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7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C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破坏【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分封制的破坏的相关知识,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这属于复习备考的热点之一,学生要引起重视。例如三家分晋

2、和田氏代齐,是各国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瓦解,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2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代中书省是最高的中央行政机关,故B正确。唐代尚书省不能荐举官员,草拟

3、诏书,故A排除。明代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关,故C排除。清代军机处也不是法定行政机关,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中书省【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百官服;确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加强(北宋):采取“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

4、了中央统一政令的实行.在地方设“行省”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也影响深远;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3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A专制皇权弱化 B地方吏治废弛C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法律制度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

5、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制度法令的统一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郡县制的内容特点,当时不再以血缘关系世袭,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故C正确。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没有突出材料主旨,故A排除。制度法令的统一,与“公天下”联系不够紧密,故B排除。有利于皇帝集权,没有体现家天下到公天下的变化,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

6、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15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

7、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故B正确。依法治国,是现代的法制概念,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排除。皇帝也要受规章制度的约束,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官僚集团6有学者在评论近代历史时说:“(在一定意义上说)皇权的存在并不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如果协调得当,皇权甚至可能会成为民主政治的保证力量。”由材料

8、可知该学者()A对改良作为政治现代化途径的肯定 B认为君主专制与民主制度并非对立C否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D排斥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制度【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作用【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7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己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9、)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解析】111.Com试题分析:据材料“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己经倒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正确。推翻皇帝制度在先,纪年改革在后,故A排除。纪年改革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的主要因素,故B排除。当时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仍然存在,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纪年改革8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

10、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1914年,白朗起义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失败。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白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白朗起义的发生,说明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C从白朗起义来看,革命党人己经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D白朗起义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白朗起义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11、?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C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D正确。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不是梁启超的根本目的,

12、故A排除。批评洋务派的活动,也是为了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故B排除。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属于备考重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1

13、0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预备立宪 C清末新政 D戊戌政变【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戊戌政变11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

14、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故D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没有突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发展变化,故A排除。材料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无关,故B排除。五四运动改变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故C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

15、运动【名师点睛】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2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

16、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意义,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正确。卢沟桥抗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故A排除。太原会战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排除。台儿庄战役,也不符合“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淞沪会战13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17、。这支军队是()A新四军 B八路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新四军【名师点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军队。 1937年10月12日新四军建军。新四军是主要由项英创建的,实质不受国民政府指挥的中共军事力量。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部队主力除第3师(黄克诚部)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第5师(李先念部)改编为中原军区外,其余主力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改称第三野战军

18、。14.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19、。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故正确;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过于绝对,故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故正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早在1957年之前已经实行,故错误。故正确,故A正确。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错误,故C排除。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

20、”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但它盲目排外,与现代化进程相悖。1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

21、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竞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中美关系改善符合美国的需要,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

22、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美关系,属于备考热点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头三十年中,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这个政府。美国继续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并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可能性也随之完全破灭。1960年代末,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都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尼克松返国前中美共同签署了上海公报,在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中,美国宣布断绝与台北的外交关系,转而承认北京。美国再次重申上海公报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国政策,

2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7天津益世报曾刊文称:“四五年来农民知识渐有进步。例如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此外农民所知新名词亦不少。”使农民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五四运动的影响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农村根据地的创建【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名师点睛】“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

24、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1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赣南闽西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其中在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A马克思主义传播、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开创、全民族抗战局面实现B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成熟C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

25、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D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土地革命高涨、民主革命基本胜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经历了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赣南闽西根据地-陕甘宁边区-(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段取得的成就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国民革命运动高涨、革命道路开创、毛泽东思想成熟,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属于赣南闽西根据地,故A排除。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故B排除。民主革命基本胜利,在(西柏坡)北京的迁移过程,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名师点睛】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开始进

26、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需全面掌握,主动再现相关知识。19.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红军反围剿20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

27、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正确。国民革命时期没有苏维埃区域,故A排除。创立苏维埃革命根

28、据地,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排除。解放战争最后胜利时期也没有苏维埃区域,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1伯利克里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古代雅典遵循法律至上原则,故C正确。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仍然依靠法律

29、至上原则,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主权在民、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制约、轮番而治、直接民主。2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

30、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答案】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三个世界划分23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己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

31、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贵族之间的矛盾己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故B排除。罗马法有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故C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名师点睛】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罗马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但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罗马法对后世

32、法律的影响,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124.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答案】C考点:近代西方资本

33、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25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史实,属于巴黎公社起义,故C正确。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没有建立无产阶级

34、专政,故A排除。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故B排除。俄国二月革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故D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名师点睛】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26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

35、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结合所学知

36、识可知,这反映了贵族寡头制度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故D正确。英国的议会制度也有局限性,故A排除。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过于绝对,故B排除。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也过于绝对,故C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27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

37、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答案】C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因【名师点睛】在二月革命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驾在他们之上。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四月提纲主张发动革命,推

38、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128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 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美苏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故C正确。双方都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

39、对抗政策,故B排除。冷战的主题是出军事战争外的一切对抗,故D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29.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 B. 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 D.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

40、,无权废除任何法律。30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己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己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领导人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故D正确。政

41、治民主化的推行,来源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二、材料解析题(第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共40分)31.(14分)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承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

42、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1111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采取过的举措。(4分)分析这些举措不能保持持久威慑力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

43、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 2分)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6分)【答案】(1)形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4分)。原因: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受制于皇权(或为专制主义服务,或专制主义的障碍)(2分)。(2)怎样: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三权分立)(2分)。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6分)。(2)据材料二提到,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怎样实现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三权分立。再结合所学

44、知识即可回答这解决了当时美国哪些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权力监督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权分立【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为专制主义服务,属于封建制度的构成部分;美国三权分立,国会是国家立法机关,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享有发布行政命令的权力;联邦法院法官实行终身制,法院审理案件时,不受总统和国会的干涉。分权原则不仅表现在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的权力分立上,而且表现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上。132.(13分)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

45、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

46、真正和平的原因。(5分)【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1分)原因:法德之间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3分)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l分)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3分)(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 5分)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巴黎和会与国际联盟【名师点睛】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

47、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会议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体现了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1920年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及国际联盟盟约,并否决加入国联。33.(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事件1947年印巴分治1948年以色列建国19481994年南非种族隔离19541962年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1955年万隆会议1956年苏伊士危机1958年中国大跃进运动1960年111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建立1964年

48、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19481982年阿以战争19801988年两伊战争19901991年海湾战争1997年英国将香港移交给中国2003年美国抓获萨达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及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及启示。(7分)【答案】(1)原因:二战的促进与推动;殖民国家势力的衰落;殖民地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斗争。( 3分)特点:范围广,波及亚非拉地区;领域广;合作多,成立了统一组织。(3分)(2)影响:一些国家独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有利世界和平、民主的进程。

49、(4分)启示:民族解放运动复杂曲折;客观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3分)1【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1947年印巴分治、1948年以色列建国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二战的促进与推动;殖民国家势力的衰落;殖民地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斗争。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概括其特点:范围广,波及亚非拉地区;领域广;合作多,成立了统一组织。(2)据材料“1955年万隆会议、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建立”并结合所学世界格局多极化知识即可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及启示:一些国家独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有利世界和平、民主的进程。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原因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