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81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1.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儿子,题干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

2、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斥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说明D项。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答案】C【解析】“国家安定,民生改善”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A项;秦朝实行文化专制,存在时间很短,“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国家强盛,疆域广阔”与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不符,排除D项;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

3、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故C项正确。3.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 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可以知,A中明太祖时,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故A错;C只是说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

4、阁大臣变成宰相,C错;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而成祖时,“简翰林院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故B项符合。【考点定位】必修一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制。4.宋太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却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A. 机构改革必须增大财政开支B. 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C. 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D. 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答案】C【解析】材料“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越大”体现了精兵简政的必要性,故C正确;增加财政开支,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扩大国家机器,不属于教训,故B错误;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也不符合“政府的官俸和军费开支越来

5、越大”的教训,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冗官、冗兵、冗费的影响出发,得出精兵简政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A. 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 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C. 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 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答案】A【解析】义和团是反对西方文明,破坏一切西式文明,图片中火箭炮说明义和团对于西方技术认识的理性化,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利用该武器进行抗击义和团,B错误;全面排斥说法绝对,C错误;D中阻碍说法不符合事实。6.某年

6、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A. 百团大战B. 平型关战役C. 太原会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A【解析】根据“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正确答案为A。7.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 普通

7、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 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D. 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答案】B【解析】“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由此可以反映出普通民众对外来侵略的事不关己的心态说明其冷漠、茫然,故B项正确;A项“一无所知”说法错误,更准确的是“知之甚少”;C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故排除;D项“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说法错误,当时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失去人心。8.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C.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大革命

8、失败与农民党员数量的增长无关,故A项排除。图中1927年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工人阶级,1928年共产党员的主要成分是农民,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以后,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因此农民党员的数量激增,致使前后共产党员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在1946年和建国后继续开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9.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战后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B. 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

9、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C. 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答案】D【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时间不符合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但符合题意,故选D;ABC符合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的叙述,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10.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

10、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A.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C. 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D. 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答案】A【解析】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可以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

11、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的改变,没有体现出边区政府的参选率,故B项排除;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是民主的基本形式,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的是边区政府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首先通过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分析出是抗战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1.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这次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这次会议中国A.

12、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C.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答案】B【解析】此次会议上由于周恩来的努力,挫败了美国孤立中国的阴谋,应该是1954年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B正确;A是1955年万隆会议;C是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D是上合组织宗旨。12.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1953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了。下列成就属于1953-1956年的是A. 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 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C. 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13、. 中国成为华约组织成员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A不正确;B是在1964年,与题干要求不符;C是在1954年,符合题意;中国没有加入华约,不是华约成员国,D不正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初期的宰相大都来自功臣列侯,这形成了初期皇权与相权较为稳固的局面。皇帝和宰相能较好地合作处理国家大事,宰相与皇帝之间的个人关系比较稳定,宰相与皇帝之间的权力(制度)关系明确,宰相制度逐步完善。同时,宰相制度适应了其他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御史大夫、太尉、内朝官以及地方王侯国等制度的设立和完善使宰相制度处于更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制度环境当中。宰相制度本身

14、比之秦朝也进一步发展,职权进一步明确、职权类型化更为明显、机构也日益复杂化。摘编自张扬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研究材料二 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首相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因为他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其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首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各部都不是独立的机构,“部长”不是该部负责的政治人物,是首相的助手,称为“国务员”。因此,只要取得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从1871年起到1890年,俾斯麦一直就是这个“帝国的监护人”。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绸(1)根据

15、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首相和西汉初期宰相的不同点及其影响。【答案】(1)宰相多来自功臣列侯,与皇帝之间关系较为稳定;适应了当时政治发展,不断完善;宰相职权明确,机构日益复杂化。(2)不同:与君主的关系:汉初宰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德国首相无法制约德皇;权力汉初相权是国家制度赋予,德国首相权力来源于德皇。影响:汉初相权相对扩大,促使君主采取一系列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举措;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彻底,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解析】(1)由材料“西汉初期的宰相大都来自功臣列侯,这形成了初期皇权与相权较为稳固的局面。

16、”、“皇帝和宰相能较好地合作处理国家大事,宰相与皇帝之间的个人关系比较稳定”、“使宰相制度处于更为复杂的权力关系和制度环境当中”和“职权进一步明确、职权类型化更为明显、机构也日益复杂化”加以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关于相同点,由“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只要取得皇帝的赏识,首相便是帝国全部权力的化身”,并结合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相关知识作答。关于不同点,从君臣关系和权力来源两个方面加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汉代和德国政治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无论是何种形态,也无论是“漂洋过海用暴力和劫掠的手段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还是主动“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疆域

17、中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法治、投资保护和相对廉洁的政府”而“改善了全球的福利”,英美法系的形成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对“法律”的认知与实践。摘编自马剑银英美法在近代中国:1840194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闸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闸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 论题: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的政治闸述:近代中国法律史,是中国人在认知上和实践上与英美法制不断接触的过程。英美法制对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影响,首先是通过“领事裁判权”实现的。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等规定最初的领事裁判权的内容,中国人被动学习着英美国家的司

18、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居民变成了英国法治下的“臣民”,虽然大清律例仍然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但普通法已经成为香港法律制度的支柱和底色;甲午战争后,戊戌变法所倡议的各种制度是学习俄日德法等国,进行“君主立宪”式的改革;20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中修律立宪,存在着英美法制的因素;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上是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示例二 论题: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的外交闸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外交和约的签定,一方面紧紧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另一方面英美法制也随之传入中国。列强通过外交和约对晚清外交自主法权的侵夺,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闭关政策,也将英美西方近代化的法治思想渗透到中国

19、外交领域。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于1861年建立“总理衙门”开始,义经过清未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礼藩”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英美法制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解析】材料中给定的主题是“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这一论题主要涉及到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近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一个是中国近代的重大事件。回答本题的时候一定要先选择好论点,其次就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相应的论据,之后进行整合,做到言之有物。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

20、曹魏开始,御史台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构,直属皇帝。但由于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加上长期战争,政局不稳,王朝更迭频繁,致使监察机构或置或废,监察职权时大时小,监察官的地位时高时低,呈现出无规则的紊乱现象。唐王朝建立伊始,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御史台长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正副职品秩尊崇。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凡尚书省有会议,亦监其过谬”。尚书省诸司七品以上官开会,都要先通知御史台派人去监察,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

21、,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弹劾吏部选曹乖谬,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就是一个实例。摘编自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答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特点: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集中监察权;机构设置合理,职权清晰:加强业监察系统对行政机构的监察。(2)作用:进步完善了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行政监察,有利于统治者及时纠正错误决策(有利于国家行政治理);有利于规范官员行、提高行政效率。【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

22、特点和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唐朝初期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将隋的司隶台统一到御史台里来,由御史台总监察之职,使得机构统一,监察权集中”“人员编制固定,分工合理,各自职掌明确”“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唐初监察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完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行政监察、推动国家行政治理,有利于规范官员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来回答。点睛: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

23、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从监察机制来看,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御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美国与苏联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

24、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据沈志华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推行联合政府政策的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推行的联合政府政策。【答案】(1)二战后期,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逐渐形成;苏联尝试在二战结束后同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各国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和地位的上升。(2)为争取战后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探索;为和平解决战后各国国内意识形态的分歧提供了方案;但也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和各国内部矛盾的加深,该政策走向破产。【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冷战随之兴起”可知二战后期,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依据“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

25、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和所学可知苏联尝试在二战结束后同西方国家和平共处;结合所学可知各国共产党力量的增强和地位的上升。(2)依据材料“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的信息可知为争取战后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探索;依据材料“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的信息和所学可知为和平解决战后各国国内意识形态的分歧提供了方案;依据材料“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美国与苏联之间本质的不信任”可知该方案强权政治的烙印;依据材料“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和所学可知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和各国内部矛盾的加深,该政策走向破产。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

26、人物评说】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

27、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原因: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亟需向外扩展市场。由于前一时期执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结果,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间的关系紧张,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情绪异常强烈;美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额也大幅度下降。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

28、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基本特征是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依据材料中“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与拉美国家关系紧张、美国对拉美国家贸易额下降等方面分析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原因。依据材料中“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实质是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