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599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届高三9月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模块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共60分。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地形B. 水源C. 植被D. 坡向2.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 B. C. D. 【答案】1. D 2. B【解析】【分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查

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1题详解】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一侧,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2题详解】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

3、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 甲乙丙丁B. 丁乙丙甲C. 丁丙甲乙D. 甲丙乙丁4. 当天可能是()A.

4、 4月28日B. 6月28日C. 9月2日D. 11月2日【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四人所发状态,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B、C错。甲处在夏季来临前,海风温暖,应在亚热带或热带地区。乙处冬临近,应是秋季落叶,位于温带地区。丙处入秋不明显,可能在亚热带。四人所在地从低纬到高纬的排列顺序是甲丙乙丁,D对,A错。【4题详解】乙地秋季落叶,可能是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地四季分明,也是季风气候。丁夜长。乙丙丁同在北半球。甲夏季将到,在南半球。某日最可能是北半球秋末景观,可能是11月4日,D对。A、B、C错。点睛:四地中,丁处有极光现象,纬度最高。乙秋季落叶,位于温带。丙四季分

5、明,入秋失败,应是亚热带。三地都在北半球,正值秋末季节,甲处夏季将到,应在南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某日最可能是秋末的日期。2018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A. 冬季的上午B. 冬季的下午C. 夏季上午D. 夏季的下午6. 20天后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的是A. 6月12日B. 1月2日C. 7月2日D. 12月12日【答案】5. D 6. C【解析】【5题详解】李先生位于电视台的东南方向,所以太阳在李先生的西北方向,时间不可能为上午,排除AC;北半球夏季,全球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季,全球

6、日落西南,因此时间最可能为夏季的下午,B错,D正确,故选D。【6题详解】再次看到该景观的日期应与该日在时间上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20日后会再次看到该景观,所以该日为6月12日,再次看到该景观为7月2日,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思想”。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同一个地方会产生一些二至日对称的地理现象,如:同一个地方日出、日落方位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昼长关于二至日对称;极昼(极夜)区域内某地极昼(极夜)出现和消失的时间关于二至日对称;同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关于二至日对称。观测发现,我国西北夏季绿洲自地面以上16米范围内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最高可低3

7、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问题。7. 绿洲的温度之所以比周围沙漠低很多,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不同下垫面的比热差异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不同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差异A. B. C. D. 8. 沙漠上升的热空气,通过平流作用被带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与绿洲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A. B. C. D. 【答案】7. D 8. C【解析】【7题详解】绿洲和周围沙漠地区纬度、海陆位置差异不大,错;由于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不同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

8、不相同,绿洲升温慢,周边沙漠升温快,所以出现温度差异,正确;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是由不同高度空气密度大小不同决定的,不属于绿洲和周边沙漠气温差异的原因,错。故选D。【8题详解】在逆温层下部和逆温层上部,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逆温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故选C。“回南天”是指初春时节冷空气退却,暖湿空气迅速增强,致使当地气温回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低温物体表面水珠密布的一种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可能加强“回南天”现象的天气系统是A. 台风B. 准静止锋C. 冷锋D. 反气旋10. “回南天”结束后,我国A. 东北地区将进入多雷雨季节B. 长江流域即将进入伏旱C. 江淮地区即将

9、迎来梅雨D. 华北地区将迎来多风沙天气【答案】9. B 10. D【解析】【分析】该题组借助“回南天”天气现象考查天气系统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9题详解】初春时节,暖空气逐渐增强,而此时冷气团尚未减到很弱,使得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导致“回南天”天气现象增强,故是准静止锋影响;而台风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冷锋天气系统会使得降温剧烈,大风强劲,不会出现“回南天”;而反气旋天气晴朗,不易形成“回南天”,故选B。【10题详解】“回南天”结束后,为4、5月,此时为春季,华北地区多风沙;东北地区的雷雨在7、8月;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月份;江淮梅雨在6月份,故选D。【点睛】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我

10、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主要受冬、夏季风势力强弱的影响,当夏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冬季风时,锋面雨带不断北移;当冬季风势力不断增强且强于夏季风时,锋面雨带迅速南移。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三停”:“一停”是4、5月份雨带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二停”是6、7月份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形成“梅雨”;“三停”是7、8月份雨带停留在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两跳”分别是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江淮地区(一般在5、6月间),从江淮地区再跳到东北、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中旬)。“一退”是指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下

11、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A. 1月降水甲比乙多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C. 7月气温甲比乙低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12.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A. 西北风的影响B. 副极地低压控制C. 沿岸暖流影响D. 盛行西风的控制【答案】11. B 12. D【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

12、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12题详解】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13、.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 印度河上游谷地B. 帕米尔高原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 塔里木盆地14.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时间是A. 1月5月B. 5月9月C 9月12月D. 11月次年3月【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14、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14题详解】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15. 读图,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 甲附近河段B. 乙附近河段C. 丙附近河段D. 丁附近河段16. 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B. 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

15、要来源C. 图中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D. 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答案】15. C 16. B【解析】【分析】考查出现凌汛的条件,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5题详解】凌汛发生在上游不结冰或冰已融化,而下游处于结冰的河段,图中叶尼塞河由低纬流向高纬,甲已结冰处于上游附近河段,乙没结冰处于甲下游附近河段,不能形成凌汛,AB错误。丙处于丁上游附近河段不结冰,丁处于丙下游附近河段已结冰,故可能导致丙河段水位上涨,凌汛发生在丙河段,C正确,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叶尼塞河的结冰期是11月到次年4月,A错误。叶尼塞河夏季水量主要来源于雨水,B正

16、确。图示季节河流的一部分结冰,可能是秋末冬初,也可能是冬末春初,所以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可能北移,也可能南移,C错误。地壳运动不会影响水温,D错误。故选B。【点睛】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故凌汛发生在上游不结冰或冰已融化,而下游处于结冰的河段。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18. 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A

17、. 花岗岩B. 石灰岩C. 砂岩D. 黏土【答案】17. C 18. A【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甲处较两侧更深,表明岩层中部新,两翼老,因此地质构造为向斜,排除AB;向斜槽部岩层受挤压,不易被外力侵蚀,若仅考虑太阳辐射,甲处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C正确,D错,故选C。【18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最可

18、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不易风化;石灰岩、沙岩属于沉积岩,黏土属于沉积物,均受外力作用较大,易受到侵蚀。故选A。【点睛】该题需要注意准确理解“岩层的埋藏深度”的概念,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因此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越深,表明该岩层距离地面越远,由此可判定岩层的弯曲方向,不能将图中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线理解为岩层的弯曲方向。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丙甲乙20.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 1B. 2C. 3D. 4【答案】19.

19、B 20. B【解析】【19题详解】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B对。A、C、D错。【20题详解】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上面相邻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甲岩层及其上面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A、C、D错。【点睛】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其上岩层没有位移,乙

20、断层位于下面,形成最早。丙岩层上面有侵蚀面,说明丙形成后,被侵蚀,才有甲形成。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在300至600mm之间。下图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 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洋流C. 水分D. 昼长22.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A. 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B. 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C. 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D. 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答案】21. B 22. D【解

21、析】【分析】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21题详解】图示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分布纬度较低;大陆西岸有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所以分布纬度较高,故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洋流,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针叶林面积广,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延伸到海岸,所以不是受海陆位置影响,B错误;针叶林分布区也有海拔较低区,C错误;而亚寒带针叶林区纬度高,年内太阳高度变化大,太阳辐射变化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大,D正确。故选D。【点睛】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22、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2)海陆 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3)地形 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4)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5)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下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和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据此

23、完成下面小题。23. 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非洲明显不同于理想大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分布B. 沿岸洋流C. 距海远近D. 海拔高度24. 甲自然带为图中A B. C. D. 【答案】23. A 24. B【解析】【23题详解】理想大陆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气候湿润,大陆东岸地区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非洲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与亚欧大陆仅相隔狭窄的红海,由于受亚欧大陆强大的干燥气流影响,降水稀少,沙漠一直分布到大陆东岸,A正确,C错误;非洲北回归线沿线大陆东岸濒临红海,没有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B错误;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

24、而非洲北部地形起伏小,因此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甲自然带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中的,B正确;为热带草原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温带草原带。故选B。【点睛】理想大陆的气候分布总结如下图,该图中每一个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类型需要识记。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串联在一起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湖的总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解决南四湖萎缩问题带来了机遇。下图为南四湖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南四湖呈现萎缩趋势主要原因是A.

25、湖底侵蚀严重湖水渗漏量大B.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湖水蒸发加剧C. 周边大量引水发展灌溉农业D. 地处黄河泛滥平原,河流含沙量大26. 调水工程对南四湖的影响是A. 湖中微山岛滩涂面积可能扩大B. 调水可以实现自流C. 倒逼流域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25. D 26. C【解析】【25题详解】南四湖近年来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流经黄河泛滥区,带来的泥沙多,淤积严重有关,D正确,A错;全球气候变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该区域不属于灌溉农业区,C错。故选D。【26题详解】调水工程贯通南四湖,湖中微山岛滩涂被淹没增多,面积可能增减小,A错;南四湖湖水自北向南流,调水不能自流(东线向

26、北调送过程中过黄河才可自流),B错;调水工程对水质要求高,所以会倒逼流域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水废物排放,C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使得南四湖水量增大,生物多样性会增加,D错。故选C。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迅速进军日本市场进而向其他国际市场发展。至2018年1月,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巴西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

27、源的主要目的是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 提高能源利用率C. 解决国内失业问题D.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28. 仅考虑自然因素,中国K企业进军的城市6月份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最长的是A. 圣地亚哥B. 圣保罗C. 墨西哥城D. 莫斯科【答案】27. A 28. D【解析】【2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可推测其主要目的为了通过以固定价格收购可再生能源,从而刺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提高能源利用率应该加大技术投入,B错;并不能解决国内失业和能源短缺问题,CD错。故选A。【28题详解】6月份太阳直射北

28、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选项中的四个城市里,莫斯科位于北半球,且纬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最长,故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右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9. 煤炭属于A. 后天性资源B. 化石能源C. 可再生资源D. 清洁能源30. 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对煤炭的依赖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A. B. C. D. 【答案】29. B 30. A【解析】该组试题以煤炭气化利用为背景,考查能源类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来说,试题

29、难度较小。【29题详解】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A错误。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B正确。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C错误。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D错误。【3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正确。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错误。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正确。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错误。故选A。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134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冰岛地处北大西

30、洋,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同时,冰岛约有1/8国土被冰川覆盖,是著名的“冰火之国”。冰岛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岛的最大城市。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冰岛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显著。(1)描述冰岛城市的分布特点。(2)分析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自然原因。(3)与东北部相比,冰岛西南部降水更加丰沛。分析其原因。【答案】(1)分布不均;城市集中分布在岛屿边缘的沿海地带;岛屿西南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其余地方城市密度小,等级较低。(2)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丰富,冰川广布,所以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3)

31、西南部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增湿作用明显;西南部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解析】【分析】本题以冰岛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地理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描述、冰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详解】(1)地理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应注意描述总体分布特点与细节特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总体而言,冰岛城市空间分布不均,城市集中分布在岛屿边缘的沿海地带;细节方面:岛屿西南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其余地方城市密度小,等级较低。(2)“冰火之国”需要分析“冰”与“火”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冰岛地处北大西洋,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冰

32、岛地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且地热丰富(“火”的原因);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冰岛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同时,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的原因),所以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3)该题可从地形、大气环流、洋流、天气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冰岛中部为山地,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冰岛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岛屿西南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其次,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暖流增湿作用明显;最后,西南部地区纬度相对东北部较低,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是青藏高

33、原中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该地四季如春,植物多样,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谷地。(1)指出图示区域内力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分析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的自然原因。【答案】(1)内力作用为地壳抬升,形成高原、山地;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形成河谷。(2)墨脱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河谷,暖湿的西南季风沿谷地受地形抬升,降水充沛;谷地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

34、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详解】(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抬升,形成高原、山地地貌;同时,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侵蚀,形成河谷地貌。(2)该题即是分析墨脱四季如春、植物多样、降水丰富的原因。首先,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墨脱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其次,墨脱地处河谷,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夏季来自印度洋暖湿的西南季风沿河谷受地形抬升,降水充沛;“植物类型天然博物馆”即是说明该地区植物类型丰富多样,由于谷地相对

35、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故而植被类型多样。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被引入非洲,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栽种,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为宜。月均温低于17,易受寒害。带壳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下图示意非洲西部部分区域地图。(1)分析图中甲地区利于发展腰果种植有利的自然条件。(2)在湿季末期,当地农民开始在植株周围的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称为“根圈覆盖”。说明其作用。【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全年气温高,寒害较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旱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海拔低于500米,地势较低平;沙质土壤

36、通气透水。(2)旱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雨季之后进入冬半年,“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寒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抓住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腰果的生长习性,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角度结合腰果生长习性加以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腰果喜温,易受寒害,对阳光要求高,同时在500m以下生长适宜。根据图中甲地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寒害较少;气候类型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旱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

37、水源充足,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海拔低于500米,地势较低平;最后,土壤为沙质土,通气透水。(2)该题可从该地的气候特点以及腰果的生长习性等角度分析。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注意题干关键词“湿季末期”,所以降水较少,但该地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其次,湿季过后的旱季,该地区进入“冬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该地气温有所降低,旱季多晴天,夜间降温快,“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寒害。【点睛】农业中秸秆覆盖一般有以下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若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平衡地温,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夏季降

38、温,冬季保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加速土壤熟化(腐烂后进入土壤,增加有机质);减少肥力流失和地面侵蚀,起到保湿、保土、保肥作用;抑制杂草生长,覆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和草籽萌发,减少除草用工,节约管理成本。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家级三大城市群之一,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2018年10月23日,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建成可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中华白海豚是全球濒危物种,适宜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珠江口伶仃洋水深25米内的海域是其重要活动区域。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

39、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图为大桥位置示意。 (1)简述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优势区位条件。(2)推测为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港珠澳大桥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采取的措施。【答案】(1)位置优越,临近港澳,靠近东南亚;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家给予优惠政策。(2)减少桥墩和部分采用海底隧道,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使用先进技术(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40、城市群的区位条件以及交通线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相关知识。在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中,要学会类比(类比以往做过的地理题中的回答思路),如该题中城市群的区位条件可类比城市的区位条件,为保护白海豚生活环境需要缩短海上作业时间,可类比中俄能源项目“模块化施工”。所以加强一定经典地理试题的训练,总结答题思路,是提高地理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详解】(1)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与城市的区位优势分析角度相似,该题可从位置、交通、劳动力、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地区,靠近东南亚;其次,区域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已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再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技术先进,有众多

41、的人才资源,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便于吸引外资,所以资金充足;最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2)对于白海豚的保护,需要从迁徙通道以及白海豚的生活习性等角度分析。首先,为了使白海豚获得更大的通行空间,可减少桥墩数量以增大桥墩间隔,或部分路段采用海底隧道的形式;其次,白海豚需要生活在“清洁”、“安静”的水域。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减小对海域的污染以及减小噪音的影响。可使用先进技术缩短海上作业和施工时间(如部分海上作业变为陆地工厂化作业,可类比2018年全国1卷的中俄能源合作项目“模块化施工”);同时,施工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作业的噪音,从而保证白海豚“清洁”、“安静”的生活环境,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