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卷练13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当下的相声渐渐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恢复了传统,但是我们的时代已发生了,坚持传统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式的故伎重演,我们被唤醒的文化记忆绝不意味着曾被否定的糟粕,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死灰复燃和。遗憾的是,一些小剧场舞台在对年轻相声演员的引导中,低俗代替了通俗,欲望代替了希望,感官刺激代替了娱乐享受。一些相声从业者对传统相声认识模糊,对笑的审美认识模糊,缺乏前辈大师的文化自觉。他们一味“向卖座看齐”“向流量看齐”,以鼓吹“去价值观”“去思想化”来,无底线媚俗,(),使之最终
2、滑向泥潭。我们痛心地看到,当今相声舞台上,有人借着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一时间沉渣泛起。粗俗、肮脏的字眼雾霾般弥漫,不仅是语言污染,更是对观众的心灵污染,与新时代文化格格不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沧桑巨变东山再起移花接木哗众取宠B沧桑巨变卷土重来暗度陈仓哗众取宠C沧海桑田东山再起暗度陈仓夸夸其谈D沧海桑田卷土重来移花接木夸夸其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形容变化很大。“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此处与“发生了”搭配使用,应选“沧桑巨变”。
3、第二处:“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贬义。“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中性。此处用于贬义的语境,应选“卷土重来”。第三处:“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暗度陈仓”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此处偏重的是结果目的,选“暗度陈仓”更合语境。第四处:“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不能受“来”“去”等趋向动词的修饰。此处应选“哗众取宠”。故选B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人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B有人打着弘扬
4、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C有人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捡起传统中的糟粕。D有人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捡起传统中的糟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借着”和“以名义”杂糅,任意保留其一。B项,“打着名义”搭配不当。C、D两项,“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捡起传统中的糟粕”语序不当,应互换位置。故选A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原本已剔除的糟粕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被生生揉进B原本已剔除的糟粕被生生揉进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C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生生揉
5、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D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被生生揉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前后主语一致性。从上下文看,整句陈述的对象都是“他们”,所填写的句子也不例外,而四个选项中A、B、D三项偷换了陈述对象,只有C项的陈述对象是“他们”。故选C项。4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
6、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huanying。截止日期:5月20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答:答案“加大”改为“满足”;删去“报酬”;删去“40周岁以上”中的“以上”;“高质量”改为“好”;“高就”改为“任职”。(每处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需注意应用文的格式;语体得体需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本题考查分析招聘启事的内容,材料中,“加大”和“需求”搭配不当;“待遇”“报酬”语义重复;“不超过”后面应跟具体的数字,和“40周岁以上”搭配不当;“教学效果”和“高质量”搭配不当;“高就”常用于问别人在什么地方工作,
7、是一种尊称,用于“到我校”任职,不符合语境。5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图的内容表述出来,不超过80个字。(6分)答:答案面试者抽签后进入场地进行面试。(1分)先进行个人答辩,面试者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面试者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4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1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懂流程图,总结图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按照箭头的指示以及“环节一”“环节二”的文字标示依次表述图中的内容。首先面试者抽签后按照顺序进入场地面试,“环节一”为个人答辩,主要包括面试答题和评委打分。“环节二”为组内展示,包括个人陈述、自由
8、讨论和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
9、,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
10、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中丞和尚”“妇人”“县官
11、屋”“起宗”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买”是动词,宾语是“县官屋”,“不报”是说前面“弹劾的内容”没有得到回复,故应在“县官屋”和“不报”之间断开,这就排除了A、B两项。“久之”意思是“很久”,是说“跽辩”很久,二者不能断开,且“敕令起”的主语应是“皇帝”,而“起宗”应是“不起”的主语,“敕令起”和“起宗不起”是两个各自完整的句子,应该分开,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C幕府
12、,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东宫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举例错误,“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借指太子。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故只在汉代有这种说法,且“东宫太后”也不是“东宫”可以指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
13、重任,连连升迁。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秦起宗创立蒙古学”错误,从文中第一段“年十七,会立蒙古学”来看,“蒙古学”是蒙古语学校,而且它也不是秦起宗创立。9把文
1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5分)译文:(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5分)译文:答案(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本题中,第(1)句中,“或”,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微行”,微服私访;“得实”中“实”活用为名词,实情;“以为”,认为。第(2)句中,“素
15、”,本来;“我素农家”是判断句;“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使”,让;“化”,改变;“之”,代词,代这种风气。参考译文秦起宗,字元卿,他的祖籍上党(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后迁居广平洺水县。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木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原来的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中台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任中书译史,屡次升迁做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
16、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中台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回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
17、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终于使)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秦起宗)这样。”他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了,谥号昭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