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83.50KB ,
资源ID:3994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942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

1、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6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第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唐代柳宗元的文章封建论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

2、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5自秦汉至

3、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不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7.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各

4、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8.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制等等,这些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9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1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10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

5、繁变动的原因在于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11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12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13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A宣布推翻资产

6、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14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1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

7、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16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7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18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

8、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19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20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21中共八七会议告

9、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22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23抗

10、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4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第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2

11、5题14分,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第二阶段: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第三阶段: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1)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

12、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2)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8分)26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材料二 “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材料三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

13、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有何积极影响?(9分)(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一位史学家评价某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时说“不应看它

14、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尽管这种政治已经制度达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但其阶级本质仍然没变,所以不能过度美化。根据以上材料,请写出你同意的其中一个观点,并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或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为例加以说明(任选一例说明即可)。化州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级月考(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0.6.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

15、取分封制的目的。【答案】A 2.【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3.【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答案】C4.【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

16、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 【答案】D 5.【解析】题目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汉到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排除B,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C,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排除D,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时期对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确。 【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从材料“设

17、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符合A B两项意思;“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符合D项意思;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 【答案】C7.【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制定说明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因此,D项正确;A项中的“社会 各阶级”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于“立法主导权”;C项说法错误,此应是在习惯法时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答案】D 8.【答案】A 9.【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这

18、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答案】C10.【解析】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总统职权由宪法赋予受宪法制约,排除B,法国不是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排除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排除D,答案A,内阁没有形成对议会的权利制衡,参议院与众议院的联席会议产生总统,总统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 【答案】A 11.【解析】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

19、大反差。选择A项。 【答案】A12.【解析】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故选D项。 【答案】D 13.【解析】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为了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即和平与土地,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20、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答案】B14.【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也排除。 【答案】A 15.【解析】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起义者们”“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答案】A 16.【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代西方列强侵略及影响的理解。根据所学“五口通商”应该是

21、在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后,故选B项。 【答案】B17.【解析】A不符合史实,俄国并没有阻止马关条约签订;C和D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答案】B 18.【解析】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关键信息: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 【答案】D19.【解析】题中所给三个时间分别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

22、军侵华有关,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教冲突”不断升级。【答案】D 20.【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C。 【答案】C 21.【解析】“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 【答案】A 22.【解析】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国家又濒于危亡”,AC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D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B项

23、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答案】B23.【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迁移运用能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被破坏的首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24.【解析】关键信息:快点给他们和平。从题干材料反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再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事实分析,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无关;从时间信息上看,D项说法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4分,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答案】、(14分)(1)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

24、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不超过6分)(2)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26【答案】(26分)(1)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3分);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控制,稳固国家政权(3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3分)(2)影响:它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美国成为

25、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3分),同时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这为美国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分);美国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3分)(3)变化:从强调排满革命、建立汉族国家到主张建设统一的民族国家(4分)。贡献: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4分)。27.评分说明【只写同意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理由写出其中的4个要点,每点2分;最后总结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为例:同意第一种观点(2分) 理由: 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

26、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8分)综上所述,我认为雅典民主制从各方面来讲都促进了国家的发展。(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2分) 理由: 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是以小国寡民为前提的直接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抽签选举不能保证执政人员的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8分)综上所述,雅典

27、民主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和弊端。(2分) 以古代中国的科举制为例:同意第一种观点(2分) 理由: 科举制作为较为公平、透明的选官制度,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稳定;被西方国家广为借鉴。(8分)综上所述,我认为科举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促进西方国家选官制的发展。(2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2分) 理由: 科举制是古代地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无论选拔范围如何扩大,也是少数人垄断了国家政权,享受政治特权;在君主专制背景下,科举制无法从根本上为实现民主与公平;科举制后期的八股取士更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8分)综上所述,科举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和消极的影响。(2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