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5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模块考试 语 文 2020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

2、,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

3、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从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

4、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三教九流,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

5、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

6、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的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B.史记为私人

7、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仲舒尊儒的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为当时的政权服务。班固受其影响,并体现在汉书的创作中。B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C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

8、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D司马迁的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未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这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是幸运的事。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椴树花开 张抗抗这个初夏,没想到我竟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见到你。从我踏上塞尔维亚的土地开始,总是闻到一阵阵若有若无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它萦绕着我,紧跟着我,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一步步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它丝丝缕缕无拘无束地飘在空中,无处不在,忽一会儿好似消散了,忽一会儿又飘来了。拢一拢头发,它落在我的头发上;拂一拂裙角,衣服犹如被

9、香熏过了。空气新鲜纯净,无雾霾无杂质,故而那香味便尤为鲜明,香气略带甜味,是一种善意的友好的气息。这应该是一种开花的树、或是树上的花,就像我家乡杭州的桂花树,秋天开花时节,一座城都香得沉醉不醒。我们正步行穿过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一座小广场,广场四周长满了高大的阔叶乔木,小路穿过疏旷的树林,树林里香气四溢。一株株高大而健壮的大树,就在我身边,树高足有十几米,灰色的树干上有直上直下的裂纹,主干向上分叉后伸展开去,树冠蓬松,枝条繁茂,椭圆形的叶片绿得发亮。结实的细枝上,挂满了一串串淡黄色的小花,仅有23厘米长,每朵由五个细小的花瓣组成,花朵密集,缀成一个小绒球,金丝花蕊朝下,如同一只只精巧的香水喇叭,悬

10、挂在我头顶。摇晃着、喷洒着、尽情挥霍着它浓郁的香气其实我已经见过它多次了,在多瑙河边的城堡遗址,在教堂外的花园路边,它们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城市的卫兵,一队队一列列,凛然而立。这究竟是什么树呢?有同伴伸出手机,踮起脚尖,够着了树梢上开得正盛的一簇小花,拍照,然后用手机上的软件搜索,只几秒,树名与花名同时显现椴树,椴花。原来是椴树!真的是椴树么?所有有关椴树的记忆,在瞬间被唤醒。椴树,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中国珍贵的重点保护植物。四十多年前,我见过冬天的椴树。小兴安岭的林场,漫山的深雪。树叶统统落尽了,高大的椴树,在帐篷外不远的雪地上,光秃秃地站立着。粗大的原木,被大卡车一车车运往山外,然后肢解

11、切割加工,制作成各种木器。听人们谈论椴树赞美椴树,因为它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树。后来又听人说,比椴木更有用的是椴花蜜。椴花蜜与我国南方的龙眼蜜、荔枝蜜并称“三大名蜜”。可谓蜂蜜中的顶级珍品。然而,那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在林场几个月,椴树可望,椴花无踪,我连椴花蜜的气味和影子都没见,哪怕一点一滴。椴花蜜,就这样成为甜蜜而遥不可及的渴望。我多么希望能在山里呆到七月,让我看一眼椴树花开漫山皆白的盛况。但早春的清雪一场接一场落下,我连椴树发芽的日子也没等到。开春后,我从小兴安岭回了农场。此后很多年,我也再没见过椴树。我开始关注椴树,断断续续得到一些关于椴树的消息:由于森林的大肆掠夺性采伐,主要蜜源

12、植物椴树也难逃此劫,椴花蜜产量已逐年减少后来的岁月里,我见到的椴树,都以木器的形式出现,它们被制作成了各种精美实用的家具,不再有活的生命。它们在我的抚摸下微微战栗,诉说着我们共同的疼痛。很多年后,如同羊脂般洁白的椴花蜜终于出现在早餐桌上,我把滑润醇厚的椴花蜜小心涂抹在面包片上,那一刻,眼前椴树花开,蜜蜂嗡嗡飞舞,椴木制成的蜂箱里,浓浓的蜂蜜溢出了蜂巢可我仍然没有真正见过开花的椴树。此刻,在贝尔格莱德,我竟与椴树不期而遇,内心的惊诧与狂喜袭来,如同椴花在瞬间绽放。后来才知道,椴树还是捷克的国树。由于椴树的名字与德语“柔和”一词读音相近,比对欧洲的橡木,椴树是阴性的,被日耳曼人敬为爱情与幸运之女神

13、。晒干的椴花可沏茶,是欧洲人喜爱的饮料,有安神助眠的功效。以前中欧很多地方,村落中心都有一棵椴树,树下是村民集会欢聚、或举行婚礼的场所,椴树花开的五、六月,城镇的各种舞蹈节、艺术表演都会在树下举行。由于日耳曼人一直有在椴树下举行集会的传统,法院去乡间审理案子也大多在椴树下进行,大多数村民都会来旁听,椴树因而常被称作“法院树”,或者“法院椴树”。在欧洲人心目中,椴树是神圣的。它不是可砍伐、可利用的优质木材,也不仅仅是花树与爱神。它们被赋予了公正与法治的属性,成为欧洲精神的一种象征。椴树就这样成为欧洲国家共同的树。椴树花香无形无声地飘过国界自由徜徉,椴树花开的地方,人们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椴树花开

14、了。可是,那些传播花粉的蜜蜂们在哪里呢?(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椴树为写作对象,突出它香气浓郁,树干高大挺拔,有实用价值,并且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特点。B. 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椴花蜜甜蜜而遥不可及,今天能够品尝着滑润醇厚的椴花蜜,作者感觉格外香甜。C捷克把椴树作为国树,日耳曼人敬为爱情与幸运之女神;椴树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并被赋予一种精神的象征意义。D在作者看来,椴树花香无形无声地飘过国界自由徜徉,只要是椴树花开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中,作者使用“无拘无束”“善意”“友好

15、”“沉醉不醒”等词语描写椴花的香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B“它们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城市的卫兵”,把椴树比喻成绿色巨人和卫兵,突出椴树的高大及对城市的守卫特点。C很多年后,作者早餐吃着椴花蜜想到椴树花开,蜜蜂飞舞,蜂蜜溢出的景象,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蜂蜜香气的浓郁。D本文以椴树为描写对象,并以此为中心组织材料,其中有关于椴树知识的介绍,也有与之相关的故事讲述,“形散而神聚”。6第段“原来是椴树!真的是椴树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7作者在第段中说“它们在我的抚摸下微微战栗,诉说着我们共同的疼痛”。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 “共同的疼痛”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

16、史记选读课内阅读(本题811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弊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17、,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节选自信陵君窃符救赵)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故:原因B侯生摄弊衣冠 弊:破旧C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谢:感谢D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就:成就9. 下列关于古代座次、职位等“左右”与“尊卑”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中写魏公子亲自迎接侯生,

18、“从车骑,虚左”,古代车制以左为上,空着左边位置表示尊敬。成语有“虚左以待”。.史记廉颜蔺相如列传中“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是说蔺相如的上卿职位略低于廉颇的职位。C秦时富贵者居于闾里之右,贫贱者居于闾里之左,史记陈涉世家中“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的“闾左”称指贫民百姓。D白居易琵琶行中记:“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有降职或远调之意。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陵君仁而下士,他摆下酒席,亲自去迎接魏国隐士侯嬴。选段中连用二十多个“公子”,称谓中流露出作者对信陵君的尊敬和钦佩之情。B信陵君亲自驾车迎接侯嬴,而侯嬴故意摆出傲慢的样

19、子,暗中观察信陵君;信陵君却更加恭敬,把侯嬴尊为上客。C“宾客皆惊”一句从侧面写出了信陵君举动的不同凡响,有力地烘托了信陵君“能礼贤下士”的特点。D司马迁长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写这段文字,作者意在以信陵君的恭敬衬托侯嬴的忠诚和智谋。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二)史记拓展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

20、,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之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21、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漂:漂洗衣服。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

22、等爵位的第二等。B布衣,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缎,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D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D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钱

23、。1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4分)(2)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4分)16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18题。到舒州次韵答平甫王安石夜别江船晓解骖,秋城气象亦潭潭。山从树外青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行问啬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只愁地僻无宾客,旧学从谁得指南。【注】舒州:今安徽潜山;平甫:王安石的长弟,王安国,字平甫。本诗作于皇祐三年,当时王安石就任舒州通判。潭潭:深邃的样子。啬夫:秦汉时的乡官,掌管诉

24、讼和赋税,这里指汉代循吏舒县人朱邑。旧学:曾经从事的学业;指南:指导。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告别江船后驾车继续行进,在破晓时到达深远幽邃的舒州。B颔联描绘了舒州的青山绿水,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C诗人无心欣赏舒州的山水之美,他更在意这里的先贤和人文历史。D诗歌以纪事发端,接着用景语描绘舒州风物,最后转入叙事抒感。1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联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这

25、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2)伶官传序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_,_,自然之理也。”(3)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江南,是杜牧的。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 ;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

26、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2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 拟人 夸张 B排比 化用 夸张C比喻 化用 排比 D排比 对偶 双关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化用

27、杜牧诗句,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4分)23. 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第三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误,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在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下达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你要让我说,这座城市哪儿好,我让你看看,用血

28、肉和生命垒起的战壕。你要让我说,这些人民哪儿好,我让你听听,用离别和牺牲谱写的歌谣。”这是一位武汉作家写下的抗疫诗句。在2020年这场空前的疫情中,许多人为“抗疫”献出了宝贵生命:梁武东、李文亮、刘智明、夏思思、尹祖川、马承武、郑勇他们中有医务人员、基层干部、退役军人,也有民警辅警、志愿者和平凡的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这些生命绽放出的温暖光辉,必将开拓中华儿女的精神疆界。请写一篇发言稿,参与学生会举办的“守望生命,致敬英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解析】A项

29、,强加因果,“这就决定了”前后的内容无因果关系。B项,“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的说法于文无据。D项,根据原文第5段“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可知汉书并不是不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而是很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2.【解析】C项,“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最后一段“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可知,作者只是“推想”,说的是“不一定”是孔子及其门徒的真实形象。3. (1)对比论证:论证了史记和汉书在取材、行文等方面的差异。(2)举例论证:分别论证了史记和汉书在选材、思想等方面的

30、不同特点。(3)引用论证:因果【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D【解析】“只要是树花开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平等相待,此尊重”说法绝对。5.A【解析】“沉醉不醒”描写的不是椴花的香气,而是家乡桂花香气的浓郁。6. (1)“原来是椴树”,写出了“我”的恍然大悟,为下文写有关椴树的记忆做了铺垫。(2)“真的是椴树么?”表现了作者对“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见到椴树的难以置信和惊喜,暗含了作者对椴树的喜发之情。【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7.(1)写出了人类对森林大肆掠夺性地采伐,对椴树造成的巨大伤害;(2)表达了作者对椴树被伐、椴树花蜜减少的痛惜和无奈;(3)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为了

31、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恶行的愤概之情。【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8.【解析】谢:告别。9.【解析】“右”是说蔺相如的上卿职位高于廉颇的职位。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10. D【解析】“意在以信陵君的恭敬衬托侯嬴的忠诚和智谋”错,应该主要是用侯生衬托表现信陵君的礼贤下士。11.于是项羽骑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连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逃跑。【评分】(共4分)“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溃围”, 突破包围

32、;“南”名词状语;“驰走”,飞驰逃跑;各1分12B【解析】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13C【解析】C项,“高祖,刘邦的年号”解说错误,高祖是庙号。14A【解析】A项,“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与原文不符。原文的表述是“(亭长妻)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15(1)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内在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评分】共4分。“长大”高大;“好”喜欢;“中情” 内在的实际情况;“怯”胆小。每点1分。(2)(韩信)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楚国的中尉。【评分】共4分。“召辱己之少年”省略了主语韩信

33、,要补出主语;“召”,召见;“少年令出胯下者”这是定语后置句;“以为”,以之为,任用他担任。每点1分。16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少年的行为激励他发奋图强,促成了自己的功业。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反而凸显了自己胸怀大度。【评分】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7.C【解析】“诗人却无心欣赏,他更在意这里的先贤和人文历史”在诗中没有体现。18.对于舒州人忘记本地历史先贤,诗人感到惆怅、惋惜。2诗人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关注,可以看出王安石勤政爱民,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诗人担忧舒州地处偏僻无宾客切磋学业,可以看出他做官不忘学业的追求。【评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1)其莳

34、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20.C【解析】21.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富有诗意,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杜牧才情的欣赏和赞美。【评分】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22. 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也泛不起一点涟漪(也没有一丝波澜)。【评分】共4分。每句2分。句式1分:“从而缺乏”,“也”;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23. (1)“曲解”改为“误解”(2)“下达”改为“发表”(3)“认可”改为“谅解”(4)“散布”改为“传播”(5)“严肃”改为“严谨”或“严格”【评分】共5分。每点1分。找出并改对得1分。

35、【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弃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

36、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于是韩信率领军队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后,高祖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赐给百钱,说:“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