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77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二单元 第6课《逍遥游》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逍遥游同步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n) 榆枋(fng) 沮丧(j) 抟扶摇(tun)B坳堂(o) 蟪蛄(g) 斥鷃(n) 恶乎待(w)C草芥(ji) 蓬蒿(go) 北冥(mng) 蜩与鸠(tio) D夭阏() 泠然(lng) 椿树(chn) 决起而飞(xu)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野马也,尘埃也B辩乎荣辱之境C腹犹果然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B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C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

2、南冥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鹏之徙于南冥也之二虫又何知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邪!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后乃今将图南水击三千里彼于致福者齐谐者,志怪者也我腾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A/B/C/D/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B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C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D齐谐者,志怪者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

3、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

4、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越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反对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善:善于、擅长。D若夫乘天地之正乘:遵循,凭借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朔:月末和月初。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B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名铿,历虞、夏、商、周,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C行比一乡,乡,在当时是仅次于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

5、万二千五百户为乡。D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气之辩,指六气的变化。9.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紧紧扣住小与大的相对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外界的凭借,都“有待者”,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的逍遥的境界。B庄子既强调“有所待者”,说明逍遥的相对性,又强调“小大之辩”, 小的与大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承认逍遥的不同境界。C文章通过对人世间的四类人,即众人(凡人)、圣人、神人、至人的一一分析,得出了什么是逍遥游的结论。D庄子认为什么人才达到了逍遥的境界呢?只有无名、无功、无己的至人,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者。1

6、0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三、拓展阅读大宗师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

7、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

8、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12下列对

9、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

10、思虑图谋,不为过懊悔,不为赢得意。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的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淡漠安闲。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对“古之真人”概括为,那就是“天与人不相胜也”。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_(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_参考答案:1、A(B、斥鷃yn,C、蓬蒿ho,D、泠然lng) 2、B(A、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哺乳动物,体形似家马,产于我国西北及蒙古。C、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D、众

11、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3、A、怒:奋发。4、D(A、于:介词“向”;介词“在”。B、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此”。C、其:表选择的连词;代词,代指鹏。D、以:均为介词“因为”)5、B(名词用作动词,南:向南飞。上、下:向上飞,落下。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使动用法,致:使到来。合:使满意;征:使信任。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异的事物。)6、D(D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7、B(非:责难,批评)8、A(应该是: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初一天。)9、A(“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的逍遥的境界”错。都“有待者”,不可能有真正的逍遥。)10、(1)彭祖如今独以长

12、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羡慕他的长寿,岂不可悲吗?(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要凭借什么呢?11、B(加标点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12、C(“务光为舜时人”错,务光为夏时人。)13、A(“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错,应该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14、(1)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2)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做“真人”【译文】知道自然的作为

13、,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虽然这样,还是存在忧患。人们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依凭方才能认定是否恰当,而认识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东西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东西又不是出于自然呢?况且有了“真人”方才有真知。什么叫做“真人”呢?古时候的“真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像这样的人,错过了时机不后悔,赶上了机遇不得意。象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不颤慄,下到水里不会沾湿,进入火中不觉灼热。这只有智慧能通达大道境界的人方才能像这样。古时候的“真人”,他睡觉时不做梦,他醒来时不忧愁,他吃东西时不求甘美,他呼吸时气息深沉。“真人”呼吸凭借的是

14、着地的脚根,而一般人呼吸则靠的只是喉咙。被人屈服时,言语在喉前吞吐就像哇哇地曼语。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

15、。所以古代圣人使用武力,灭掉敌国却不失掉敌国的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办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身躯却与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适世人的人所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嵬峨而不矜持,好像不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超群而不执着顽固,襟怀宽阔虚空而不浮华;怡然欣喜像是格外地高兴,一举一动又像是出自不得已!容颜和悦令人喜欢接近,与人交往德性宽和让人乐于归依;气度博大像是宽广的世界!高放自得从不受什么限制,绵邈深远

16、好像喜欢封闭自己,心不在焉的样子又好像忘记了要说的话。把刑律当作主体,把礼仪当作羽翼,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用道德来遵循规律。把刑律当作主体的人,那么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作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出于不得已;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所以说人们所喜好的是浑然为一的,人们不喜好的也是浑然为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是浑一的,那些不同一的东西也是浑一的。那些同一的东西跟自然同类,那些不同一的东西跟人同类。自然与人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做“真人”。姓名:王寿波地址: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手机:13132419621QQ:85811217邮箱:wsb541885811217邮编:053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