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71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东教育》湘教版(新)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注意:地震发生时,在震区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纵波影响,后又感觉到横波影响,即在陆地上的人们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2)界面:我们可以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

2、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面。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壳概念: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球厚度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地壳中由90多种化学元

3、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O)、硅(Si)、铝(A1)、铁(Fe)、钙(Ca)、钠(Na)、钾(K)、镁(Mg)八种元素的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注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结构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衡。除了氧之外,地壳上层硅和铝的比重大些,密度相对小些,称为硅铝层;其下的地壳铝的成分相对减少,镁和铁的比重则相对增加,密度也比硅铝层大,称为硅镁层。硅镁层是连续的,其上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地壳结构示意图说明:地壳的厚度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

4、主要特点。(2)地幔概念: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物质组成: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或者说软流层以上到地表之间部分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千米。说明: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厚度。(3)地核概念: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物质成分: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分层和状态: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物质呈固态;而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