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蓝巨星属于A. 星云B. 恒星C. 行星D. 卫星2. 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条件差宇宙环境不安全体积太小温度过高A. B. C. D. 【答案】1. B 2. D【解析】本题主要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迁移应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题详解】根据材料“蓝
2、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该天体温度较高,自身能够发光发亮,属于恒星,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2题详解】“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见光照条件很好,故错误。“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可见宇宙环境不安全,故正确。 “其引力较强,”推测质量体积应该比较大,故错误。蓝巨星的温度过高,导致周围行星的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存在,故正确。综上,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110E,20N),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2016年06月25日20时00分,长征七号Y1火箭文昌
3、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我国卫星发射试验一般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主要是为了避免( )A. 极光干扰航天器发射的观测B. 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C. 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D. 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4. 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在同等卫星发射条件下,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火箭发射优势有( )火箭燃料消耗减少对设备耐高温要求降低对环境适应性要求较低火箭弹道沿线更加安全A. B. C. D. 5. 在文昌发射中心,长征七号Y1火箭发射试验发射成功时( )A. 莫斯科(38E)的区时是6时B.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处于减慢时期C. 华盛顿将在东南方向迎来日出D. 布达佩斯(4
4、7.5N)处于昼长变长时期【答案】3. D 4. C 5. B【解析】【分析】【3题详解】航天器发射的观测与观测技术及设备及观测点的天气等关系密切,受极光影响微弱,极光不会干扰航天器发射的观测,排除A。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 降水异常,对航天发射影响有限,排除B。由于地球磁场和上空大气的影响,太阳风暴不能到达大气下层,更不能干扰发射场风速,排除C。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选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题详解】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在同等卫星发射条件下,文昌航天发射场属于低纬度发射,节省能源,可以降低成本,符合题意。文昌的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对设备的
5、耐高温要求提高,不符合题意。文昌发射场纬度低,周边海域广阔,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不符合题意。在文昌发射,火箭残骸直接掉落海上,火箭弹道沿线比陆地更加安全,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对,排除A.B.D,本题选C。【5题详解】在文昌发射中心,长征七号Y1火箭发射试验发射成功时为北京时间6月25日20时00分,此时,莫斯科(38E,东三区)的区时是15时,A错误 ;此时,地球绕日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处于减慢时期,B正确;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华盛顿将在东北方向迎来日出,C错误;此时已经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布达佩斯(47.5N)处于昼长变短时期,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B。【
6、点睛】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惯性离心力越大,可降低发射航天器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反之,越耗燃料。我国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主要考虑的就是纬度因素。气候、气象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地形条件: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探测,地势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地质条件:地质稳定。水文条件:少大河、湖泊。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7、。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建筑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A. B. C. D. 7. 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是A. 档案室B. 会议室C. 办公室D. 走廊【答案】6. C 7. D【解析】【6题详解】据题干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
8、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据图可知,位于房顶,距地下车库距离远;我国南面是阳面,据指向标可知,有房屋阻挡,有树木阻挡太阳光线,而地面开阔平坦,无阻挡太阳光线的物体,最适合安装采光器。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据图可知,由于走廊地处建筑物的内部中心部位,光照条件最差,因此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光导照明系统是一种新型照明装置,其系统原理是通过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线导入系统内重新分配,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传输和强化后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均匀高效的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 得到由自然
9、光带来的特殊照明效果。汉字博大精深,一些汉字蕴含着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午间太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房门的朝向最可能是A. 正东B. 正南C. 正西D. 正北9. 正午时分,关于图中屋内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每天都一样B. 二分日最大C. 夏至日最大D. 冬至日最大【答案】8. B 9. D【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8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正午太阳始终朝南。故选B。【9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光照面积越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光照面积最大,故选D。2019年12月19日,持续的冷空气终于驱散了
10、笼罩在成都(31N、114E)上空的阴霾,清晨8:08,玫瑰色的太阳悬挂于蜀都大道的正上方,呈现出道路尽头的“悬日”美景。下图示意成都蜀都大道的“悬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成都蜀都大道的基本走向是A. 东一西B. 南一北C. 东北一西南D. 西北一东南11.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是下列的A. 3月19日B. 6月19日C. 9月19日D. 12月19日12. 成都蜀都大道“悬日”持续时间约为15分钟,期间A. 地球沿黄道向东移动大约4B. 太阳直射点向东移动大约4C. 地球向东自转大约4D. 太阳高度升高大约4【答案】10. D 11. B 12. C
11、【解析】【10题详解】2019年12月19日成都正值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北京时间8:08能够看到太阳悬挂在蜀都大道正上方,说明该街道为西北-东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3月19日和9月19日,太阳基本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A、C错误。若天气晴朗,12月19日,还能够看到“悬日”现象,但仅有一次;6月19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其运动轨迹经东南天空和西北天空,故而在蜀都大道能够看到两次“悬日”的日期应为6月19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大约每日前进1,A错误。太阳直射点向西移动大约4,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
12、5,每15分钟约4,C正确。15分钟内太阳高度角升高不到4,D错误。故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小德准备在2020年1月去美国旅游,并且于除夕(1月24日)回到上海过农历新年。下图为小德在某订票网站预订机票的信息(起飞和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小德所乘坐的航班从上海(东八区)到纽约(西五区)所需的时间是( )A. 2小时25分钟B. 4小时55分钟C. 11小时5分钟D. 14小时55分钟14. 当小德从纽约准点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围占全球
13、( )A. 小于1/6B. 1/61/4C. 1/41/2D. 大于1/2【答案】13. D 14. A【解析】【分析】【13题详解】我国使用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纽约使用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小德所乘坐的航班从上海(东八区)出发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月11日11:30,经计算,此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为1月10日22:30,到达纽约时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区时)1月11日13:25,两者相减即为所需的时间,经计算所需时间为14小时55分钟,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图中显示,当小德从纽约准点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时,为北京时间1月
14、24日22:40,材料信息表明,1月24日为除夕,则1月25日为农历新年。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月24日22:40,东十区为1月25日0:40,则东十区、东十一区和东十二区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围,共2.5个时区,约占全球1/10,因此已进入农历新年的范围占全球比例小于1/6,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时间间隔计算的关键是把地理事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化为同一时区的时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 B. C. D. 16. 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市区比郊区气温高郊区比市区气温高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近
15、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A. B. C. D. 【答案】15. B 16. B【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以及几种演变题型。图为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低点空气收缩下沉,所以图近地面气流标注方向与实际正好相反,因此A错误。图中草地相对裸地同样受热增温慢,草地应为冷源,故草地处气流应该下沉,图示标注与实际一致,B对;图所示时间为夜晚,陆地降温速度比海洋快,因此陆地上空气流下沉,海洋上空气流上升,图示标注的是白天的状况,与实际不符,C错。图为“城市热岛”效应,市区气温较郊区高,市区气流应为上升气流,如图环流与实际相反,故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16题详解】市区和郊
16、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市区有大量人为热排放,比郊区气温高,近地面气压比郊区低,导致城市近地面气流上升,郊区气流相对下沉,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形成热力环流,对,本题选B。【点睛】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运用: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
17、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下面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A
18、. 增强B. 增强C. 增强D. 增强18. 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 )A. 增强过程B. 增强过程C. 减弱过程D. 增强过程19. 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弱,降低气温B. 反射,增加光效C. 减弱,保持水分D. 吸收,增加光照【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分析】17题详解】“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造成“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对应的是图中增强,故D项正确。为大气辐射,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受烟气的影响小,ABC错
19、误;故选D。【18题详解】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故C项正确;并没有增强,AB错误;也不是大气逆辐射的影响,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以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故B项正确,C错误;对苹果作色的影响小,A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
20、四地的白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20. 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丁丙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21.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20. D 21.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20题详解】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向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自南向北依次为丁丙乙甲,故选择D。【21题详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丁地大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D项正确。【点睛】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
21、(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江苏省某市(34N,117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1:30鸣枪开赛。下图中,图甲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乙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当运动员身影如图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乙中的( )A. 甲B. 乙C. 丙D. 丁23. 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A. 1
22、2分钟B. 18分钟C. 30分钟D. 42分钟24. 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 12月20日B. 5月8日C. 8月8日D. 11月8日【答案】22. C 23. D 24. D【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34N,117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其身影向正北时为当地中午,太阳位于正南;图甲中某运动员身影在其斜前方,说明在朝东北方向跑。结合指向标可知,在图乙中符合此条件的四地中只有丙,图示时刻甲身影位于其斜后,乙身影位于其正左侧,丁身影位于其正右侧,故选C。【23题详解】当北京时间(120E)为 11:30 时,该地(117E)地方时为 11:18,而图示身影位于其正北,
23、说明此时当地为正午,由此得出比赛已进行约 42 分钟。故选D。【24题详解】“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丨所在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同半球相加,异半球相减),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11S,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速率大约是一个月8(23.54/12),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一个半月后直射11S,所以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11月8日。故选D。下左图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下右图为24节气示意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A. 6:00B. 10:15C. 12:00D. 14:3
24、026. 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A. 惊蛰到立夏B. 小寒到大寒C. 小雪到大雪D. 立冬到小寒【答案】25. B 26. C【解析】【25题详解】从图中得知信息,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日出,在西南方落下。窗户位于南面,黑板可以投射影子,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故为上午时间,结合选项B正确。6点当地还没有日出,排除A;正午12点,太阳在正南方,黑板投射不到影子,排除C;下午16点30分,太阳在西南方,影子应该在东北方,排除D。故本题选择B。【26题详解】黑板上的受光
25、面积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越小,受光面积越大。结合24节气图,得知小雪到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仍在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低,C正确。惊蛰到立夏和小寒到大寒:太阳直射点都是向北方移动,排除A和B;立冬到小寒:刚开始立冬到冬至,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冬至到小寒,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排除D。故本题选择C。“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自然通风。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穿堂风”A. 风向始终如图所示B. 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C. 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D.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
26、均28. 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A. 减轻大气污染B. 增加生活用能C. 降低室内温度D. 提高室内湿度【答案】27. D 28. C【解析】【27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穿堂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山林和石质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D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夜晚风从石质地面吹向山林,A错误;午后两点左右石质地面和山林温差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B错误;石质地面越大和山林的热力差异越明显,风力越大,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白天风从山林(气温低)吹向石质地面,夜晚风从石质地面(气温低)吹向山林,加快
27、了室内空气流通,降低了室内温度,节省了生活用能,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湿度一般是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从石质地面吹向山林,湿度可能降低。故选C。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A. 夏季海洋B. 夏季沙漠C. 夏季柏油路面D. 冬季暖流海面30. 大风吹来时蜃
28、景消失是因为大风A. 带来大雾影响视线B. 扰乱稳定大气层结C. 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D. 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答案】29. A 30. B【解析】【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和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29题详解】出现“上蜃景”要求“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即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堆积。夏季海洋与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上层空气密度降低、底层空气密度增大,A对;夏季的沙漠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夏季柏油路面因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冬季暖流海面,暖流流经地区气温较高,三者都因近地面气温较高,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造成上层空气密度增大、底层空气密度降低,都不易出现“上蜃景”
29、现象,B、C、D错。【30题详解】蜃景的出现和维持要求大气层“稳定”,大风吹来使原本稳定的大气层遭到破坏,故选B;大风有利于雾的快速扩散,且大风是使蜃景消失了,而不是被大雾阻挡看不见了,A错;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区间的温度差导致了气压差,即水平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产生了风,而不是风导致了热量差异,C错;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吹来会干扰该地区的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使垂直运动减弱、水平运动加强,D错。【点睛】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地表冷热不均,从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出现
30、气压差,近地面,受热上升的地区形成低压,冷却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在高空则相反;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环流。因此对该原理的运用关键是找出地面冷热差异,解题时运用“热升冷降”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和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0年10月28日12:52,在智利中部发生5.3级地震,国家地震台测定震源深度约为50千米。材料二:图甲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探测手段是_,甲图中a为_波,其判断依据为_。
31、(2)乙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C是_,D是_。【答案】 (1). 地震波 (2). 横波 (3).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或横波传播速度慢) (4). 岩石圈 (5). 软流层【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和地球内部圈层图来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详解】(1)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的不同,可将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内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在古登堡面附近消失,因此a为横波。(2)根据地壳的特点可判断A为大陆地壳,B为大洋地壳,D为软流层,C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因此ABC是岩石圈,D为软流
32、层。【点睛】32.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地面辐射,其除极少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其余绝大部分热量会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图中表示_作用,该作用强烈时,白天气温一般会_(“高”或“低”)一些。(3)图中表示_辐射,其方向与相反,能够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带来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_作用。天空有云,将更_(强、弱),所以夜晚时气温_(高、低)一些。【答案】 (1). 地面 (2). 反射(削弱) (3). 低 (4). 大气逆辐射 (5). 保温 (6). 强 (7). 高【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大气受热过程”
33、图来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为地面辐射,相比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其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会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图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是削弱作用的一种,受其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低。(3)图中为大气辐射返还给地面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有云,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就越少,返还给地面的就越多,保温作用更强,因此大气逆辐射更强,所以夜晚时气温高一些。【点睛】33. 甲图为矩形投影图,图
34、中阴影表示夜,空白表示昼;乙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日(节气),此日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乙图中a、b、c、d中的_点,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2)甲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这一天A点的昼长是_小时。(3)甲图所示当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为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有_。(4)甲图中的B地区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若要在该河流的岸边建港口,则_(“南岸”或“北岸”)更合适。【答案】 (1). 夏至 (2). b (3).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4). 0或24时 (5). 12小时 (6).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35、7). 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8). 南岸【解析】【分析】本题以矩形投影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甲图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乙图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2)甲图中B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的点,北极圈此时正为极昼,地方时为0或24时,A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这一天A点的昼长是12小时。(3)甲图所示时间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赤道及其以南地区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4)甲图中的B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为侵蚀岸,水深较深,有利于港口建设。【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