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棠湖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
2、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
3、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
4、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
5、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
6、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B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C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B至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C在论证对
7、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D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B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C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D“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只
8、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20
9、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材料二: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 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
10、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材料四: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
11、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古代的“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
12、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C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D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见到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B“成人节”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C“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
13、动,也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后父的老刘亮程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但
14、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我1 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
15、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
16、,自己跟着老上了。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
17、,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后父活到84岁,走了。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
18、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新华文摘2019年第17期,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像文中他的叔叔与其父亲那样,到年老时还能像“兄弟”那样一起劳动,不离不弃。B“老房”就摆在院子里,家庭可储物、小孩可玩耍、老人可试躺,可见村民不避讳 “老”,从容面对“老”。C后父在我18岁时就郑重交代我和哥哥为其备老房,并开始装老,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
19、意识的良苦用心。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要传承“养老敬老送老”的优良家风。8文章蕴含了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9为什么说“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申自然,松江人也。尝为明博士弟子,丰于财。明亡,弃制举业,散家财结客,欲有所为。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自然已押赴西市矣,忽有从众中易之者,虽自然亦不自知其故也,于是得逸去。既亡,抵家,而其家人有七十二人,以自然为必死,皆先期缢死。
20、自然既坐法亡匿,家人又尽死,乃孑身走天下。然善画,以画糊其口,亦足自给。转徙至沛县。会宜兴陈昭大之叔任沛县教谕,昭大从焉。一日,见自然之画于准提庵壁间,昭大善之,叩之庵僧,而识自然。时昭大病气逆,已坐定而疾作,自然进药于昭大,服之愈。昭大德之,归谋于叔,将授自然馆。自然曰:“吾与友十二人,俱不可以俱止,吾将以画售其直,给十二人装,然后从陈子游。”约定即去。去踰月,复诣昭大曰:“彼十二人者,吾悉遣之矣。”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至踰年,而后泫然告昭大曰:“吾家贵贱七十二人,无一生者。吾尝赴西市矣,忽有易我于众中而吾不知脱我于死者之为谁也。吾
21、于明时为博士弟子,丰于财,不忍故主之亡,破产结客,今家破身亡,终不悔。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吾为松人,则松人之,不必悉吾之里邑也。”会昭大以其叔之吏事之淮安,自然有故友居山东,招自然去,不及与昭大别,遗书昭大曰:“吾年已六十余,吾家已无人,吾亦无能为矣。吾卖画得二百金,当之宜兴,就君居以终老。”昭大志之。后一年,昭大之叔罢官归,昭大亦去沛还于宜。后二年,自然自杭城又贻昭大书曰:“吾之友陷大狱,得三千金可免死。吾卖画于杭城,几得半矣。将之金陵,脱吾友于狱,则还就予以遂终老约。”昭大又志之。未几,闻自然所谋脱狱者竟论死,已行刑,自然亦于是日扼腕死。 (节选自清类义侠类,有删节)1
2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B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C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D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市,旧时京城对死刑犯行刑的场所,古文献中“东市”也有此含义。B教谕,官职名称,明、清县学的教官,主
23、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事宜。C授自然馆,为宾客安排行馆,这里是指陈昭大要给申自然安置长期居所。D脱狱,本义越狱,文中指通过主市官员来解救犯人脱离刑狱的行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申自然救亡图存,曾经死里逃生。他家资殷富,明亡之后,广疏家财,结纳豪客,事败被捕,赴死时奇迹般被顶替。B申自然卖画糊口,因缘际会结友。陈昭大欣赏申自然的画作,又得申自然的救助,对他感恩戴德,从而成为莫逆之交。C申自然重友轻财,心中常怀苦悲。与陈昭大交游前,卖画助友人,对家事先是闭口不谈,后是醉酒歌呼,都缘于亡家之痛D申自然屐痕处处,仗义行走天涯。他辗转山东、宜兴、杭城、金陵等地,投访
24、故旧,替友脱狱,义行读来令人慨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2)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沁园春更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藏;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问,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
2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B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C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D“新堤路”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
26、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_”的君子,就要“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等生活作对比,其中写所奏之乐与人们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的酒虽浑浊,而“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_,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
27、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_的前提。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_;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汪条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_。漫漫时间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28、,也必将大有作为。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龙活虎 厚积薄发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B活灵活现 厚积薄发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C生龙活虎 一鸣惊人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D活灵活现 一鸣惊人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18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B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C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D今天,民族复兴的
29、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面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间,却可以永恒B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C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水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D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20下面是写给高三学子的一段寄语,有语法、逻辑、得体等方面的错误,请找出五处并修改。(5分)高三的无数莘莘学子们,你们好!寒窗苦读数十
30、载,秉读诗书千万册,日夜奋进身心劳,只为金榜题名时!高考,稳的是心,用的是技巧,冷静的是心态,沉着的是头脑,大家只要平时像高考一样紧张,高考就会像平时一样放松。希望你们能够在考场上稳定心态并且积极调节自我。祝你们:最后都能考个高分儿,金榜题名,衣锦还乡!1: 2: 3: 4: 5: 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6分)“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生活缺乏热情,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二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三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
31、重。究其原因,是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的支撑点。精神亚健康是_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球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竞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連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生活中,类似的事井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
32、求艺术上更美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19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2B3C4C5B6主办方:英国主要以家庭活动方式举行;中国则由政府、学校等组织,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更为规范统一。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7B8悲痛之情,后父去世的时候,作者在乌鲁木齐,晚上
33、漫天飞雪,作者依旧往回赶。怀念之情,虽然作者最后没有把他后父葬在老家,但是他依然知道他父亲会随着那一-串串的脚步声,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9“老”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是想要真正明白却不是那么容易。我们每个人都害怕老去,同时又不能避免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只能从容的去面对,不避讳。只要在一个家庭中养成一一个良好的家风,养成养老敬老送老的优良传统就行。只要有这样的优良家风,那么老,相对来说是幸福的。10A11C12D13(1)(救亡行动)没有发动,计谋泄露,官府追捕抓获了他,连同治罪的有六七百人,都被判处了斩刑。(2)我叫申自然,就自然而然待我,不要问我姓甚名谁。参考译文:申自然,松江人。曾经是明朝的博士
34、弟子,很有钱。明朝灭亡以后,放弃了追求功名的道路,散尽家财结交门客,想有所作为。(救亡行动)没有发动,计谋泄露,官府追捕抓获了他,连同治罪的有六七百人,都被判处了斩刑。申自然已被押赴刑场,忽然从众人中有人把他换了下来,申自然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于是得以逃走。逃走后,申自然回到家,可家中老小有七十二人,以为他必定被杀,在他到家之前都已经自缢身亡。申自然因为犯法逃亡隐匿起来,家人又都全部已死,只好孤身一人行走天下。申自然擅长画画,用绘画挣钱糊口,也能养活自己。他辗转来到沛县。刚好宜兴人陈昭大的叔叔担任沛县县学的教官,陈昭大跟随叔叔也在这里。有一天,他在准提庵的墙上看到申自然的画,陈昭大很欣赏这
35、幅画,便扣门问庵里的僧人画的作者情况,从而结识了申自然。当时陈昭大患了气逆的病,刚坐下来病就犯了,申自然帮助陈昭大服药,一直服药到病愈。陈昭大感激他,回去后,跟叔叔商量,打算给申自然安排行馆。申自然回答说:“我和我的朋友十二人,不能都住在这里,我将把卖画得的钱,给这十二人作为盘缠,然后再跟随您云游天下。”说完马上就走了。离开后一个多月,回来见到陈昭大说:“那十二个人,我都打发他们走了。”陈昭大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差不多一年多时间,没有说过一句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可是,他特别喜欢喝酒,一喝就一定要喝醉,醉后就不停地唱歌呼喊。陈昭大感到奇怪,偶尔问他原因,他不回答。等待过了年,他泪流满面告诉陈昭大
36、说:“我一家老小七十二人,没有一人活着,我曾经被押往刑场,忽然从众人中有个人把我换了下来,我不知道让我脱离死亡的人是谁。我在明朝时是博士弟子,很有钱,我不忍心原来的主人死亡,于是散尽家财结交门客,现在家破人亡,最终也不后悔。我叫申自然,就自然而然待我,不要问我姓甚名谁。我是松江人,就是松江人了,不要知道我家住哪个里邑。”刚好陈昭大叔叔有公事到淮安去的时候,申自然有老朋友在山东,招呼申自然过去,来不及与陈昭大话别,就留下书信给陈昭大,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我家中已经无人,我也不能做什么了。我卖画赚了二百金后,就去宜兴,和你一起生活,一直到终老。”陈昭大表示赞同。过后一年,陈昭大的叔叔被罢官回到
37、老家,陈昭大也离开沛县回到宜兴。过后两年,申自然从杭城又给陈昭大写信,说:“我的朋友陷入牢狱,得到三千金就可以免于被处死。我在杭城卖画,差不多筹到一半了。我将要去金陵,帮助我的朋友摆脱牢狱之灾,事后就回来,履行和你一起终老的约定。”陈昭大又一次赞同他的做法。没过多久,听说申自然想帮助那个摆脱牢狱的朋友竟然被判了死刑,已经行刑了,申自然也在当天扼腕自杀而死。14C 15(1)对山水美景赞美喜爱(2)“老合投闲”自嘲,隐含报国无门的苦闷无奈(3)期待偃湖早日筑成 1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 17B18A19A20错处修改将“
38、无数”删掉(“莘莘学子”是集合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数十”改成“十数”(不合事理)“心态”“头脑”互换位置(搭配不当)积极调节自我并且稳定心态(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处)“都能考个高分”删掉或改为“看出优异成绩”(不合语体)“衣锦还乡”删去或改为“蟾宫折桂”之类(不合事理)21“精神亚健康”是人们因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表现出对生活、他人、事业和社会缺乏热情、感情、激情和责任感的一种精神状态。22横看成岭侧成峰漓江古镇,有人赞其拥有小家碧玉之美,有人叹其缺乏阳刚;戈壁滩景,有人叹其壮阔,有人叹其荒凉贫瘠。同一景物,同一地点,为何评价迥异?是心态不同。因为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角度,
39、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才会造成现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效果。客观环境不可变,但主观心态可以改变。我们不是神,我们并非无所不能,何不苦中作乐,为何自寻烦恼?花开花谢本自然,像林黛玉般暗自落泪,诉一段悲悲切切葬花吟大可不必,不如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生活添一份坦然、乐观。凡事均有其两面性,恰如玫瑰,乐观者看到了它的国色天香,悲观者却只顾望着茎上的刺。有一则故事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聆听的。一位老妇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扇子,老妇人终日唉声叹气,直到听到了一位智者指点才豁然开朗,学会了在晴天为小儿子的生意红火而高兴,雨天为大儿子的雨伞畅销而快乐。人无完人,白璧有瑕。我们如果能将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带入生活,那“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的抱怨就会淡出我们的生活,抑郁之情便会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心态是一把锋利的剑,智者将会铸剑为犁,耕田垄上,创造生机一片;勇猛者会用其披荆斩棘,通向美好的未来;乐观者将会静坐山泉旁,击剑而歌,自得其乐;唯有悲观者,懦弱者才会在失意来临时,手握一方宝剑,掩面哭泣,却无所适从。人生之精彩就在于其不可测性。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会给人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握好心态这方剑,让乐观,希望,坚强与你左右,带给你一个良好的视角,让你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众多景色中看到和风,彩虹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