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23MB ,
资源ID:39347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34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 3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案 3 WORD版含解析.docx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重难点题型分值重点识记明、清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选择题、非选择题2-4明朝的民族政策,海疆危机。难点明朝政治体制变化;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要点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出身最为低微,被称为“乞丐皇帝”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脱颖而出,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同年推翻元朝统治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探究】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的政治体制与前代王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 明朝政治体制变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殿阁大学士,即后来的内阁;宦官专

2、权乱政。 2. 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3. 丞相制度废除,设立内阁,强化了专制皇权;宦官专权加剧了政治腐败。 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影响:加强了专制皇权,皇帝的工作压力增加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期间,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情况,以丞相胡惟庸相权权力过大而架空君权为由,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并诏令今后禁止再设,丞相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这一举措对今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2.内阁制度的建立演变: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获得“票拟权”。职能: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意义:强化专制皇权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

3、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3.宦官专权明朝宦官专权的出现是中枢机构异化的反映,皇帝信任重用宦官,加强自己的权力,削弱大臣的权力。其中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魏忠贤一度主宰朝政,实施恐怖政策,被称为“九千岁”。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废丞相后的六部分管到司礼监与内阁共理体制的嬗变。在这种体制的动态运作中,由于皇权的相对倾斜,造成了

4、权力在司礼监和内阁间的游移,这种游移,一方面确保了皇权的稳固与政治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也成为明代“宦祸”与“党争”的内在原因。是明代政治体制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例题1明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诸多措施,政治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宦官魏忠贤等专权乱政设立军机处A. B. C. D. 答案:A思路分析:本题属于考察学生归纳史实能力。通过回顾史实可知,明朝政治体制变化不包括军机处的设立,该事件发生于清朝,故排除,选择A项组合。考点:本题考查明朝政治体制变化概况。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利用排除法进行解答。明朝政治体制较前代

5、有很大变化,但仍属于为加强君主专制的总体范畴。例题2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思路分析:本题需要对材料内容进行详细解析,材料意思是明初对宦官有很大的限制,但后期限制减弱,在这一变化中,宦官权力明显得到提升。同时联系明朝的历史阶段性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其中明朝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利用身边的宦官,造成宦官专权,这种情况与前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很大区别,故A项中的异变一词正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

6、B与明朝政治体制特点相背离,错误;C项,题中没有提到内阁;D项,宦官权力随大,但扔我决策权。考点:本题主要明朝的政治体制变化。点评:本题较难,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的加强是我国古代历史政治体制变化的主线,但不同的朝代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我们在解题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题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

7、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宰相)为重。夫治道得失,人才用舍,理乱兴衰,繄(y)宰臣是系。其贤邪忠佞,清正贪鄙,判若白黑,百世不可掩也。(清)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摘编自明神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内阁制度的变迁过程。(2)根据材料二,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答案:(1)过程:明

8、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仁宗以后,阁臣地位迅速提高,随着票拟权的取得,阁臣变成不居丞相之名的丞相,他们的作为直接关系国家兴衰治乱;内阁制度日益健全,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并逐渐制度化。(2)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思路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其人亦无所表

9、见”得出明太祖罢中书省后,设四辅官,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他们于国家大事不能发挥作用;根据材料一“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得出明成祖让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还提升了他们的职位,但国家大事往往由皇帝自己裁决,阁臣只是顾问而已;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阁的地位和完善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得出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根据材料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得出一旦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根据材料二“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

10、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得出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考点:本题主要考察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及特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材料一:材料二: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明史【探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目的及影响?【答案】 事件:郑和下西洋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影响:加强了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加剧了明朝的财政负担。1.郑和下西洋目

11、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过程:14051433年间,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早,比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活动至少早半个世纪以上;规模大,无论从航海次数,海船规模与数量,还是从随行人员方面讲,都是西欧国家无法比拟的。但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炫耀国威,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形式;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因而血腥掠夺是其主要手段;郑和下西洋虽然密切了明朝与海外的友好关系,但贡赐贸易违背经济规律,使国家财力受到很大消耗作的赔本买卖;而西欧国家则通过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

12、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成长,郑和下西洋也没有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大和意义深远。2.海疆形势材料:葡萄牙人于一五一一年征服满剌加,于一五一三年就开始有商船到中国来。一五一六年,一五一七年,先后派商船到广东出售胡椒等货物,并非法占据广东东莞县属的屯门岛。此后,又派马斯客伦哈斯率领舰队到福建漳州非法踏勘海岸地形。一五二一年,明因葡萄牙人拒绝退出屯门,以武力驱逐他们出境。一五二三年,一五四七年,一五四九年,葡萄牙人先后侵扰广东新会的西草湾、福建的漳州和诏安,都被明军击退。但自一五三五年起,澳门一直有葡萄牙人居住。一五五三年,他们通过对地方官的行贿,以租借的名义占据澳门的部分土地。一五五七

13、年,他们在澳门私自扩展土地,建筑炮台,设立官署,俨然把澳门看作他们的殖民地。【探究】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和该事件同一时期我国还面临着哪些外来侵犯?材料中的地区何时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答案】事件:葡萄牙侵占澳门侵犯:西班牙、荷兰侵占台湾;日本倭寇骚扰东部沿海地区。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2.海疆形势表现:日本倭寇骚扰东部沿海;葡萄牙侵占澳门;西班牙、荷兰侵占台湾。影响:破坏中国主权,威胁明朝统治,我国逐渐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面对外来侵扰,大明王朝逐渐将“海禁”确立为基本国策,这种政策带有强烈的锁国性质,从洪武年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200年,纵贯大半个明朝。形成了成熟的

14、海禁政策与概念。明朝海禁严格禁止人民对外通商贸易,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并实施闭关锁国措施,加上日本当时战乱频发,一些武士和海盗与部分受到闭关锁国负面影响的明朝商人联合,入侵中国,以至倭寇横行,在大片沿海城市展开掠夺。直到16世纪中叶,明廷为了重建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获准。但是,明朝仅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而且只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禁止对日贸易,史称“隆庆开关”。由于政府部分开启海禁,得以缓解。到了清朝前期,这种政策逐渐演变成闭关锁国。例题1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

15、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明朝并未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推行了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故B项错误;“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故

16、C项错误;“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说明中华文明对周围文化的吸引力,故D项正确。考点:郑和下西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准确掌握明朝的对外交往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内容,方能正确作答。例题2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说明“海禁”政策()A.是自然经济性决定的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C.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D.解决了民间商业纠纷答案:B解析:材料中“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表明并非严格的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影响了沿海百姓

17、生计与材料中“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相符,故B项正确;“海禁”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不符,没有涉及解决民间商业纠纷,故错误。考点:明朝的海禁政策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例题3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2)郑和下西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组织严密。(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难度适中,其中第一问根据材料比较容易作答,第二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

18、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对外交往,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现已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所以本题的实用价值较高。要点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探究】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中央政府与周边哪些民族地区建立密切的关系?【答案】主要包括:蒙古地区;东北地区(女真族);西藏地区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与蒙古地区的关系变现: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明朝对西藏的治理表现: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

19、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3.满洲的崛起表现:明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4.明清易代(1)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2)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经过20多年的激战,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例题1明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政府与多个民族地区建立了密切往来,主要包括()蒙古瓦剌部多次与明朝发生战争鞑靼部俺

20、答汗接受明政府册封明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明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A. B. C. D. 答案:D解析:明朝与多个民族地区建立往来,关系密切,主要包括蒙古地区,西藏地区和东北地区,题中所列各项均属正确。考点:明朝的内陆政策点评:本题较为基础,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例题2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

21、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答案:D解析:材料“重镇防范蒙古”结果“威逼北京”和材料“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说明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项正确;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而不是农业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说明诸王守边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都不同,不能说明堵疏并用,故C项错误。考点:明朝与蒙古地区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3清政权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后改称满洲,下列关于清政权的说法正确的有()其民族前身与金朝相同16、17世纪之

22、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1636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A. B. C. D. 答案:D解析:关于清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教材中已经有详细介绍,其中的很容易判断,需要联系前面学习内容进行判断,清朝的前身是满洲,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开始时政权名称为“金”,为了和前面的金政权加以区分,史称“后金”,两个政权的建立民族相同。考点:清朝的建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间:30分钟)1.“自秦始置宰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

23、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下列属于明朝皇帝用来牵制内阁权力的宦官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司礼监3.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A.震慑官员B.整治朝纲C.罢除丞相D.强化君权4.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

24、政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5.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始置丞

25、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原因。1.C解析:根据材料中“罢丞相”可知是指明朝废除丞相制度,C项正确。2.D解析:东厂、西厂、锦衣卫合称“厂卫”,是明朝内廷的监察机构。东厂、西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司礼监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故D项正确。3.D解析: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惩戒违背君命的臣属,根本目的是加强君权,故D项正确。4.B解析:为了弥补宰相缺位后的权力真空,明代皇帝建立了内阁制度,而不是提高六部的政治地

26、位,故A项错误;为了弥补宰相缺位后的权力真空,明成祖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故B项正确;任用宦官是为了监督阁权,故C项错误;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是为了监督吏民,故D项错误。5.C解析:明朝戚继光领导抗击倭寇,故C项正确。6.C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可知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故选C项。7. 答案:(1)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2)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解析:第(1)问主要职权,依据材料一,由“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得出参议政事;由“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可知,监察百官。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