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75MB ,
资源ID:396666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666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热身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热身训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考前热身训练(四)(2020湖南长沙)下图为我国福建省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13题。1台风中心位于M地和N地时,甲岛分别为吹(C)A西北风、东北风B西南风、东南风C西北风、东南风D西南风、东北风2乙地与N地最大高差约为(D)A499米B599米C699米D799米3当长沙某学校旗杆日影为一天中最短时,甲岛的旗杆影子朝向(B)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正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台风中心为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M地时,风从甲岛吹向M地,此时甲岛吹西北风,故B、D项错误;当台风中心位于N地时,风从甲岛吹向N地,此时甲岛吹东南风,故A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第2题,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N

2、地海拔为0100米,根据示坡可知,乙地为高地,乙地海拔为700800米,乙地与N地高差为600800米,乙地与N地最大高差约为799米。故选D。第3题,日影与太阳方位相反,长沙一天中日影最短时为当地地方时12点。福建省位于长沙东部,当长沙为12点时,位于福建省的甲岛地方时已经过了12点,太阳位于其西南方向,所以当地日影朝向东北方向。故选B。(2020山西晋中模拟)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20002015年河南小浪底至山东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相较于2000年,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B)A河流含沙量增加B流

3、速变大C流量增大D落差变小5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下列因素与该变化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D)A黄河中游植树造林B水库拦截泥沙C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D节约用水,用水量减少6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较窄,最可能是因为该河段(C)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作用更强B两岸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C黄河两侧的护堤工程导致河槽两侧不易被侧蚀D河床底部泥沙较松散,易被侵蚀【解析】第4题,相较于2000年,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变深,落差变大,因此,河流流速增大;水库截留河流泥沙,河流含沙量减少,从题意中看不出河流流量的变化。第5题,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

4、程降低,有可能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流淤积作用减弱造成的,而河流含沙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黄河中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也可能是水库拦截泥沙导致;该河段河床高程降低,也有可能是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侵蚀作用增强造成的。节约用水,用水量减少与河床高程变化关系不大,因此选D。第6题,一般情况下,外流河愈靠近河口地区,河床越宽,但泺口利津段河槽较窄,说明该河段河槽被侧向侵蚀较轻,最可能是因为泺口利津段是地上河,洪涝威胁严重,为防止洪涝灾害,人们不断加固两侧河堤,因此,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该河段的河槽较窄。(2020山东省冲刺模拟)气候是控制某一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

5、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78题。7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D)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8与3 300米处比较,影响3 180米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解析】第7题,根据图例,已知浅灰色状柱状图代表海拔3 300米生物量黑色柱状图代表海拔3 180米生物量,空白柱状图代表3 400米生物量。根据示意图,可以判断3 180 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 300 m少,而3 300 m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较3 40

6、0 m的多,因此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先增后减。故选D。第8题,影响山体垂直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据图可知,3 180米比3 300米处生物量少,说明3 180米水热条件比3 300米处差。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3 180米比3 300米海拔低,气温高,热量条件好,生物量应较大,但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说明B错误;由此推断3 180米生物量少的原因极可能是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差所致,故C正确。(2020北京通州)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它们在北极繁殖,却要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1为北极燕鸥

7、景观图,图2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读图,完成911题。9北极燕鸥迁徙路径与自然现象相一致的是(A)A北美东海岸南段,顺盛行风而行B欧洲西海岸北段,逆着洋流飞行C南美东海岸南段,逆自转方向而行D非洲西海岸北段,顺地转偏向力而行10下列关于北极燕鸥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A)喜欢幽静,选择人烟罕至的地区适合低温环境,选择高纬地区喜欢黑夜,生活在近乎极夜的地区以草为食,生活在水草丰美之地ABCD11北极燕鸥迁徙到甲地附近大约是(D)A3月,河流的含沙量较大B5月,农作物生长较快C9月,路灯升起时间较早D11月,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解析】第9题,读图分析,北极燕鸥迁徙经过北美东海岸南段时大

8、约在5月份,此时该地盛行偏南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迁徙方向一致,A正确;欧洲西海岸北段先顺东格陵兰寒流后逆北大西洋暖流飞行,B错误;南美东海岸南段大致向东飞行,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C错误;非洲西海岸北段位于北半球,飞行方向向左偏,与地转偏向力方向不一致,D错误。故选A。第10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北极燕鸥的主要栖息地在北极和南极,纬度高,气温低,人迹罕至,正确;北极燕鸥在北极的夏季繁殖,在南极的夏季越冬,生活在近乎极昼的地区,C错误;北极和南极都是冰原带和苔原带,没有草类分布,以鱼虾为食,错误。故选A。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北极燕鸥在北极的夏季繁殖,在南极的夏季越冬,所以迁徙到甲地的

9、时间应接近南半球的夏季,11月份最接近南半球的夏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故选D。12(2020河南濮阳)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末至2020年初,全球有两大自然灾害让人揪心,一是澳大利亚的超大火灾,导致10亿多生物死亡;二是东非的沙漠蝗虫引发的蝗灾。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6万多公顷受灾,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沙漠蝗虫喜温暖干燥,湿度10%20%的土壤最适合其产卵,雌蝗一生(大约3个月)可产卵2001 000粒,虫卵最长可存活十年,一旦条件合适,蝗灾就会爆发蝗虫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研究发现,这两大自然灾害与印度洋偶极现象密切相关。印度洋偶极是一种海温异常状

10、态,它由印度洋两个区域(可能是单极,或双极)的海面温度差定义,西极在西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东极在印度尼西亚南部的东印度洋。当西极的海面温度和东极相同时,就是正常现象;当西极的海面温度比东极高时,就叫做正偶极;当西极的海面温度比东极低时,就叫做负偶极(如下图)。印度洋偶极会导致正常风向改变,深刻地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1)指出引发东非和澳大利亚灾害的印度洋偶极现象需要的条件,并绘制此时印度洋偶极环流示意图。(2)简述印度洋偶极引发东非地区蝗灾的过程。(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澳大利亚火灾对整个地球环境的不利影响。(4)2020年2月,东非的沙漠蝗虫大规模向南亚迁徙影响巴基斯坦和

11、印度。但当时就有专家推断此次沙漠蝗虫不会对我国造成大的危害。请说明理由。【答案】(1)印度洋西侧海面温度明显高于东侧。绘图如下所示(印度洋东西两侧大气环流呈顺时针方向)。(2)印度洋正偶极发生后,东非高原降水增多:降水有助于植物生长,并为沙漠蝗虫产卵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沙漠蝗虫数量剧增;沙漠蝗虫趋水喜洼,由干旱区向低湿地迁徙聚集,而非洲低湿地正是其主要农业区和牧业区。农牧业损失巨大,因此形成蝗灾。(3)森林燃烧释放大量CO2,并减少对CO2的吸收,增强全球的温室效应;烧死众多生物,减少地球生物多样性;燃烧的灰尘随大气环流飘浮至其他区域,加剧全球环境污染;森林燃烧破坏了原有的大气环流,引发地球极

12、端天气现象。(4)沙漠蝗虫原生沙漠地带,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湿润气候适应性差;南亚与我国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作为屏障,沙漠蝗虫难以飞越;我国农业技术先进,防蝗虫的科技先进,水平高。【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东非发生的是蝗灾、澳大利亚发生的是火灾,这两大自然灾害与印度洋偶极现象密切相关。印度洋偶极是一种海温异常状态,东非印度洋西侧海面温度明显高于东侧,由于海面冷热不均,引起的一种热力环流现象,西侧海面气温高,大气受热膨胀、垂直方向上产生上升气流,东侧海面气温低,大气受冷收缩,垂直方向上产生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印度洋东侧和西侧间形成热力环流,印度洋东西两侧大气环流

13、呈顺时针方向。第(2)题,据材料可知,这两种灾害都和印度洋的偶极现象有关,当印度洋正偶极发生后,印度洋西侧异常高温,盛行上升流,比正常年份降水多,使东非高原降水增多,降水有助于植物生长,土壤湿度适宜,为沙漠蝗虫产卵、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蝗虫产卵量大,虫卵存活的时间长,沙漠蝗虫数量剧增,沙漠蝗虫趋水喜洼,一旦降水增多,蝗虫就会爆发,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而非洲低湿地正是其主要农业区和牧业区,蝗虫对庄稼、草类植被的破坏速度惊人,经济损失巨大,形成蝗灾。第(3)题,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是指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当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澳大利亚发生

14、森林大火,烧毁树木、释放大量的CO2气体,森林的减少同时会减少对CO2的吸收,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变暖加剧,森林大火会烧死大量生物,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燃烧的灰尘随大气环流飘浮至其他区域,加剧全球的环境污染,森林燃烧使气温异常,破坏了原有的大气环流,引发地球极端天气现象和旱涝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第(4)题,据材料可知,沙漠蝗虫喜温暖干燥,原生沙漠地带,而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沙漠蝗虫对湿润的气候适应性较差,由于地缘关系,沙漠蝗虫能就近呈大规模向南亚迁徙,影响巴基斯坦和印度,但南亚与我国之间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沙漠蝗虫难以飞越

15、,很难影响到我国,再加上我国农业技术先进,防治蝗虫经验丰富、水平高,对蝗虫有相应的防控措施。13(2020浙江高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越南地形狭长,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人口总数9 700万,大量出口热带经济作物,同时大量进口小麦、玉米、大豆等温带农产品。材料二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两大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近年来越南积极推动“两廊一圈”与我国“一带一路”对接,合作效果明显。材料三图1为东南亚局部图,图2为“两廊一圈”范围示意图,图3为越南岘港月平均降水统计图。(1)描述岘港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912月降水丰富的原因。(2)说明越

16、南大量进口温带农产品的原因。(3)分析越南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优势,说明铁路和海运是“两廊一圈”建设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答案】(1)特征:降水总量丰富;降水季节差异大(9月至次年1月降水最集中)。912月雨季成因:位于东北季风迎风坡;台风带来丰富降水。(2)山地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位于热带,温带农作物种植面积小;自然灾害多发;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量大;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3)优势:陆上相连,海上相邻,空间距离近;土地、劳动力等工业成本低;热带经济作物大量出口至我国。交通:铁路运输量大且稳定;沿海地区港口众多,有利于物质的大量进出口;港口与铁路连接有利于形成陆海联运,提高运输能力和

17、效率。【解析】第(1)题,岘港的降水特征应根据图3信息直接从总量及变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描述,图中显示,岘港的年降水量约2 000毫米,因此当地降水总量丰富;图中显示,岘港10月降水量超过600毫米,而24月月降水量不足50毫米,因此岘港的降水季节差异大,降水主要集中在9月至次年1月。岘港912月降水丰富的原因应从盛行风、地形和台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图1信息显示,岘港位于山脉东侧,9月至12月,当地主要盛行东北季风,当地的东北季风从海洋上吹来,岘港为东北季风迎风坡,有丰富的地形雨;当地秋季,台风和热带气旋活跃,台风和热带气旋给当地带来丰富降水,因此岘港912月降水丰富。第(2)题,越南大量进口温带农

18、产品的原因应从纬度位置、地形、自然灾害、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越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地区,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而温带农作物种植面积小,温带农产品产量小;材料显示,越南地形狭长,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平原面积比重不大,使得耕地面积小,种植小麦、玉米面积小,使得温带农产品产量小;越南为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影响温带农产品产量;材料信息表明,越南面积不大,但人口总数达9 700万,越南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因此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温带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越南需要大量进口温带农产品。第(3)题,越南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优势应从距离、生产成本、资源等方面进

19、行分析归纳。越南与我国在陆上相连,海上隔海相望,空间距离近,有利于越南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越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土地、劳动力等工业成本低,在经济合作中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吸引我国企业到越南投资生产;越南的热带经济作物产量高,而我国对热带经济作物需求量大,在特色农产品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材料信息表明,“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两大经济走廊有铁路相通,且铁路运输量大且稳定,因此铁路成为“两廊一圈”建设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环北部湾经济圈沿海地区港口众多,运价较低,有利于物质的大量进出口,因此海运成为“两廊一圈”建设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两廊一圈”所在区域港口与铁路网相

20、连,有利于形成陆海联运,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率,有力地促进了“两廊一圈”的建设,因此铁路和海运是“两廊一圈”建设中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4(2020广东河源)(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巴松措景区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距县城大约50 km,海拔3 700 m左右,巴松措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该景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高原文化资源。2017年8月,巴松措景区成为西藏首个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同年,工布江达县4 065名农牧民实现脱贫,6成贫困户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在助力脱贫方面,旅游扶贫“功不可没”。但如何进一步提升该区旅游扶贫效益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制约巴松措景区旅游经济效益

21、提升的原因。【答案】巴松措景区旅游淡季时间长;距离客源市场远,客源较少;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景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景区知名度低。【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当前巴松措景区旅游经济效益较低,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进行分析,巴松措景区位于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县,海拔3 700 m左右,海拔高,气候寒冷,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旅游旺季较短;该景区位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区,本地市场狭小,距离客源地(东部地区)较远,人流量较小;以及景区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强;位于青藏高原上,景区生态环脆弱,旅游承载力较低;同时,景区知名度不高等。15(2020广东深圳)(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

22、回答问题。珊瑚喜高温微盐、光照充足、水面平静、水质洁净的海域,生存条件要求严苛。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9031914年,1914年正式通航。自运河开通至今,两端海域的珊瑚礁呈退化趋势。巴拿马运河属于水闸式运河,通过水闸不断的蓄水、放水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图1示意巴拿马运河位置,图2示意巴拿马运河开通前后加勒比入口处珊瑚数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分析巴拿马运河的运营导致附近海域珊瑚礁退化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答案】原因:船闸运行期间频繁蓄水、泄水、清淤,导致附近海域水流不稳定;大规模排水携带陆源沉积物,导致附近海域透明度降低,光照减弱;大量船舶的通行加剧海水污染;运河水体深度较小,流速慢,水

23、温变化大,水体排放过程中导致两端海水温度异常变化,影响珊瑚礁生长。措施:提高轮船和运河沿岸的污水达标处理率与排放标准;运河口人工疏浚淤泥搬运至远海集中排放;人工栽培、繁育珊瑚礁。【解析】珊瑚礁退化的原因从珊瑚生存环境破坏、水质变差的角度分析,珊瑚喜高温微盐、光照充足、水面平静、水质洁净的海域,生存条件要求严苛,结合工程建设引起水污染、水温变化、光照条件改变、水流速度变化、盐度变化等影响,导致珊瑚生存环境变差进行分析;船闸运行期间频繁蓄水、泄水、清淤,导致附近海域水流不稳定,大规模排水携带陆源沉积物,导致附近海域透明度降低,光照减弱,影响珊瑚生存环境;大量船舶的通行加剧海水污染,水质恶化,珊瑚死亡;运河水体深度较小,流速慢,水温变化大,破坏珊瑚生存环境;水体排放过程中,导致两端海水温度异常变化,影响珊瑚礁生长。治理措施从提高水质、人工养殖等方面入手,提高珊瑚生存环境质量;提高轮船和运河沿岸的污水达标处理率与排放标准,以提高水质,减少水污染;运河口人工疏浚淤泥,搬运至远海集中排放,以提高水的清洁度,改善光照、水位条件;人工栽培、繁育珊瑚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