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08MB ,
资源ID:39478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47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doc

1、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过关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据此,完成13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ABCD3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解析:第1题,纵波与横波相比较,纵波速度快,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二者相同的是波速均随通过的介

2、质不同而变化。第2题,地震波中的横波只在固态物质中传播,遇到液态物质会消失,石油是液态物质,利用这一特点判断图符合。第3题,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地壳厚薄不均,大陆地壳比海洋地壳厚,大陆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喜马拉雅山地壳最厚,地震波传播时间最长。答案:1.D2.A3.A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

3、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4.B5.C6.B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78题。7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

4、作春泥更护花。”这话反映了_圈层之间的关系()A BC D解析:第7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图中箭头指向,可知图中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8题,“落红”(植物)属于生物圈(),“春泥”(土壤)属于岩石圈()。答案:7.C8.B能力提升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910题。9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A BC D10关于图中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9题,岩石圈的范围为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为岩石圈的范围。故选C。第10题,据图可知,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范围;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区域

5、,为地幔范围;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D。答案:9.C10.D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完成1113题。1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上()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12图中M和N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1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解析:第1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知,地壳厚度总体上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第12题,读图可知,M、N处等值线闭合,结合等值线的数值变化与我国地形区分布规律,

6、M处地壳厚度小于42千米,比周围地区薄,为四川盆地;N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比周围地区厚,为大别山区。第13题,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为莫霍面以上的部分,所以地壳厚度的0千米应位于莫霍面。答案:11.C12.D13.C下图为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据此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B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5上图中的X处即为()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处D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解析:第14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及变化可知,为地壳和地幔,为外

7、地核,为内地核;甲波由层进入层波速急剧降低;乙波为横波,可在地幔中通过。第15题,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答案:14.B15.B1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阴影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2)8.0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

8、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17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环境。(2)两层构成地壳,_部分地壳比较厚,_部分地壳比较薄。(3)是_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km处(指大陆部分)。(4)是_,其物质状态是_态;密度由小到大排序为_。解析:读图,根据提示“两层构成地壳”,所以为莫霍面,为地幔,密度由上到下依次增大。答案:(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自然地理(2)大陆大洋(3)莫霍35(4)地幔固微专题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的判

9、读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2纵波传播的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遇到液体和气体会消失,速度为0。3地震波速度发生变化,意味着地下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据此可知地下有两个明显的波速不连续界面:大陆以下平均35千米处的莫霍面和2 900千米处的古登堡面。4根据两个不连续界面可以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内地核与外地核。5岩石圈范围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6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

10、发源地。板块运动可能与软流层的运动有关。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读图,完成12题。1通常认为岩浆来源于()ABC D2甲圈层,随深度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横波减小,纵波增加B横波增加,纵波减小C横波增加,纵波增加D横波减小,纵波减小解析:第1题,通常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它存在于上地幔,A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在图示甲圈层中横波和纵波速度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加,C正确。答案:1.A2.C读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局部),完成35题。3构造最大厚度位于()A青藏高原 B大西洋中脊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4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位于()A构造之间 B构造与软流层之

11、间C构造之间 D构造与软流层之间5岩石圈的范围是()A构造全部 B构造和软流层C构造和 D构造和软流层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为地壳,地壳的厚度陆地比海洋厚,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所以地壳最厚,故A正确。第4题,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经过时,横波和纵波波速都突然增加,故A正确。第5题,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全部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C正确。答案:3.A4.A5.C下图中,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读图,完成67题。甲乙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层在大洋地壳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层和层C为软流层D岩石圈的

12、范围指的全部和的大部分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上部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地核之间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层没有延伸到大洋地壳,说明在大洋地壳中常常缺失,A对。地壳的范围包括层和层,B错。为硅镁层,是地壳的下层部分,C错。岩石圈的范围是的全部和的顶部,D错。故选A。第7题,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一直到古登堡面都在不断增加,当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所以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古登堡面上部附近,故选C。答案:6.A7.C读南亚地区、青藏高原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完成89题。8下列

13、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面C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形态的起伏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解析:第8题,从图中看出:莫霍面有弯曲,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呈现“倒影”的关系,因此A项错,D项对;再根据所学知识,莫霍面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B项错误;地壳厚度的变化取决于地表与莫霍面之间距离的变化,故C项错误。第9题,地壳厚度不均,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地表海拔越高,地壳

14、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根据图中信息,大体可判断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答案:8.D9.D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1012题。10该地震波应是()A无法判断 B纵横波C纵波 D横波1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17 km处 B5 km处C2 900 km处 D35 km处12该地地形最有可能是()A海岸山脉 B内陆高原C海洋 D平原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第11题,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第12题,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说明地壳很薄,可能位于海洋。答案:10.D

15、11.B12.C13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1)(3)题。(1)地震波E表示_波,F表示_波,在界面B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为_。(2)图中界面A是_面,B是_面。(3)图中圈层C是_,其中有一个_层,是岩浆发源地。解析:(1)读图,地震波E在2 900千米处消失,E表示横波,F没有消失,F表示纵波,在界面B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是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2)图中界面A是莫霍面,地震波通过时波速加快。B是古登堡面,横波在通过时消失,纵波速度减慢。(3)图中圈层C是地幔,其中有一个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1)横纵横波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2)莫

16、霍古登堡(3)地幔软流1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_,ABC是_,D是_,CDE是_。(2)不连续界面:F为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3)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解析:(1)A和B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特征;ABC即软流层以上包含地壳的部分,属于岩石圈。D与岩石圈紧邻且位于上地幔,是软流层;CDE范围延伸至地下1 000千米处,是上地幔。(2)结合上题,F为地壳、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古登堡面,图中显示是G。(3)F是莫霍面,地震波在向下经过F时速度发生变化,无论横波还是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A是大陆地壳,拥有硅铝层、硅镁层,B是大洋地壳,拥有硅镁层,大多数区域硅铝层很薄或缺失,导致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面G(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