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南宁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段考试题 文(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 下图为果蝇正常翅基因诱变成异常翅基因的部分碱基对序列,异常翅的出现是由于碱基对的A. 增添B. 替换C. 缺失D. 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图可知,该突变为基因突变,DNA分子中第二个或者说是第三个碱基对缺失。【详解】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据图可知,正常翅突变为异常翅
2、,其DNA分子发生的是碱基对的缺失,故选C。【点睛】基因突变分为替换突变、增添和缺失突变三种类型。2. 秋水仙素能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2n)幼苗的芽尖,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A. 单倍体B. 二倍体C. 三倍体D. 四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可以使植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因此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使染色体加倍,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四倍体。故选D。【点睛】3.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期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一种高耐盐的“海水稻”,使数亿公顷盐碱地有望成为粮仓。此杂交育种
3、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结构变异C. 基因重组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详解】A. 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故A错误;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不应用于育种,B错误;C.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C正确; D.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故D错误。【点睛】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够将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4.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增加了高龄产妇的人数,产前的“唐氏综合征”筛查是保障优生优育的有力措施。“唐氏综合征”(患者体细胞多出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 )A. 单基因遗传病B.
4、 多基因遗传病C. 自身免疫病D.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传病举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染色体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性腺发育不良。【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白化病等,A不符合题意;B、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传病举例:原发性高血压,B不符合题意;C、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的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C不符合题意;D、“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
5、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是47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符合题意。故选D。5.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基因突变,某灰色小鼠种群中出现了极个别黄色个体。如果只从数量上考虑,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征是( )A. 不定向性B. 随机性C. 低频性D. 普遍性【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某灰色小鼠种群中出现了极个别黄色个体,只从数量上考虑,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征,C正确。故选C。6. 金鱼在有性生殖时,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性状
6、各异的子代。基因重组的意义是( )A.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保持生物性状C. 减少后代数量D. 改变自然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金鱼在有性生殖时,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性状各异的子代。基因重组
7、的意义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故选A。7. 袁隆平率领的科研团队不忘初心,努力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杂交水稻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A. 1B. 2C. 5D. 7【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详解】杂交水稻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故选B。
8、8. 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3年顺利完成,人类可以对某些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若对人体细胞基因测序,不能直接诊断出的疾病是( )A. 地中海贫血B. 囊性纤维病C. 口腔溃疡D. 苯丙酮尿症【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详解】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病和苯丙酮尿症都属于基因病,因此都可通过对基因测序来直接诊断出;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导致的,不能通过基因测序来直接诊断出,C符合题意。故选C。9
9、.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不能构成内环境的是( )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汗液【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汗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故选D。10. 运动员训练时因大量出汗丢失盐分,为了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此时应补充( )A. 淡盐水B. 糖水C. 凉开水D. 纯
10、净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运动员训练时因大量出汗丢失无机盐,故为了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应及时补充淡盐水,A正确。故选A。11.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为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态,需清除患者体内的( )A. 血浆蛋白B. 血液中的葡萄糖C. 血液中的脂质D. 代谢毒素和多余水分【答案】D【解析】【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
11、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血液透析类似于人体的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功能,主要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毒素和多余水分,D正确。故选D。12. 油茶是将茶叶和姜、葱根等用热油炒香,反复捣碎,并加水煮沸、过滤所得的汁水。人们在食用油茶时,通常加入适量的食盐。食盐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 )A. 酸碱度B. 渗透压C. CO2浓度D. 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
12、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食盐不能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因此食盐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B正确;C、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C错误;D、食盐不能影响人体内环境的温度,D错误。故选B。13. 青霉素需稀释到生理盐水中才能用于人体注射,这是因为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具有与人体内环境相近的( )A. 渗透压B. 黏度C. 温度D. Ca2+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细胞在不
13、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详解】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具重要作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将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溶于蒸馏水中,就是由于生理盐水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 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 大于7.357.45B. 远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 稳定在34【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
14、渗透压、pH以及温度。人体的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详解】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的维持,考生要能够识记并理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1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 电信号B. 化学信号C. 物理信号D. 局部电流
15、【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化学信号,A错误;B.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B正确;C.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C错误;D.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形式和神经元间传递时信号变
16、化的形式。16.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为正电位B. 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C. 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为负电荷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钠离子内流,导致膜外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A错误;B.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B错误;C.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内电位为负电位,膜外
17、为正电位,C正确;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17. 兴奋通过突触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如图所示。神经递质在突触的正确传递途径通常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兴奋以电流的形式
18、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D正确。故选D。18. 校运会上,小强同学在1000米赛跑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血糖浓度仍维持相对稳定。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 胰高血糖素B. 生长激素C. 胸腺激素D. 抗利尿激索【答案】A【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血糖被消耗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
19、升高,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B、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B错误;C、胸腺激素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的作用,C错误;D、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 A。19.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异常的代谢性疾病,许多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某种激素进行治疗。这种激素是( )A. 胰高血糖素B. 生长激素C. 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
20、一。【详解】A、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A错误;B、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B错误;C、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降低血糖含量,C正确;D、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和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故选C。20. 青春期男生会出现“喉结突出”和“变声”等现象,促使这些现象出现的激素是( )A. 肾上腺素B. 性激素C. 生长激素D. 甲状腺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
21、用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平衡、血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促性腺激素性腺控制性腺的活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I)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胸腺胸腺激素多肽免疫器官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肾上腺皮质醛固酮固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
22、血钠升高、血钾降低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卵巢雌激素固醇全身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孕激素卵巢、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睾丸雄激素全身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详解】A、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促进心跳加快等,A错误; B、性激素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比如男生出现喉结突出和变声等现象,B正确; C、生长激素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C错误; D、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2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故选B。21. 小华煮菜时,手不小心碰到热锅会立即缩回。该缩手过程主要受( )A. 免疫调节B. 激素调节C. 神经调节D. 信息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手不小心碰到热锅会立即缩回属于缩手反射,主要受神经调节控制,C正确。故选C。22. “蹦极”会使人心跳加快、呼
24、吸加速,在此过程中人体的调节方式是( )A. 免疫调节B. 环境调节C. 物理调节D. 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导。【详解】当人体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题干中“蹦极”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加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综
25、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调控这些功能的最高级中枢是A. 小脑B. 下丘脑C. 脑干D. 大脑皮层【答案】D【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调控中枢是大脑皮层。【详解】A.小脑与人体运动平衡有关,与学习和记忆无关,A错误;B.下丘脑是人体的血糖、体温调节等神经中枢,与学习和记忆无关,B错误;C.脑干与人体呼吸、心跳有关,与学习和记忆无关,C错误;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调控中枢是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是了解人脑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识记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调控中枢在大脑
26、皮层。24.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下列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 心脏B. 骨髓C. 胃D. 肺【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详解】A.心脏与血液循环有关,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B.骨髓、淋巴结等属于免疫器官,B正确;C.胃是消化器官,不是免疫器官,C错误;D.肺与呼吸有关,不是免疫器官,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了解免疫器官的组成。25. 人体的免疫细胞在抵御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 肌细
27、胞B. 淋巴细胞C. 神经细胞D. 红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详解】A、肌细胞是一种组织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A错误;B、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B正确;C、神经细胞是一种组织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C错误;D、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错误。故选B。26. 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经过机体相关免疫细胞摄取、处理、传递,导致某些免疫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 吞噬细胞B. 效应T细胞C. 记忆细胞D. 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接种
28、乙肝疫苗后,由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详解】A.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对抗原进行摄取、处理、传递,不产生抗体,A错误;B.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促进相关免疫细胞的增殖,不产生抗体,B错误;C.记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产生抗体,C错误;D.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D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了解各种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27. 荔枝、龙眼在挂果初期容易掉果,为防止果实脱落,果农常喷施适宜
29、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其作用是( )A. 疏花疏果B. 保花保果C. 获得无子果实D. 抑制侧芽萌发【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3)作除草剂:可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地里的双子叶杂草;(4)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详解】A、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疏花疏果,促进果实的脱落,A错误;B、为防止果实脱落,果农常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是为了保花保果,B正确;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获得无子果实,与防止果实脱落无关,C错误;D、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发,不能防止果实脱落,D错误。故
30、选 B。28. 人们将盆景横放一段时间,再正放一段时间(如图),导致茎弯曲向上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赤霉素分布不均B. 乙烯分布不均C. 生长素分布不均D. 脱落酸分布不均【答案】C【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
31、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导致茎弯曲向上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C正确。故选C。29. 农业生产中,果农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 溶液,获得无子果实。2,4-D 溶液与某种物质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该物质是( )A. 赤霉素B. 脱落酸C. 生长素D. 乙烯【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长出无子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详解】A、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不符合
32、题意,A错误;B、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不符合题意,B错误;C、用生长素或者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2,4-D溶液是生长素类似物,C正确;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形成无子果实,D错误。故选C。30. 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A. 抑制侧芽生长B. 解除向光性C. 解除顶端优势D. 抑制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摘除顶芽,能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量减少,侧芽生长素浓度不至于过高,起到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
33、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31.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引起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 )A. 赤霉素B. 脱落酸C. 乙烯D. 生长素【答案】B【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
34、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详解】A、赤霉素主要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错误;B、引起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脱落酸,B正确;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D、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D错误。故选B。32.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种豆南山下诗中写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B. 捕食C. 寄生D. 互利共生【答案】A【解析】【分析】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
35、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故选A。33. 某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年龄组成如图所示,若不考虑其它因素,该猕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 逐渐增加B. 逐渐减少C. 保持稳定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年龄组成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
36、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A.分析图中青少年个体数量较多,属于增长型年龄组成,预测该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A正确;B.图中青少年个体数量较多,未来出生率将大于死亡率,预测该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B错误;C.如果种群中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相当,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将保持稳定,与题图不符合,C错误;D.综上分析,D错误;故选A。【点睛】知识易错点:根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但决定种群数量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4. 科学家为了预防某岛屿发生鼠害,需调查岛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
37、 目测估计法B. 标志重捕法C. 逐个计数法D. 样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老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故选B。35.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群落的A. 生物进化B. 物种形成C. 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是次生演替现象。【详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
38、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通过诗句的含义可知,小草不是一种生物,并且小草的有无影响动物和微生物,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选D【点睛】初生演替一定经过了彻底的“无”的阶段,常见的初生演替有裸岩上演替、冰川泥、火山岩以及沙丘上的演替。火虽然毁坏了当地群落,但是原来的土壤条件得到了保存,属于此生演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30分)36.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分别代表_和_。(2)
39、血浆与在成分上最大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 (1). 组织液 (2). 内环境 (3). 蛋白质 (4). 正常生命活动 (5).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组织液,表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代表组织液,代表内环境
40、;(2)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最大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解题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7. 小海同学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刺激,迅速缩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以及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由外正内负转变为_,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_ ,产生兴奋。(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41、:感受器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填“肌肉”或“腺体”)组成。(3)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 ,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_,产生痛觉。【答案】 (1). 外负内正 (2). 局部电流 (3). 神经中枢 (4). 肌肉 (5). 大脑皮层【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图2表示受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由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的外负内正。【详解】(1)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的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
42、形成局部电流,引起兴奋的传导。(2)分析图1可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的。(3)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点睛】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膜电位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8. 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局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饥饿初期,肝脏细胞内糖原分解为物质X_,以调节血糖平衡。(2)人处于低血糖状态,胰腺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_
43、增多,使血糖浓度_(填“升高”或“降低”)。(3)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_不足造成的。(4)该图所示调节的途径属于_调节。【答案】 (1). 葡萄糖 (2). 胰高血糖素 (3). 升高 (4). 胰岛素 (5). 体液【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血糖调控模式,左侧表示低血糖时的调控,低血糖时,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使血糖恢复正常;右侧表示高血糖时的调控,高血糖时,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促进血糖浓度降低,使血糖恢复正常。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表示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X表示葡萄糖。【详解】(1)人饥饿初期,肝脏细胞内糖原分
44、解为物质X葡萄糖,以调节血糖平衡。(2)人处于低血糖状态,胰腺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浓度升高。(3)人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不足造成的。(4)该图所示调节的途径是激素调节,故属于体液调节。【点睛】本题结合血糖调控模式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的产生部位、功能等知识,分析血糖调控模式图,掌握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对各小题作出准确的判断。39. 下图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1是_细胞,细胞2需迁移到_中成熟,在细胞1、2、3、4、5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_(填数字)。(2)免疫应答是机
45、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_等。(3)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_功能,保证了机体的健康。【答案】 (1). 吞噬 (2). 胸腺 (3). 4 (4). 溶菌酶 (5). 监控和清除【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抗体。代表相应过程。【详解】(1)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为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需要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即细胞4。(2)免疫活性物质有抗
46、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3)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通常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所具有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识记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解题的关键。40. 西湖龙井茶为茶中上品,一般以茶树的顶芽和幼叶制成。龙井茶产茶区通过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促使腋芽生长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芽叶数,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资料显示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为研究赤霉素对龙井茶腋芽新梢生长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选择西湖某茶园的龙井茶进行了如下实验,并作了深入探究。【实验原理】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实验假设】赤
47、霉素能促进龙井茶树新梢生长。【实验过程】(1)春茶采摘结束,待潜伏芽萌发后选择长度一致的新梢120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个,挂牌编号。(2)分别用0、10、50、100ppm的赤霉素水溶液各600mL对4组新梢进行喷洒处理(其中0ppm的赤霉素水溶液为对照组),以喷湿为度。(3)在喷洒赤霉素后的第4、7、14、21、28、35、42天测定并记录新梢长度,计算平均增长值。(4)根据数据绘制赤霉素对茶树新梢增长值的影响曲线图。【实验结果】赤霉素对茶树新梢增长值的影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对照组新梢在采摘后的第47天迅速增长,原因是顶芽被采摘后解除了植株的_,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
48、芽生长。(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新梢的增长值相应地_,说明实验假设成立。(3)特级茶鲜叶以芽叶长度2030mm为采摘标准,用图中_ppm的赤霉素水溶液处理茶树新梢,可最快缩短新茶采摘的时间。(4)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1)中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有_(至少列出两点)。【答案】 (1). 顶端优势 (2). 增大 (3). 100 (4). 新梢长度一致 随机分组每组30个新梢【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赤霉素对龙井茶腋芽新梢生长是否有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水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茶树新梢增长值。该实验的对照有空白对照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水溶液之间
49、的相互对照,根据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详解】(1)对照组新梢在采摘后的第47天迅速增长,原因是顶芽被采摘后解除了植株的顶端优势,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新梢的增长值相应地增大,说明实验假设成立。(3)特级茶鲜叶以芽叶长度2030mm为采摘标准,用图中100ppm的赤霉素水溶液处理茶树新梢,可最快缩短新茶采摘的时间。(4)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步骤(1)中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有新梢长度一致随机分组每组30个新梢,减少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点睛】本题以研究赤霉素对龙井茶腋芽新梢生长是否有影响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的知识点
50、,要求学生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的特点和实例,把握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及解除方法,能够根据题意和图示把握实验的目的和自变量以及因变量,通过图中曲线分析赤霉素对龙井茶腋芽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41.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_的环境中,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的倾向。(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的环境中,称为_曲线增长。(3)影响种群密度主要因素有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_等。【答案】 (1). 理想条件下 (2). 过度繁殖 (
51、3). 资源和空间有限 (4). “S”型 (5). 迁入率和迁出率【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B是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详解】(1)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J”型曲线。这是由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称为“S”型曲线增长。(3)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此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因素。【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能够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了解两条曲线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