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2.53MB ,
资源ID:39558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558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第25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版》2014步步高历史大一轮复习整合提高 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第25讲.doc

1、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清单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整体把握“百家争鸣”史论共识“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1孔子知识图解孔子的思想

2、体系2孟子和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2)主张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人之性恶”(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特别强调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2法家法家学

3、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歌诀记忆诸子百家思想兼爱非攻贤被尚,爱人不分民与王。民贵君轻仁主张,政在得民桀纣亡。人定胜天荀思想,唯心哲学我老庄。窃钩窃国不一样,改革集权法主张。韩非思想放光芒,诸子文章各有长。3墨家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四、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2内容知识图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歌诀记忆董仲舒的思想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

4、常二天人。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神:君权神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史论共识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4主流地位的确立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汉武帝尊儒的措施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

5、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易混易错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压制知识分子。基准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题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状况: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3阶级基础: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

6、别,出现了“诸子百家”。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主题二诸子百家的重要思想1儒家思想(1)关于孔子思想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2)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异同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

7、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2道家思想(1)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且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史料黑格尔说:“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及

8、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信息解读史料反映的是老子的世界观,与其相应的方法论主要是: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老子的政治思想 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这种思想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主题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

9、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准考点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主题一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2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危及西汉统治,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

10、制统治的需要。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春秋繁露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史料二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信息解读史料表明董仲舒提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三正确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

11、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针对史学界对董仲舒的几种不同的评价,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1)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过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

12、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期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2)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很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答案如果同意第一种观点,则主要从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并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从而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角度阐释。若同意第二种观点,可从儒家长期独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

13、步等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例1 (2012山东高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中关键词“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打击旧贵族、是今非古以及抑商等,所以D项正确。答案D例2 (2012海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审题突破本

14、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题干中儒家的主张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意思是统治者实行仁义,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体现了仁政思想。答案B例3 (2012上海高考)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 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审题突破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15、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答案C例4 (2012北京高考,节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

16、背景。审题突破注意从材料中概括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挖掘出道家的“辩证”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讨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2)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非选择题得高分的诀窍(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2)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联系教材。联系教材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所

17、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答。(3)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利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4)五个步骤:读(审题)找(关键信息)接(嫁接相关知识)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答(组织答案)。命题感悟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几年高考对本讲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和汉朝两个阶段思想家们的具体思想主张;仁政、民本思想、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再者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的比较、儒家思想对改善当今民生的启示、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形成的影响等都可能是高考的命题点。命

18、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1(立意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王淑臣在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中指出:“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形成了协作意识和自强精神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C推动了韩国的现代化建设D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答案A解析从材料“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发展经济建

19、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可以反映出作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协作意识和自强精神,本题选A项。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主干知识:“百家争鸣”)“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A解析题目言论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是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

20、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故选A。“仁政”“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明显都不符合题意。3(立意主干知识:民本思想)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答案B解析古代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欲通过顺应民

21、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4(立意核心概念:“天人感应”)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5(立意公平、公正)2012年网络

22、热词中:“异地高考”、“教育公平”排在第四位、第七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浮出水面,但学生的出身、户籍、贫富却成为教育公平的一道道关口障碍。下列哪些观点可用以批驳上述不良现象的宣传标题()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贫而贱之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教育公平”是材料论述的核心,备选项中只有D项与此主题有关。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6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

23、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答案D解析“仁”和“礼”是儒学的核心观点,儒学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但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一语,强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C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故选D项。对点训练考点一“百家争鸣”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

24、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答案A解析这三位思想家的主张都是希望稳定秩序,让人民安心生产,这是与当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分不开的。故选A。2“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先秦时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A解析材料出自孟子,从材料中“仁则荣,不仁则辱”、“贵德而尊士”可知为儒家思想。3下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

25、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A B C D答案C解析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错误。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答案B解析孟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大意是:眼中没有父母、君上的人(违反儒家礼

26、仪道德的人),犹如畜生豺狼。司马迁:“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大意是:如果天下都按这些思想来做,那么就没有尊卑差异了。他们都在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5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答案C解析

27、由材料信息可知,甲主张顺应自然,这符合道家思想;乙主张合乎身份地位,这符合儒家思想;丙主张节俭,反对浪费,这符合墨家思想;丁主张按照上级规定,体现合乎法规,这符合法家思想。故选C。考点二儒学成为正统6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答案B解析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

28、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7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董仲舒思想的识记和理解。根据题干“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不难作出判断。8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A佛经 B圣经C五经 D道德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讲

29、经图”中的“经”指儒家经典,故选C项。9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以上四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目里面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深化训练1下图是清代任熊绘制的老庄像,画面表现的是“庄生游逍遥,老子守元默”的情形。“元默”是指()A“仁政” B“大一统” C“无为” D“齐物”答案C解析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庄子的思想。老子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

30、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庄子认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逍遥。2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3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

31、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A道家思想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影响C法家思想的影响 D墨家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仁义心”、“治国以仁”、“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孝顺父母”、 “至孝之行”等信息,可以了解到康僧会提倡仁、礼等思想,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学而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2、大学材料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材料四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表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社会道德观。(3)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1)反对暴政,主张“克己复礼”(或主张德治,克己复礼),以礼治国。(2)修身、齐家、平天下(围绕该主旨的说法都可以)。(3)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解析第一问从材料一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可以看出主张德治、“克己复礼”。第二问根据材料二,结合儒家思想倡导的社会道德观分析

33、。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 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

34、。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请回答:(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解析本题解答时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