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4)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
2、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易错辨析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非“左”倾错误的结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仍坚持“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时间1978年12月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_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图解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开端:1978年,安
3、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_。(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易错辨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该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教材补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1)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实行的仍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仍十分落后,不利于机械化大生产,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2)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产品成本过高
4、,缺乏市场竞争力,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3)土地所有权不清晰。图解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_。(2)原则:_、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3)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_和厂长(经理)负责制。教材补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_、_、汕头和
5、厦门;1988年海南省的海南岛。(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4月,开辟上海浦东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_的重要标志。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易错辨析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是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
6、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1邓小平南方谈话(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体制。(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主要内容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
7、用。坚持以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_制度。(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4中共十五大(1)内容:大会确立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归纳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历史概念“
8、乡镇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创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走向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曾用“异军突起”来形象地比喻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叛。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城乡分工体系,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二)史料探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史料1979年12月1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
9、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根据万里的指示,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1980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2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关于包产到户的主要观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全文刊
10、登文章登出之后,对包产到户,有赞成的,也有疑虑的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带来社会问题(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在推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社会一片质疑声中推行的,但事实证明它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试答: 系统认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11、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发展: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三)追根溯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改革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健康发展。(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的危害远大于城市,农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最薄弱的环节。(3)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
12、经大胆地开始进行改革试验,农村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四)史料探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史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探究 据史料,概括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
13、的变化。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强调物质利益,但强调政府作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经历了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试答: 系统认知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14、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四十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具体表现为: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
15、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历史概念“对外开放格局”(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
16、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二)史料探史比较不同时期的对外开放史料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
17、图探究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近代有何不同。解读 史料表明了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试答: 系统认知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具体形式及发展阶段(1)开放原因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
18、场经济体制过渡。(2)具体形式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三)纵引横联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对外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在英国的“坚船利炮”下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实现独立自主
19、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堂训练感悟经典对话专家发掘高考12020天津卷,81978年,安徽小岗村
20、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22020天津卷,9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
21、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32020浙江7月,1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在回到北京后谈道:“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 )A深圳发展经验 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 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42020全国卷,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
22、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52020全国卷,31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62020全国卷,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
23、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72019江苏卷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82019海南卷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9
24、2018全国卷,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
25、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二、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
26、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
27、)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1正确的探索(1)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1956年中国共
28、产党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作出正确决议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为核心,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4)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5)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态势。2探索的失误1958
29、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中国经济遭受重大挫折。3经验教训(1)必须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4)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进行。(5)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2)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1
30、)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2)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3)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1)单一公有制(2)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五、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1、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
32、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深化理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社会工业化建
33、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主观大题培优 典例1 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卷材料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年12月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
34、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
35、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素养透视 本题将20世纪80年代北方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日记作为史料引入高考,运用了近年来历史学界整理的新材料。这道题在情境上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考生在全面客观了解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内容的基础上,深化对当代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帮助考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尝试解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第一步:审设问,定思路1本题要求提取史料信息,并进而说明这
36、些史料信息具有的史料价值。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提取并整理“村支书工作笔记”中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空间信息,将问题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坐标上。2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工作笔记当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梳理并进行客观叙述。3最后,结合所学史学方法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针对性说明。第二步:获取信息,阐述价值材料信息阐述史料价值信息一:“81年”“北方山区村落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正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推进,作为一手史料,有利于研究当时农村改革的情况信息二:“召开两委扩大会议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
37、问题补课会”可用于研究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政策及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信息三:“抓致富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先富带后富等工作方法,可用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落实状况信息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实施方案讨论记录建村领导小组”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第三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
38、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例2 2019全
39、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素养透视 本问以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关税的变化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现代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及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该题材料来源广泛,且都来自
40、权威的史书,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今天,此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感,是社会热点的隐性介入,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关注世界的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尝试解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1答题限定语要求回答“特征”和“意义”。(“特征”是一事物具有的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是指事物内容、外表、形式上等具有的独特的特点、标志。“意义”强调的是事物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要从对内、对外及对当时、对未来、对中国、对世界、对政治、对经济、对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2答题提示语“
4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答案既来源于材料,也来源于所学知识。“简析”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直击重点)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1特征获取材料关键信息解读信息“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税率调整是独立自主的“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税率灵活,及时调整 2.意义获取材料关键信息解读信息“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保护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有利于结束长期外贸入超局面,推动
42、外贸出现了贸易顺差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11950年,新中国已经成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2当时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3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迫切任务。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4分,每点2分)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6分,每点2分)第24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自主学习一、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1(1)包产到户2(1)企业活力(2)政企分开(3)承包经营责任制三
43、、1(1)深圳珠海(3)长江三角洲(4)对外开放2经济特区四、2(1)市场经济3(1)公有制现代企业4(1)邓小平理论互动课堂考点一(二)答案: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有人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带来社会问题。(四)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考点二(二)答案:新时期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在半
4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曲折发展,具有被动性。随堂训练1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由部分地区的群众自发开展发展到中央顺应民意允许包产到户或者包干到户,体现了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领域顺应群众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探索,C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我国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号角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正式吹响的,B项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涉及的是部分地区,而不是全国各地,D项错误,排除。答案:C2解析:设问“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中的“这”指的是材料中的“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
45、这“38年”包括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因此只有A项与这一时期特点相符,故A项正确。对外开放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城乡差别缩小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D项排除。答案:A3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邓小平的讲话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圳就是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立了深圳模式,A项正确。B项不符合“特区”这一核心词,排除;海南和浦东在1984年尚未成为经济特区,排除C、D两项。答案
46、:A4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底”“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讨论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为了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故B项正确。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3年”“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国企改革,通过改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D项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A项错误。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尚未得到解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营方式的变化,并非所有制,故C项错误。答案:D6解
47、析:材料反映的是1983年企业(百货商场)与人民政府签订承包合同,该合同的规定一改过去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创收,因而激起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热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项排除;C、D两项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答案:A7解析:题干中“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表明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发展私营企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不符,B、C两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A8
48、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落地的时间是20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此时期海南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成绩尚未显著;D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造成各地人才流向海南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9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B项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