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556KB ,
资源ID:3979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794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模块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 呼吸道内的气体B. 毛细血管内的血浆C. 肾小囊内的原尿D. 消化道内的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

2、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呼吸道内的气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毛细血管内的血浆属于内环境,B正确;C、肾小囊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与膀胱相连,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肾小囊内的原尿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2、

3、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4、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处在动态变化中,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血浆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是血液,A错误;B、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有些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只有一种,B错误;C、细胞代谢的场所是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C错误;D、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在人

4、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D正确。故选D。【点睛】3.研究表明某些雌鸡打鸣,是某些化学物质使雌鸡出现雄鸡的行为倾向。由此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A. 雄激素B. 雌激紊C. 胰岛素D. 生长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雌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雄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胰岛素的主要作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详解】雄激素的功能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产生雄配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由题意

5、知,该化学物质可以使使雌鸡动物出现雄鸡的行为倾向,因此该物质可能是雄性激素。故选A。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C.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地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包括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生物体的代谢会紊乱,可导致疾病的发生,B正确;

6、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人有可能会发生疾病,D错误;故选D。5.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促生长物质”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详解】A、图示为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说明胚芽鞘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并向光生长,A错误;B、图中胚芽鞘的尖端被切除,不生长,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7、B错误;C、图中用锡箔将胚芽鞘的尖端部位遮光,是为了证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部位,C错误;D、图中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然后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结果胚芽鞘能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B. 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可能会成为抗原D.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特异性的杀死病原体【答案】C【解析】【分析】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识

8、别抗原的作用,记忆细胞在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参与二次免疫,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详解】A、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不能直接杀灭抗原,A错误;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B错误;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可能会成为抗原,例如癌细胞,C正确;D、液中的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能特异性杀死病原体,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B. 生长素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越强C. 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受生长素的调节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答

9、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植物体中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详解】A、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B错误;C、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都是由于生长素在近地侧和远地侧分布不均导致的,C正确;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10、的协助和能量消耗,D正确。故选B。8.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人体的激素与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A. 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B.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C. 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应对紧张环境D.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解】A、当人体突然处

11、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A错误;B、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B错误;C、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等受到抑制,C错误;D、当人体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多使心肌收缩增加、兴奋性增高,D正确。故选D。9.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能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C.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D.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

12、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详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不需要结构线粒体供能,A错误;B、神经递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B错误;C、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错误;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离子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10.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刺激机体启动免疫应答,下列细胞或物质中不能识别或结合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是( )A. 抗体B. 浆细

13、胞C. B细胞D. 吞噬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

14、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详解】破伤风痉挛毒素是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对机体来说相对于抗原,而浆细胞不识别抗原,因此,不能识别或结合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是浆细胞。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预防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明确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同时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准确判断各项。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

15、述,正确的是( )A. 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血糖的作用B. 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 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A、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即胰岛素,A错误;B、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但由于此时软骨层骨化成骨,因此身高不再增

16、加,B错误;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D、神经中枢不仅可发出神经冲动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也可以分泌激素来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如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尿量,D错误。故选C。12.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此时体内调节过程不包括( )A. 骨骼肌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B. 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 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

17、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B、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原因是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加速热量的产生;而另一方而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来减少散热,AB正确;C、在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热量,维持体温平衡,C正确;D、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D错误。故选D。13.下列关于HIV的叙述

18、,正确的是( )A. 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 HIV主要侵染的靶细胞是B淋巴细胞C. 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D. HIV在人体的潜伏期长,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答案】C【解析】【分析】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详解】A、HIV是RNA病毒,

19、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A错误;B、HIV主要攻击T细胞,最终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B错误;C、艾滋病患者往往直接死于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D、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D错误。故选C。14.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质”最可能是抗体B.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C. 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会被吞噬细胞消化【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

20、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详解】A、“某物质”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A错误;B、M细胞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即图中E细胞,B正确;B正确;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既能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又能激发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对其发挥阻挡作用,C正确;D、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团会被吞噬细胞消化,D正确。故选A。【点睛】15.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沙漠防治的先锋树种是沙柳,为提高沙柳的成活率,常常需要对沙柳掐尖留芽并摘除一

21、定量成熟叶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生长素调节的结果B. 摘除沙柳一定是成熟叶片,是因为其无法合成生长素C. 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根尖,促进根的生长,从而提高成活率D. 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根的向地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较远地侧慢,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快,体现了既促进又抑制的特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

22、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既促进又抑制的特点。【详解】A、沙柳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控制的结果,A错误;B、摘除沙柳一定量成熟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B错误;C、掐尖留芽可使侧芽发育成枝条,C错误;D、上述过程解除了植物的顶端优势,而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睛】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B. 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C. 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D.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23、青香蕉,可以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由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详解】A、赤霉素对蔬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能够提高产量,A正确;B、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B正确;C、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够选择性地去除杂草,C正确;D、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而催熟果

24、实为乙烯的作用,故青香蕉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催熟,D错误;故选D。17.研究发现,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 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B.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C. 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D 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题意中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钙离子的通透性,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可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详解】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使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

25、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C正确,A、B、D错误。18.下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a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b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下丘脑通过血液联系生长激素的分泌B. 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有拮抗作用C. 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D. 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B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到垂体处发挥作用,A项正确;B、细胞a与细胞b分泌的激素作用相反,二者之间有拮抗作用,B项正确;C、

26、据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软骨等多种细胞,C项正确;D、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不是B细胞发育的场所,D项错误。故选D。19.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D. 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答案】D【解析】【分析】预实验的目的是找出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需要设置空白对照来确定某浓度的效应是促进还是抑制,再在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内进行正式实验;实验的检测指标最好是易于观

27、察,易于计数的,生根数量符合要求。【详解】A、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探索实验条件,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A正确;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C、由于在最适生长素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促进效果相同的不同生长素浓度,所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C正确;D、插枝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为实验的因变量,D错误。故选D。【点睛】20.如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A. 传出神经、传入神经、A神经递质B. 胰岛B细胞、肝细胞、A胰高血糖素C. 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细胞、A甲状腺激素D. 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28、、A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产生物质A,分泌到细胞外,A与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详解】A、神经递质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中间神经元传递,而不能倒过来,A错误;B、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后能抑制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D、效应T细胞不能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21.图1是微型电压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图2是神经纤维某处由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变化曲线,该过程中存在将Na转运至细胞外和将K+转运至细胞内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9、A. 图1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AB段的电位B. 图2中D点时神经纤维膜外Na+的浓度小于膜内C. 图2中C和E点神经纤维膜上Na+的跨膜运输速率相同D. 图2中将Na+转运至细胞外和将K+转运至细胞内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FG段【答案】A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装置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B的电位,即静息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D段。【详解】A、图1测得的电位是静息电位,相当于图2中AB段的电位,A正确;B、图2中的D点代表钠离子的峰值,即此时有大量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进

30、入细胞,故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B错误;C、图2中C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速率快,E点钠离子通道关闭,钾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不能内流,C错误;D、图2中Na+外流和K+内流现象是钠钾离子泵工作的结果,该过程最可能发生在FG段,D正确。故选AD。22.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药物M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的机理,做了如表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A. 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

31、受体蛋白B. 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C. 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 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高【答案】ABD【解析】【分析】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将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如下编号。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药物M的正常小鼠血清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注射药物的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1)对比或者,说明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2)对比,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都能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详解】A、根据分析表格中的实验

32、结果可知,药物M使小鼠血清中的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既能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也能与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蛋白,A正确;B、根据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药物M使小鼠产生了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B正确;C、因为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所以胰岛素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发挥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所以该种糖尿病小鼠不能用胰岛素进行治疗,C错误;D、糖尿病小鼠尿中含有葡萄糖,需要部分水来溶解葡萄糖,从尿中排出,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导致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可能较

33、高,D正确。故选ABD。23.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的根和枝条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能作出的推测是( )A. SL的合成部位是根B. SL可抑制侧芽的生长C. 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D. 生长素通过SL起作用【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野生型可以合成SL,而突变型不能合成,图中前两组实验根为野生型,嫁接的侧芽不同,侧芽长度一致,后两组实验根为突变型

34、,嫁接的侧芽不同,侧芽长度一致,后两组与前两组对照,根为突变型的侧芽比根为野生型的侧芽明显增长。【详解】A、从第二、第三两组结果中可以看出,侧芽长度和根的类型有关,与侧芽类型无关,可以推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B、前两组的根为野生型,可以合成SL,后两组的根为突变型,不能合成SL,结果为前两组的侧芽短,后两组的侧芽长,说明SL可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C、据图可推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能作用于芽,说明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并不能判断出生长素与SL的相互关系,D错误。故选ABC。24.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

35、确的是( )A. 图中和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B.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C.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D.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毛细血管,为组织液,为细胞,为淋巴,为血浆,为红细胞,为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为毛细血管,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皮肤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

36、变,C正确;D、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得图中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CD。25.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 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B.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C. 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D. 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答案】B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左图体现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段生长量的促进作用不同。右图体现了植物茎

37、中生长素浓度增大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加,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使其含量降低。【详解】A、由右图可知,随着生长素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烯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多;当乙烯生成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抑制生长素的生成量,A错误;B、由右图可知,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B正确;C、由左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对该植物茎段的生长为促进作用,C错误;D、由右图可知,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D正确。故选B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点的

38、掌握,考查了识图能力、析图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三、非选择题: 26.“毋忘在莒”2019莒县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11月3日举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_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的特点。(2)跑步过程中,骨骼肌产生大量的CO2和热量,CO2刺激位于_中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产生的热量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剌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垂体释放相应激素,继而促进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还可通过积极

39、放松的形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 (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 作用时间长 (3). 脑干 (4). 毛细血管舒张 (5).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6). 乳酸【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具有调节速度快、作用部位准确等特点;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解】(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40、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运动员运动停止后心跳不能立即恢复是因为激素调节有着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2)跑步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人体体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同时机体大量出汗;如果失水过多,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造成肌肉酸痛的是肌肉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并熟练运用,识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过程。27.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

41、激素,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血糖浓度,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当机体出现异常时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并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为_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其去向可能有_。(答1条即可)(2)释放的胰岛素经_运输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载体)增多,从而促进靶细胞_。(3)一些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后特异性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该病称为_(填免疫失调病名称)。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但

42、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种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_。(4)胰岛素不能口服而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请用箭头和文字构建皮下注射的胰岛素经内环境到达肝细胞的概念模型_。【答案】 (1). 神经递质 (2). 迅速被酶降解失活(或重新摄取回细胞内) (3). 体液(血液) (4). 加速摄取葡萄糖 (5). 自身免疫病 (6). 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7). 胰岛素组织液血浆组织液肝细胞【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激素调节过程中,通过体液运输作

43、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而调节生命活动。【详解】(1)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为信息分子神经递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乙酰胆碱作用与胰岛B细胞。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迅速被酶降解失活(或重新摄取回细胞内)。(2)胰岛素属于激素,激素的作用方式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胰岛素能促进靶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3)人体内的某种T细胞会被过度激活,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后特异性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该过程属于自身免疫病。如果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偏高,可能的原因是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不能识别胰岛素。(4)皮下注射胰岛素是进入组织液

44、,再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达到靶器官肝细胞。【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原理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28.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的发现,这与2011年“利用树突状细胞开发疫苗治疗癌症”获同样奖项的发现,均是基于人类对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机制的分析为基础研究突破。下面是两项成果部分研究内容。(1)分析图1可知,树突状细胞将_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的_过程,产生的_会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2)分析图2可知,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_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

45、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_。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尝试分析这种药物的抗肿瘤机理:_。【答案】 (1). 肿瘤抗原 (2). 增殖分化 (3). 效应T细胞 (4). TCR(糖蛋白) (5). 逃脱(逃脱免疫监视) (6). 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1)根据图1分析可知,树突状细胞将肿瘤特异性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后,激活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产生的效应T细胞会最终将肿瘤细胞裂解。(2)根据图2

46、分析可知,T细胞活化后到达癌组织区域,会借助细胞表面TCR分子识别肿瘤细胞的MHC分子,T细胞表面的程序性死亡受体的PD-1分子一旦被PD-L1激活,将启动自身的凋亡程序,这一识别作用将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依据这一发现,科研人员研制了两种特异性极强的靶向药物,药物的抗肿瘤机理阻止PD-1和PD-L1的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9.科学家以绿色向日葵下胚轴为材料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探究:生长素百分比黄质醛百分比弯曲的角度向光侧背光侧向光侧

47、背光侧用单侧光照射前50149949950直立生长用单侧光照射后5050655355弯向光源151(1)从表中,可以推测黄质醛对向日葵的生长具有_作用。(2)有人对黄质醛分布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假设1:单侧光照射下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假设2:光照可以促进向光侧的黄质醛的合成;假设3:光照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了。现提供向日葵下胚轴、云母片、琼脂块、单侧光源。请设计实验确定是上述三种假设中的哪一种。试验方案:注:第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下,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置A、B空白琼脂块。第二组置于单侧光下,下胚轴中间用云母片隔开,下面放置A、B空白琼脂块。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若A

48、的黄质醛浓度大于A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B的黄质醛浓度,则说明假设2是正确的。若_,则说明假设3是正确的。上述两组实验都无法说明假设1是否成立,请在方框中用图示再补充一个实验组验证假设1正确性(若用到琼脂块,用a、b表示)_,并预期实验现象:_【答案】 (1). 抑制 (2). B的黄质醛浓度大于B的黄质醛浓度;A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的黄质醛浓度 (3). (4). a的黄质醛浓度大于A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小于B的黄质醛浓度;a+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B的黄质醛浓度【解析】【分析】据表分析:用单侧光照射前,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黄质醛也基本相同,向日葵直立生长;用单

49、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相同,而黄质醛向光侧增多,背光侧减少,而植物弯向光源,可推测黄质醛抑制了植物生长。【详解】(1)根据题意,向光侧黄醛多而背光侧少,植物向光弯曲,说明黄质醛抑制植物生长。(2)假设认为光照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了,所以如果若在左侧光照下,B的黄质醛浓度大于B的黄质醛浓度;A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的黄质醛浓度,则光照可以使背光侧的黄质醛部分分解。根据题意可以补充以下实验,具体见图:;若a的黄质醛浓度小于A的黄质醛浓度;b的黄质醛浓度大于B的黄质醛浓度;a+b的黄质醛浓度等于A+B的黄质醛浓度,则黄质醛由背光侧向向光侧发生了横向运输。【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

50、,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0.用剪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涂抹脊蛙腹部的皮肤,可观察到其用后肢去挠被涂抹的部位,由此说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神经元间的_(填结构名称)所决定的。(3)为验证与脊髓相连并分布到后肢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材料和用具:头部挂在铁支架上、在左后肢大腿背面暴露出坐

51、骨神经的“脊蛙”一只,小烧杯,1%的硫酸溶液,清水,剪刀,药用棉等。(要求与说明:实验过程中只能选择后肢趾部为刺激点,1%的硫酸溶液为刺激物,对坐骨神经的有关处理只能在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处进行。)实验步骤: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会出现屈腿反射;用清水清洗刺激部位。剪断左大腿背面已暴露的坐骨神经。待“脊蛙”平静后,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然后_,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结果:_。【答案】 (1). 脊髓 (2). 突触 (3). 用其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 (4). 实验结果

52、:刺激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不会出现屈腿反射;刺激右侧后肢趾部,仅右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1)本实验的材料是脊蛙,脑被破坏,所以中枢位于脊髓中。(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是因为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是要需要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侧后肢趾部,然后用其刺激“脊蛙”右侧后肢趾部,观察记录现象。实验结果:由于脊蛙左侧的坐骨神经被剪断,所以刺激左侧后肢趾部,两侧后肢都不会出现屈腿反射;刺激右侧后肢趾部,仅右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基本知识,需要考生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出反射弧的五个结构设计实验进行解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