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4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知识重组1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2、。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规律启示(1)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得出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兴起。洋
3、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加之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规律启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少。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江或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较发达。3“向西方学习”思想成为社会思潮“新
4、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兴起了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他们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规律启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技术制度思想的历程,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4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19世纪
5、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申报等在中国出现规律启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大多发生在通商口岸的大城市中,主要与这些地区较早受到外来侵略、自然经济瓦解较早有关。而广大农村地区,相对比较封闭、落后,社会习俗变化不大。误区警示1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大任务,其中民族独立是前提,近代化是最终目标。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发展,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民族独立是前提,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2资政新篇不是近代
6、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资政新篇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因为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它只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也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事实上并未实施。3清王朝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它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虽然洋务运动的兴办客观上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这不是清政府的根本目的。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明清时期
7、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一直没有能够发展起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逐渐瓦解的背景下产生的。考情调研时间考点试题在线2011清朝末年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模拟预测6考向例析1近代列强经济侵略的影响(2011江苏高考,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8、。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
9、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10、。(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第(1)问应考虑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和新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作用;第(2)问自然经济瓦解的过程,也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的过程,这是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原因,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减少,对新兴行业不适应,失去谋生出路,生活变得百无聊赖,世风日下;第(3)问中,论证观点,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参考答案:(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
11、的感慨。(3)略。备考指南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影响、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备考时注意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把握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深化提升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近代思想观念及物质生活变化(20
12、12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反映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材料主旨不是要说明国人办报的情况,故C项说法正确,B项表述错误。外国杂货的销售情况不能直接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是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说法错误。1862年,外国商品还不是一般
13、百姓能享受的,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C备考指南广东是近代中国最早受到列强侵略的地区之一,这使得近代广东的思想观念和物质生活也较早发生变化。2010、2011年广东高考没有涉及本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尤其是近代思想观念及物质生活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横向综合全面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有灾难与痛苦,但也给中国社会带来积极进步的因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社会政治导致清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14、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社会思想“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社会习俗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2012广东佛山一模,13)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2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
15、,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李慈铭否定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B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C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现场的一手资料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3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4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
16、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5(2012广东佛山二模,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到:从1640年到1840年,西方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转辗沟壑的小农、高谈性心理义的士人。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不包括()资本主义萌芽出
17、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兴起中外文化有所交流进化论传入中国A BC D6(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7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性最小的是到()报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裁核功课上午读诸经、下午习洋语洋操和射击,一年余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炮A总理衙门担任翻译 B汉阳铁厂担任经理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 D北洋海军
18、担任管带8(2012广东佛山一模,21)1859年问世的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成为()A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D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9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这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
19、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10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
20、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
21、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请回答:(1)材
22、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1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
23、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
24、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D解析: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
25、出超地位。为扭转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应该是鸦片走私,d应该是出超。图表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2B解析:从“圆明园为夷人劫掠”一句,排除A项,作者指出了外国人的侵略行为。从“奸民乘之”分析出,作者认为有中国人参与了洗劫,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作者亲身经历了火烧圆明园,因此,该日记不是一手材料,排除C项。火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排除D项。3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矛头是清王朝封建制度,C项说法错误。4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以夷制夷”可以理解为在马关条约中
26、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以夷制华”应理解为在太平天国后期清政府借英、法的力量剿灭太平军,即中外反动势力首次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以华制华”即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此题应选择A项。5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1840年后;近代工业的兴起、进化论传入中国也应是1840年后。故正确答案为D项。6B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27、A、C、D三项。“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7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和翻译人才。8A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排除B项;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项不正确;欧洲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排除D项。进化论宣扬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推动了思想解放,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故选A项。9C解析:“公举”“惟不世及”“不四载即受代”等信息表明,魏源向往美国的总统制。19世纪中期,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科技,还没有深入到学
28、习政治制度。因此其文字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10C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点: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反映的内容:西餐,分析可得: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沿海城市社会生活产生影响。A、D两项题干没有反映,B项不符合史实。11参考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
29、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文明的转型问题。回答第(1)问时,“观点”可从材料“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来解答,“理解”则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来归纳。回答第(2)问,从材料中概括即可,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回答第(3)问,注意运用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12参考答案:(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略。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及其影响。第(1)问,首先要明确促进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是商品经济,然后,在材料一中寻找属于商品经济的经济要素;第(2)问,“迷惘和阵痛”是工业文明冲击对乡民的负面影响,这是提取材料信息的基本方向,然后根据材料含义进行层次划分即可;第(3)问,要正确理解陈旭麓的观点,从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角度选取史实进行论证。w。w-w*k&s%5¥u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