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别离 教案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领会浓郁的民歌风味,情感真挚,节奏明快的风格。2、理解重章复唱,回环往复的艺术手法。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冯至,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昨日之歌、山水等。他的十四行集是关于个体与人类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是由27首诗组成的,是中国新诗史上“最集中、最充分地表现生命主题的一部诗集,它是一部生命沉思者的歌”,它使中国现代诗歌第一次具有了“形而上的品格”。诗人关于人的生命的这种体验与形而上的思考,与从歌德到存在主义的西方思
2、潮的关系,是比较容易注意到的既存在着影响,也有平行思考。另一面与传统思想的联系也是明显的,例如诗人关于自我与万物的沟通的体验与思考,就显然有“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思想因素。他选择了“十四行诗体”,完全采用现代白话口语,连关联词也很少使用,却将这种外来的诗体形式运用自如,达到了内在诗情、哲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而冯至十四行集整体风貌中所显示的庄严、单纯与从容,以及艺术上的相对完美,使得它在40年代文学,以至整个现代文学之中,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另一方面,冯至十四行集的成功是一个重要的征候,它表明中国现代新诗人,已经有足够的思想艺术力量,消化外来形式,利用它来创造中国自己的民族新诗。这首别离作于1
3、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飞机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他虽然离开了闹市,身居茅屋,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关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作为友情颂歌,它宛如熊熊跃动的火苗,暖人肺腑;作为精神营养品,它又好似纯青的炉火,逗人思索。二、体会语句,理解语意。语句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 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透视 这三句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
4、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友谊常青,人生不老。语句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透视 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完全有现实依据。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想到这里,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语句 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透视 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
5、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三、片段扫描,体会感情。片段一: 呵,一次别离,一次降生, 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 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赏析:这一节诗人承上把别离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人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片段二: 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赏析:这一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
6、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四、学习诗歌的写法这首诗是冯至十四行集中的第十九首。它通过朋友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展开奇特的想象,讴歌了真挚的友情。也揭示了友情的意义和价值。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离别的痛苦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1、新颖的形式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叫、四、四、二、二行。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
7、主题。作者说:“它不曾限制了我活动的思想,只是把我的思想接过来,给一个恰当的安排”,“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蓄着深厚的感情”,充分表达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2、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比如别离的地点、“我们”之间的关系(是老同学,还是老同事),都不明确。彼此间担负的是什么工作,这次相聚谈了些什么,也不清楚。这种情节的淡化,造成了主题明确性的减弱和诗意的朦胧。由身边感到冷忽然又感受到眼前辽阔,这种跳跃也是造成此诗难懂的一个因素。然而难懂不等于不可解。只要
8、我们抓住此诗的重点不在交代事实,而是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 3、严谨的结构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全诗运用十四行诗的结构,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五、练习1、友情是说不尽的话题,唱不完的歌。反复诵读这首诗,说说它表现了友情的哪些内涵,并对
9、它们的意象和语言运用进行分析。审题提示 设题意图在于引导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 这首诗歌颂了真挚美好的友情,内涵上侧重指出友情是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友情是生活的动力,揭示了友情的价值。意象和语言运用有特色。运用“挥手”、“辽阔”、“工作”、“相逢”等意象,以具体描写始,以抽象的感悟终,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和过程,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2、别离是一首抒写友情并融人了生命体验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对作者深刻情感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节的感悟。 设题意图在于引导我们通过具体诗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答题要点 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
10、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冯至说,里尔克“使我看植物,不卑不亢忍受风雪,享受阳光,春天开它的花,秋天结它的果”。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说:“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勇敢地立于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怕后边没有夏天来到。”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怀着
11、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基础巩固】1、结合全诗赏析下列诗句。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诗人说“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你是如何理解的?) “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诗人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第二节“承”, ,第三节“转”,写,第四节“合”,强调 ,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3、这首诗是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来讴歌了真挚的友情的? 4、诗中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的句子是 5、试选择一个角度,对下列这节诗作简要的点评。(50字以内) 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 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 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 6、这首诗的作者是 ,中国现代作家、诗人。作品有 、 等。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 诗。-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