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23.50KB ,
资源ID:39355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35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11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11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作业1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广东汕头质检)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 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B)A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C防范英法发动全面战争 D阻挡法国殖民者侵略解析:据材料“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调兵”和“广西”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宣布起义,清政府调兵镇压,故选 B项;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法发动战争是1856年,排除C项;中法战争开始于1883年,排除D项。2(2020

2、四川雅安中学调研)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 “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D)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解析: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它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并且“剩余归公”没有显示鼓励发展私有制之意,排除B项;产品是归公的,排除C项。3(2020山西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

3、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B)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

4、可知是依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排除D项。4(2020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C)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 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 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解析:通过题干中法令的内容可知,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化的政权,不会实行法治,故A项错误;通过法令内容可知,天王、东王的地位相当,不能推断天王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法令内容“各按等级,不得逾越”,可知太平天国的等级化现象严重,即这一农民政权逐步走向封建化,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始

5、终把推翻清政府作为斗争目标,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故D项错误。5(2020湖南娄底调研)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C)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解析:依据材料,1906年和1933年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评价,而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社会性质决定史观变化的说法错误,故C项符合题

6、意;材料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是站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立场,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历史教科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同一历史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体现了时代色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1906年和1933年,不同的时代背景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体现了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评价,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20山东潍坊调研)革命派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史实作了深刻地批判:“条约之事终,合成而国亡随之故欲免瓜

7、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革命派开展上述批判,旨在(D)A揭露民族危亡出现的根源B号召废除不平等条约C发动民众开展反帝的斗争D宣传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由材料“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可知,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故D项正确;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侵略只是批判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7(2020安徽黄山调研)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

8、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D)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解析:由代表汉族的“十八星旗”变为象征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这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故选D项;此时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旗帜的变化说明孙中山放弃大汉族主义走向民族共和,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8(2020江西鹰潭调研)孙中山说:“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

9、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外国尝有因宗教而战,自由而战的,但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这说明革命的主要目的是(B)A推翻清朝 B实现共和C防止内战 D平均地权解析:“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都是皇帝一个问题”体现孙中山的革命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故选B项;解决皇帝问题要推翻君主专制,实现民主共和,推翻清朝不一定能推翻君主专制,解决皇帝问题,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表明革命的目的是解决皇帝问题,不是为了防止内战,排除C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皇帝问题,不是为了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排除D项。9(2020湖北高三模拟)1912年,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辛亥革命说:“天子

10、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B)A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C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实施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共和国”,这个论断与辛亥革命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密切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三权分立原则的确是中华民国初期所实行的,但只是B项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确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属于思想层面,而材料主要侧重政治体制层面,排除。10(2020哈师大附中质检)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

11、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解析:从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可知作者主要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设计上不合理,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大总统的权力,制定了与预期作用不符的措

12、施,没有体现革命派内部存在分歧,排除B项;从材料“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可知临时约法要限制行政权,排除C项;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符合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但与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不符,排除D项。11(2020贵州适应性考试)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D)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

13、种政治智慧解析: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人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不能单一归结为孙中山的退让,排除A项;袁世凯是孙中山保举成为大总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而非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12(2020北京昌平区调研)下图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D)A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B清政府大力宣扬宪

14、政的思想B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D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解析:通过漫画内容可知,懵懂小孩主张“自由”,而一个老头却不愿意接受“自由”,说明在清朝末年,社会上的进步思想与守旧思想并存,故选D项;漫画中的懵懂小孩主张“自由”,不能扩大为其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排除A项;漫画内容与清政府的宪政思想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而题干提及的时间点是1908年,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河北沧州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

15、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抚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

16、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

17、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晚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13分)答案:(1)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洲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

18、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兴起。 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说,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860年后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得出汉族官员比例迅速攀升。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

19、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力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得出湘淮军崛起,成为清军主力;结合所学,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冲击,清政府调整政策,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僚地主;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增强了汉族官僚的实力。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得出汉族地主的兴起,极大地削弱了清中央政府的权力;结合所学,汉族地主的崛起,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政府统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得出辛亥革命的冲击;根据

20、材料二“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得出皇族内阁并未实现国家集权,反而失去对地方控制;根据材料二“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得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根据材料二“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得出军人干预政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得出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权威;根据材料二“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贵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得出改革不能有效控制地方,进一

21、步削弱了对地方控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根据材料二“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得出中央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最终导致清政府垮台。14(2020山东日照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鲁

22、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

23、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实业救国思潮进一步兴起;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自行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可知,辛亥革命在实现推翻封建政体的同时,也实现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其次,就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可以从辛亥革命对政治体制、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最后,对所论述观点作简要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但是它影响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