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2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2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备课资源历史回眸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加入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文化,自清末以来的多次战争,迫使中国国门洞开,也促使原本仍埋头不看世界的中国也开始睁开眼看看不同的世界。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西文化在碰撞中交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从此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服饰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清末的服饰,除官服外,民间尤其是边远山区都留有氐羌民族服饰的痕迹,如男人以布裹头,其扎法、帕形多种多样,颜色以白、黑、兰为主。男青年春秋在白色(或浅色)短衫外套着镶有小边的短坎肩,穿套裤,扎裹腿,带绣花肚兜,系大腰带。上述服饰,今在偏远山区仍然有所见。妇女的发式在出嫁前

2、梳长辫,出嫁后挽发鬓。上衣宽摆大袖,右衽,衣缘绣以花饰云边,围满(半)裹肚、饭兜。下衣的蔽脚、扎脚也都镶有花边。鞋大都锈满花、盖花或帮花。有一种云鞋,鞋头细尖,翘起长长的钩子,做工非常考究。儿童花帽式样极多,如莲花、虎头、凤头、猫头、柿蒂、鸡心等。至于青衣、长衫或袍衫,均为外地传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西服革履等西式服装传入中国,在民间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清末民初,人们的着装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人身穿西服、西裤,有人穿长袍戴礼帽。民间服饰的变革,对传统的华冠儒服的严格等级规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服饰变革潮流的推动下,清政府也不得不进行服装方面的改革。清末新军和新式

3、学堂的学生都采用了西式军装,操衣、操帽也采用西式。之后,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也进行了改革。民国期间,随着民国服制条例的颁布,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女性开始穿过去旗人所穿的旗袍,但是已经进行了改造,样式较为紧身,以突出女性的曲线美。男性则普遍穿上西装西服以取代过去的长袍马褂。在洋装流行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服装中山装。在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具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是“断发”和不缠足运动。早在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就掀起了不缠足运动,外国传教会也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害处,清政府也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效果不明显。除了风气较为开放的大城市和受过教育的妇女外,多

4、数妇女仍然沿袭缠足陋习。放足运动到民国时期首先在大城市得到普及,在上海还成为新的时尚,海上竹枝词就有这样的诗句:“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棉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以娘娘实行放足,普告钳制之妇女。连菩萨都放了足,可见放足已经深入人心。在沿海和一些大都市,天足女郎、天足女孩成为时髦女性的美称,风行一时。民国初年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效,是历经维新、新政、革命运动坚持不懈地除旧布新,广泛传播文明生活观念的结果,推行得力的主要是在开埠较早的大城市,可在内地像湖北缠足者还有相当数量。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

5、地带,缠足者更多。云南民政厅在1934年对全省的视察报告中说:“有全县皆缠的,有全县皆不缠的,也有境内部分区域缠而部分不缠的。”一省尚且如此,全国的发展更多反复,有的地方缠缠放放,一波三折,断断续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西方的饮食文化传入中国,近代饮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通商口岸开放之后,中西文化形成显明对照是在建筑上。在长期封建社会中所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虽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完整的、成熟的建筑体系,但也突出地表现了在类型上、技术发展上的严重停滞和落后状态。近代以来因有租界的设立,

6、中国的城市建设开始逐步向西方现代城市发展,以英租界为例,开辟仅20余年,已是“街道宽平,洋房整齐电线连成蛛网,路灯列若繁星”。租界内的西方城市建筑和矗立在各通商口岸的教堂是西方建筑的代表,向中国展示了西方的建筑文化,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建筑风格。上海、汉口、南京、福州和天津等地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高级别墅和洋房花园。近代以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19世纪,中国出现了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到1895年,中国大陆已有76家报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通俗性的报刊。报刊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阅读报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7、除了读报之外,看电影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1896年,中国开始放映外国电影,此后电影逐渐深入中国的内地。同时中国人也开始了自己拍摄影片的尝试。如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面世。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各地还争相兴建电影院,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电影院的人达百万之多。近代的报刊和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近代社会生活的又一变化当属礼仪的革新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是尊卑贵贱等级制度的体现,清代

8、的礼仪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分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民国建立以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旧式的跪拜、作揖、请安、拱手等被一一废除,而代之以鞠躬、握手等新式礼节。20世纪30年代,握手礼成为社交场合最为常见的相见礼。民国之后,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和平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更使人们要摆脱旧礼教、旧道德的束缚。人们思想的变革,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过去传统繁复的婚礼逐渐的简化,如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仪式在民国后,就不再被民间广泛采用,简单的婚礼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原是传统的婚俗,后来逐渐流行在礼堂中举行文明结婚。晚清时期,婚姻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

9、以及官宦人家,而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的婚姻观念开始逐渐改变。过去的丧礼,因讲孝道,迷信,仪式繁复,故多高筑灵台且长期守制。民国初年则加以改良,力从节俭,亲友吊唁多赠花、挽联,葬期缩短,出殡时设鼓乐。可见丧葬礼仪也以文明、卫生、简洁的仪式代替了相沿已久的厚葬传统。从服饰演变看社会变革在中国人眼里,人生四事衣、食、住、行,衣在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衣是脸面,是包装,是身份的体现。正如老北京人说的:“身命(指衣服是第二生命)要齐,脸目要壮。”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靠衣服马靠鞍”,都是在说中国人对衣服的看重。中国历代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这种等级之差到清代更加森严,从皇帝及皇族宗室戚属,

10、从文武一品至九品官员,以及进士、举人等,除箭袖、蟒袍、披肩、翎顶为王公大臣的朝服外,其他服饰的四季色彩、质料以及应用场合,都有严格的定制,绝不可有半点马虎。鸦片战争使中国敞开大门,洋装进入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习惯了宽腰博带的中国人鄙视紧身细管的洋装。19世纪末,一些归国的留学生和在国内为洋人做事的买办穿起了西服,但一般国人看不惯,称他们是“假洋鬼子”。当上海的妇女开始追求紧身合体的服饰时,也有人出来责骂,说这种样式“衣瘦如竹管,后露臀前露乳”,简直是自甘堕落。然而到20世纪初,尤其是经过维新运动的洗礼,中国人开始能接受洋装了。1905年,清王朝仿照西洋军队训练新军,并参照西洋和日本的军人

11、制服,进行了军装改革。当时包括袁世凯、段祺瑞等在内的一批军人穿起了洋式军装,令人观感一新。只是脑后都还拖着条辫子,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辛亥革命使中国人从头到脚面目全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愧为一次伟大的革命,因为它不仅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使中国人从头到脚面目全新。1912年民国政府规定的新礼服标准是:男子大礼服为西服,有昼夜之分,戴高而平顶的有檐帽子。常礼服可以穿西服,戴有檐的圆顶帽;也可着中式,穿传统的长袍马褂便装。女子礼服是: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有领,左右及后下端开衩,周身加以刺绣,下身穿黑裙。20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又确定:男子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随着呢绒、洋绸等物

12、美价廉的“洋布”衣料及国外服装源源而来,中国土布被渐渐取代了。当时的时髦装饰,男子是礼帽、手杖、眼镜和怀表;妇女们则去了发髻,农村姑娘梳起大辫子,城市妇女开始流行烫发,穿上衣下裙或新式的旗袍。并模仿西方女子的束腰凸胸,在中国流行了几百年的三寸金莲也开始被高跟鞋所取代。民国时期中国服装的流行趋势,在样式和用料上都与西方国家差别不大,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少数有权势、有地位、有身份、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和先生们身上。一般百姓、特别是在广大乡村,依然自己纺线、织布、刺绣、缝衣、做鞋,穿着依然延续着明清时代甚至更远年代的传统样式,即使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外面的影响,也仅仅是一些不碍大体的改变。从等级森严的清朝服制到洋装被认同,再到中国设计出中山装、旗袍等民族服装,我们看到中国服饰演变的艰难历程,而服饰的演变又无时不与中国的政治、历史乃至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紧密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