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8KB ,
资源ID:39644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64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南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段考文科历史试题2019.5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1.相传,周公作论六乐。乐记云:“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由此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A. 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B. 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C. 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D. 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

2、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知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协调君臣、族长乡里、父子兄弟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分封制严格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可见周公制乐的主要意图在于协调君臣、族长乡里、父子兄弟关系,排除C项;宗法制规范贵族之间的权力分配,排除D项。2.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

3、股取士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故A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B排除;“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影响社会观念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

4、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对雅典直接民主弊端的批判,近现代的间接民主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仅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C项,雅典民主不是奴隶主独享的民主,排除;D项,材料是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而不是雅典居民对政治现实的态度,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

5、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1878年主张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首次在国会提出1912年九个西部州通过了妇女选举权立法1919年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该修正案1920年田纳西州成为批准该修正案的第36州,这标志着该修正案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支持,最终得以通过A. 共和主义原则B. 平等主义原则C. 联邦主义原则D. 孤立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九个西部州通过了妇女选举权立法,修正案首次在国会提出,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该修正案”,可知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联邦政府与

6、州政府分权,故选C项;依所学,共和主义原则主要指总统、议员主要有选举产生,有任期,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是女性选举需要通过联邦与州政府的共同立法,而未强调男女平等的选举权,排除B项;依所学,孤立主义主要指美国在外交上不干预别国事务,排除D项。5.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诉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A. 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B. 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C. 清廷被动地适应近代外交D. 列强暂时放缓了对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俟军务肃清,外

7、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可知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务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处理,故选C项;根据材料“后因交涉日增,奕诉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可知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是外务纷繁,排除A项;总理衙门消极作用是指中央机构半殖民的化的标志,排除B项;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缓了对华侵略,排除D项。6.1938年1月22日,“蒋介石和阎锡山勉强批准了晋察冀边区的成立。在中共建立的敌后根据地中,它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这种现象表明A. 华北地区的抗日形势最为严峻B. 抗日战争影响中国的政治环境C. 民主政权开始得到国民党承认D. 国共两党合作扩展到

8、军事领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国民政府只正式承认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因为抗战需要,国民党有限承认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国边区政府,说明抗日战争影响中国的政治环境。故答案为B项;缺乏其他地区的信息,无法比较得出A项说法;材料中晋察冀边区是得到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唯一的一个,个案不能代表整体,C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只涉及民主政权的是否被承认问题,没有涉及军事合作信息,D项排除。7.剑桥世界近代史记载,“(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由此可知

9、当时A. 科学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B. 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完全相同C. 马恩主张革命任务分两步完成D. 马克思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根据题意可知,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开始实行,故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两个阶段的革命任务必然是不同的,故排除B项;马克思是拒绝立即实行,而不是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D项。根据“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把争取统一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当前的革命任务”可知马恩主张革命任务要分两步完成,故选C。【点睛】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把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看做无产阶级社

10、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他们拒绝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并不是拒绝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8.1917年11月,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条约,并号召各国工人把和平事业以及使劳动群众摆脱奴役和剥削的事业进行到底。这表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A. 代表了人民大众利益B. 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D.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详解】一战的爆发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而二月革命之后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们的土地和和平的要求激起了俄国人民的不满,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府发布和平法令试图退出一战符合人民的利益,故A

11、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针对停战缔结条约,并未涉及无产阶级政权的建设,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中号召各国工人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却并未实现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故C选项错误;D选项,和平法令号召退出一战,后苏俄政府与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才正式退出一战,故错误。9.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吸引黄炎培出山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实行了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结合所学可知民主建国会是民

12、主党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方式是政治协商制度,故选B项;材料“民主建国会”说明不是人大代表,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地方制度与材料“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是1956年才建立不是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10.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A. 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B. 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C. 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D.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答案】

13、A【解析】从专家座谈会到社会研究部门起草,这些变化都体现出立法程序推进的民主化,基层化,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点;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特色”二字。11.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 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可知,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而

14、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结合所学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民主增量”,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项;C项属于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框架的内容,是“民主存量”,与题意不符,排除。12.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 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 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

15、C. 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D. “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性,D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属于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的影响,B选项排除。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属于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的影响,C选项排除。13.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某一外交成就时说:“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评论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

16、则B. 不结盟外交政策C.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D. 上合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之间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关系的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涉及的是国家的权利、义务、责任,故选A项;不结盟外交政策是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仅仅涉及亚洲国家,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不是亚洲国家,排除C项;上合组织即上海合作组织是地区性组织不符合“各国”的概念,排除D项。【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在于:(1)它具有国际强行法性质,对国际事务具有普遍约束指导作用(2)它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完善了国

17、际法原则体系(3)它为国与国交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行为准则(4)它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准则(5)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武装军事干涉内政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14.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有优越性;资本主义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应对战争准备。这次讲话在欧美国家引发强烈震荡。斯大林的讲话A. 是对英美冷战政策的反击B. 不利于战后国际关系的缓和C. 为组建华约集团制造舆论D.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斯大林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认为“资本主义

18、存在就等于战争,资本体系包藏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战争不可避免,苏联人民要应对战争准备”,这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不利于战后的关系的缓和,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时间是1947年3月;C项错误,华约是1955年;D项错误,美苏战时同盟的破裂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计划A. 并非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B. 只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C.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D. 利于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

19、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可知有利于恢复欧洲国家的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故选D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措施,排除A项;据材料“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说明不止针对市场经济国家,排除B项;材料“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不能体现全球化,排除C项。【点睛】马歇尔计划的影响(1)对美国的作用: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2)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

20、义统治秩序。16.1972年,日本外交蓝皮书中提到,“中美两国由一直以来的只有对抗的关系进入到包含对话的共存关系”,同时“国际政治显然由之前美苏两国对抗的时代,向中美苏三国以竞争与共存、对立与对话关系为轴而转的时代移行”。由此可知,在日本看来A. 中美外交分歧渐趋消除B. 意识形态不再影响大国关系C. 日中关系改善势在必行D. 多极化趋势下保持本国中立【答案】C【解析】【详解】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给日本以极大地冲击,在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外交的分歧在短时期内不会消除,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也只是在“断交、撤军、废约”三

21、个方面达成了一致,排除A项;在20世纪70年代,意识形态在大国关系中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排除B项;苏联解体之后,两极对峙格局才宣告结束,排除D项。17.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A. 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B. 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C. 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D. 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重组的世界

22、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布什和科尔对德国统一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这体现出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历史的影响,故B项排除;德国统一进程虽然与美苏两国有很大的关系,但不是由两国主宰的,故C项错误;个人记述也具有研究价值,故D项错误。18.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A. 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B. 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

23、本因素C. 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 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周襄王将“公田”作“私田”进行赏赐,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题目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只是经济改革的一方面,同时维护统治才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故B项错误。题目中无法得出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故C项错误。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与题目土地制度改革不符合,故D项错误。所以选A。19.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

24、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 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 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 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 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这是为了稳定刚建立的汉政权;材料中“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即松弛了对商人的法律、赋税,“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说明汉统治者的政策促使汉的经济发展。综上分析可知,汉初统治者的政策是以稳定与发展为要务的。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政策摇摆不定,排除;C项,重本抑末政策失败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致富成为社会时

25、尚的结论,排除。20.齐民要术卷一耕田对耕耱技术有详细要求。首先,要求“犁廉耕细”,即要求所耕犁条不能太宽,宽了就耕不深,耕不细。其次,要求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再次,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A. 因时耕作,集体劳动B. 分工细致,技术先进C. 重视农时,精耕细作D.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犁廉耕细”“根据墒情(土壤湿度情况)确定耕作时间”“耕地的深度,要求因时而定”可知是对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集体劳作,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分工,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不是男耕女织,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农业

26、的精耕细作。由材料“耕耱技术”技术的记载可知反映的是农业的精耕细作。21.唐玄宗曾下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并派出御史专门“纠察”。这反映了唐代A.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强化B. 对地方事务管理相当严格C. 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D. 统治者对社会生产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代重农政策。由“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不令宰杀”信息可知唐玄宗严禁宰杀对社会生产、生活有重要贡献的马牛驴等牲畜,结合当时背景分析,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重视畜力(主要是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故选D项。材料可体现“重农”,未涉及“抑商”,A项排除;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对地方事务管理

27、相当严格,故B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刑罚严苛且涉及领域广泛,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不令宰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重视畜力与农耕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2.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A. 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B. 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D. 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述之意为政府对土地买卖的频繁,职业更换的管理松弛

28、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正确。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故A错误。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古代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松弛,错误。23.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答案】A【解析】【详解】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反映了宋朝对外商

29、贸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宋朝政府对外商贸易行为的管理,无法体现厉行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外商要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否则要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无法体现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排除C;材料只是宋朝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的措施,无法体现商税成为主要收入,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4.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松江一带“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太仓等地“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之七八”,嘉兴地区“物产直稻”却“每不能自给,待

30、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C. 农业经济的衰退D.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可知,江南地区水稻种植减少,棉花种植增多,甚至要去购买稻米,这表明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城镇化,故B项错误;水稻种植减少不意味着农业经济的衰退,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口增加、土地减少,故D项错误。【点睛】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

31、,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25.乾隆时,“吴中(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实现了男女平等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工商业非常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

32、无法体现没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雇佣关系,故无法推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因此A选项错误;男女平等涉及的是政治、经济等多个地位的平等,这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因此B选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不符合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了人们大量投身于手工业,手工业的繁荣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故D选项正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

33、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

34、色。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答案】(1) 目的: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服务于遏制中国的战略。影响:对盟友:促进了亚太盟友经济的高增长;对中国:导致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对亚太: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经济循环的畸形结构,阻碍经济的持久增长)。 (2)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3) 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

35、内形势;国际局势。【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遏制中国的烙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盟友、中国和亚太地区三个视角分析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遏制苏联,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等信息提取观点。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以及国内外形势回答。27.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

36、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

37、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

38、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解析】【详解】(1)本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等信息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的国内因素,依据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等信息概括即可。(3)本小问的说明,实际上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