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9KB ,
资源ID:39553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55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1、必修三专题一第29讲一、选择题1(2016鹰潭一模)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C)A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B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D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解析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材料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内省材料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可知王阳明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的认

2、识论实践论,故C项正确;极力批判朱熹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2(2016日照一模)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B)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解析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

3、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D项错误。3“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与该诗的观点最相近的是(B)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经世致用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本诗意为“修行当于日常生活中,顺其自然,不必

4、在日常行事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世人不懂这种修行的奥妙,一味身外觅功夫,终属徒劳”,强调个人主观意志的作用,加强内心的修行。“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进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与材料观点不符,故A项错误;“心即理也”强调“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经国济世的实效,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指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被自己的私欲所蒙蔽,不能感悟天理,要保存心中的天理,就要消灭人欲,与材料观点不符,故D项错误。

5、4(2016安庆二模)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C)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行优于知解析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方法论,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C项正确;王阳明讨论知行合一,也只是认为两者不分先后,知行并进,故D项错误。5(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6、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C)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6(2016大庆一模)“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C)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

7、迷信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7(2017届绵阳一诊)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由材料可知,学界出现研究“礼学”热潮的目的是以礼抗俗,以礼救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维护

8、封建统治,这与晚明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风俗颓败,社会秩序动摇的现实有关,故C项正确;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有利于四民秩序的稳定,与材料“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矛盾,故A项错误;B、D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8(2016资阳一诊)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B)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解析古代封建王朝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

9、的都是维护统治者统治需要;维护法律尊严、加强官僚队伍建设和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都是直接目的,B项符合题意。9(2016九江一模)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B)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解析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著作。“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10、是李贽言论,故A项错误;“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黄宗羲言论,故B项正确;“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观点,故C项错误;“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观点,故D项错误。10(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C)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解析材料认为君主与公、侯、

11、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禄”是他们为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他们与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A项强调爵禄制度合理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主张民主反对专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顾炎武是明清进步思想家,有限制君权的反专制思想,他认为君主贵族是为百姓服务,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民众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没有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11(2016永州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

12、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C)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C礼法并用,风清气正D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解析“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但未包含材料中“法不立”,故A项错误;从严治吏,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与材料中“教化可行,风俗可善”“法不立勿贪,不可得也”相符,故C项正确;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

13、错误。12(2016衡阳二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D)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解析根据材料大意,得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

14、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一模)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

15、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需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杨阳王权的图腾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答案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

16、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答案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答案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4(2016桂林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

17、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中国档案出版社评述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