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72KB ,
资源ID:39377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37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第5讲 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高考历史一轮(人民版)检测: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第5讲 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1、必修一专题二第5讲一、选择题1(2016天津南开区一模)“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的“自由民主派”是指(D)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顽固派与材料中“制造派变法派自由民主派”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1903年2月”推算,洋务派是“三十年来之制造派”,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1903年2月”推算,维新派是“十年来之变法派”,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1903年2月”推算,“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是革命派,故D项正确。2(2016山东潍坊市二模)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

2、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C)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解析列强加剧侵略扩张在甲午战后,不是在1900后,故A项错误;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没有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他们接受的康梁的维新思想,通过改良救国的思想,他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故B项错误;1900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对清政府彻底绝望,促成了孙中山形象的转变,故C项正确;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是

3、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3(2016湖北黄冈中学期末)“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纲领中心是(C)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在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完成民族革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实质上表达了对民主共和的向往,故C项正确。4(2016山东泰安期末)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C孙中

4、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解析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故A项正确。5(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蔡元培释仇满中写道:“苛满人自觉,能放弃其特权,则汉人决无仇杀满人之必要。”这一主张(A)A对当时流行的“反清”与“排满”做出区别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具有夷夏之防的狭隘民族观D直接

5、促使清帝宣布“逊位”解析材料把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排满加以区别,和孙中山民族主义一致,故A项正确;不是反清复明类的狭隘民族观,不是软弱性表现,也没有使清王朝接受后直接放弃政权,故B、C、D各项错误。故选A项。6(2017湖南石门一中)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D)A专制殿堂的崩塌,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布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而已。人民即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分

6、析,建立民主共和体制之后出现了复辟的现象,说明只在制度层面进行了变革,并没有深入到人的思想当中,故D项正确。B、C两项属于现象,不属于原因;A项属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措施。所以答案选D。7(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调)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B)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全国15个省的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本题

7、选B项。题干仅仅分析15个省都督的情况,没有涉及广泛的社会基础,故不选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题干没有体现,故不选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故不选D项。8(2016重庆巴蜀中学期末)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认为,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大体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种是把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三种是把1911年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上述三种观点体现的史学研究角度分别是(B)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B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C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D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

8、史观解析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从革命史观得出的结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开始了经济工业化历程,这是从现代化史观的结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是中国在政治领域由传统农业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里程碑,这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故排除A、C、D,选B项。9(2016江西省上饶一模)“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

9、键因素是(A)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军阀之间的混战D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可知,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外国势力的干涉,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0(2017辽宁实验中学二模)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C)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0、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辛亥革命”,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指的是封建等级思想消失,“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指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D各项的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11(2016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二模)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B)A结束专制统治 B易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

11、亥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可知是指辛亥革命的结果是造成了地方上割据势力存在,符合题意的是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不是专制统治的结束,排除A项;C项表述与题意相反;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12(2016山东泰安市质检)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C)A梁启超坚

12、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革命派与立宪派用不同的手段,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的是政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革命派与立宪派“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体现了C项正确;各阶层的支持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革命派脱离群众,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宝鸡)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

13、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筵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14、一主要展示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答案面貌: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状况尤其是地主权益产生了一定冲击;农民得到的实际利益有限,封建思想未彻底清除。(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答案观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民主共和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袁世凯甚至废共和而复辟帝制;国人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造。(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答案简析:这一评价比较客观。该观点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这一历史意义不可低估;该观点认识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帝王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分析了人们忽视这一意义的原因,即往往没有把辛亥革命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进行评价。解析第(1)

15、题,材料一关键信息是: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即辛亥革命冲击了农村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对农民的思想启蒙不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第(2)题,材料二关键信息是: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说明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另一方面,国民的思想启蒙不够,民主意识的欠缺,无法保证政治革命的成功,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第(3)题,材料三强调了辛亥革命结束专制政体的历史贡献,同时指出未经过帝王之治使得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说明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条件下分析,这一看法是客观的。14(2016广东仲元中学期中)辛

16、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材料二它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材料三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

17、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答案主要意义: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答案“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3)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答案材料三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理解:辛亥革命具有

18、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注意:全面分析史实,不能以偏概全。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促进民族、民主精神的觉醒”维度即可。第(2)题,本问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枪”,紧扣“

19、推翻千年帝制”,指的是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关于“第一步”,紧扣“民主共和”,把握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即可;关于“第一回”,紧扣“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把握到辛亥革命后革除系列旧俗的政令即可。第(3)题,本问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本题涉及到两个小问,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的“理解”,首先要概括得出材料三的观点,即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围绕“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把握到历史研究的相关方法,诸如要全面、客观,要杜绝以偏概全等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