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32.50KB ,
资源ID:3946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4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荷兰人这样做慈善.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做人与处世:荷兰人这样做慈善.doc

1、荷兰人这样做慈善雅维李是荷兰AEGON保险集团大中华区的首席执行官。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河北一个山村小学的相关报道。他被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所震撼,决定要帮助他们。 通过多方联系,雅维李将个人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了这个小学。电视台对雅维李进行了采访,并邀请他和几个来自他所捐助的那所小学的学生一起录制一档节目,以赞扬他的慈善行为,并借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孩子。 制片人以为雅维李会很乐意参加这个节目。可是雅维李却一口回绝了。制片人很不理解,按照他的理解,做了像捐资助学,为公益事业作贡献这样的事情,谁不渴望电视台给予报道呢?雅维李的解释是:“帮助那些孩子,是我心灵的需要,不需

2、要大张旗鼓地报道。更重要的是,不应该让那些孩子出现在镜头中,在电视上曝光对他们的心灵会造成伤害,尽管他们是未成年的孩子,但他们依然有尊严。” 我想,许多人都会为雅维李的选择和解释感到惊讶。但了解荷兰这个国家、了解荷兰人慈善精神的人是不会为此感到惊讶的。荷兰人热爱慈善公益事业,他们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一些来捐给慈善基金会成了很多荷兰人的习惯。 在荷兰,慈善的含义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慈善的目的是使接受资助的人从此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不是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因此,在荷兰,人们自觉地把平等作为慈善捐献的基础,而尊重则是

3、帮助受助人的最高原则。 在荷兰人心目中,不论身份、地位、贫富,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同时获得尊重。在捐献者和受助者之间如何实现平等呢?这要源于荷兰人的慈善理念。他们认为做慈善不仅仅是因为受助者需要帮助,更重要的是响应自己心灵的召唤,通过行善可以获得心灵的愉悦感。也就是说,荷兰人把做慈善看成是自己心灵的需要。所以,在助人时获得受助者的感谢后,作为施助者也会向受助者表示感谢,感谢其给了自己行善的机会。正是有了这种理念,在荷兰,即使做了再多再大的好事,也不会四处宣扬,烘托自己的高大形象。那样做只会被公众蔑视,认为他慈善的动机不纯。同样,也不会有受助者在获得帮助后对帮助他的人千恩万谢、

4、感激涕零。一切都在平等、自然、和谐的状态下进行。 平等是慈善捐献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平等,尊重这一助人的最高原则才能得以实现。在荷兰最大的慈善机构荷兰郁金香基金会的总部院子里有一座纪念塑像。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塑像的形象是一位老人,老人名叫费尔南德。 在二战期间,荷兰遭到了德国的侵略。战争让许多人流离失所,四处逃难,食不果腹。费尔南德一家因为德国后裔的身份得以逃过德军的伤害。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谈不上富有,但费尔南德却还要去帮助那些饥饿的逃难者。每天早晨,费尔南德就会早早地站在自家门前,看到有逃难者经过,他就会走上前请求其帮忙,到自家院子里把一根长木头抬到门口

5、。作为感谢,费而南德就会拿出自家的食物送给逃难者。等逃难者带着食物离开后,费尔南德会再次站到门口等待下一个逃难者,请他帮助自己把门口的那根长木头抬到院子里去,同样,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以示感谢。就这样,一根木头每天都反反复复被抬来抬去,费尔南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饥饿的逃难者。 费尔南德这种既给予帮助又呵护了受助者尊严的行善方式受到了荷兰人的推崇。在1964年,在费尔南德逝世一周年后,荷兰郁金香基金会成立,决定为费尔南德建一座塑像以示对他的纪念,并在荷兰大力提倡“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的慈善行为。 为了保护受助者的尊严,在荷兰,许多慈善活动都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媒体在报道慈善活

6、动时也不会提到某个具体的受助人。记者也不会去采访受助人,报纸上没有受助者的照片,电视上没有受助者的镜头。在荷兰人看来,媒体的曝光会侵犯受助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荷兰鹿特丹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次慈善活动时,不慎出现了一位受助者的镜头,尽管仅仅是短短的一秒钟,就遭到了这位受助者的起诉,也遭到了观众的谴责。最后,电视台台长不得不在黄金时段发表道歉声明。所以,在荷兰你看不到受助者展示自己“家徒四壁”的苦况;看不到满脸通红、眼含泪光、衣衫不整的孩子在镜头下表示感谢;听不到遭遇灾难的不幸者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的不幸 尊严无价,如果伤害了受助者的尊严,给予再多的物质帮助也无法弥补。想一想,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有多少人,有几家媒体想到过去呵护受助者的尊严呢?真正的慈善是给予贫弱者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学习荷兰人,把平等作为慈善捐献的基础。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