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温练15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但只要把握好思想的总方向,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就能在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_。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会导致其反映的某些情况存在夸大成分,因此,要想做到_,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这样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南开大学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公布了该校2015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_。A.一目了然明察秋毫洞若观火B.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C.洞
2、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D.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解析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句突出观察透彻深远,句突出观察巨细靡遗,句突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质检部门表示,今年我国乳制品食用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乳制品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一倍多。B.侍弄过花草的人都知道,园艺的活计是多么让人忘我投入虽然很辛苦,也能让人真正地放松。C.这个人连门卫都不认识,居然还进了小区,挨家挨户去推销一种新的洗涤产品。D.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形体矮小,长得像老
3、鼠,是日本动画片神奇宝贝中的“皮卡丘”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解析A项,“下降了一倍多”有误,“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搭配不当,“也”改为“但”。C项,有歧义,“连门卫都不认识”既可指“这个人不认识门卫”,也可指“门卫不认识这个人”。答案D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还记得影视剧中的测谎专家吗?他们能从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和遣词造句中,发现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太高端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发现,_。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往往下笔更重,写
4、的字更高更长;_,画面的视角,则往往会从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俯视视角。这是因为谎言编造需要更长的时间思索,因而人们写字时会下意识地犹豫、拖沓,_;同样的,由于绘画的内容是大脑编造的,因此具有全局性,所以往往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出现的,反之则不然。答:_解析由“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能够看透人心呢?”这个问句可知,后文的主要内容应介绍这种方法。后文写了两样事,一是书写,二是绘画。所以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的结果,一定是通过书写和绘画可以看透人心,由此可得出处答案。第处,可以从句式方面考虑,要看到前面“当人们书写的内容是谎言时”的提示。第处,要从写字的结果上考虑,即前文所说的“写的字更高更长”。答案从书
5、写和绘画中可以看出人的心理当人们所画的内容是谎言时导致所写的字更高更长。(意思对即可)4.请在横线处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历经艰辛,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巅,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_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不得改变原文中心,并且要顺着原语段的思路续写。“一轮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也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显然这句话的语意重点是后一句,所以续写的语句要围绕一轮红日在我们心灵的天空冉冉升起展开。此外,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语言的鲜明、生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它耀眼的光芒亲吻着我们,温暖了我们的心灵,驱散了我们一路的
6、艰辛。我们跳呀,抖落一身的疲惫;我们唱呀,唱亮阴暗的心灵;我们笑呀,迎接全新的生活。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1)描述漫画的内容。答:_(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答: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漫画的内容,要着眼于整体,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什么说什么,不可以在这个环节上延伸出漫画中没有的信息。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时,应联系社会生活来进行思考,可以得出理想、梦想等要从实际出发等类似的寓意。答案(1)画面的主体是一条正从水里跃上水面的鱼,画面的左上方是一只正在空中自由飞舞的蝴蝶,而能够像蝴蝶那样在空中自由飞舞正是鱼儿的梦想。画面的右上方写着: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2
7、)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痴心妄想,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条件。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两句是“_,_”。(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_,_”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3)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崇尚高洁、虽死无悔思想的诗句是“_,_”。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老八样薛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
8、躲避着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来,“酒”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来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日,“旧”,“一”和“日”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零
9、点之前洗完脏衣服大年初一,不可以做一切与“扫除”有关的事。父亲正在准备年夜饭,忙碌的身影不时从厨房进入客厅,又从客厅进入厨房。进出间,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哔哔啵啵”和“哩哩啦啦”的欢快的哼唱。老八样,还是老八样,他三十年如一日地为除夕的餐桌奉上最古老的八道菜。她给他买过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只粗略地翻了一遍彩页,并且对华而不实的菜式嗤之以鼻。他排斥“时尚”或者“流行”这样的字眼,他认为那是“浮躁”和“骗术”的代名词。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过时,一如既往地操作着古老的年夜饭,并且永远保持着三十年前的热情。他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一大碗一大碗的菜肴,脸上流溢着满足的表情。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
10、吃腻了老八样。整个春节期间,他把那八道菜端出端进,从除夕一直端到正月十五。这是她记忆中千篇一律的春节,她过够了。于是今年,她准备出逃,自然是有人领着她逃。她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然后,有一双大手牵着她的小手,长了翅膀一样,远走高飞了。去海南的机票竟不打折,原来那么多人和她一样,厌烦了在家里过年。满员的经济舱里空气浑浊,却浑浊得让她心安理得。深冬的海南没有一丝深冬的气象,绿意葱茏的热带植物染绿了她的眼睛,碧蓝的大海边,暖风飞扬起她单薄的衣衫,赤裸的脚趾里灌满了温暖的细沙没有人忙于过年,没有人惦记着插银柳、大扫除、做年夜饭、放鞭炮,没有人记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叫除夕。直到午夜,手机忽然
11、发出一声布谷鸟的呼唤,是短信。白天的疯玩让她疲惫不堪,她打开昏昏欲睡的眼皮看短信:阿囡,新年到啦,爸爸妈妈祝你快乐,进步!新年到了吗?她以为她在梦中,梦中的新年为何是一盏昏暗寂寞的床头灯?怎么是一床除了白色还是白色的被褥枕头?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她逃离到了一个不需要过除夕的地方,可新年还是马不停蹄地来临了。她推了推熟睡的人:新年好!熟睡的人发出梦中的呢喃:好!继续熟睡。她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感觉有点饿,她听到胃壁在暗暗地较劲,发出微弱的研磨声,身体内的生物钟醒了,她终于惦念起了某些食物,那些应该出现在除夕餐桌上的三十年不变的食物。她便问熟睡的人:现在,
12、你最想吃什么?熟睡的人没有回答她,她便自问自答:第一想吃八宝饭,第二想吃白斩鸡,第三油爆虾,第四咸肉炖笋干,第五熏鱼,第六酱鸭,第七扣三丝她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才七个,还有一个,对了,还有一个,肉圆蛋饺三鲜锅。她简直胃口大开,她几乎要吃成一个大胖子了,她第一次用想象和回忆,品尝出了老八样的美味。美味的老八样,让她忽然有些想念她厌倦了的家。她忍不住又推了推依然熟睡的他:明天,我们还是回上海吧,我想吃我爸做的老八样。(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写出了“她”由吃腻了老八样到想吃老八样的转变,情节一波三折,意蕴丰富。B.母
13、亲在除夕这天进行大扫除,不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这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C.父亲每年除夕都做老八样,女儿给他买了一本时尚家庭菜谱,他却对书上的菜式嗤之以鼻,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D.第四段中提到父亲的老八样而不具体点明,吊读者胃口;倒数第三段通过“她”的口一一道出八样菜的名称,前后呼应。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同时,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灵活运用也为小说增色不少。解析A项,“情节一波三折”错误。B项,“表现了母亲的封建迷信思想”错误。C项,“他觉得自己做的老八样是世上最美味的菜肴”无中生有。答案答E给3分,D给
14、2分,C给1分。答A、B不给分。8.小说中的“她”厌倦在家过除夕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除夕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母亲的大扫除、唠叨以及许多过年的老规矩让“她”感到厌烦;父亲每年除夕都要准备“她”早已吃腻了的年夜饭老八样。9.这篇小说在线索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_答案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她”厌倦了家里的过年气氛,吃腻了老八样,所以逃到海南;在海南“疯玩”,获得短暂的快乐后,又忆起家的气息,打算回家。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她”厌倦了在家过年,想逃离古板的父母;离开后,深夜环顾所处的地方,又开始怀念家。以老八样为线索:“他好像从不知道,她早就吃腻了老
15、八样”,文章先写“她”吃腻了老八样;“怎么是一个没有飘逸出熏鱼酱鸭香味的标准间?”“她”午夜时分在海南的旅馆又想起了老八样,因而想赶快回到上海的家。10.有人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有人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答:_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亲情。文章前半部分写父母的忙碌及“她”对在家过年感到厌倦,而当“她”今年不准备在家过年时,父母能体谅“她”。父亲在厨房与客厅之间穿梭,“熏鱼和酱鸭的香味飘逸而来,油锅正发出欢快的哼唱”,这些描写很温馨,充满了家的气息。“她”逃离后暂得欣喜,而午夜收到爸妈的短信后再也难以入睡,回家的念头萌生。文章结尾显示,“她”虽然“逃离”了父母,但心理上却难以真正摆脱对家的依恋和对父母的想念。(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新旧两种文化的碰撞。父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保留着过节的习俗,那些习俗能让人感到心安,让人眷恋。“她”代表了时尚文化,“她”厌倦了传统文化的束缚,逃离之后得到一时的轻松自由,而在陌生的旅馆里却又感到空虚与落寞,又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从文章结尾来看,时尚文化可以让人暂得欣喜,但传统文化终是根基,能给人以温暖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