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最新考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重要标志一脉相传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中华文化民族特性求同存异各民族文化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盲点排查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4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5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6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7澳门多元文化并存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8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
2、吸收过程中,会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9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10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考情分析:本考点是高考的冷点,全国卷试题没有考过,复习时注意把握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考向 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增强考生文化自信2019江苏卷,23“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
3、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犁”的古文字内涵丰富,体现了汉字的特点,正确;古“犁”字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辛苦耕耘,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排除。答案:C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含义: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特别提醒:中华文化古代辉煌一帆风顺,近代衰微中断(2)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
4、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温馨提示: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其丰富的内涵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博大精深的体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
5、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温馨提示:独特性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不同的形式,区域性侧重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性突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方法技巧 从字面涵义上区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博大精深是指中华文化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命题点 中华文化的特征1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
6、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可见 A 符合题意;B、C 虽然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 错误。答案:A2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
7、追求。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解析:传统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形式,所以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表述片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A易错点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提醒: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
8、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矫正训练 经典模拟题“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 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 排除;A、B 不符合题意。答案:D 考情分析:本部分知识是冷考点,全国卷试题近 5 年没考,但此部分知识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向一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经典高考题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320
9、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 BC D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
10、似,但文化价值各异,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说法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答案:A考向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地方卷)22015江苏卷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C D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错误;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11、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符合题意;“融合”“结合”体现了包容性,当选。答案:A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温馨提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
12、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点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与源远流长、博大
13、精深的关系提醒:(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不是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更不是全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命题点一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五千年连绵发展,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优势与特色。无论民族范畴的中华民族,还是作为文化综合体的中华文明,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格局的理解正确的是()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完全融合的共性 得益于始终坚持了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
14、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A BC D解析:材料中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指中华文化的多民族文化色彩,各民族文化又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符合题意。中的“完全融合”、中的“指导思想多元化”都是错误的。答案:D命题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B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C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解析:京剧是在吸收借鉴多剧种特点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点,D 符合题意;A、B、
15、C 均与题意不符。答案:D易错点1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矫正训练1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统一、渐趋融合解析:民居建
16、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 B 符合题意;A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统一”错误,文化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统一;C 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B易错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矫正训练2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17、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 BC D解析: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故正确,错误。答案:A继往开来,新世纪中医药更美好信息(4)信息(1)信息(2)信息(3)命题预测1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并且传播到其他国家,为现代社会的健康服务做出贡献。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医文化
18、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 当选;B、C、D 与题意不符。答案:A22019 年 8 月,诺贝尔奖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领导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举行奠基仪式。屠呦呦强调,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经过继承、创新、发扬,它的精华能更好地被世人认识,能为世界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应该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传统中医文化已得到世界的认同 科研工作者是弘扬传统中医文化的主体 科技进步能推动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A BC 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医文化具有
19、极强生命力,现代科学手段有助于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播发展,故符合题意;中华传统中医文化还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同,故不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故说法不妥。答案:D3在科学医学方面,成书于 8 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金钥匙一书为维吾尔历史上第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唐宋著名的本草学、方剂学著作及有关壮乡风土人情的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岭表录异等,都记载了大量的壮族医药经验,反映了这一时期壮族的医药水平。这些材料说明()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呈现着区域文化的丰富多彩A BC D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医药文化,强调“民族特性”,强调区域性,均不符题意。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