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不是明考就是暗考的结构思路分析题把握散文的行文结构是阅读理解散文的基本功和必备途径,分析结构思路的题目即使不显性设题,其他类型题目的解答也会隐性涉及。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一般有四种:线索作用分析、句段作用分析、行文思路分析、构思特色分析。题型一线索作用分析散文线索的常见六大类型线索分类阐释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由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
2、料联系起来。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写人叙事类散文中也常常碰到。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文章按时间来安排结构,文中一般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有些文章虽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通过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的,还是倒过来叙述的。这种线索常为叙事散文所用。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游记多是这样的,以游程中的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把文章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
3、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作者本人“我”。这种线索多为写人叙事类散文所用。以事理为线索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常常是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填空题。荷塘月色的线索不止一条,有线、线和线。参考答案:情感行踪空间典例(2015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
4、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
5、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
6、,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
7、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
8、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题目: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答:解析本题要求先确定“线索”,再分析其“作用”。线索可以是物品、人物、情感等,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仔细分析,如果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连缀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整体,那么它基本就是线索了。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厨房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文章紧紧围绕“厨房的气味”来写,叙述了各家独特的生活状态,结构紧凑,这是线索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文中围绕线索主要写了比邻而居的四位邻居家
9、的厨房气味以及各自的生活状态,而由文章第段“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以及第段“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可知,作者表达了对邻居们各种生活风格的理解与包容态度,这是线索在内容方面的作用。参考答案(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典型错例错因剖析因作用分析不到位,答案要点笼统而失分 该答案脱离文本,笼统地列出要点,“结构上,串联全文,脉络清晰”“内容上,写了不同的家庭生活风格,丰富文章内容”,没有有效结合文本
10、具体分析。只能得4分。线索作用分析题“两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看标题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看时空词语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看“物”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小狗包弟就是以“小狗包弟”这一常出现的“物”为线索的。看议论抒情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构方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使行文
11、富于变化。内容方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2012湖北高考)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耳边杜鹃啼)(4分)品思路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能力。联系全篇,“杜鹃啼”很明显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分析其作用,主要思考在“谋篇布局”(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求学会分析文章每一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加以归纳整理。根据分值的设定,要注意分条作答。品答案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
12、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串联杜鹃啼的情况,2分)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串联引用内容,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
13、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
14、不掉的姑苏颜色。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到那时节,花
15、下仕人娇娥争相来访之际,又必是“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般的衣香鬓影吧。可这时,它仿佛沉沉睡在春梦里,任谁也唤不醒,甚至连半颗嫩芽出来报个信都懒怠啊。“先生要进来喝茶么?”一个长裙曳地的小娘鱼(小姑娘)出来唤我。跟着小娘鱼,拾步而进,却是一个不大的厅堂,上面高悬“且住为佳”四字牌匾。可不是呢,人生碌碌,无处安放的岂止脚步,大约还有旅人的心吧,既如此,那就且住为佳吧。盛着明晃晃、光亮亮茶汤的玻璃盏端上来了,细细篾片编成的食盘也端上来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点心:松松软软的是桂花糕,印成梅花模样的是绿豆糕,糊满芝麻、蓬蓬松松的可不是蟹壳黄,那油腻腻如凝脂般暗红色的必是枣泥糕了。满满当当一大盒,冒着热气
16、,搛起一个,一口下去,满口满嘴满胃都是姑苏老味道。吃着茶和点心,蓦地,叮叮琮琮响起古筝声,却是一个着旗袍的女子,十指娴熟地弹着我听了千百遍的姑苏好风光,我的心仿佛也被这音乐、这茶点填满了似的,充盈而富足。我知道,只要一回到这熟悉的所在,所有因劳碌奔波而千疮百孔的心就一点点地被修复,仿佛重新被塑造出一颗平静、安适而柔软的心,忘记了愤懑、疲惫和焦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安住”吧。就这样,不被打扰地、静静地看暮色渐渐四合。花园里、湖岸上的灯逐一亮了起来,黑瓦上落了不知是银杏还是什么树的黄叶子,在灯光里透着一抹蜜色的光。鸭子游累了,双双躲到水榭底下,静静依傍着,不再喧哗。只有风仍然在搅动着树枝,投在湖
17、面上,一片幻影。这一切都让我无由地安定与满足,如果可以,我愿意停在这蜜色的光里,住在荡漾的波纹里,留在这寒冬里的姑苏幻影里,不再醒来,直到春暖花开。白居易诗云: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是啊,眼看就要春暖花开了吧?你看,那毛茸茸、一颗一颗尖着花苞的紫玉兰早已捎来春的消息。(有删改)1请简析本文在线索安排上的特点及作用。(4分)答:参考答案:本文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是游踪线索,即时空转换线;另一条是感情变化线。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全文,使上下文过渡自然,照应鲜明,结构严谨;游踪与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内容联系更紧密,更加浑然一体。2综合全文,请从线索方面简析本文结构上的特征。(6分)答:参考答案:
18、以时空转换为线索组织全文。时间由白天到暮色四合,空间由街巷到半园,脉络清晰。同时以感情变化为另一条线索组织全文。情感由重逢的兴奋到沉醉愁思直至安定满足,层层铺展,过渡自然。题型二句段作用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六大常考句段类型及作用开篇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情感基调)。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
19、看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氛围等。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开篇抑扬,强化读者印象。中间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结尾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插入段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
20、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在表达上,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引用段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简答题。荷塘月色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通观全文,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参考答案:这句话点明了作者去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
21、的情感基调,是本文的文眼;表明了作者去荷塘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寻找一份难得的宁静。典例(20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线条之美梁衡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初中学几何时就知道,空间中先有一个点;点一动,它的
22、轨迹就生成了一条线。所谓轨迹者,只是我们的想象,或者是一物划过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的视觉驻留。原来这线条的美正在似有似无之间,是自带几分幻美的东西。主客交融,亦幻亦真,天光云影,想象无穷。正是因了它的来无踪,去无影,永不停,却又永无结果,也就让你永不会失望。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点动生线,线动生面,在大千世界里,这线永处于一种过渡之中。当它静卧于纸面时就含而不露,或如枪戟之威,或如少女之娴;而一旦横空出世,就如羽镝之鸣,星过夜空。这线内藏着无尽的势能与动能。所以中国画的白描,不要颜色,也不要西画的透视、光影,只需一根线,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山
23、水的磅礴雄浑。那线的起落、走势、轻重、弯曲等,居然能分出几十种手法,灵动地捕捉各种美感。叶落霜天,花开早春,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
24、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25、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对象。郭兰英唱:“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奚秀兰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些都是在说他们身上阴柔至美或阳刚至强的线条。于是就专门产生了美术界的人体绘画、摄影、雕塑,舞台上的舞蹈、戏剧、模特,竞技场上的体操、健美、杂技等等。这些都是人对自身形体线条的欣赏、开发与利用。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观精
26、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秦篆、汉隶、魏碑、唐楷,还有春秋的金文、商代的甲骨,这每一种字体的线条,就是贴在那个朝代门楣上的标签。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徽因受命参与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其时她已重病在身,研究出方案后便让学生去画草图。一周之后交来作业,她只看了一眼,便大声说:“这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你给我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墓上去找。”多年前,当我初读到这段资料时就奇怪,只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出的一根细线,就能看出它是康熙、乾隆,还是大汉、盛唐?带着这个疑问,我终于在去年有缘亲到霍去病墓上走了一趟。那著名的马踏匈奴,还有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
27、苍凉,虽时隔两千年,仍然传递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与国家的强盛。康乾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已是强弩之末,线条繁缛奢华,怎能表现当时新中国的如日初升呢?美哉!博大精深的线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题目: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散文中引入名人故事的一般作用。引入名人故事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深化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末具有议论性质,如有线条“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这样的句子,然后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是对这一句话的印证,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使得文章
28、更加生动;再结合这一故事处于文末这样的特殊位置,使得主题更加深化,突出了林徽因对于线条的充分理解,新中国当时如日初升,线条要表达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据此分条概括即可。参考答案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典型错例 错因剖析因笼统化、套路化答题而失分该答案前两个要点过于笼统,脱离了文本,有架空文本、套路化答题之嫌。作为议论性散文中的引用材料,是要证明文章中某一内容的,而不仅仅是“使内容更加充实”“给读者带来阅读兴趣”那么简单。故只能得2分。(一)句段作用分析题的四个常规思考角度虽然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
29、作用有所不同,但解答此类题均应从内容、结构、表达技巧和读者几方面入手。(二)句段作用分析题的两大关注细节1准确概括句段作用分析题看似是分析结构,其实少不了概括,因为像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或引发下文什么样的内容等,都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思路结构与概括文意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说到前后内容、上下段落之间的关联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段落文意的准确概括。2区分术语结构与内容结构“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等。内容“写出内容”“交代背景(原因)”“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等。总领与引出总领下文也是一种“引出下文”。只不过,这段内容是全文内容的总写,才叫“总领下文
30、(全文)”,否则只能算“引出下文”。照应与过渡照应是上下文内容上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距离较远。过渡是句段之间必须同时含有紧承上文的内容和开启下文的文字。1(2018天津高考)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6分)品思路这道题实际上是问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的作用。散文讲究“形散神聚”,“形散”就是要宕开笔墨,引用相关的资料、典故或传说等,以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就本文来说,作者围绕“喜爱徽墨、敬畏传统文化”这一主旨描写虹关古村,要从内容、主旨等方面作答。品答案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虹关风光、底蕴方面
31、,2分)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成就虹关方面,2分)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读者感受方面,2分)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丰富主题方面,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2(2015山东高考)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堡雕版)(4分)品思路本题属于句段作用分析题,要结合上下段的语境来分析其作用。“在文中”的限制指明了答题方向,应是谈第段与全文的关系;“作用”一般包含两方面,一是内容,二是结构。首先从内容上弄清第段写的是什么,第段介绍了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建安图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建安雕版文化的喜爱和敬意。然后观照第段的位置,结合上下段内容看,第段明显是上承“如花似锦的猜想
32、”,下启对四堡雕版的介绍。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层组织作答。品答案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结构方面,2分)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内容方面,2分)(2020天津高考)阅读线条之美(文本见本题型典例)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原创)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4分)答:参考答案:结构上,承接上文有关线条的魅力体现在具体的“人或物”上的介绍,引出下文对线条的魅力在“主观精神”上的体现。内容上,说明了线条的魅力博大精深。题型三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
33、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大致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表达和深化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前面所讲的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涉及线索,常常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常见八种散文结构形式例析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
34、怀念”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则按“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记事类散文和游记类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比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便采用了“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表现技法。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对小吃的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
35、写了小时候的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段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及感悟。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是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要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即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等。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
36、,写完一件再写另一件,各事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互相反复、强调。“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1填空题。古人在解读文章时非常强调“文脉”“意脉”的作用。王漫教授认为散文学习可以“抓线索”,并进一步指出,最好的线索不是事物,而是人的感情变化。因此,阅读散文,应该由表及里,通过品味语言以及这些写作对象来体味作者的情思。参考答案:人、事、物、景2简答题。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行踪线索,又有内部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一种完美的圆合状态。请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结构。答:参考答案:从外部结构看,文章从作者出家门经过小径到
37、荷塘,赏完荷塘月色之景又回到家里,依照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荷塘夏夜游,呈现圆形结构;从内部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典例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太 阳 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
38、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
39、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
40、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是啊。太阳只有一
41、个,梦,是无数的。题目: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答:解析题干已明确围绕“老刘的太阳梦”“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此题属于很明显的行文思路分析题。文章围绕“梦”而谈,前三段主要写老刘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老刘实现了“梦”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第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这是再寻新“梦”。参考答案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典型错例错因剖析因信息提炼能力不强而失分 该答案基
42、本上答出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但没能围绕“太阳梦”作出更精准的概括。如寻“梦”“梦”的实现再寻新“梦”。故只能得4分。行文思路分析题答题“三步骤”步骤一: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明考型),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暗考型)。步骤二: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每读一段,都要概括出段意,这样可以显露文章内在的脉络。之后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
43、理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情感词)”。步骤三: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写;全文整体上写。1(2015湖南高考)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童年随之而去(节选)(6分)品思路本题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心理变化,作答时可以先整体认知文章的结构思路,然后捕捉“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刚离开睡狮庵,是终于回家了的兴奋;发现忘带盌,固执而任性地要拿回盌,不因即将开船和众人等待而妥协;等盌时,因耽误众人时间和劳烦船夫而心生懊悔;再次拿到盌时,对船夫心怀感激,并对
44、自己的行为有了自省;盌飞掉时,则是对盌的惋惜、对母亲和船夫的自责;而母亲一番劝告,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品答案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第一阶段,2分)等盌时,心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第二阶段,2分)失盌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第三阶段,2分)2(2012安徽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往事(二)(4分)品思路“我”回忆往事,是在同“父亲”对话中抒发对人生理想的热爱与追求的。在父女的对话过程中,“我
45、想看守灯塔去”“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这些句子很明显地表露出了“我”的感情变化。解答时,选用适当的表现感情发展的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品答案紧张、期待(2分)兴奋憧憬、坚定执着(1分)失望无奈(1分)阅读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见本课时“题型一”)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试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答:参考答案:文章第段写重回苏州的雀跃心情;第段具体写寒冬游苏州的经过和感受;最后一段写游后的安定和满足,以及期盼之情。题型四构思特色分析构思特色就是谋篇布局特色,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上的特色。前面所讲的“线索作用分析”“行文思路分析”仅仅是构思特色分析中的两个思考角度。典例
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塔的胡杨蒋应红在沙漠戈壁,芨芨草、红柳、胡杨之类的草木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物。只要是稍微有点水的地方,你都会发现它们三步一株、五步一簇、低低矮矮、密密匝匝的身影,没有修长的身姿,也没有耀眼的花叶,在春秋易序、寒暑交替中永远恪守着一岁一枯荣的自然法则。这些沙漠里的普通植物中,我偏爱胡杨。这绝对不是一种平凡的树,它们是戈壁的魂。一徜徉在金塔县的胡杨林中,我的心时时被那一株株顽强的生命所震颤。它们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精神矍铄,从容淡定。你可以想见,多少个日日夜夜,任凭劲风怒吼、黄沙蔽空,它们依然迎风而立,一副岿然不动的神态。它们的根系在大地的深处漫展,枝杈傲然直指苍穹,
47、哪怕黄沙淹没躯干,也是昂首挺立、临危不惧的英雄气魄。铮铮铁骨,朗朗硬气,纵然倒下,也是千年不朽。因此,胡杨也被世人誉为“沙漠中的英雄树”。居住在大戈壁的人都知道,有胡杨的地方,就有水源,就有生的希望。广袤的戈壁滩上,你会发现胡杨丛生的地方就有村庄。胡杨既是村庄的守护神,也是村庄的生命源。居住在当地的人都知道胡杨是“会流泪的树”,这是因为,它们在环境干旱的时候,体内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如果划破树皮,水汁就会像眼泪一样从“伤口”中渗出,这“泪”,结晶成碱,可以食用。胡杨的木质坚硬,成为人们搭房架梁的首选。幼苗嫩叶,富含钙和钠盐,是牛羊的理想饲料。一滴胡杨泪,谁解其中味,“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
48、甜?”在景区的腹地,豁牙的烽火台旁,烽烟早已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天空,我看见雌雄异株的两棵胡杨,佝偻着身躯,相互搀扶着,蹒跚走向村庄,走向抗沙的前线。二胡杨的存在,给我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西部梦,因为那里是成就英雄的地方。在通往西部的路上,即便是平沙漫漫,关山万里,也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文人才士前赴后继的步伐:高适、岑参、王之涣、陶翰西部的魅力在于侵染了风、雪、沙、石的品格劲似疾风、逸如飞雪、广若莽沙、坚比磐石,融合为荡气回肠的西部精神。如果不是这种贯通古今的精神气脉,我们在今天怎么依然能看见浩浩荡荡、意气风发的支援西部、开发西部的大军呢?胡杨凝聚了这
49、种精神:纵然飞沙呼啸,惊心动魄,依然岿然不动,矢志不移;纵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依然从容不迫,安步当车;纵然冰丈百仞,雪满天山,依然根生大地,枝指苍天。我敬畏每一株胡杨,凝视它们,仰望它们,脑海里出现的是眉宇间透着刚强、勇敢、坚定的将军:卫青、霍去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左宗棠他们平乱西域、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与胡杨扎根边陲、挡风拒沙的矢志不移一脉相承。如果说,将士们的挥毫写意绘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那么,胡杨就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图像。这图像印刻在华夏民族的骨头上,渗透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三就在胡杨林的盛景娇艳了金塔的时候,“神舟十一号”在距此不远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
50、起。就在世人为此欢呼庆贺之时,可曾知道这些具有胡杨脾性的航天人那些鞠躬尽瘁的日日夜夜?他们克服艰难困苦,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演绎了一曲现代版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有酒钢人、油田人以及千千万万来到这片土地的志愿者、支边者、建设者,他们远离故乡,携儿带女,把风沙的怒吼当作前进的号角,用“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无私精神,再一次描绘出丝绸之路云蒸霞蔚、星斗灿烂的壮丽景象。临别的时候,朋友的同学匆匆赶来相送,他是山西人,201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主动参
51、加甘肃选调来金塔工作,而今已经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话不多,总是憨憨地笑着,但言谈举止中透着沉稳、热情、自信、乐观。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株株正在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的胡杨幼苗,相信它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年轮上谱写华丽的篇章,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生命的奇迹。(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5日)题目:文章的构思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构思特色的能力。构思特色就是谋篇布局特色,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上的特色。可以结合全文线索、行文思路、选材特点等分析。散文以某物为标题,此物往往是散文的线索。本文以“金塔的胡杨”为题,“金塔的胡杨”就
52、是文章的线索,线索清晰。文章主干部分用序号标注,层次分明,文气贯通。结合“就在胡杨林的盛景娇艳了金塔的时候,神舟十一号在距此不远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等语句分析可知,文章由物及人,文思跌宕,形散神聚。参考答案线索清晰,文脉突出。文章以“金塔的胡杨”为行文线索,“胡杨的精神”贯穿全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主体内容以序号标注分为三层,层层深入,文气贯通。选材丰富,大开大合。文章由胡杨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将士、现代的西部建设者,文思跌宕,形散神聚。典型错例错因剖析因不明构思特色内涵和文体特征而失分 把文章的构思与文章的表现手法混为一谈。散文的构思指的就是谋篇布局,
53、包括文章的线索设置、结构安排和材料组织等方面的特色。不明文体特征,乱用答题术语。本文是散文而不是议论文,不能用“分论点”这一术语。构思特色分析题五大主要思考角度1看全文线索。如人、物、情、理、时、空等,如是双线,必须点明,并点出双线的好处。2看行文思路。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3看构思技巧。如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层层深入、设置悬念、伏笔照应、铺垫、以小见大、由物及人等。4看叙述上的特色。如倒叙、插叙。5看选材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选用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等等。当然不是所有的散文阅读的构思特色分析题都要从这五个角度考虑,但如果能审清题意,理清概念,从谋篇布局和选材的角度去赏析,定能做
54、出较为全面的分析。1(2018浙江高考)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汴京的星河见后面第5课时“题型二”“典例”)(5分)品思路解读题干,可以将问题转换为我们熟悉的或容易解答的问题,如“文本为何这样安排结构”或是“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这种分析结构作用的题目,一定要把握全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9、10段先写了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让人不由得想到街上会走出来什么样的人,自然地过渡到了1114段对人的描写,而“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所以才有了下文观灯受阻的情节和观灯盛况以及兴尽欲归时看到的美景,也才有了最后一段的点题“都从天河里飞溅
55、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文章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结构清晰,最后点题,水到渠成。品答案先写街的繁荣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层层铺垫,层层推进。2(2015北京高考)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说起梅花)(6分)品思路本题从谋篇与立意的角度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谋篇和立意两个方面赏析。谋篇属于表达技巧中的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求,要分开来答。品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
56、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阅读借问春风来早晚(文本见本课时“题型一”)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巷之景,后写半园之景。(4分)答:参考答案:结构角度: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从游踪线索看,这样写符合游踪线索特征,即由街到园,由面到点。从感情线索看,这样写合乎感情变化特点,即由伤感转入欣赏。内容角度:先写街景自然之美,转入半园,开始侧重写人文之景。由浅入深:写街巷之景是表层意思,是对苏州城的神往与赞美;写半园之景,是体现深层意蕴对人生理想的“安住”的追寻。2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答:参考答案:巧妙地使用游踪(时空转换)和感情变化两条线索来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由面及点,有详有略。先略写街巷自然之景,“面”上写;再详写半园人文之景,“点”上写。实中寓虚,虚实相生。实写苏州城寒冬之景如此美好,暗藏对苏州春天景色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