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1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在近代中国广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D吃西餐已成为中国的一种饮食习惯解析:材料讲的是西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即西餐逐渐受通商口
2、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219世纪末,天津和平区解放北路曾被誉为天津“华尔街”。那里建筑物造型独特,西洋建筑比比皆是。道路两旁各种外国银行、证券交易所、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更让人眼花缭乱。近代天津“华尔街”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天津近代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形式异彩纷呈中国的传统经济遭到大规模破坏A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天津和平区解放北路出现“华尔街”现象,说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从“外国银行、证券交易所、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可看出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正确,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筑形式异彩纷呈,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传统经济遭到破坏,排除。答案:A3女学报(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当时的上海女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反映了上海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故选D项。答案:D4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
4、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解析:关键信息:题中对于人们穿着西装只是进行了描述,并没有盲目排外或者批评,从而体现了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A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B随着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巨大变化C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随着中国半殖民地状态的改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
5、人解析:“为思考,为走路”说明人们的思想状况、行为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目的主旨;C项内容与题意不符;D项情况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答案:B6(2017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8)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解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意味着中华民国被推翻,“民国二年”为1913年,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
6、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中“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只涉及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未涉及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答案:B7(2017陕西省安康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34)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解析:传教士提倡天足
7、和慈禧劝禁缠足与反封建无关,故A项错误;传教士只是提倡天足,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话题,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维新派反对缠足的信息,但是并没有表明他们的态度“最为坚决”的信息,故C项错误;传教士、维新派、慈禧、孙中山等不同立场的人物都反对缠足,表明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湖南四市检测)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的原动力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
8、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解析:从材料中的“恐惧”“担心”“有毒”“不用”到“后来”的“非常欢迎”“颇便”可知B项符合题意。近代化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错。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B9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对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民族经济工业化 B礼仪风俗简洁化C民间服饰西洋化 D社会生活近代化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个人的穿着打扮,并没有反映工业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装扮而不是礼仪风俗,故B项错误;C项以偏概全,不
9、选。根据材料可知这个人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生活近代化,故D项正确。答案:D10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C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不够发达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解析:题目信息“集体婚礼、西式婚礼”“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说明虽然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已经出现,但是传统的忠孝礼节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故选A项。答案:A11(
10、2017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29)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 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晋中市名校高三联合考试10)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
11、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衣着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成就的关系,故A项错误;“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是“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体现出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衣着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
12、4题12分,共37分)13(2017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870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
13、877年清政府用银28.5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周积明最初的世纪材料四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外国人正等着看热闹。工程成
14、败与中国荣辱系于詹天佑一身。他以中国科学家特有的爱国热忱,昼夜奋战,顶着巨大压力和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6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7分)(4)综上,分析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时间“1870到1913年”可以归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5、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说明铁路的发展,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第(2)问吴淞铁路、唐胥铁路的命运说明中国早期铁路受封建势力的阻挠,材料三“甲午战后至1911年,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说明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第(3)问的第一小问历史地位,从詹天佑最早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可以概括为“中国铁路之父”;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深远的角度分析,直接影响是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和抵制
16、列强的侵略,深远影响是增强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4)问阻碍因素,结合四则材料可以从列强的侵略、国家的衰败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回答。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重工业发展迅速,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较快发展。(8分)(2)情况:中国早期的铁路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破坏;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6分)(3)地位:“中国铁路之父”。影响:发展了中国的铁路事业,增强了中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7分)(4)因素:思想观念的落后,对先进文明成果的排斥;国家衰败,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
17、的觊觎和争夺。(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下面图1是古代中国木版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画中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图2是民国时期机器印年画美人打球,画中几个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示例:信息1:图1体现了多子多福、男尊女卑的观念,图2中的妇女参加西式娱乐活动。(4分)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2分)信息2:图1是雕版印刷品,图2是机器印刷品。(4分)说明: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