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
2、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
3、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下车伊始,便从端正观念入手。B.专门学校是“学成任事”,学了以后出去做官发财,大学则不是这样,入大学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官发财,则会放荡冶游,光阴虚度,
4、敷衍塞责,自毁前程。D.蔡元培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清朝官吏的腐败,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直指北大多年弊端。B.当时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所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C.学生在选择教师时急功近利和庸俗化,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D.这段文字先正后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表现了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厚望。E.这篇演讲辞语言典雅,针对北大学生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作者采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和句法。3.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
5、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究产生北京大学弊端的原因是什么。二、语言运用4.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1)请概括校徽中小圆内的构图特点。(2)请写出校徽所体现出的寓意。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
6、恰当而简练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太学、国子监、书院,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并无本质的联系与历史的继续。但是,而是中国教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了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参考答案】1.D【解析】D项,“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说法绝对,原文意思是避免“误人误己”。2. DE【解析】D项,“先正
7、后反”错,作者采用了先反面再正面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揭露现状,从正面提出要求。E项,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不是作者有意追求语言典雅。3.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4.(1)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像两个背对背的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2)“北大”二字像三个人,这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又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上面二人是学生,下面是老师,突出教师甘为人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中国近代大学得以形成和发展(得以出现)中国大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大学(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大学的模式)但大学的精神却与中国教育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