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风波高中语文 定风波导学案 苏教版【学习目标】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诵读并背诵本词。 学习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知识百科】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学法指导】1朗读 看时代背景 课下注释 以及知识链接2学方法: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鉴赏方法: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分析作者是
2、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预习检测】一、解词释句芒鞋: 吟啸:料峭: 萧瑟:二、学习小序: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文本研读】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学习上阙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是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5“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齐读下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
3、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本课小结】1内 容:都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4风 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拓展训练】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荦(lu )确:山多大石。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课后反思】【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
4、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2.什么叫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学法指导】1、朗读 看时代背景 课下注释 以及知识链接2、学方法: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鉴赏方法: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学习过程】一解词释句芒鞋:草鞋。 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料峭:形容微寒。 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二、学习小序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
5、用?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背景、作者的心情。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三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学习上阙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是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 明确:雨骤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同行:皆狼狈作者:独不觉、吟啸、徐行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境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镇定从容、旷达乐观4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5、“一
6、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二)齐读下阙,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
7、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3、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淡泊超然的情怀。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
8、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四定风波总结1、内 容:都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重态度。2、表达方式:夹叙夹议。3、艺术手法:多口语;托事言志。4、风 格:语言质朴,感情平和,境界明快。【课后训练】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荦(lu )确:山多大石。1、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 描述了作者在清明幽静的雨后东坡悠然自得行吟一事。 2、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运用对比的手法,“市人”和“野人”“莫嫌”和“自爱”形成对比,作者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洋溢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作业】背诵默写本诗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