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时选择题考查上把握高考命题的“规律性”,据文而判稳得分现代文阅读一般采用“3客观题2主观题”或“4客观题1主观题”的命题形式,至于具体考查的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数量,未来高考不会固定,会依据所选的文本材料灵活选择适合的考查方式。如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山东、海南新高考联考卷,根据论述性材料的特点设置了“论证选择题”;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卷)则在主观题里考查了论证思路,新高考全国卷(海南卷)第2题则依据文本是科普文的特性考查了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而2021年1月教育部命制的8省联考卷不仅在选择题中考查了论证分析(论点、论据),而且在主观题中
2、考查了论证方法。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究竟考查几个选择题,而应揭秘选择题究竟会从哪些角度命题。根据现代文阅读作为信息类阅读的功能定位,根据命题材料的文本特性,可知高考选择题的命题主要从以下四个视角设题: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并且从选择题的设误方式来看,无非就是“混淆时态”“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关系混乱”“推断绝对”这九大设误方式。一、高考命题的四个视角视角一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选项特点:选项内容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突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选项的相关表述在原文中都
3、能找到相应的信息点,且原文对应信息点相对集中。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1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由材料一第一段第三句和第二段第一、二句以及第四段对沿革地理研究内容的介绍可知,选项表述正确。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由材料一第四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可知,选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
4、”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五段“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可知,选项“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确。视角二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选项特点:选项内容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并且暗含逻辑关系,属于在原文信息概括、理解、分析基础上的逻辑推断性信息,选项在原文中往往不能找到直接对应语句,只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而且原文中的信息也较分散,往往跨段落或跨材料。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2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由材料一第六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
5、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知,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选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由材料二第二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有了客观的
6、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知,选项推断正确。视角三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选项特点:选项内容均为文外信息,要么考查能否作为论据来支撑相关材料观点,要么考查是否属于文中某一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考查本质依然是信息的推断。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3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由原文材料一第四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三项正确。由材料一第五段“但是
7、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4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两段观点:所有生命都与许多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并持久地往来、互动。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强调微生物的主体地位,认为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动物远不如微生物重要,其观点与本文内容没有太大关联,且与中心论点不相符。选项
8、错误。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与中心论点表述近似,且“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第四自然段中“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的表述也类似。选项正确。视角四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选项特点:选项内容着眼于文本材料的文体特点的概括分析。(1)论述类文本:侧重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思路结构的梳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2)科普文:侧重于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的观点概括、说明的内容及语言的理解等;(3)新闻访谈:
9、侧重于新闻访谈的结构安排、新闻访谈的技巧手法、新闻访谈的价值、新闻访谈的语言等;(4)传记:侧重于形象刻画的手法、文本结构思路的梳理等。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2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考查科普文激趣开篇的效果。第一段采用拟人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用加州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语言生动有趣,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因此,A项表述正确。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
10、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考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三段运用海绵、北极熊以及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等例证,都是为了说明“自然界动物和人类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因此,B项表述正确。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考查说明的科学观点。选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未出现“疾病”这一概念,“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不是“全新”,原文中也没有说明。因此,C项总体表述错误。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
11、”“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文章第三段“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观点,由上下文可知这“许多生命体”就是微生物。因此,D项表述正确。二、命题常采用的九大设误方式无论是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整合各类文本材料的新考查模式,还是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用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科普文的阅读,其实质都是侧重信息的检索与加工。上述“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四类选择题都需要扣住文内关键信息点,在概括、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么从词义、句意和关系角
12、度进行比对得出判断,要么根据对原文观点或关键概念、信息的理解作出合理的推断。因此,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的设误方式存在共性,一般从九大角度设误。设误方式(一)混淆时态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将“未然”(还未实现)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将“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1)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2)如果文章或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词语时
13、,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淆的错误。即时体验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选项(2018北京卷T5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比对变“或然”为“必然”,由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不一定会到来。设误方式(二)曲解文意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看选项是否在概括转换
14、时更换了意思。即时体验1原文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选项(2020全国卷T3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比对选项曲
15、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且艺术品本来的环境、组合等是无法还原的,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即另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东西。2原文日本读卖新闻 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
16、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选项(2018全国卷T7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比对联系最后一段中日本研究人员的观点可知,“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属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这些信息在此段中都有直接的表述。但选项说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则在文中没有任何依据(无中生有
17、),欧洲和日本只是在巨额资金投入上犹豫不决,不能说明它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并且原文是说“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难以涉足”并不代表“尚未涉足”,由此可见本选项理解错误,曲解文意。设误方式(三)以偏概全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
18、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即时体验1原文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选项(2020全国卷T1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比对选项以偏概全。“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原文“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
19、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2原文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选项(2019江苏卷T18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比对“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表述错误。原文的相关表述是“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选项将原文中的“有的”说成“必须”错误,以偏概全。3原文材料四: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
20、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选项(2017全国卷T7D)比对原文材料四中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也就是说,提供片源的不仅仅是“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还有“其他渠道”,该处以偏概全;另外,承担“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这一任务的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选项也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设误方式(四)混淆是非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
21、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即时体验1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选项(2018全国卷T1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比对选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2原文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
22、、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选项(2019浙江卷T7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比对由原文中“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可知,此项中的“以栏杆形式”表述错误,混淆是非。设误方式(五)偷换概念设误手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
23、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即时体验1原文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
24、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选项(2020全国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比对选项偷换概念。“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根据原文“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
25、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知,“原物”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2原文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选项(2019江苏卷T19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比对“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表述错误。原文的相关表述是“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
26、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选项将原文中的“洪水时期的水位”改为“平时的水位”,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六)张冠李戴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意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原文中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即时体验1原文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
27、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选项(2020全国卷T1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比对选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三类,并不烦琐。同时,文章正宗的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2原文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
28、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选项(2019全国卷T4D)比对选项张冠李戴。由原文“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而非“数据层”。设误方式(七)无中生有(于文无据)设误手段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
29、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即时体验原文“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
30、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选项(2020全国卷T3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比对选项于文无据。原文论述了“孝”以孔子的“仁学”为哲理根据,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并未论述选项所述观点;且“历史实践”证明,“孝”并非“一直是自觉自愿的”。设误方式(八)关系混乱设误手段(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
31、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判定技巧分析各选项分句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即时体验1原文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
32、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选项(2015全国卷T2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比对与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是导致“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的原因,选项表述因果颠倒。2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
33、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选项(2018全国卷T
34、3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比对选项强加关系。原文论述了“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总是“无法分离”的,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所以选项“逐渐过渡”错误。设误方式(九)推断绝对设误手段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即时体验原文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
35、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选项(2019全国卷T3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比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推断绝对,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
36、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值”。三、客观题通解技法(检索判定法)通过上面对“高考命题的四个视角”和“命题常采用的九大设误方式”的讲解和练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客观题不论以哪种形式考查,均可采用一个通用解题技法检索判定法。第一步:找据选项找区间在选项中选定用来“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筛选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与选项对应的文句。第二步: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系(或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1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系比对词语比对指代词,如“它”“其”“这”等,看是否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
37、小范围。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很”“更”“已经”“将来”等,看是否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比对动词,将动词改变后,表述的意思会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比对句意比对选项是否将原文信息更改或遗漏,是否背离、歪曲原文意思,是否混淆是非等。比对关系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比对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重点抓关联词)。比对每一个分句的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问题。2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首先明确要印证的文本观点或概念,并回归原文找到文中对应信息区间,准确理解要印证的文本观点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逐项理解文外材料所包含的内涵
38、道理,推理分析是否与原文观点或概念一致,作出判断。典例示范例一(2020新高考全国卷T1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技法演示第一步:找据选项找区间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有“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沿革地理的知识”“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据此在原文中筛选与之对应的词语,可确定与选项对应的文字为:“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
39、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第二步: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系由原文对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内容的介绍和对“沿革地理”研究内容的介绍,可以概括得出选项对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分析是正确的,由此确定选项正确。例二(2020新高考全国卷T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D)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
40、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技法演示第一步:找据题干找区间题干中的关键词有“根据材料内容”“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等,此题的关键是找到原文有关“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信息表述:“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
41、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第二步: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由原文可知,“沿革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疆域政区、历史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A、B、C三项分别对应“疆域政区、历史地名和水道的变迁”,而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更多的会侧重分析演变原因与过程,应该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不属于“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例三(2020新高考全国卷T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B)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
42、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技法演示第一步:找据题干找区间结合题干“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可知对应信息区间范围。我们需要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筛选锁定段落中心句,概括
43、两段的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中心句:“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由此,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所有生命都与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并持久地往来、互动”。第二步: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逐项分析推理,作出判断:A项,安德鲁诺尔的话强调微生物的主体地位,认为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动物远不如微生物重要。这种观点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不相符。B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与中心论点表述近似,“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44、表述也类似,故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C项,微生物学家们开展思维实验的结论说明了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生物非常重要,这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无关。D项,勒内杜博的话的核心思想是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并希望微生物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无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笔记”二字,本指执笔记叙。由于南北朝时崇尚骈俪之文,人们一般称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和对偶的文章为“文”,称信笔记录的散行文字为“笔”。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以后人就总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丛残小语”式的故事集为“笔记小说”,而把其
45、他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称为“笔记”。至于以“笔记”两字作书名,则大约始于北宋的宋祁,他著有宋景文公笔记。笔记的特点,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即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即长长短短,记叙随宜。因此,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人物传记、专谈一时一类事实的书、专述地理古迹和纪行的书以及家训和语录之类的札记,都不在笔记之列。古代笔记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从魏晋到明清的笔记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志怪、轶事小说,从晋干宝的搜神记、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到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王晫的今世说,都属于这一类。第二是历史琐闻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记野史
46、、谈掌故、辑文献的杂录丛谈,从汉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唐李绰的尚书故实,到清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褚人获的坚瓠集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三是考据、辨证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读书随笔、札记,从晋崔豹的古今注、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戴埴的鼠璞到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等,都属于这一类。这里的第一类,即所谓“笔记小说”,内容主要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略具短篇小说的规模。第二、三类,则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史子集、典章制度、风俗民情、轶闻琐事以及神鬼怪异、医卜星相等,几乎无所不包,内容极为复杂,大都是随手记录的零星的材料。这两类只能算作“笔记”,不宜称为“笔记小说
47、”。但这样分作三大类,仍难周密。因为笔记一体,本来以“杂”见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如封氏闻见记于考据之外,并记故实;梦溪笔谈亦不专重辨证而兼及艺文杂项;甚至像阅微草堂笔记既为“超传奇追晋宋”的志怪小说,其中又间杂考辨;池北偶谈为记掌故、文献的杂录,却也列有“谈异”一目,语及鬼神。这样为之分类,就不免有顾此失彼之感。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像世说新语中所写的人,都是历史上实有的真人,而其中所记的言论或故事,部分则出于传说。因此这部书既可以算作小说,也不妨称为历史,实际兼跨小说、历史两类。把它收入小说故事的类别下,不过是暂从一般的看法来分。此处将古代笔记归纳为三大类,也无非粗举
48、大凡而已。(摘编自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材料二:笔记小说在中国不断得到继承与发展,虽代有沿革,但其基本面貌与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共同的。从形式上看,笔记小说大多短小简洁,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其历史地位与其他小说样式在当时的地位大体相当。从叙述风格上看,笔记小说多采用速写式的散文格式,不叙述人物事件的全貌,而是撷取一二关节,做速写式的刻画,或点到为止,或就二三小事稍作渲染,却能给人以较深的感触。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看,古代笔记小说多采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多叙写事实传闻,陈名指实,诙谐多趣,如得六朝人物品藻清淡之助,又合于士人臧否人物之心。士人逞才炫学,对世事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多采
49、用笔记小说的形式。再从欣赏格调上看,笔记小说可谓雅俗兼容。说它雅,是因为它多为士大夫所作,渗透着他们的欣赏趣味和闲情逸致;说它俗,是因为笔记小说处于消遣地位,它的写作初衷是为了逞性娱情,增广见闻,其中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的,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且亲切,可谓文不甚深,事复有趣,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新笔记小说大体上继承了古代笔记小说的这些特点,同时,作为变化了的时代的产物,又有新的发展,在短小的篇幅中富有厚实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上,新笔记小说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诗化色彩,作者行文走笔间充满调侃的意味,艺术韵味似淡实浓;在作品中,作者还着意于对民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并以似不经意的简
50、略勾画,写出人物的民族性格。(摘编自周献珍试论新笔记小说的文体特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笔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笔记”与“笔记小说”区分开来,广义的“笔记”包含了“笔记小说”。B古代笔记大致可以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C笔记小说从魏晋南北朝至今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它的基本面貌、体制以及基本特点稳定,没有发生过变化。D士大夫逞才炫学、表达观点时多采用笔记小说的形式,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欣赏趣味和闲情逸致。解析:选AB项,“各个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错误,材料一第4段说的是“这
51、样分作三大类,仍难周密。因为笔记一体,本来以杂见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C项,“它的基本面貌、体制以及基本特点稳定,没有发生过变化”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其基本面貌与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共同的”。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欣赏趣味和闲情逸致”强加因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笔记”名称的由来,可知“笔记”的创作无须讲究辞藻、对偶,可信笔记录,不拘形式。B“笔记”或有对社会生活的记录,然而其内容缺乏真实性,这使得它无法成为研究历史的依据。C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受到了民间故事的影响,语言平易亲切,这些特点有利于它的普及和传播。D与古代笔记小说相比,新笔记小说的
52、内涵更为厚实,艺术韵味更加浓烈,民族风格也更为突出。解析:选B“内容缺乏真实性”“无法成为研究历史的依据”理解不准确。根据材料一第4段中的“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实际兼跨小说、历史两类”可知,笔记的内容兼有真实和虚构,能为研究历史提供一定的依据。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三峡一文,下列选项中能够直接证明郦道元的水经注不是“笔记”的一项是()A注重遣词造句,不是信笔记录B刻画山水全貌,不是点到为止C语言雅致清丽,不够通俗亲切D专述水文地理,内容不够繁杂解析:选D材料一第2段明确指出“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专述地理古迹和纪行的书都不在笔记之列”。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专述水文地理的著作,故D
53、项可直接证明水经注不是“笔记”。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答: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考生可结合材料二所列举的古代笔记小说的四个基本特点,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的艺术特色。从形式上看,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篇幅短小简洁。从叙述风格上看,其截
54、取的是陈元方幼时与来客对话的场景,采用速写式的刻画,生动再现了事件经过和当时的人物风貌。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上看,陈太丘与友期行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叙写陈元方的故事的同时,还蕴含士人臧否人物之心,即表达了作者对“礼”和“信”的看法,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从欣赏格调上看,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多对话,语言口语化,平易通俗。结合上述分析,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形式短小简洁。截取陈元方幼时与来客对话的场景,做速写式刻画,生动再现事件经过和人物风貌。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叙写陈元方的故事,表达对“信”与“礼”的看法(作者对陈元方的褒扬,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语言口语化,平易通俗。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
55、对“笔记小说”进行了介绍,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两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一第1段阐释了“笔记”以及“笔记小说”的含义;第2段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介绍了“笔记”的特点;第3段指出古代笔记的三大类型及其代表作品;第4段则结合笔记“杂”的特点指出其难以细分类别,并强调“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材料二则围绕笔记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介绍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四个基本特点,以及新笔记小说在继承古代笔记小说的基础上的发展。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笔记小说”的相关介绍可知:材料一侧重于介绍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并论证了笔记小说中虚构与历史难分界限的观点;材料二侧重于介绍笔记小说的基本特点,以及新笔记小说对古代笔记小说的继承和发展。参考答案:材料一侧重于介绍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并论证了笔记小说中虚构与历史难分界限的观点。材料二侧重于介绍笔记小说的基本特点,以及新笔记小说对古代笔记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