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B发生了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判断的依据是_。(2)果蝇A的突变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3)实验一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正常眼色与褐眼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请用遗传图解方式表示实验一得到子代的过程(基因用字母R、r表示)。解析:实验三中,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后代出现正常眼色果蝇,且正常眼色褐眼12,说明突变基因可能显性纯合致死,即果蝇

21、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由实验一可知,子代雌果蝇一半正常眼色,一半褐眼,而雄果蝇数目只有雌果蝇的一半,且表现为正常眼色,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可能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答案:(1)显性实验三的子代中出现正常眼色(2)X实验一的子代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1(3)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如图2基因A(a)控制果蝇的棒眼与圆眼,基因B(b)控制长翅与残翅。现有一对长翅圆眼果蝇交配得到的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没有基因突变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眼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决定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F1长翅圆眼雌雄果蝇随机

22、交配后产生的F2中残翅棒眼雄果蝇占1/52,则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为_,F2中长翅棒眼雄果蝇占_。(3)请写出F1中残翅棒眼雄果蝇与纯合残翅圆眼雌果蝇交配产生F2的遗传图解。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推知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圆眼为显性性状。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2)分析F1雌果蝇的性状分离比长翅残翅小于31,由此推知某种基因型的雌性个体可能致死。又根据F1长翅圆眼雌(1/6BBXAXA、1/6BBXAXa、2/6BbXAXA、2/6BbXAXa)、雄果蝇随机交配,F1中长翅圆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BBXAY、2BbXAY,其产生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

23、BXABYbXAbY2211,若BBXAXA纯合致死,则F1中长翅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BBXAXa、2BbXAXA、2BbXAXa,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比例为BXABXabXAbXa4231,产生的F2中2/64/102/15BBXAXA致死,则残翅棒眼雄果蝇(bbXaY)占(1/61/10)/(12/15)1/52,符合题意。其他基因型致死都不会出现该比例。因此F2中长翅棒眼雄果蝇的比例为(4/604/60)/(13/15)8/52,即2/13。答案:(1)圆眼X(2)BbXAXaBBXAXA2/13(3)如图3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

24、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果蝇的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色与翅形的遗传遵循_定律,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_。(2)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_。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_。(3)若让F2灰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精子的基因组成。杂交组合:选择_进行杂交。结果推断:若后代出现_。解析:(1)F2出现5331(与9331类似)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HhVv,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

25、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1的基因型为HhVv,则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HHVV和hhvv、HHvv和hhVV,但已知果蝇的一种精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F1中基因型为HhVv的雌性个体可以产生四种卵细胞,即HV、Hv、hV、hv,但HhVv的雄性个体只能产生三种精子,只有在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时,F2才会出现5331的性状分离比,故两亲本的基因型为HHvv和hhVV。(2)根据第(1)小题的分析可知,基因型为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1/5HHVv、1/5HhVV、3/5HhVv,故双杂合子占3/5。(3)F2灰身长翅中基因型hhVV占1/3,

26、hhVv占2/3,则基因V的频率为2/3、基因v的频率为1/3,自由交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则子代中基因型hhVV占4/9、hhVv占4/9、hhvv占1/9,故后代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81。(4)选择双隐性的灰身残翅果蝇(hhvv)为母本,双杂合的果蝇(HhVv)为父本进行测交,如果基因型HhVv的父本产生的HV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它只能产生三种精子,后代中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HHvv、hhVV(2)HV3/5(3)灰身长翅灰身残翅81(4)灰身残翅的果蝇为母本,双杂合子的黄身长翅果蝇为父本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组成为

27、HV4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1)在正常的果蝇群体中有一种“嵌合体”果蝇,研究发现“嵌合体”果蝇左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右侧身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O。该果蝇染色体的变异产生于_(填“原始生殖”或“体”)细胞的_分裂过程中。(2)科学家发现果蝇的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型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请尝试解释最可能的原因_。(3)果蝇产生色素必须有显性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使得色素呈紫色,该基因为隐性时眼色为红色。果蝇不能产生色素时眼色为白色。现将2个纯合品系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紫眼,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

28、型为_,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雄性个体中紫眼的比例为_。(4)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若为你提供以下一些纯合的果蝇作为材料: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以验证该假说,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_(只要求写出杂交亲本的表现型)。预测结果:_。解析:(1)根据题意,果蝇身体左右两侧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很可能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变异导致的。(2)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是由卵细胞提供的,若控制该性状

29、的基因在线粒体中,则由于线粒体都是来自母方,故子代的表现型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3)根据题意,果蝇的表现型有三种:紫色(A_XBX、A_XBY)、红色(A_XbXb、A_XbY)、白色(aa_)。纯合品系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杂交,根据F1全为紫眼,故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雄性个体中紫眼的比例为3/41/23/8。(4)根据题意,分析卷刚毛为隐性性状,根据伴性遗传中交叉遗传的特点,应取直刚毛雄果蝇和卷刚毛雌果蝇进行测交,即XBYXbXb,

30、应出现交叉遗传现象,即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答案:(1)体有丝(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线粒体中(3)aaXBXB3/8(4)取直刚毛雄果蝇和卷刚毛雌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卷刚毛5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如图为插入外源基因S的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染色体及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_。将外源基因S插入蚊子的染色体,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2)图中A、B基因位于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只有A基因而无B基因的幼虫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

31、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得F1再自由交配,则F2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a的基因频率是_。(3)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_、_。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2)非同源3/137/13(3)自然选择隔离6节瓜正常株同时具有雌花、雄花,雌株只有雌花,雄株只有雄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实验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据此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_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_定律。(2)若第一对等位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等位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等位基因以C、c表示,以此

32、类推,则实验一F2雄株和雌株的基因型共有_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3)实验二中A、B两种正常株的基因型_(填“相同”或“不相同”)。让实验二的F2分别进行单株自交,其所有后代中雄株的比例为_。答案:(1)2自由组合(2)41/3(3)不相同3/327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三种,已知它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现关于其性状控制方式有两种假说,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体现的生物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与花色有关的色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_中,据假说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种,据假说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

33、。(2)现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自交:据两种假说判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花色表现为_色;若假说一成立,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_,F1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若假说二成立,F1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_,再取F1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子代中花色的性状及比例为_。解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另一种为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题中两种假说均体现的是间接控制;与花色有关的物质是花青素,其主要存在于液泡中;据假说一可知,基因A、B同时存在时为紫花,A和b存在时为红花,其余为白花,它有aaB

34、B、aaBb、aabb三种基因型,据假说二可知,只要有基因A,均为紫花,当A不存在,a和B存在时为红花,其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2)无论哪种假说,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均为紫花,AaBb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据前面分析可知,若假说一成立,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934,子代紫色植株中仅有一种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9。依前面分析,若假说二成立,则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1231,F1的红花植株有aaBB、aaBb两种,比例为12,两种植株共产生两种配子aB和ab,比例分别为2/3和1/3,自由交配时,子代有三种

35、基因型:aaBBaaBbaabb441,其中aaBB和aaBb表现为红花,故红色白色81。答案:(1)间接液泡3aaBB、aaBb(2)紫紫色红色白色9341/9紫色红色白色1231红色白色818小麦有大、小穗和抗虫、不抗虫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独立遗传。现有两组杂交的情况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合序号亲本杂交组合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小穗不抗虫小穗抗虫大穗不抗虫大穗抗虫1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7532517622482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001 5081 529(1)在大穗和小穗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2)在杂交组合1中,亲本

36、的基因型分别是_;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_。(3)在杂交组合2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_。(4)若要利用亲本中的小麦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_植株自交。解析:(1)根据第1组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子代出现抗虫性状,可见抗虫为隐性性状,不抗虫为显性性状,第2组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子代全为大穗,可知大穗为显性性状。(2)第1组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子代出现小穗大穗11,亲本基因型为Aaaa,不抗虫抗虫31,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

37、BB。(3)第2组大穗不抗虫(乙)小穗抗虫,子代全为大穗,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不抗虫抗虫11,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4)通过第(2)题的分析可知大穗不抗虫(甲)基因型为AaBb,通过第(3)题的分析可知大穗不抗虫(乙)基因型为AABb,抗虫是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若要利用亲本中的小麦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大穗不抗虫(乙)植株自交。答案:(1)大穗(2)AaBb、aaBbAaBB、AaBb(3)AABbaabbAaBb(4)大穗不抗虫(乙)9现有果蝇某性状的纯种野生型雌、雄品系

38、与纯种突变型雌、雄品系(均未交配过),某研究小组从中选取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性状仅受一对基因控制,根据实验回答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2)从实验结果还可推断突变型对野生型为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若用B、b表示该基因,F1果蝇的基因型为_。(3)若要进一步验证以上推断,可从F2中选择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则应选择F2中表现型为_果蝇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若杂交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以上推断成立。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亲本都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自交,子二代雌性和

39、雄性中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的比例都应为31,而题中子二代雌性和雄性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个体的比例都为11,由此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是位于X染色体上。(2)由F2的表现型逆推,由于F2中雄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都有,则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F2中雌果蝇两种表现型都有,则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再逆推至亲本,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突变型为隐性性状,野生型为显性性状。(3)若要验证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的推断,从亲本杂交后代中雌雄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角度考虑。采用假设逆推法推导,假设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且伴X染色体遗传成立,则F2的

40、基因型有XBXb、XBY、XbXb、XbY,从中选择野生型雌果蝇(XBXb)和野生型雄果蝇(XBY)交配,后代中雌性都为野生型,雄性既有突变型又有野生型,且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11。答案:(1)X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与结果不符,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2)隐性XBXb、XbY(3)野生型雌、雄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突变型雄果蝇21110.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A、a),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B、b),右图为某雄性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分布示意图。使该雄性果蝇与一雌性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格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雄性果蝇长

41、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刚毛残翅截毛3/163/161/161/16雌性果蝇长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刚毛残翅截毛3/801/80(1)亲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_,后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果蝇占后代总数的_。(2)现有一只与亲代雄性表现型相同的果蝇,为证明它们的基因型是否也相同,某同学进行了测交实验,请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_。(3)已知另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遗传_(填“能”或“不能”)表现为伴性遗传。请举一例,支持你的观点:_。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且长翅残翅位于常染色体上,刚毛截毛位于X染色体上。在子代中长翅残翅

42、31,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亲代基因型均为Aa,子代雌性果蝇均为刚毛,说明刚毛为显性,子代雄性果蝇中刚毛截毛11,说明雌性果蝇基因型为XBXb。雌性果蝇基因型为AaXBXb。后代中AaXBY基因型概率为1/8,AaXBXb基因型概率为1/8,所以后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果蝇占后代总数的1/4。(2)待测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Y,也可能是AaXBY,只需用一残翅雌果蝇进行测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证明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若后代没有出现残翅果蝇,则证明它们的基因型不相同。(3)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则其遗传也能表现为伴性遗传,如隐性雌果蝇显性雄果蝇(杂合子),

43、后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答案:(1)AaXBXb1/4(2)让待测雄性果蝇与表现型为残翅的雌果蝇杂交,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证明它们的基因型相同;若后代没有出现残翅果蝇,则证明它们的基因型不相同(3)能隐性雌果蝇显性雄果蝇(杂合子),后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三、生态环境类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中国的一句古汉语,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除去比喻其实这句话还表达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围绕这句成语,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请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写出成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_,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 该食物链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以及_。(2)螳螂从上一营

44、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指它的_(填“同化量”或“摄入量”),其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形式为_。(3)上述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这种关系的形成是_的结果。(4)黄雀也捕食蝉,若人为大量捕捉螳螂后,则黄雀的数量会增加的原因是_。解析:(1)成语中缺少食物链中的生产者,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该食物链还缺少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无机环境)。(2)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其同化的能量,某一中间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形式为其自身的残体及捕食者粪便中的能量。(3)食物链相邻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长期进化形成的。(4)大量捕捉螳螂后,食物链会变短,致使黄雀获得的能量增

45、多,从而黄雀的数量增多。答案:(1)树(植物)蝉螳螂黄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同化量螳螂的残体和其捕食者(黄雀)的粪便中的能量(3)捕食长期自然选择(4)食物链变短,黄雀获得的能量增多2如图是某公园中生态系统功能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碳循环的角度考虑,图中缺少的箭头是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碳元素在图中的生物群落内部以_的形式进行传递。(2)图中的黄雀属于_级消费者。蝉和螳螂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原因是_。(3)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多样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种间关系是_。(4)科研小组对图中黄雀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

46、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51.627.01.523.1据表分析,黄雀的同化量为_。解析:(1)从碳循环角度分析,图中缺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这一过程。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2)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黄雀属于三级消费者。(3)蝉、螳螂、黄雀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4)黄雀的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 J/(cm2a)。答案:(1)大气中植物(含碳)有机物(2)三流入蝉的能量有一

47、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这些能量未能流向螳螂(3)物种捕食(4)24.6 J/(cm2a)3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共含有_条食物链,狐处于第_营养级。枭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该图中还缺少_等成分。(3)若该生态环境被DDT污染,会导致DDT在山狮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4)适当捕捉蛇,兔的数量不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解析:(1)该生态系统共含有12条食物链,狐处于第三营养级;枭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2

48、)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有害物质随食物链积累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4)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的。答案:(1)12三时间(2)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分解者(3)生物放大(4)自我调节4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西溪国家湿地,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生态系统中,_(填字母)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若为城市化发展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

49、的_降低。(3)西溪湿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_地,对提高城市物种_有重要的作用。(4)为防治害虫喷洒某种农药,结果蛇体内某农药含量可以扩增几万倍,这种现象称为_。答案:(1)A、B、C、E(2)标志重捕自我调节能力(3)栖息多样性(4)生物放大5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査,绘制出食物网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在鹰获得能量的渠道中,能量利用率最低的食物链是_。(2)若鼠灭绝则该生态系统中受影响最大的生物是_;一段时间后鹰又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一般不会崩溃,因为狐增加了对兔的_。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是_。答案:(1)蛇与鹰草鼠

50、蛇鹰(2)蛇捕食苔原生态系统6下图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cal/(cm2a):(1)该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层,各层中生物分布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其中,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层。(2)据图中的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数据关系看,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有_cal/(cm2a)。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3)如果在该湖泊中养殖了一些鲢鱼和鳙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需要定期投入饲料的原因是_。因为养殖导致湖泊中原有的一些鱼类被取代,这种情况属于_演替。答案:(1)垂直底泥(2)15.0单向不可逆,逐级递减(3)该生态系统输出的能

51、量超过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次生7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内能量的流动情况,其中A、B、C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_。(2)该生态系统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值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_。(3)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填图中相应字母),经_(填图中序号)途径流向分解者。(4)该生态系统中,某初级消费者的种群密度下降对次级消费者的影响非常显著,可见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填“较弱”或“较强”)。(5)从图中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2)C/B100%20%(3

52、)B(4)较弱(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2019太原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3种不同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_。甲、乙、丙、丁中,_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_(填“A”“B”或“C”)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可能符合“J”形增长模型。(2)若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请根据以上信息画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种间关系存在捕食和竞争的是_。(3)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物种C的灭绝,则其他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

53、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种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解析:(1)图中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图中物种A种群数量明显小于环境容纳量,在一定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大,最可能符合“J”形增长模型。(2)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其处于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食物网(见答案),同时可以分析出其中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的是物种A和物种B、物种B和物种C。(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1)生物群落乙A(2)物种A和物种B、物种B和物种C(3)负反馈调节9某研究性

54、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郊游的机会,对当地某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水稻田中有稗草等杂草和蝗虫等动物。蝗虫、田鼠以水稻、稗草为食,蛙以蝗虫为食,蛇既吃田鼠也吃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文字和箭头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补充完整。(2)最有利于蛇获得能量的食物链含有_个营养级。(3)如果想对田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_法。(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途径是_。(5)由于在农田中经常使用杀虫剂,蝗虫等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解释,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_的结果。(6)如果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55、尽可能多地流向水稻,同时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你会向农民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_。(至少提出两条)答案:(1)(2)3(3)标志重捕(4)水稻、稗草的光合作用(5)自然选择(6)除草、消灭蝗虫和田鼠、保护蛙或蛇等10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中过程中碳流动的形式分别是_、_。 (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过程由_来完成,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由于温室效应人们应当力求减少_(填图中序号)途径的碳排放量。(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_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方面的效益和后果。答案:(1)以CO2形式以含碳有机物形式(2)分解者(3)负反馈(或反馈或自我)生态- 2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