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4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1:戊戌政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戊戌政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新旧势力的交锋;慈禧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分析评价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其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光绪帝和维新派推行新政失败的原因。2、探究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化道路曲折的关系。3、对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统治权力,是反动的。维新派试图尝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尤其以谭嗣同为代表的为变

2、法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3、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漫长曲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经过,教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了在戊戌变法中新旧势力的交锋情况,阐明了百日维新的失败结局,在史实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参见引言第4课 戊戌政变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新旧势力的概念:(1)新势力指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主张变新祖宗之法,

3、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新势力的依靠是无实权的光绪帝.光绪帝有变法图强的意愿,同时,也希望借维新势力增强同慈禧斗争的砝码。于是软弱的维新派和同样软弱的光绪帝互为依靠。(2)旧势力是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他们坚守“祖宗之法”,反对西学变法。当时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趋炎附势,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随旧势力,所以,旧势力在朝廷权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2、新旧势力的交锋:-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新政不久,对新政并不热心的慈禧便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同时,又把她的亲信荣禄推为直隶总督,掌握北洋三军,控制京津地区。这样,慈禧就将人事任

4、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新势力的变法在慈禧的严密监视下艰难的进行着。变法开始后,皇帝发布的上谕很多,真正实行的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由于地方势力的互相推委,变法流于形式,为了贯彻改革,光绪帝也进行了反击。御史文梯参奏康有为“任意妄为”,被光绪帝革职。9月4日,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位堂官阻挠部员王照上书,光绪帝下令把许应骙等六人全部革职,赏王照三品顶戴,以示鼓励。同时光绪帝还提拔了军机四卿:谭嗣同、刘光弟、杨锐和林旭。他们都是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下热情支持变法年轻人,缺乏社会根基。军机四卿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凡有章奏,皆四人阅览;凡有上谕,皆由四人拟稿,军机大臣侧目而视矣”,“名为章京,

5、实为宰相也”。3、新旧势力矛盾的尖锐:随着变法运动的逐步深入,朝廷中守旧势力用各种方式接近慈禧,使原本就对变法毫不热心的慈禧加快了反对的步伐。掌握军事的荣禄也筹划借天津阅兵之机废帝,由慈禧训政。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不敢发动群众,于是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略见教材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光绪帝在短短的几天内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改革的举措,在守旧势力看来,光绪帝听信“康党”之言所采取的激烈举动,已大大违背了“祖宗之法”,危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经过密谋,决定奏请慈禧“训政”,中止光绪帝处理政务的实际权力以扭转局面。而掌握实际最高权

6、力的慈禧从一开始就希望所谓的变法在她能接受和控制的范围内。可是光绪帝竟然自作主张,慈禧自然恼怒。在光绪帝提出想建懋勤殿进行议政时,慈禧不准,且训斥光绪帝。光绪帝惊慌失措,迅速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密谕,表示自身难保,求救,并再次召见袁世凯,进一步拉拢,擢授侍郎,专办练兵。且暗示他可不受荣禄节制。另外,面对危急的形势,康与林旭、谭嗣同、梁启超等共商,决定劝袁举行政变。这一幕反映了光绪帝和维新派穷于被动应付,胸无良策,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就在这个时候,表示愿意帮助中国改革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所谓私人游历的身份来到天津。他的到来使守旧派感到十分恐惧,担心外国人会干涉清廷的内政,支持光绪帝。总之

7、,伊藤博文访华增加了慈禧的恐慌和不满,慈禧担心沦落和日本守旧势力一样的结局,于是加快了政变的步伐。2、标志:戊戌政变(1898年9月)3、经过:(1)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2)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3)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变法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具体原因:领导无力: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缺乏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存在依赖幻想:只是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皇帝和极少

8、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的幻想;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2、失败的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3、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政治: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因而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经济: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性。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

9、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展开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生活: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如主张男子剪辫子、妇女不缠足)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1)国际环境:日本: 当时列

10、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狂潮,不会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2)国内环境: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3)思想文化: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4)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

11、,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5)改革途径: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6)改革措施: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教学小结: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运动颁布了一系列有利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最终导致失败,中国又一次丧失了民族振兴的机会。作业布置: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感性了解,为深入分析和认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