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在统一前,巨贾吕不韦曾位至相国;统一后,“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发“贾人略取陆梁地(泛指桂林、象郡、南海等岭南边远蛮荒地区)”。这一现象说明秦朝()A小农经济形成 B工商食官出现C中央集权加强 D江南得到开发2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2、”。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3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4“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六部地位
3、提高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官员数量减少,行政待遇提高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6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
4、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7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可派100名学生留美。据此可以推断()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该规程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8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 0
5、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A罗马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10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
6、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11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段话()A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 B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C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12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
7、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13(25分)阅读材料, 完
8、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开国初,太祖赵匡胤即颁布盗窃律等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大将军桑进兴也因受贿罪被处死刑。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他们秩轻而任重,官卑而位尊,代表皇权监督各级官吏具有很大权威性。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基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思考,自1938年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
9、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据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等资料整理材料三现代西方国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治透明度等系列举措,从而使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反腐法案(见下表)。法律名称主要内容政府道德法官员个人及亲属必须申报财产,并规定了离职后的从业行为文官制度改革法公开、平等选拔官员及政府雇员,奉公守法、不贪赃枉法监察长法监察长办公室独立监督,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其职能主要是督查公务员欺诈、滥用职权等行为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摘编自何家弘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1)根据
10、材料一,归纳宋初反腐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些方式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这一现象的理解,并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廉政建设“历史的和现实的”必要性。(12分)(3)从材料三可见,美国的反腐败措施具有哪些独特之处?由此概括西方“清正廉洁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的共同原因。(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 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 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 255唐开元二十八年
11、(740年)15道3281 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 234元朝12省183路971 425摘编自历代地理志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
12、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时代”。这场进步主义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其动力来自南北战争后逐步兴起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这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如果说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是来自美国社会下层的话,那么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则是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这场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
13、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步主义改革把美国的社会改革运动推向新的阶段。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影响。(9分)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圣地,从而冲突就
14、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几千年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2002年3月28日第14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和平倡议”,该倡议要求以色列撤出从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接受享有独立主权、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2003年联合国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巴以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件(1)根据材料,概括历史上巴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15、(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国际社会为促成巴以和解、实现中东地区和平做了哪些不懈努力?(7分)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封建租佃制是印度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印度独立后,全国20%耕地属于佃耕地,50%以上地主不在农村或不直接经营土地,30%佃农为分成佃农;印度农村土地分成租率或固定租额都很高,部分地主还迫使佃农服劳役,向农民勒索杂税和附加地租。1948年到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各邦先后制定了提高佃农地位的法律,规定地租率不得超过产量的1/4或1/5;禁止地主强迫佃农无偿服役;禁止勒索杂税和附加税;一般佃农连续耕种租佃地十年以上,可获得永佃权或该土地的
16、购买权。由于这项改革广泛触及新老地主、富农甚至小块土地所有者的既得利益,在推进租佃改革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反对力量的强大阻挠和破坏,致使租佃改革收益甚微。土地改革以后,在土地最高限额和租佃制改革方面进展不大。更为关键的是,印度粮食生产在19601962年基本停滞,在之后的两年内又进一步下滑。19611962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仅8 200万吨,比预期少800万吨,粮价上涨又导致了通货膨胀,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政府从国外进口粮食。摘编自罗文宝尼赫鲁农业政策成败原因及启示(1)根据材料,指出尼赫鲁农业改革的背景及措施。(8分)(2)根据材料,分析尼赫鲁农业改革的结果与影响。(7分)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七
17、)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一直到秦统一前,虽推行农战政策,但为加强国力,仍重视商业发展并时有重商政策。秦统一后,由于缺少竞争对手,以及集权日趋强化,所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A项与题干无关;B项中的工商食官是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2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故事表明,汉初立国,由于“匈奴之患”和秦末战乱,社会各阶层“人心思定”,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并以其为立国之本。在此时期,法家、儒学和道家思想仍时
18、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故选D。3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皇权的措施之一即是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分离的差遣制度。胥吏在司法中作用日盛以至官不能制,形成了“吏强官弱”这一普遍现象,所谓“士大夫政治,吏人社会”。材料反映出宋代官僚制度的变化,故选B。其余选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时候,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就使六部官员的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5解析:选C。本题旨在
19、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维新派借助儒家学说宣传变法,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A项错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错误。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借助于传统文化进行,“托古改制”是其特点。故答案选C。6解析:选C。根据“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可知辛亥革命不但有革命党的功劳,还有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功劳,C项正确。A项题干没有体现;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B项;D项“各阶层”说法错误。7解析:选
20、B。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故B项正确;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8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五计划开展于1958年,故A项不符合题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以B项错误。D项无法体现。“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说明在国民经济结构方面出现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故选C。9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
21、么特别理由和手续”,可知基督教赋予婚姻神圣的意义,认为婚姻具有不可拆散性,而在此之前,罗马法是允许离婚的,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据此可知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B项符合题意。A项“分权制衡”,材料无从体现;C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婚姻制度应该逐渐走向神圣化,D项错误。故选B。10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可知哥白尼和达尔文都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C项表述准确。A项明显错误;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排除B。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排除D。故选C。1
22、1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故作者主张市场与计划相结合,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A项说的只是宏观调控的部分;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选C。12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即可说明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和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据此排除A、B;C项“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明显具有片面性。故选D。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太祖赵匡胤即
23、颁布盗窃律等系列律令,同时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增强监察机构的专门化和权威性”“给监察官员以特殊地位与职权”中可以概括出答案。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古代监察制度的弊端来分析这一问题,从而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下,没有哪个王朝的廉洁局面能够维持百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第(3)问,从材料“政府道
24、德法”“公开、平等选拔官员及政府雇员”“监察长办公室独立监督,未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不能随意罢免监察长”“规定除法定免除公开的情形外,一切政府文件必须公开”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答案:(1)方式:加强反腐立法;严厉司法惩处;完善监察机制;提升监察权力。(任答三点)背景:宋初注重加强集权;商品经济日益活跃;中唐以来儒学衰微;宋太祖的自身经历等。(任答两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理解:中国古代君主制下的监察制实际效能有限,无法保证封建王朝长盛不衰;这是因为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
25、(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历史:腐败导致历代政权不能持久;中国封建官僚文化根深蒂固。(任答一点)现实:增强领导能力,提高政府威信;改善党的作风,赢得人民信任;改善干群关系,克服根据地困难;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任答两点)(3)独特之处:规范从政(官员道德法律化);公正选官(文官选拔规范化);分权制衡(监察职能专门化);行政公开(政府行为阳光化,或鼓励全民监督);注重预防(加强防腐机制)。(任答两点)共同原因: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1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变动”的表现可从地方行政区划、地方
26、行政区域、行政权力的变化、监察区的演变、元朝新增的地方行政单位等角度进行分析。“不变”的表现可以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行政机构内部权力的划分与制约、县级行政单位、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的地方行政单位。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15解析:第(1)问从材料“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则是来自美国
27、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可以概括出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主要特点。第(2)问从材料“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其动力来自南北战争后逐步兴起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这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中可以得出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影响。答案:(1)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体;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背景: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引起种种社会弊端;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推动;19世纪末20
28、世纪初,垄断组织产生,生产资本化和社会化程度加深。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答出任意两个要点即可。若学生从“泛美主义”等外交的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16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过分强硬和蛮横”等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中2002年3月28日的“阿拉伯和平倡议”、2003年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犹太人的复国运动是直接原因;民族情感和宗教力量的冲突是深层原因;犹太人驱赶巴勒斯坦人使得民族矛盾愈演愈烈;犹太人的过分强硬和蛮横
29、为解决冲突留下了祸根。(2)达成了“阿拉伯和平倡议”,要求以色列撤出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接受巴勒斯坦国,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提出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以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尼赫鲁农业改革。第(1)问,“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封建租佃制是印度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分成租率或固定租额都很高,部分地主还迫使佃农服劳役,向农民勒索杂税和附加地租”等回答;“措施”结合材料信息“规定地租率不得超过产量的1/4或1/5;禁止地主强迫佃农无偿服役;禁止勒索杂税和附加税;一般佃农连续耕种租佃地十年以上,可获得永佃权或该土地的购买权”概括即可。第(2
30、)问,“结果”据材料信息“致使租佃改革收益甚微”“土地改革以后,在土地最高限额和租佃制改革方面进展不大”等回答;“影响”据材料信息“印度粮食生产在19601962年基本停滞,在之后的两年内又进一步下滑”“粮价上涨又导致了通货膨胀,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政府从国外进口粮食”等回答。答案:(1)背景:印度农村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仍采用封建租佃制,农民负担沉重。措施:降低地租率;取消佃农无偿服役;大幅度削减税收;佃农可获得永佃权或购买土地权。(2)结果:遭遇了各种反对力量的强大阻挠和破坏,改革收效不大;在土地最高限额和租佃制改革方面进展不大。影响:粮食生产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粮价上涨,引发了通货膨胀;经济形势恶化,被迫从国外进口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