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96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6-2017年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二二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商鞅变法二 秦国的崛起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商鞅变法之所以得到贯彻落实,是由新兴的经济形式决定的,A、C、D均为政治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答案:B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解析:根据关键词“商鞅变法”、“军功”、“受上爵”、“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

2、题中的规定为军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级”,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这些共同作用于贵族体制,使其产生变化,没有彻底的取消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进一步明确了爵位等级,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采用军功授爵制,打破原来世卿世禄的贵族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与奴隶制的存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A BC D答案:B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连坐法A BC D

3、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内容及结果中的消极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变法的三大偏差:压制工商业、弃绝文化、以刑杀立威。据此结合备选项便可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B项。答案:B5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篡权 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 D诸侯争霸解析:结合相关史实可知秦朝并未出现武将篡权的现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秦始皇时期派名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因而减轻了匈奴对秦王朝的威胁,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因而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故D项错误。答案:B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反映了商鞅制定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军功爵制是由战国时期的什么制度发展而来的?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有何影响?答案:(1)军功爵制。实质是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而建立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2)是由赐爵制度发展来的。影响: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一、选择题1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伐

5、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发展。A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分封制的瓦解,B、D主要指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生产水平。故选C项。答案:C2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统一度量衡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级爵制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BC D解析:商鞅变法主要从爵制和政治体制两个方面瓦解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一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二是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正确;与题意无关。答案:B3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

6、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加剧了土地兼并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 BC D解析:“除井田”可知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民得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A4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解析:按军功授爵打破了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答案:D5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

7、,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该“人”挑拨大王和商鞅的关系,意在反对变法,因此应该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故选A。答案:A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上述现象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 BC D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并不意味着变法者大多没有好的结果以及变法者自食其果,故选择C。答案:C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

8、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解析:不同的思想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形成的根源即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8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备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

9、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材料二“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立法)“弃灰于道者”

10、都要处以黥刑,其理由就是“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而实际的情况,则是“网密而刑虐”。据刘歆说,商鞅“一日临渭而论(编者注:处决)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材料四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处以车裂酷刑,族人也被诛杀。(1)上述材料下画线所涉及的商鞅之法各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为推动变法值得肯定的精神。(3)据材料三、四可获取哪些重要信息?你认为变法成功一般需要具备哪些社会条件?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影响,如“务耕织”“国民之富力”“尚军功”“树国威”。第(2)问,从“徙木立信”“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归纳其精神。第(3)问仔细解读材料可知:轻

11、罪重罚和改革的艰巨性。条件可以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人民利益等方面回答。答案:(1)“务耕织”:稳定了国家财政,为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奖励耕织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尚军功”:打击了贵族的无军功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聚为县”:县制的设立取代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平斗桶权衡丈尺”:促进经济交流,加强了经济领域里的中央集权。(2)取信于民;执法如山。(3)信息:商鞅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轻罪重刑;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支持,说明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10阅读下

12、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

13、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2)材料二如何评价商鞅?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材料四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的再认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懂材料,然后结合课本知识及题后设问综合作答。注意组织答案时语句要通畅,言简意赅。答案:(1)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认为商鞅“天资刻薄”“少恩”。这一观点不正确。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3)持否定态度。“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4)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