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03.50KB ,
资源ID:39461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46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4单元分层突破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4单元分层突破1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分层突破(一)自我校对A中央集权制B思想专制C少数民族首领D纳谏用贤E赋税徭役F中央集权G沙俄H闭关锁国主题一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1相同点(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2不同点(1

2、)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题目是考查三人的共同贡献。B项不符合唐太宗、康熙帝,C、D两项不符合秦始皇。故选A项。【答案】A主题二归纳中国古代三位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

3、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初封建社会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统治开明4.“贞观之治”晚年骄奢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1.实行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 启“康乾盛世”2(2016苏州高二检测)“千古一帝”并非历史学家对古代帝王的严谨评价,但却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所常用。假如你是这些

4、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史学顾问,那么,你会否定下列哪一编导的剧目策划()A秦始皇开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纪元B唐太宗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带入鼎盛时期C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者D康熙帝顺势而为,勇立世界历史发展潮头【解析】本题应把握三位帝王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特征。康熙帝时中国处于清王朝的所谓盛世时期,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由盛转衰,日暮西山,而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向近代迈进,故D项中“顺势而为”的说法错误。【答案】D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

5、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史记蒙恬列传材料二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

6、、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孙中山建国方略(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是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6分)(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认识历史评价需要注意哪些因素?(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中共同理由注意对比材料一二,获取有效信息来归纳,从材料一中“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和材料二中“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的信息,可以看出司马迁和康熙帝反对修长城的理由在于不注重民生,不体恤百姓;

7、其目的从他们的阶级立场来分析,可知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从“始皇虽无道”“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否定其暴政和专制。第二小问,联系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来分析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中孙中山对长城的认识可知,还要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观目的;另外还要注意坚持辩证的观点。【答

8、案】(1)共同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解决办法: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实行盟旗制度;通婚联姻。(写出任意两点即可)(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3)论从史出;注意甄别材料,关注评价者的身份及主观目的;注意人物行为的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2(2016盐城高二模拟)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

9、夺农时,其可得乎!”(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记八材料三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义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帝范崇俭篇(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

10、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2)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7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以不失时为本”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休养生息政策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从维护统治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结合材料从唐太宗统治策略以及个人品质等推动“贞观之治”局面出现角度思考作答

11、。【答案】(1)根本:民为国之本;不失时为农之本;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2)出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关系:唐太宗励精图治,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3(2016无锡高二期末)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

12、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三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13、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4分)(3)据材料三,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历史地位。(3分)【解析】第(1)问抓住设问关键词“帝国统一性”,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思考。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不难归纳;第二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处理民族关系最终是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同时有利于民族事务的解决和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即可得出开明的民族政策,有

14、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第(3)问根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第(4)问抓住本题主题“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任答三点即可)(2)做法: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府州制度。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3)作用: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

15、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4)地位:秦始皇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创者;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有关“历史人物排名榜”活动时,就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古代几个帝王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讨论:(1)小张认为秦始皇南征越族,不仅给越族人民带来痛苦,也给秦朝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应该予以完全否定,你同意小张的观点吗?(1分)请说明理由。(4分)(2)小李对唐太宗很感兴趣,准备写一篇小论文。他拟定了其中的一个小标题特别重视吸取历史教训的皇帝。沿着这一思路(句式),请你帮助他再列三个小标题,并分别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6、(6分)(3)小王纵观历史发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请问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而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新问题。这个新问题指什么?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解析】第(1)问,可以运用判断历史进步的标准是以生产力标准这一原理直接回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然后再联系秦始皇统一的积极影响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教材内容中有关唐太宗的相关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和事实论证即可。第(3)问结合教材中康熙帝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直接回答即可,新问题是指时代背景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康

17、熙帝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根据这一思想举出一具体事例即可。 【答案】(1)观点:不同意。理由:南征越族尽管给人民带来负担和痛苦,但进一步扩大了秦的疆域,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特别善于用人的皇帝”: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用人扬长避短,任用房玄龄等。“特别善于纳谏的皇帝”:魏征进谏200多次,成为太宗的一面镜子。“特别善于处理民族关系的皇帝”: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政策),促进民族融合等。(3)措施: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蒙古首领会盟等。(任意两点即可)问题:外敌入侵,如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或西方资本主义兴起。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追念乱世,分

18、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峄山刻石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材料三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台湾)人、弃其地者,施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惑人心沿海诸省,断难妄然无虑。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奏应如琅请。寻苏拜

19、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清史稿(1)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的什么主要功绩?(2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后,对台湾地区实行的措施及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3分)【解析】第(1)问,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结束了以往分裂割据的局面。第(2)问,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州县,由少数民族首领任都督、刺史,这显然有利于民族团结,从而有利于社会安定。第(3)问,考查清朝对台湾的管辖。大臣施

20、琅认为,台湾地理位置重要,需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康熙在台湾设立政府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第(4)问,三位古代政治家本身就属于统治阶层,当然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他们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1)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2)设置羁縻府州且任用当地首领为都督、刺史,并世袭。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3)措施:决定在台湾设立统治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原因:台湾国防地理位置重要,关系到东南沿海的安全与稳定。(4)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

21、皇)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 材料二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两边俎豆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是岁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传,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布在廊庙者甚众。贞观政要崇儒学材料三(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幸曲阜,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东华录(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帝王对儒学的态度与措施。(9分)(2)如何认识三位帝王对儒学态度的差异?(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皆阬之咸阳”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打压儒学,焚书坑儒;从材料二中“诏停周公为先

22、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式旧典,以仲尼为先圣,颜子为先师”的信息可知,唐太宗崇儒尊孔,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大收天下儒士;从材料三中“诣先师庙,行三跪九拜之礼”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祭拜孔子,恢复开科取士。第(2)问,认识可从儒学本身以及统治者的态度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儒学自身来看,秦代打压儒学,是在于儒学不能与时俱进,在秦代更多体现保守一面;唐代、清代之所以尊崇儒学,是在于儒学经过自我调整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其次,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不论是秦代打压,还是唐代和清代对儒学的尊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1)秦始皇:打压儒学,焚书坑儒;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亲自祭拜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2)认识:儒学在秦代更多体现保守一面,在唐代、清代则经过自我调整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所以统治者对其态度不同;无论统治者对儒学态度如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封建君主专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