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同步练习(一)一、 选择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筹划黄花岗起义建立兴中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提出三民主义颁布临时约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民族危
2、机的加深B、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5、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在南京颁布、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孙中山制定的同盟会的纲领内容中,关于民权主义的是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农、联俄、联共、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下列关于19世纪
3、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态度是()、继续保持中立立场、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压迫南方代表妥协、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
4、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回答:() 材料一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材料二“中华民国
5、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三、革命老人吴玉章说,他从辛亥革命以来的实践中认识到“从前的一套革命老办法非改不可”。试结合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有关史实扼要说明为何非改不可。答案一、1、D 2、A3、答案:C4、答案:C5、 答案:C6、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解题时要依据课文中出现的名词进行区别记忆。 答案:A7、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概括和归纳。从历史现象中分析出当时的历史特点,需要有较强的提炼综合能力。 答案:D8、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字材料的梳理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对文字内容作出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分析得出答案。 答案:
6、C 二、思路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两部不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新的、进步的法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差异,得出结论。 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答案:(1)君权神授。 (2)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 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 “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5)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三、思路解析: 答案:
7、在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时,革命派奋斗的目标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北洋军阀统治时,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斗争。这种“革命老办法”,理论上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纲领;实际上他们没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革命武装。因此,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 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和张勋的复辟,却不能建立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护法运动” 中认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 开始寻求新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