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囚绿记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巴金听到陆蠡惨遭日军杀害的消息,如醍醐灌顶,半天没说一句话。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专家们认为,像对幼儿进行奥数培训就属于揠苗助长的行为。擅打心理战的弗格森表示,自从上周在客场以1比0战胜桑德兰,成功把夺标战延长至最后一轮后,现在的曼联已是急不暇择。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尽管他貌不出众,身材瘦小,并且右眼失明,但他热情投身革命,用笔代替刺刀,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与敌人作斗争。生长了数百年的森林植被,郁郁葱葱,绿意环绕,为这片土地提供着绵延不绝的清新氧气。这天晚上月朗风清,四下一片寂静。难得相聚在一起
2、,大家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谈笑自若,每个人都有了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受。A. B.C. D.解析“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可用“晴天霹雳”。“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谈笑自若”指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陆蠡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1983年陆蠡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一位值得可歌可泣的英雄。B.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绿洲的
3、欢喜。C.作者娓娓道来的“我的绿友”给人无穷的魅力,朴实无华不甘禁锢执着向前的绿叶,有着其独到的审美价值和感召力。D.通过阅读囚绿记,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着、向上的激情。解析A项成分赘余,应该删去“值得”;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D项成分残缺,删去“使”或者“通过”。答案C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囚绿记中只有点滴文字显现那是个黑暗的年代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_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
4、炬点亮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散文中那个“囚人”所居的那个环境是个富有深刻含义的典型环境,_离开这个典型环境,_“我”和“绿叶”的对话_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文章的主题_没有现在这样的深度。A于是假如/所以则B就然而于是却/C从而/而就只能D/如果那么只能就解析处是假设关系,确定在A、D中选项。处与假设关系照应的是“那么”,且处填“所以”不对,本是表因果,选D。答案D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排比)B.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C.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拟人)D.我要借绿色来比
5、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比喻)解析应该是反复。答案D5.下面是囚绿记中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把这些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答:答案6.请联系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排序填入横线上。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
6、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答:解析综观各选项,结合横线前“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应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列:第句是写“远远望去”看到的景象,应排在第一位;第句是紧承第句描写远看的景象;第句写的是“置身花丛”看到的近景;第句描写的更是近距离观察到的逼
7、真景色。答案二、审美鉴赏与创造7.下面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B.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以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的。C.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魔念”即邪念,指作者心中产生的邪恶的念头。D.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
8、略者的憎恨,使文章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解析“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念头。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
9、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的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
10、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作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
11、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
12、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
13、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绿色为线索,写出了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着力强调草木绿色的特点和作用。B.文章衔接自然,也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由形象到抽象,便于人们对“心灵的绿色”的理解和恪守。C.文章把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绿色进行对比,与乡村绿色不同的是,城市的绿色受拘束,受限制。D.本文抒写的中心是“恪守心灵的绿色”,而开篇先从城市的绿色、乡村的绿色写起,通过铺垫、对比,引出主旨。解析“着力强调草木绿色的特点和作用”,错误。答案A9.【考点链接】文章第段说:“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请结合这句话及全文内
14、容,解释标题“恪守心灵的绿色”的深刻内涵。答:答案人都有善良、真诚等天性,但在社会中,有的人能够保持这种天性,有的人却改变了这种天性,我们要像保护大自然的绿色一样来保持自己的这种善良、真诚的天性。(大意相近即可)10.本文以“恪守心灵的绿色”为题,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分条表述。答:答案以“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作铺垫,自然引出“心灵的绿色”。以实写虚,以具体的自然界的绿色来写抽象的“心灵的绿色”。借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来突出“心灵的绿色”的重要性。以人们渴求“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类比人们也应该渴求“心灵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