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分强化练一、选择题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毫米/年)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台湾地区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地形等变速率低是流水侵蚀造成的B东部地形等变速率高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火山喷发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D海浪沉积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珠江流域地形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A上游喀斯特地貌逐渐消失B流域内河流落差减小C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增强D入海口海水侵蚀作用减弱解析:第1题,流水侵蚀对地形等变速率影响低,故A错误;根据图中等变速率数值,台湾东部变速率高,主要是因为位于板块
2、的消亡边界。影响台湾地形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板块运动,故B正确;火山喷发影响变速率等值线应是同心圆状,故C错误;造成东西部地形等变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故D错误。第2题,降水多,喀斯特地貌将继续发育。故A错误。地势抬升,流域内落差增大。故B错误;上游地区地势抬升,流域内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下游地区地势降低,坡度变小,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故C正确;下游地区地势降低,海水侵蚀作用增强,故D错误。答案:1.B2.C下图示意我国通天河及其支流某河段断层活动发生前后的河流流向变化。因丙峡谷河流袭夺使通天河与其支流河段连通。读图,完成35题。3图示甲、乙两研究区域地壳运动()A甲、乙均为挤压抬升B
3、甲、乙均为拉伸陷落C甲为拉伸陷落,乙为挤压抬升D甲为挤压抬升,乙为拉伸陷落4图中河段流向可能发生逆转的是()A BC D5丙峡谷的形成原因是()A地壳抬升,河流侵蚀加剧B地壳拉伸,形成断层C地壳挤压,形成向斜谷地D地壳下沉,形成谷地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区域两侧受地球内力挤压作用,地壳抬升隆起;乙区域两侧受地球内力作用张裂,地壳断裂下陷。故D选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该支流自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区域挤压隆起抬升,河段距离甲区域较远,受其影响小,河段的流向不会发生改变;乙区域地壳断裂下陷,地势降低,河段流向可能改变,区域靠近河口,流向不受其影响。故C选项正确。第5题,由题意可知
4、,甲区域由于受地壳挤压碰撞抬升,落差加大,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加剧,逐步形成连通河段和通天河的峡谷。故 A 选项正确。答案:3.D4.C5.A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及里海水面海拔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8题。6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面积不断增大泥沙沉积量变小向东南方向扩展面积增速先慢后快A BC D7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8若在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水体盐度增加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第6题,从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
5、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泥沙沉积量变大,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面积增长速度先快后慢。选C。第7题,从里海水面海拔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2000年里海水面海拔为27米左右,大致介于19201940年之间,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1920年与1940年交汇的乙处。选B。第8题,若在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同时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会增加,B对;水库具有调节河流水量的作用,河口及附近水域水位季节变化减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水量减少,会使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选B。答案:6.C7.B8.B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
6、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右图)。据此完成911题。9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A流量减少 B汛期变长C流程变短 D泥沙增加10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A褶皱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断裂褶皱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D褶皱断裂下陷流水侵蚀11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AQ1 BQ2CQ3 DQ4解析:第9题,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
7、含量增加,位置没有变化,汛期和流程不会有变化,D正确。第10题,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再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A正确。第11题,流速比较快,沉积物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流速减慢,沉积物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小,故Q2水流速度最缓,B正确。答案:9.D10.A11.B二、非选择题12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程
8、。(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4)有人提议在R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图中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段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第(2)题,沙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沙的来源以及流水的沉积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处冬季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图中沙丘南侧为山地,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沙沉积形成沙丘。第(4)题,赞同,主要结合R处的位置特征分析建设的有利条件,如工程量、蓄水区域等;不赞同,主要结合该地降水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诱发地质灾
9、害)等方面分析。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2)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水量小,可能诱发地质灾害)。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 087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的,山体由石灰岩
10、(沉积岩)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左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桌山景观。(1)描述桌山主峰 “桌面” 形成的地质过程。(2)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常发育有峰丛、溶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多达1 500毫米,喀斯特地貌却发育很差。分析其气候原因。(3)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其原因。(4)“上帝的桌布”通常只环绕在桌山顶上,受山坡气流的影响,不会蔓延到山下,分析其原因。答案:(1)(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西部临海)但风力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全年蒸发旺盛,山顶积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3)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利于形成海陆风;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易在桌山形成云雾,较弱的风力利于云雾长时间停留在山顶;开普敦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光线好。(4)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风一侧受陡崖阻碍,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雾并扩散到山顶(云团不易下沉);背风一侧沿陡峭山坡下沉的云团快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团易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