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情志
2、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先秦时期,史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
3、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 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
4、是看客,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高渐离,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 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
5、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史书中都蕴含着“情志”: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写史书时融入史官的心灵感悟。B. 史传往往追加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
6、样就区分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而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C. 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D. 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概念的“情志”引入史学研究中,目的是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B. 文章主体部分从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后一角度与诗学进行了对比。C. 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D. 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
7、的人物,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B. 春秋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C. 史官在史书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心忧国家,对国家兴亡的一种责任。D. 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
8、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史书”扩大范围,“都”表述绝对化,第一段“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C项,“不是而是”错,原文第四段为“不仅是也是”;D项,“有意避开情感”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故选B。【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
9、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在史书中体现价值观的观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历史的参考”错,孔子在春秋中表达的价值观念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第二段“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
10、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11、”“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优秀的短视
12、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摘编自短视频行业现状分析)材料二:一些短视频平台因为时间的限制,不适合承载信息量过大的内容。随着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人们的关注力也变得越来越不集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每一秒都非常重要,需要有创造力、独特性、原创性。高质量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实现长视频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制作的57秒短视频熊猫宝宝“奇一”撒娇抱大腿在脸谱平台播放量达9.8亿次。短视频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影响之大超乎想象,更坚定了相关机构将短视频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的
13、决心。年来,腾讯短视频日均访问量增长了25倍,秒拍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7倍,今日头条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6倍,已超过图文成为其流量的主要来源。短视频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摘编自国内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7.09)材料三日前,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几家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并责令其全面整改。近两年,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观看和制作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90后女孩张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传短视频到微博和几个短视频App。她认为,短视频创意点来回就那么几个,更多用户加入后,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还有的短视频
14、App上首页的门槛低,低俗内容多,有的短视频平台随着用户的扩充,品质也降低了,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卸载App”。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刘琪(化名)感觉,短视频平台上某些内容火起来,大都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头、吃活虫子、吃很辣的东西,还有一些女生穿着暴露等”。(纵轴:认为存在问题的调查对象百分比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视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版权问题。现在短视频版权保护刚刚起步,一般都是通过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也是必须加的,保证出现问题能够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权。“很多短视频暴露别人隐私,
15、比如此前关于水滴直播的争议,还有在街上突然闯入他人空间的恶搞视频。短视频中公开谩骂他人还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第三,涉黄涉暴、低俗的短视频影响文化安全和内容安全。(摘编自不良短视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如何中国青年报2018.4.26)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短视频时长短,有的只有几秒钟,但题材丰富,在各方面都比直播和微电影有优势。B. 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传播影响大,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C. 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被调查对象认为短视频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大多在内容方面。D. 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6、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短视频比微电影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因此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传播方式。B. 高质量的短视频富有创造力、独特性和原创性,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它的传播效果,是长视频所无法企及的。C. 一些短视频缺少创意,内容同质化,只是一味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已经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有望得到治理。D. 通过对网络短视频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60%的短视频平台都存在“挑战伦理道德”和“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方面的问题。6. 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述要使短视频得到良好发展,需要做好哪些工作。【答案】4. A
17、 5. B 6. (1)制作方面:内容要丰富,质量要提高,形式要创新。(2)平台播放:严格把关,规范播放。(3)法律方面:出台相关条例法规,保护版权,保护人格权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在各方面都比直播和微电影有优势”错误。材料一,从时长、内容、优势等方面介绍短视频;但并没有说“各方面都比直播和微电影有优势”,属于于文无据。A错
18、误。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短视频比微电影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因此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传播方式。”错误。根据原文,短视频“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但不能据此得出“因此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传播方式”的结论,在文本中也找不到相关的语句。A错误。C项,“一些短
19、视频缺少创意,内容同质化,只是一味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已经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有望得到治理。”错误。根据原文,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几家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并责令其全面整改,是因为“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不是因为“一些短视频缺少创意,内容同质化,只是一味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C错误。D项,“通过对网络短视频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60%的短视频平台都存在挑战伦理道德和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方面的问题。”错误。根据图表下的注释,“纵轴:认为存在问题的调查对象百分比”,“高达60%”不是平台比例,是认为存在问题的调查者的比例。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本
20、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要求简述要使短视频得到良好发展,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一般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考虑政府法律法规方面,材料三最后一段,说短视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版权问题和侵害他人人格权,所以我们做的工作就是保护版权,保护人格权;“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所以我们要出台相关条例法规。然后再考虑发视频的方面,结合材料三“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说明内容单一,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门槛低,
21、低俗内容多品质也降低了”,说明要提高质量。最后就是相关方面,如平台方面,近两年,由于“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平台应该严格把关,规范播放。归纳这三点内容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2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独眼八爷田诗范虽说朱八爷只有一只眼,可那两条神腿在云盘山一带却是出了名的。云盘山是彝汉杂居的地方,地处川滇交界的白草岭北端,东临金沙江,称为不毛之地,其实这一带雨水丰沛,原始森林连绵几百里,狼、狐、蟒、豹时现形迹。自古以来,这一带山民多以撵麂子为趣,谁打到麂子都要全村分食。当然,猎人朱八爷坐庄的次数最多,那全亏了他一只眼两条腿。那一只眼瞄准时不须闭另一只眼,一举枪就是三点一线,因而总是百发百中,两条腿跑起来耳边生风,眨眼工夫,就能从麂子的屁股后几百步追到鹿子前。朱八爷还有一绝,一般动物被追急了,待人临近,突然掉头或左或右,猛地转弯,一下摆脱人的追击,而朱八
23、爷总是料到猎物往哪边调头,一下抢在它的前面迎头一枪,从来没有跑脱了的,故当地老少都称他为“独眼神腿朱八爷”。其实朱八爷根本没到做爷的年龄,只是山里人风来雨去,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再加他性格老成持重,被山里人敬重为爷。提起瞎了的那只眼,都信朱八爷说是那夜走夜路,从坡上滑下被残枝戳瞎的。其实朱八爷自己明白,那年正逢十年一遇的大风雪。山风刮得正紧,半夜中风声如雷声隆隆而过,朱八爷正睡在火塘边发着高烧,忽听狗叫得紧,忙赶到生产队的羊圈,见一硕大的黑影叼走一只小羊,从绿萤萤的眼光判定,是只大狼,山民叫做“山猫狸”。他顾不得许多,操起柴刀就追。这“山猫狸”也不平常,追了好久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是衔着羊的
24、缘故,朱八爷在云盘山顶终于追上了它。那大狼放下羊,低着头,嘴里发出低沉的嚎叫声,然后一纵身跃到朱八爷面前,按平常动物攻击人前总有一个伏地一蹲再跃起的动作,不想这家伙把转身跃起两个动作合二为一,而朱八爷又追得太近,一时收不住脚,只觉左眼一红,一股热流溅出,同时也听大狼一声惨叫,接着连滚带爬的滚下山去,雪地上留下一只狼耳。因为朱八爷发着烧,一只眼换一只耳,朱八爷认为吃了亏。之后,朱八爷一有空总不停地摆弄那只老火枪,准备要它的命!可后来政府下了禁猎令,朱八爷那颗复仇的心也渐渐熄了火,绝了望。改革开放了,朱八爷在外地打了几年工,挣了一笔钱,回乡讨了媳妇,有了女儿蚕花。蚕花也五岁多了,朱八爷渐觉得腿有些
25、不方便了,乡上照顾他当了护林员。这天,又是一个难逢的风雪天,朱八爷起身去巡山。这一带封山多年,附近几个林场也停伐转业,山林也茂盛多了,白皑能的雪压在马尾松上,真如智取威虎山上的林海雪原,他对着大山吼了一句:“北风吹,林涛呀吼.”猛然,他鼻翼抽动了一下,只觉得松香中央着一股腥躁气。他急转身,脚下雪土一松,他顺着雪土滚到坡下,他想站起,可腿一软,一阵钻心的痛直刺大脑,他知道腿断了。“唉,我这老骨头真不中用!”他一抬头,额上渗出了冷汗。朱八爷看着那只大狼站在上风口,毛茸茸的,难道是它?可仔细一看,又有些不像,那毛稀稀拉拉,走路偏偏倒倒,原来那只狼是何等的威风啊!可再一看,那狼的头上的的确确少了一只耳
26、朵,是它,它还活着!朱八爷热血直冲脑门,精神也亢奋起来,等了那么多年了,他端起了枪,瞄准。可他突然发现,那狼仰天一阵长嚎,一会身左身右竟跳出好多只狼的身影,他以为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一看,确实是好多只狼,而且一直向他走来。放枪还来得及,可是他手有些抖。这一枪震弹打去,那老狼的狼子狼孙也许真要断了烟火。干嘛要这么残酷,不都是同生在这片山林中的吗?他想。那只老狼这时也发现了他。它虽然老了,可它仍认出了他,它脖子一扬,抖索精神向他冲来,那速度丝毫不减当年。朱八爷被迫举起了枪。正要放,猛然想起这只枪曾向那些违章进山打猎的人示过警,又猛地想起自己护林员的身份就是这一迟疑,晚了。那老狼只一纵,用嘴咬住了
27、枪管,偏头一甩,枪飞出老远,他望着老狼参差的狼牙,雪红的大嘴,他想:“完了!”他干脆闭上了眼。“爹”他睁眼一看,一团红光从坡上滚下,直滚到他身边,是蚕花。那老狼也一惊,退到一边,当它看到是一位赤手空拳的小姑娘,竟上前用舌头舔着蚕花的大红棉袄,眼中复仇的眼光早已消失了,剩下一丝一丝与人类相同的母爱。这时,那狼群中钻出一只黑背小狼,它悠悠地钻到蚕花的棉袄下来取暖,只见蚕花抱起它,含着眼泪对着老狼说:“狼妈妈,天气冷了,你带着你的狼宝宝到我家去烤火好吗?我要和你的宝宝一起玩呢!”老狼舔了舔那小狼,小狼蹦蹦跳跳向前方跑去,还不时回头像在招呼蚕花,朱八爷看懂了老狼的意思,知道自己已不能走路,蚕花在这里也
28、会冻死,叫一声:“跟它走,回去叫人来!”天亮的时候,蚕花和小狼带着村里人赶到时,见八爷正闭着眼睛在松枝堆中养神呢!(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三段,既设置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交代了“独眼神腿朱八爷”外号的由来,也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了铺垫。B. 朱八爷的眼睛其实是被“山猫狸”弄瞎的,但为了能当上公家的护林员,他隐瞒打狼的事,编造了被树枝截瞎的谎言。C. 作者在讲述朱八爷的故事时,采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其技艺高超、有责任感的形象。D.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着力刻画老狼与朱八爷的矛盾纠缠的同时,时代的变迁、
29、观念的转变,也在文中得到了体现。8. 小说以“独眼八爷”为题有什么好处?9. 关于小说结尾“狼救八爷”的情节,有人认为不合理,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答案】7. B 8. “八爷”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独眼”是其重要的形象特征。小说的故事情节都与八爷的“独眼”有关。独眼的仇恨与复仇时的迟疑形成对比,突出小说主题。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 不同意。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允许进行夸张。这样的结尾处理,赋予了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深化小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这的结尾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同意。小说的虚构也应该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小说的结尾处理违背了生活的真实。从整体风格看,结尾与整篇文章的
30、现实主义风格不符。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这样处理造成的突转过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 朱八爷不是为了能当上公家的护林员,隐瞒打狼的事;原文说,“朱八爷渐觉得腿有些不方便了,乡上照顾他当了护林员”。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题目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
31、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等。题目“独眼八爷”中“八爷”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八爷展开的,“独眼”是八爷重要的形象特征,作者把二者连在一起,从效果上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上讲,小说开端写八爷被当地老少称为“独眼神腿朱八爷”,与他的独眼善于瞄准射击有关;小说插叙部分重点写的是八爷与狼搏斗失去一只眼睛的事情;后面主要写的是八爷当上护林员后,再次遇到让他失去一只眼睛的那只狼,可见,小说的故事情节都与八爷的“独眼”有关。小说中八爷因为独眼,所以一直想找到那只狼报仇,可是真的与狼相遇时八爷却有些迟疑,这样的对比手法,能够突出小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
32、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关于小说结尾“狼救八爷”的情节是否合理,可以依据小说的特点、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小说的情节内容、小说创作整体风格等方面去回答。比如,如果回答不同意,可以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允许进行夸张;曾经与八爷有过“血仇”的狼救下八爷,用这种方式结尾,赋予了小说浪漫主义色彩,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也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这样处理,虽然在情理上似有不妥,但是能够更好地表达小说和
33、谐共存的主题。如果回答同意,则应从小说不是童话,小说的虚构也应该从生活的真实出发来回答,小说的结尾狼救下八爷,八爷的女儿跟小狼玩耍这些情节都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对于成年人或许能够理解这是浪漫主义处理,但是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来说,则是一种误导,我们可以不猎杀狼,但是也要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狼毕竟是兽,兽性与人性不是一个概念。另外,从整体风格看,结尾与整篇文章的现实主义风格不符,有点不伦不类,狗尾续貂之意。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这样处理造成的突转过大,让人不易接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
34、长身高颧,刚毅武勇。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还镇池州,与常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明年,友谅寇南昌,太祖召达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师还,太祖议
35、征吴。右相国李善长请缓之。达曰:“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太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且定”太祖大悦,拜达大将军,帅舟师二十万人薄湖州。敌三道出战,达亦分三军应之,别遣兵扼其归路。敌战败返走,不得入城。还战,大破之,擒将吏二百人,湖州降。遂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别筑台三成,瞰城中,置弓弩火筒。台上又置巨炮,所击辄糜碎。城中大震。达遣使请事,太祖敕劳之曰:“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既而平江破,执士诚,传送应天,得胜兵二十五
36、万人。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将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师还,封信国公。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节选自明史徐达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A.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B.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C.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
37、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D. 张氏汰而苛/大将李伯升辈徒拥子女玉帛/易与耳/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以大军蹙之/三吴可计日定/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相国,官名,春秋时齐置,战国时各国设相,称相国、相邦,秦称丞相,百官之长。B. 浮屠,即“佛陀”,也作“浮图”,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意;本文中是指和尚。C.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用“洪武”作为年号,实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D. 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亦称辅导太子的官。12
3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达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在攻打常州和湖州的战役中,他能根据敌情变化巧妙排兵布阵,大败敌军,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尽显其用兵之智慧。B. 徐达治军有道,军纪严明。他不主张坑杀俘虏,能够严格约束部队,不准军队掠民财富,毁民居所,在攻克平江之后,百姓一如往常,安居乐业。C. 徐达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陈友谅进犯南昌时,兵锋所指,气势汹汹,徐达毫不畏惧,冲在诸将之前,挫败了敌军前锋,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D. 徐达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朱元璋采纳了徐达尽快征讨吴地建议,并授予他大将军之职;朱元璋对徐达信任有加,令其见机行事而不多加干预。13. 把文中
39、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2)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答案】10. D 11. B 12. C 13. 可是常遇春抢先在夜里把那些俘虏活埋了一半多,太祖不高兴,把其余的人全都释放遣散了。从此才命令徐达全力监督众将。将军智谋勇气超群,所以能够制止暴乱,消除群雄。现在有事一定请命(或:请示),这是将军忠心的体现,我非常赞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40、,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首先根据句意可知,“张氏”是名词作主语,“汰而苛”作“张氏”的谓语,“大将”是修饰“李伯升”的,所以中间不宜断开,可排除AC。比较BD两项,“子女”“玉帛”都是名词,按照B项的断句,分别作动词“拥”的宾语,作动词“与”的主语,意思是“玉帛容易对付”,不符合句意,应该是“大将李伯升容易对付”,所以把“玉帛”放前一句,作“拥”的宾语。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41、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B句中“本文中是指和尚”错,根据文中“架木塔与城中浮屠等”这句话可知,文中是指佛塔。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并率领众将击杀了陈友谅”错,根据原文“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可知,击杀陈友谅是太祖与其他将领一起鏖战
42、的结果。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坑”名词作动词,活埋;“怿”高兴;“纵遣”释放遣发;“于是”古今异义词,此处指“从此”;“护”监督。第二句得分点:“绝伦”无与伦比、超群;“遏”遏制、制止;“乱略”叛乱侵夺;“削”消除;“禀命”请示;“嘉”赞赏。【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43、、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当时张士诚已经占据常州,挟制江东叛将陈保二用水军攻打镇江。徐达在龙潭打败了他们
44、,接着请求增加兵力来围攻常州。张士诚派遣将领前来增援。徐达认为敌人狡猾并且势头很猛,不能轻易地用武力强取,于是就离开常州城设置两道埋伏来等待张士诚的援兵的到来。另外派遣将领王均准备突袭,并且自己亲自督军作战。敌人撤退逃跑时遭遇徐达军队的埋伏,徐达打败了他们,擒获张、汤两位将领,于是,前进围攻常州。第二年攻下常州。然后返回,镇守池州,和常遇春一起设下埋伏,在九华山打败陈友谅的军队,杀敌万人,活捉三千人。常遇春说:“这是一支精锐的军队,如果不杀掉他们,就会成为以后的祸患。”徐达不赞成这样做,就把这件事报告给太祖。但常遇春提前在夜里把那些人活埋了大半,太祖很不高兴,把其余那些人全部释放了。于是开始命
45、令徐达全力监督各位将领。第二年,陈友谅攻打南昌,太祖召集徐达会师,在鄱阳湖两人相遇。陈友谅的军队气焰很盛,徐达身先士卒,打败了陈友谅的前锋,杀了五千多人,缴获一艘大船。太祖知道敌人可以被打败了,同时考虑士兵会内讧,就连夜派遣徐达回去守住应天,自己亲自率领军队作战,最终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回师之后,朱元璋与群臣商议征吴之事,右相国李善长请求暂缓,徐达则说“:张氏无能而苛刻,大将李伯升之辈徒拥子女玉帛,容易对付。处理事务的黄、蔡、叶三参军,都是书生,不知大计。臣蒙主上威德,率大军前去进攻,平定三吴,便计日可待。”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便拜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水师二十万人直逼湖州。敌人
46、三路出击,徐达也分三路军应战,另外派兵扼其归路。敌人战败回逃,不能入城,只得返回作战,徐达大败敌军,擒获将吏二百人,包围湖州城。然后攻下吴江州,从太湖进围平江。架木塔与城中佛塔同高,另外筑台三层,俯视城中,装置弩弓、火筒。台上又装置大炮,大炮所击之处都被炸成粉碎,城中为此大震。徐达派人向朱元璋请示,朱元璋下诏慰劳他说:“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制各地兵乱,削弱群雄。今日你事必禀明受命,这表明了将军的忠诚,对此我非常赞许。不过将领在外带兵打仗,君主不加干涉。军中缓急,将军可根据情况,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我不宜控制。” 不久,徐达攻取平江,捉拿张士诚,押送应天,俘获强兵二十五万。在平江城即将被攻克时
47、,徐达与常遇春相约说:“军队入城,我军扎营城左,你军扎营城右。”又命令将士道:“抢劫百姓财物者死,毁坏百姓房屋者死,擅自离营二十里者死。”入城之后,吴人安然如故。还师之后,徐达被封为信国公。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注】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
48、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B. 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C. 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D. 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15. 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答案】14. D 15. 示例1:指诗人自己。
49、(1)尾联中的“酣歌”一词,是承接颈联中的“酒”而来,两联一以贯之,都是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及感受;(2)诗人摆脱了公务的烦扰,在山中化身乡野老人,怡然自得,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对太平盛世的歌颂。示例2:指山野中的寻常老人。(1)诗人在洛阳为官,此诗旨在歌咏太平盛世,山中之人犹如生活在尧舜时期,将“野老”理解为寻常百姓,更符合诗歌主题;(2)由颈联写诗人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到尾联写山野中寻常人的生活,诗人视野有所拓宽,诗歌内容更加丰富。【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
50、表达意蕴。D选项“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错误,由诗歌注释“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可知,诗人是公务闲暇来山中享受休闲时光。但没有信息体现“归隐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
51、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2)阿房
52、宫赋中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3)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即情景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景默写,必须注意情景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
53、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情景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覆”“隔”“鼎”“铛”“砾”“鉴”“复”。【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 。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
54、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如今,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长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当然, 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之弦。当下,唯有下足更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保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复工营业情况总体向好,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领域复工率还有客流的恢复依然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
55、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 ),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让人们增强信心,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状态。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过犹不及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B. 过犹不及 当务之急 因时因势 并驾齐驱C. 矫枉过正 当务之急 因时因势 齐头并进D. 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并驾齐驱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B.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加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
56、人气回升,让我们的经济活起来,城市动起来。C.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增长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D.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正视这种情况B.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C. 要避免这种情况,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只有将一条条
57、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D. 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我们需要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结合前面的否定词“防止”,所以应用“矫枉过正”。第二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结合前句语境
58、中“加快”和后句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可见其紧急,所以用“当务之急”。第三处,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时因势: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结合后面“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可见侧重的是趋势,所以用“因势利导”。第四处,齐头并进: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结合前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可知两者同时进行。所以应用“齐头并进”。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59、,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增长。二是城市、经济位置不当,应该是“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把这两处都改了的是D项。A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快,且“城市”、“经济”位置未改。B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增加,且“城市”、“经济”位置未改。C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增长。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
60、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这种情况”是代指前句“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而且这种顾虑不可避免,所以应以“在这种情况下”开头。根据后面的句子“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可知前面是一个条件句,而且“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是“将一条条严、深、细、实的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目的,所以括号中的句子必须以“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收尾。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
61、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下面是某学生给多年未见的老师写的一封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改正。自从出国之后,学生一直垂念师恩,您送给我的补璧之作,我一直惠存。此次本欲枉驾府上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加之每日宵衣旰食,唯有以此尺牍聊表寸心,遥祝恩师百龄眉寿、
62、万事如意!【答案】(1)“垂念”改为“感念”。(2)“补壁之作”改为“大作”。(3)“惠存”改为“珍藏”。(4)“枉驾”改为“亲至”。(5)“宵衣旰食”改为“琐事缠身”。【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改为“感念”;“补壁之作”,“补壁”,是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
63、的谦词,改为“大作”;“惠存”,敬辞,请对方保存,改为“珍藏”;“枉驾”,敬辞,指对方来访问自己或请对方访问他人,改为“亲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改为“琐事缠身”。21.下面是漫面家兰旭家的一幅漫画,请你围绕漫画内容寓意拟写一幅对联。 上下联不少于14个字。【答案】示例:1.上联: 手足协力何惧猖狂病疫下联:兄弟同心不忘至亲同胞2.上联: 大爱在人间,万众同心援武汉,岂让魔疫掀恶浪下联:仁心遗华夏,千山系臂护江城,定教春光满人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具体考查图文转换和对联的写作。解题时应先认真观察漫画,理解漫画内容,弄清漫画寓意,
64、再结合对联的基本要求,拟写符合漫画寓意的对联。漫画内容:漫画中,有一只写着“武汉”的手,被“全国”“各地”的两只手托举着,“武汉”的手中拿着一只注射用的针,针头扎住了一团红色的像火焰一样的物体,旁边写着“新型冠状病毒”。漫画寓意:此漫画寓意武汉将在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战胜新冠肺炎。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对联的基本要求,对联内容符合漫画寓意即可。如:手足协力何惧猖狂病疫,兄弟同心不忘至亲同胞。【点睛】对联的基本要求如下: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
65、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4.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5.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海,永不干涸。”有人说:“如果我是一滴水,我宁愿成为绿叶上一颗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光中闪亮地升腾。”要求:综合材料内容
66、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明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方圆之间,取舍有道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亦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方,性刚,坚贞;圆,性柔,圆滑。一味方则失其权,一味圆则失其经。然则方圆之间怎样取舍呢?曰:内方而外圆,内刚而外柔。内方才能坚守大义不失其经,外圆才能不拘小节不失其权。武王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这两兄弟的气节,连孔圣人都赞赏有加,而我却以为这两位老祖宗死得糊涂。
67、当此之时,纣王无道,天下民不聊生。武王亲率虎贲三千,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有识之士当极力辅佐周室以成就大业。然而这两位老祖宗却为了一己之清名、一家之私利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饿死在首阳山,岂不是因小而失大,真真是内无方来外无圆啊。如果他们能明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结局大概另有一番说道吧。由此看来,我更取箕子之明智了。司马迁身受宫刑,忍受被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巨大羞辱,拖着刑余之残躯,混迹于阉人之流。难道是他贪生畏死而苟且偷生吗?不,是他知道: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他以为:为了一己清名而死,与蝼蚁无异。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史记还
68、未完成,他一定要忍辱负重而完成这一光照千秋的宏伟事业,以为后世治国理政者鉴。方圆之间怎样取舍?这应该算是最经典的答案了吧。内方而外圆,内有方然后才可以做到外能圆。内方而外圆,就是要知道取大义而舍小节,说到底就是要有权衡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更要有明辨大小轻重的人生智慧。有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公司。创业之初,两人兢兢业业于业务发展,公司很快就打开了局面。眼看公司发展前景有望,两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从而互相猜疑,相互掣肘。公司的未来只能是不了了之了。如果两人能从公司发展的大算盘着想,放弃一己的小算盘,大概结果应该是皆大欢喜了吧。至于那些为了贪图自己一毛的私利而置国家九牛的大利于不顾,最终走向
69、不归路者,他们的方圆、取舍、大小、轻重,不都是南辕北辙吗?这正是:方圆之间,取舍有道。【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多样的,这则材料,其显著特点就是比喻性和象征性。这样的作文材料需要对所给的材料求同比异,抓住材料的比喻与象征,提炼材料主旨。由喻体探究出本体来, 本体一般就是话题中心。作文时,要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海,最终结果是“水不干涸”,它的选择取得了团体的胜利,这是合作共生的结果;而另一滴水,选择成为绿叶上一颗露珠,最终在太阳光中升腾,这是放飞自我的选择,是奉献,也是活出自我的体现。作文时,可以结合这两人的观点并展开
70、联想进行作文。【立意】1.活出自我;2学会选择;3.理性认识自己;【结构】第一部分:运用“牛奶”“矿泉水”“酒瓶”等例子引出观点: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第二部分:引申到“人生亦如此”,并举人物事例如“伯夷、叔齐”“司马迁”进行论证;第三部分:扣题“方圆之间,取舍有道”。【素材】1.-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融进集体才最有力量。宇宙万物生灵,都离不开自己的集体:绿树的集体是森林,水滴的集体是大海,那么我们学生的集体是什么呢?是班级,是学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集体就如一个大火炉,如果要想它经久不熄,熊熊燃烧,每个人都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班级的光荣为光荣,以班级的耻辱为耻辱,
71、时时处处为班级利益着想,积极为班级争得荣营。2.一个人就是一根火柴,只有燃烧在篝火中,才能照亮整个旷野,一个人是一滴水,只有融入到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砌在坚硬的城墙上,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3.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竞争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没有竞争的社会缺少前进力量。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因此玩尽手段,尔虞我诈呢?玩过俄罗斯方块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达到游戏成功的顶点就要学会“取长补短”,合作双赢,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4.一位勤劳的老果农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果树新品种,终获得了成功。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是把种子收得严严实实,
72、而是把自己的成果挨家挨户地送给邻居。在他的引导下,全村的果园里种的都是他的优良品种。有人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保留自己的成果,他回答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果树。你想,如果邻居用的仍然是旧品种,那我的果树也会被传播的花粉污染。”他的话让人恍然大悟,这种做法既保存了老农自己的果树品质的纯洁,又使邻居获得新的品种,与他人合作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双赢智慧吗?5.或许你不能拥有大海的壮阔,但你可以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或许你不能发出太阳般耀眼的光辉,但你可以是一弯皎洁的明月;或许你没有大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是一棵坚强的莠草。不必去羡慕别人,你亦可以像莠草一样努力,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当威廉斯勒通过踏踏实实的奋斗,
73、最后创建了全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医学院时,你是否为他的伟大成就拍手叫好?当许家印靠着一床满是补丁的被子和一筐发霉长毛的地瓜饼,在寒冬苦读五个月终于考入理想的大学时,你是否被他的毅力所折服?当主播刘墉毅然放弃在台湾的盛誉,选择留美深造最终成为当代著名作家时,你是否为他的果敢所折服?如果说生命是一首歌,那么他们是真正的歌者。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领域活得风生水起,他们活出了自我,拥有了一个精彩人生!6.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就要坚定信念,即使生而卑微,也不听从命运的安排。从一个“阿甘”般的义气少年,到一个“铁嘴”的英语老师;从大洋彼岸意外“触网”,到创办阿里巴巴;从50元艰难起步,到打造一个震撼
74、世界的互联网王国,马云曾和我们一样,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外形,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聪慧睿智的头脑,靠着“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靠着胸中的一腔热血,演绎了一段犹如好莱坞大片般荡气回肠的传奇人生!一泓清泉,也可以让大海翻滚;一轮明月,也可以让夜色清凉;一颗莠草,足以让春意盎然。纵使你有美丽的过往,繁华的人生经历,终究敌不过岁月,挽不住那刹那芳华。所以,莫贪恋尘世繁华,走过人间四月天,去奔赴一场美丽的韶华春光,努力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吧!7.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做雨后空中凝结成的一颗小水滴,和我的伙伴们聚集在一起,反射出太阳的光芒,映射出如万花灿烂般绚丽的七色彩虹。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的说彩虹多美丽时,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因为彩虹是我们的杰作。虽然我们也明白孩子并不知道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但我们这一个个小水滴却造出了彩虹婀娜的身影。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成为那美丽缤纷的云彩里的一颗小水珠,降落在干旱的土地上,滋润一下土地的皮肤 ,使他孕育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而农民们红润的脸庞上那朴实的笑容,则是我们最好的酬劳。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做大江大河中的沧海一粟,美丽壮观的壶口瀑布,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那都是我们用身躯筑成的用生命建造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