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命题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这个“身”字到底是怎么回事?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胖子的写照吗?当人们仔细看那些最古老的“身”字时,就会发现很多,啊,可以说绝大多数,脖子上肚子上都有一个凸出的小点。如果看作肚脐的话,它的位置就错得离谱了。古文字的创造者可不是毕加索。但是人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它是一个孕妇的形象,小点表示孩子,那就合乎逻辑了,啊,几乎是漂亮。有什么能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更好呢?当肚子里有了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时,确实身子会感到很沉重。 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解释金文中的“身”字大概就有可能了。它不仅再现了
2、孕妇沉重的肚子,还表现了乳房。有趣的是,中国人使用“有身子”这句话表示怀孕了。材料二:符号 “卍”或者 “卐”,不论左旋还是右旋,在西藏通称为“雍仲”。雍仲符号,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最为常见的图案之一。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雍仲符号在人类活动早期几乎同时出现于世界上的不同区域,关于它所象征的内涵与意义,尤其是关于该符号的起源猜测,同样多元。迄今为止,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可归于三大类:第一类
3、认为雍仲源于天体或自然崇拜;第二类主张雍仲与生殖崇拜有关;第三类更倾向于认为雍仲字符起源于某种动物图腾或动物崇拜。仅第一类天体或自然现象的解释,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观点:一、雍仲符号纹样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认为图像象征或源于“太阳崇拜”或“日神崇拜”,例如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出现雍仲符号的湖南彭头山文化,其符号与日月崇拜相关。二、认为雍仲符号象征着风雨或雷电等自然现象,例如在美洲印第安文化中,雍仲符号便是象征着风神与雨神的图像。三、主张雍仲符号隐寓或暗合了宇宙中银河系原型,这是目前最新的一种观点。我们的银河系很像是一条银色的河流,不过,那只是它的侧面,它的正面其实是一个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四
4、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三千秒差距臂,每条“手臂”实际上都是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更靠近英仙臂。不难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雍仲字符非常相似。于是便有人大胆假设,雍仲字符是银河系的象征符号,而且还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并惊叹雍仲符号确实是深藏玄机与奥妙。尽管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之中,并相当普遍地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早期吉祥符号之一,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能够如此长期地成为一种地区性文明的象征性符号,却是少而又少的,它似乎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虽然在西藏雍仲符号带给我们的印象,
5、就是它的不同旋转方向代表着高原不同的宗教(苯教或佛教),然而,从历史时间的发展序列看,早在佛教进入高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雍仲符号便已经广泛流行于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因高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传播到高原的不同角落。至于“卐”和“卍”在高原宗教中分别成为苯教与佛教的象征,应当是较晚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佛教进入高原后,为了明晰佛苯之别,才逐渐约定俗成的。雍仲符号在青藏文化中的特殊性,大抵也要追溯到它独特的源起。地貌起源论源自苯教文献,苯教发祥地“俄木隆仁”是宇宙中心,又称九级雍仲山,山顶状若坛城,为一水晶巨石;山下四条河水如四臂指向四方;四方各有宫殿一座。从地形上看,俄木隆仁苯教发源地的平面图,
6、正好呈现为一个标准“卐”字符形。这个神秘的地貌区域很自然成为古象雄苯教的象征符号。图腾起源论与西藏古代岩画中雍仲图形的演变相关。研究者发现西藏古代岩画中的许多“卍”,形态酷似天上的飞鸟,苯教雍仲符号的原型很可能与古象雄王国所崇拜的图腾大鹏鸟(藏语称 Khyung,又称金翅鸟)相关。神鸟Khyung既是古象雄部落的图腾,也是雍仲苯教尊崇的大神,更是古象雄传播苯教的祭司氏族名称。鸟形符号与雍仲符号的相似性则证实象雄苯教、雍仲信仰、神鸟Khyung与卵生理论以及古象雄的鸟巫文化,在文化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摘编自古老而神秘的“卍”)材料三: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
7、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求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忽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
8、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基础。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摘编自张颐武找回对汉字的热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它还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B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
9、之中,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却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C因为图腾起源论与西藏古代岩画中雍仲图形的演变相关,苯教雍仲符号的原型很可能与古象雄王国所崇拜的图腾大鹏鸟相关。D毕加索是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古文字的创造者在创造“身”这个汉字时不是在画抽象画。 解析:选D。A.应是“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B.原文是“似乎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强加因果,两个分句没有因果关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是一家之见,“身,躬也。象人之形”,因此,“身”不一定指孕妇的形象。 B雍仲符号并不仅
10、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中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C根据雍仲符号的银河系原型起源猜测可以推断出雍仲符号就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D材料二推断认为象雄苯教、雍仲信仰、神鸟Khyung与卵生理论以及古象雄的鸟巫文化,在文化上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解析:选C。此理论是现代人的大胆假设。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B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所起的作用。D相对字母文字而言,汉
11、字字形复杂,难识,难写,难记。识字过程十分漫长,而且非常枯燥乏味。解析:选D。材料三观点是汉字的重要性及重视汉字书写的必要性,D项与观点背道而驰。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答案:材料二详细论述了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雍仲字符的起源,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材料二第二段在论证中列举了雍仲符号起源的几种流行看法,并详细论述了目前最新看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材料二第二、四段中的论证内容可以看出,在对雍仲符号的起源的分析过程中,作者非常看重形象的相似性。材料二论据充分,真实可靠,语言表达严谨,例如:“目前”这个词语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看出作者的表达准确严谨。(任意答出两点即可)5在
12、信息化、快节奏的当下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汉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运用舆论,增强对汉字、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解读宣传工作,增加对汉字音形意的解读。如趣味解读汉字的形态,认识汉字内涵之美。宣传普及书法,通过书法认识汉字之形式美。开展公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如开展汉字听写大赛等,引发大众关注,鼓励大众参与,唤醒大众记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
13、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
14、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还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
15、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
16、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
17、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选自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有删改)材料三: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
18、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
19、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一种仪式,与法律和道德相同,都是从教化中培养个人的敬畏之感,人们是自动地天然地服礼的。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还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
20、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解析:选C。A.材料一中只提到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并未提到法律和道德是否如此,另外人们服礼是“主动的”,而非“自动地”。B.“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D.“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仪式做称之为礼,礼与法
21、律不同,礼是靠教化使人服膺,而法律则是依靠外在的国家权力、政治权力来推行的。B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是适时变革,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析:选D。“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词,原文说“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22、)A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B中国人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C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不是静态目标,而是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态调整和全程适应。D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解析:选C。材料三是围绕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展开探讨的,C项偏离了论点,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9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答案: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
23、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10中华礼制和传统村落都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在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无形的和有形的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认知层面的了解与熟悉。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明白礼制的内涵,知晓传统村落的重要意义。情感上的拉近。通过跨媒介的活动展开多样性的宣传工作,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文化遗产与大众的距离
24、,让它们可感可亲。制定既能“见物”又能“见人”的保护政策,保护传统村落这样的有形遗产;将礼制等无形的文化遗产赋予现代意义,使之在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发挥作用。论述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剌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
25、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材料二:所谓“创客”,是英文“Ma
26、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
27、,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观念,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而创客运动首先考虑的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
28、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技术还是功能,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造型、色彩却千差万别,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
29、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综合的、块状的、点对面的双向多元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产品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如陶瓷烧制,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
30、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美学的精神对“意境”的追求在创意产业产品得到生活落实,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创客
31、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选自林少雄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删改)材料三: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当
32、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20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 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
33、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B材料一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D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难以比拟并非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注意与时俱进。解析:选D。A项,“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错,草原文化
34、并不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B项,举西域文人的例子,说明的是草原文化的主动和积极。C项,“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错误,材料一说“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因此它并不是自发性、独立性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来源。B草原民族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C从过去的“先用后艺”到现在的“先艺后用”,体现的是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有益的作用。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35、。解析:选D。D项,“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错误,材料一只在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的主动、积极性上与农业文化作了比较,并未写到农业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没有必然性。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C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
36、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D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 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解析:选C。材料三观点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A、B、D三项都符合题意,而C项表达的是“五伦乃天下之达道”。4材料二第三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答:答案:此例以手机功能大同小异,但材质、造型、色彩千差万别,手机更新换代时间日益缩短的现象,说明人们对手机形式审美需求超过实用需求,证明创意产品使人们观念从“先用后艺
37、”(实用)转变到“先艺后用”(审美),以通俗可感的生活现象为实例阐释了“功能转化”的具体内容,证明了创客运动促成了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变。5纵览材料二,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答:答案: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创客运动及创意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创客运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换性传承,个性化呈现。由此,工匠意识与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获得了重新定位。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二、阅读下
38、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往昔的追忆,又是对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
39、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摘编自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材料二:文学应该是生活的“随从”而不是“主人”。无数事实证明,文学越是主动贴近生活,生活就越是青睐文学。反之,文学越是自我封闭、高高在上,生活也就越是要抽身离去。这就是“文学边缘化”的内在根源。我们不要假定存在一个“文学中心化”的时代,也不要把“边缘化”的责任推给文学之外,而应该更多地从文学自身查找
40、原因。从这个角度看,不是文学自身的所谓艺术性出了问题,也不是现实生活失去了艺术性呈现的价值,而是文学形式与当下精神生活出现了脱轨。这种脱轨,首先表现在我们对西方的现代文学表现手法过于依赖。如何摆脱它,是值得探讨的。对于西方的现代文学手法和观念,我们经历了抵制、怀疑、接受、模仿等阶段,现在应该进入反思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量西方思想文化与艺术作品的涌入,新的文化启蒙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文学界对机械现实主义展开了反思,现代主义文学成为启蒙一代新的写作资源。形成于8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观,逐渐成为当代精英文学最重要的文学观念,绝大多数作家都成了这种观念的拥趸。如今,随着“50后”与“6
41、0后”作家文学地位的确立,他们信奉的现代主义文学观也被奉上了神殿。“50后”的作家,拥有充分的前现代乡土经验与纵深的历史感,当西方的创作方法涌入的时候,他们可以中西合璧,融通两种经验为一体,并保持中国经验的独特性。而“70后”及更年轻的作家,普遍感受到的都是全球化潮流之下的现代经验,一种很大程度上与西方同质的生活。在这样的经验背景之下,继续沿用前代作家的资源,因袭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忽视对于突变的日常经验的观察,就极容易失去文学表达的本位,失去与时代生活共鸣的能力。这种模仿的立场,让作家普遍处于一种“自动虚构”的写作状态,原因在于,他们的形式和经验,多半来自文学作品,卡夫卡写人变虫的变形异闻,我
42、便写人变鱼的无解小说。这种叙事技巧与叙事风格上的模仿,确实能够帮助作家迅速找准观察世界、表达世界的手段,培养对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的洞察力,这一点是现代社会写作者需要的,因为现代的真实经验并不是完整、一眼望得见的,而是分散、隐匿在新鲜的生活细节中。但作家“自动虚构”的写作状态,又会误导自己进入“机械复制”的生产状态。形式方面的学习和模仿并不是坏事,相反,这是所有作家成熟之前的必经之路。但形式模仿必须和精神观念的模仿分开。而现在的情况恰恰是没有分开作家的思想观念,对世事人生的看法,多半是中空的。当某个经典作家的价值观念打动他的时候,他马上将这个观念改名换姓,填充到自己的脑袋里。比如卡佛笔下的美国人患
43、上被日常琐碎细节围困的“精神过敏症”,在一些年轻小说家笔下换汤不换药地再次发作。反观西方这些年涌现出来的重要作家,门罗也好,奈保尔也好,石黑一雄也好,他们的观念都根植在自己的异质经验当中,根植在自己对于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当中。(摘编自张柠、贾想文学期待新的现实主义)材料三:文学经典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人在文学中所获得的审美愉悦,不仅仅来自对自我认识的把握,还表现在对自我实现的关怀,通过精神阅历实现对世界的介入并从中获得某种支配感。读者在文学经典中徜徉,必然伴随的是艺术沉思。这就是说,审美沉思能够通过我们的想象介入生活,而这种介入实际上是自由地控制或支配生活,这时,我们的精神欲求
44、会得到“绝对的满足”。为此,H帕克区别了同样面对生活时人们的两种不同态度,他说:“对于精通世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生活只是在包含骄傲、野心或激情的时候,才是有趣的。但是,对于有宗教意识的人和有审美意识的人来说,生活的任何部分都是有趣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如果我们不是以审美沉思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有时是桎梏,如果我们以审美沉思的态度面对生活,生活的全部就都是有趣的,就能够允许我们借助自由的想象来参与和支配,能够让我们的各种感情得到宣泄和陶冶。(摘编自王确文学经典的合法性和存在方式)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
45、、健康发育的模范。 B文学自身和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均没有出现问题,而是文学形式和精神生活脱节了。C大量西方思想文化和艺术作品的涌入,对新的文化启蒙有促进作用。D个别作家因为忽视了对突变的日常经验的观察,所以失去与时代生活共鸣的能力。解析:选C。A项,过于肯定,原文“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B项,“文学自身和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均没有出现问题”偷换概念,原文说“不是文学自身的所谓艺术性出了问题,也不是现实生活失去了艺术性呈现的价值”。D项,“个别作家因为忽视了对突变的日常经验的观察,所以失去与时代生活共鸣的能力”说法错误,一是偷换概念,不
46、是“个别作家”应该是“70后”及更年轻的作家;二是强加因果,且原文为“就极容易失去文学表达的本位,失去与时代生活共鸣的能力”。故选C。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西方的现代文学手法和观念,在经历了接受、模仿等阶段后,应该进入反思阶段。B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C作家“自动虚构”的写作状态,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但另一方面易使自己进入“机械复制”的状态。D只要将观念根植在自己的异质经验和对于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当中,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作家。解析:选D。D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说“形式方面的学
47、习和模仿并不是坏事,相反,这是所有作家成熟之前的必经之路。但形式模仿必须和精神观念的模仿分开”“他们的观念都根植在自己的异质经验当中,根植在自己对于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当中”。故选D。8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二中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文章结构紧凑、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和情趣,被后人仿创无数,产生了许多陋室铭体作品。B模仿式创造是指以已有的事物为参考范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就是模仿的范本,青就是创新的产物。C唐朝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 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脱胎于南北朝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
48、句式,各具特色。D“脑瘫诗人”余秀华的胜利,是异质经验的胜利,而对更多写作者而言,真实困境其实来源于和异质经验的隔绝,而异质经验只有还原到单纯内心,才显示其真实肌理。解析:选D。文中所说是提倡异质经验,作家要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对世事人生的看法,与D项余秀华的例子观点一致。9材料二是怎样分层论述的?请简要说明文章脉络。答:答案:首先提出观点,认为“文学应该是生活的随从而不是主人”,进而提出问题反思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从历史推进层面阐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对“50后”“60后”的正面影响,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70后”及更年轻的作家在当下因袭现代主义文学观的弊端。辩证分析学习和模仿,对形
49、式上的模仿和精神观念的模仿区别对待,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提出观点异质经验与严肃思考对文学创作极其重要。10材料三中说“文学经典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请参照你的阅读经验,举例论证此观点。答:答案:在红楼梦中,我认识了一群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她们吟诗作赋,她们嬉笑怒骂,她们性情本真,单单一个白海棠就能写出层次不同、意境各异的作品,使我对生活对事物的认识更上了一个台阶。(意思对即可)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帖,不现勉强作为的痕迹。一件完
50、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摘编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材料二: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
51、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钟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
52、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
53、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
54、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摘自郭宏安风格乃文学之大体)材料三: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
55、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
56、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的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B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C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D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解析:选C。C项分析错误,文章在提到“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时,是为了强调“风格是贯穿原作的
57、一股气势”,而并非细节的不足。故选C。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译者能够准确地感觉、体会原作的风格并且能用汉语准确表达,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B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C译作整体之美不一定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所以,文学翻译批评家在批评时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D文学翻译批评家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原有的风味”上,独具只眼,发现其整体之美,否则,就失去活力。解析:选B。A项,“就一定能将原作风格传达的铢两悉称”说法错误,原文中指出“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而“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
58、。C项,“不必关注细节有无瑕疵”说法错误,当细节的错误“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D项,“否则,就失去活力”推断缺乏根据。B项说法正确。故选B。3下列诗句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选A。材料三所引文章为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所引用的词句为“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很明显提到“空”这层意思的只有A项。A项诗句与“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都出自苏轼的送参寥师。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
59、点?请简要说明。答:答案: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举例论证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引用沈宗骞的话,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作者在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逻辑鲜明。5材料二提到“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认为瑕不掩瑜,这与“细节决定成败”矛盾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示例)不矛盾。对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和认为瑕不掩瑜都是正确的,问题在于人的本身,所有的决定都应该是服务于人的,何时注
60、重细节,何时又得舍掉细节,才是值得考量的。(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在笔者看来,当代中国似乎正在另辟蹊径。文化在继承和创造上讳莫如深,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看电视节目可知,虽然频道上百,也还是有限,不看者是大多数,在他们,麻将和拜物也可以排遣生命之无聊,就算是玩物丧志,其好玩程度也超过为拜物而说教的娱乐节目、为正确而说教的谍战肥皂剧。现代中国之精神生活,如果去除小资文化营造的充斥于媒体、旨在鼓励拜物的文艺腔,其实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是麻将和拜物。(选自于坚麻将声里听中国,有删减) 材料二: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
61、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物态文化源于性。“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传
62、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更重要的“人欲”。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
63、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精神文化归于心。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当论揭露以实物为抵押的高利贷者,是怎样乘人之危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一件皮袄到了当铺往往被贬得一文不值。各种生意,无论是大是小,都以损人利己为目的。讽刺是传统相声的光华。传统相声的讽刺由情及理,以理驭情,始终遵循“婉而多讽”的方式。即使对贪官污吏的讽刺,也能令人感到铸就其性格堕落的社会和历史阴影。传统相声还充满着自嘲和自省精神,就在这一省一嘲之间坦露胸怀,寻找心灵的自由,“引起疗救的注意
64、”。显然,作为市民艺术的传统相声,始终在世俗的沟壑里滚动,沾染上许多旧世界的尘埃不足为怪。尤其是深入骨髓的“小市民”趣味,更是其致命的地方;但情趣的提高,当伴随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摘编自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材料三: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要
65、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曰”“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旅程。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摘编自光明日报,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史家们指出,我国古代就有
66、相声,如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滑稽戏”等,现代相声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形成于清末民初。B传统相声内容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吸纳诸多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C传统相声的精华在于讽刺。这种讽刺有情有理,并且能波及造成被讽刺者性格堕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D传统相声中既有传统艺术,也有世俗糟粕,尤其是“小市民”趣味,是其致命的地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解析:选C。A项,宋代的“滑稽戏”并非古代相声。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说法不当。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另辟蹊径”写出
67、了当代中国人在文化的继承和创造上变得肤浅、入世,深度和广度干瘪萎缩。B传统相声中的行为文化依于情。经常揭示父子间、夫妻间等尔虞我诈的冷酷现实,这种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入一切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C制度文化据于理。“人理”就是“天理”。传统相声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D传统相声是市民艺术,传统段子覆盖的物态文化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相声在“含泪的笑声”中反映“人性”和“人欲”,嘲弄、批判现实。解析:选B。由材料二第四段“行为文化依于情。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
68、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可知,B项“经常揭示冷酷现实人际关系,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说法错误。8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诸子百家学说、文人画、相声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C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D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让一些人不解,让很多人迷惑。解析:选B。B项与材料三论证了同一问题,即如何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提高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答:答案:简介传统相声形式的整合积淀历程。介绍传统相声的内容观念。简介传统相声中的讽刺特点。10在今天,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答:答案:(示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我们要传承发扬,对于糟粕我们要弃之如敝履。发挥当代多种媒介的力量,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增加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对传统文化进行信息化的呈现。鼓励与包容不同的传承方式和传承手段,发现与拓展更多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