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4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微案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编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素养散文特点:1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与诗歌相比,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显得较为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2、“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散文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

3、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勾出各层段落中的中心句、过渡句,及重要词

4、语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及反复出现的词语,再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巧借信息,把握主题在对全文有了初步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局部阅读,抓有效信息,从而精准把握主题。一般来说,散文的有效信息是指文章抒情议论的地方,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3分析形象,感悟情意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所以,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做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和主旨。 整体阅读(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

5、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

6、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本文属于叙事散文,要弄清文中的人、事与物。第一步解读文章标题。虹关:目的地;“何处落徽墨”:寻找徽墨制作技艺。第二步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时间:在冬天,

7、在春天地点:虹关人物:孑然一人事件:寻找徽墨制作技艺物:徽墨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

8、,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9、。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

10、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

11、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

12、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第三步理清基本思路。以我孑然一人去虹关寻找徽墨开头。描写了虹关古村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慨科技的迅猛发展令固态墨黯然失色,徽墨式微。遇见隐者,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产生敬慕之情。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并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以发现“徽墨”、买“徽墨”结尾。第四步把握文章主旨。文章写“我”对日渐式微的徽墨的追寻和对虹关古村的感受,表达“我”对徽墨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喜爱、留恋和对文化的敬畏。文章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保有对文化

13、的敬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14、)和D(鉴赏评价)。A项,“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错,运用“孑然一人”“蹀躞”等词语,表现了“我”寻找“徽墨”时的艰辛、执着。B项,“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并不是徽墨式微的全部原因,从原文看,在数字化到来之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的出现,徽墨已经出现式微的趋势。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解析赏析语句,应该结合对语句内容的理解,从艺术手法、

15、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画线句写的是“我”在看到老先生使用徽墨书写时的主观感受。从艺术手法的层面看,“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既是拟人,又是“我”的主观想象,“翩翩起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从思想内容的层面看,这些美好的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我”对徽墨的喜爱,由此生发的“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的感慨则表达了“我”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之情。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

16、近失传。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解析题干要求分析“我”寻找徽墨的原因,应从“我”的情感和“徽墨”自身的价值两方面入手,寻找相关内容分析作答。从“我”的情感方面看,文章开篇即表现了“我”对徽墨的极度喜爱,而徽墨的处境堪忧,日渐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所以“我”不得不只身来到徽墨的故乡虹关,来寻找徽墨;文章第段明确表示“我”对徽墨的寻找,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这也是“我”寻找徽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徽墨”自身的价值看,文章第段明确点出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

17、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因而“我”坚持寻找徽墨。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答案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解析本题要回答描写虹关古村的作用,先要概括出虹关古村的特征,还要指出它和徽墨之间的关系,以及和作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出其对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文章第段描写了虹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接下来作者介绍徽墨工艺的发达使虹关成为“微墨名村”。在虹关,作者看到了与笔墨

18、为伴的隐士,回忆起儿时练毛笔字的往事,“一股乡愁莫名袭来”。据此概括即可。整体阅读(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本文属于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弄清文中的人和事。第一步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这篇文章写的人有“我们”“老头儿”“儿媳妇”“婆婆”;写的事有看金鱼,抓鸡换裙子等。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

19、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

20、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21、!”“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

22、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

23、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第二步理清基本思路。段,写裁缝店所在地及其生活特点。段,写店面虽窄小,但它暖和,阻隔狂

24、风、沙石、冰雹,常溢满羊肉香气,还养着精灵般的金鱼。段,将男女顾客进行对比,突出在裁缝店里,男牧民们固执、害羞,女牧民们则兴奋、热忱。段,专写库尔马罕家的儿媳妇和婆婆一道来做裙子。段,不同的人情况不同,其中专写一个小姑娘和她的花衬衣的故事。段,作者从裁缝店主的角度,写干裁缝这一行的体验,并把它升华为对人生劳作的哲理思考。第三步把握文章主旨。明确主旨:一,赞美质朴、善良、勤劳、节俭、不慕奢华、相互关爱、彼此体贴等看似平凡实则珍贵的美好人性;二,思考买卖关系,揭示买卖双方不应也不必沦为纯粹的金钱关系;三,思考劳作的意义,揭示了关于劳动的哲理诚实的、无愧于天地良心的谋生,都不免辛苦;能为他人带来美好

25、的劳作,就有乐趣,就有价值,就值得坚守。第四步分析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手法来突出婆婆、儿媳妇、裁缝形象,突出儿媳妇纯朴、热忱、聪慧、爱美、孝顺长辈,婆婆可敬、疼爱儿媳、体谅儿媳的爱美之心、支持儿媳的购衣行为,裁缝讲良知、守诚信、重质量、有匠心的形象。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

26、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和D(鉴赏评价)。B项主观臆断,“请顾客看金鱼”只是裁缝生活中的一支温馨插曲,其能适当缓解“我们”与顾客讨价还价时相持不下的局面,但这并不能说明“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围。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

27、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解析理解句子含意,首先要明确句子本身的表层含意,关键明确“一样”的指代内容。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指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然后结合上下文,联系作者情感分析,作者在这一行干久了,产生了一种特殊感情,不忍离开。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28、)。答案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解析题干点明了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要求我们结合全文加以赏析。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赏析时应当结合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联系情节、人物塑造、典型环境及主题思想来分析,就作品而言,其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鲜明特征;人物对话还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特点。整体语言呈现出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的风格。如“回过神来”“口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库尔马罕的儿媳

29、妇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要当当(唠叨、责怪)嘛”一句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但是我们还是要了”“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这些句子简洁明快,表现了“我们”的善良;“滋地一家伙下去”场面感十足,明快风趣的语句大大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整体阅读(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

30、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本文为抒情散文,要抓住文中抒情感悟的层次。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思路。仔细阅读全文,看作者是如何行文的。首先,从与少年时代的伙伴聊天引出话题母语。(第段)接着,作者运用议论、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母语的含义与包孕的意

31、义。(段)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

32、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

33、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

34、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

35、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36、(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由一段议论过渡到阐述母语的含义(议论、联想)。(第段)以诗歌为例,阐述中华母语于抒情状物和理解上的特点(联想)。(第段)母语与民族文化(想象、议论)。(第段)承上,从文化的角度阐发中华母语的奥秘、魅力与生命力(议论)。(第段)以迷路经历,形象说明母语给人以归宿感(记叙、议论)。(第段)宕开一笔,放开视野。阐发尽管人类的语言不同,但都可创造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要彼此尊重和交流的观念(叙述、议论)。(第段)最后,作者发出呼吁,要热爱母语,因为母语是人生的基点。(第段)第二步抓住关键内容,明确主旨。明确主旨:本文通过对母语与人生、世界、文化等关系的感悟,表现了母语丰富的内涵和

37、价值,抒发了对母语的挚爱,呼唤人们在“全球化”和“语言霸权”的今天要注重对“文化之根”的思考。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行文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答案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在讲述迷路的经历之后,接着阐述了对游子来说母语的重要作用,即带来“一种返归家园之感”。这可看作是一种比喻,即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从结构上看,则可联系文章的标题“在母语的屋檐下”

38、及下文由叙事转入议论的行文思路来分析。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答案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解析解答这类题,要明确赏析的角度,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等等。对于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效果等角度来分析。由画线文字的前后文可以看出,画线文字主要表达了人与母语紧密关联,任何时候都不可分离的观点,但作者对于这样的观点,没有使用平淡、枯燥的话语来阐述,而是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可感,生动形

39、象。3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对应考点:_答:_对应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1)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2)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3)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4)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5)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6)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解析“母语的多重意义”,意味着答案要分条,思考时要多角度进行;“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意味着答案的区间不是位于文本的某一局部,可能散布于文本的各个角落。(1)第段,写多年未见的少年伙伴相见,最后谈得“真过瘾”,可见“

40、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2)由第段中“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可知,“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3)由第段中“眼看他起高楼难以言传”可知,“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4)由第段中“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和第段中“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可知,“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5)由第段中“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可知,“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6)由第段中“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

41、富”可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答案B

4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B.“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有误,文中使用这两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母语的微妙和玄奥。C.“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有误,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为了说明“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微点突破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局部概括包括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特点为中心)、段(层)意概括题和因果探寻题。设问方式1(2018天津高考)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2(2016天津高考)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

43、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3(2015山东高考)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2015天津高考)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5具有怎样的特点?6结合全文,概括“”的具体内容。解题思路1特点概括类解题方法(1)解答方法(2)步骤2段(层)意概括类解题方法(1)解答方法 (2)步骤摘取合并舍取整合。3因果探寻类解题方法(1)解答方法(2)步骤因题干问法灵活,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可用“因为”这种分条列项形式组织。具体要点可引述、整合、概括等。教材演示速读散文荷塘月色,回答问题。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在所描写的四幅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及其

44、特征。(6分)答:_剖析先审读题干,明确概括的区域为文章二至六段。阅读这些段落,可知概括对象分别是小径、荷塘、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物;再进一步读文,勾画重要词句,包括景物意象、修饰语等;最后分别概括每幅画面,列举景物意象,归纳其特点。答案第一幅画面:月下小径。写了小煤屑路和许多树,具有幽僻、寂寞的特点。第二幅画面:月下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具有幽静、淡雅的特点。第三幅画面:荷塘月色。写了月光、青雾、树影,具有朦胧、缥缈的特点。第四幅画面:荷塘四面。写了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具有阴沉、模糊的特点。即学即练(2019黑龙江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五尺道的

45、回声尹汉胤走进盐津豆沙关,两山陡然收紧,深谷一线,壁立森严,好个一夫御万敌的关隘。沿秦汉五尺道攀登,落满沧桑的石阶,崎岖而破碎。然而被踩踏得光可鉴人的岩石,却一律高傲地昂起头,斜睨着喘息不已的人们。它们有理由睥睨一切,因为在它们伤痕累累的肌体中,蕴藉着两千多年绵延不息的厚重足音。在这南方丝绸古道上行进,你会发现较为完整的石阶上,深嵌着一个个马蹄踏出的蹄窝,像是钤印在五尺道上的省略号引人遐思,又像是凝重的眼睛,虽已老迈昏花,却潜藏着无尽故事。踏上它时,感觉有幽远的回声透出;登上高处,那声音渐渐雄浑起来,飒然撞击着岩壁,动人心魄。此刻,你一定对脚下的每块石头充满敬意。它们恪尽职守,雄踞于此千年,坚

46、实的肌体不知承载了多少行旅脚步,目睹了多少世纪风雨。在它们的记忆中,一定有当年大唐命官袁滋一行,不畏艰险,肩负使命从戎州行至此地,踯躅于古道的情形。站在五尺道上,仰望袁滋当年的摩崖题记。其笔画线条有如血脉般充满张力,依然可以感觉到袁滋当年持笔时涌动于心的情感。少年便才华出众的工部员外郎袁滋,被朝廷委以持书修好与大唐隔绝已久的南诏的关系的重任。这无疑是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使命。然而在朝廷派遣往谕官吏时,竟有多位官员以西南遐远而拒绝前往,唯有袁滋欣然赴命。烟瘴蛮荒的云南边地,路途遥远,险阻万端。袁滋一行历经数月艰难跋涉,终结了南诏与唐朝对抗40多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西南的重大使命。这块历经磨难的

47、摩崖石刻,穿越时空,与空谷的风声、水声、足音一起,述说着民族融合的历史。举头眺望对面如削的崖壁,只见其凹陷处,摆放着几具一睡至今的神秘僰人的悬棺。相传2500年前,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大战的僰人便在这片高山峡谷中繁衍生息。勇武善战的僰人去世后的丧葬方式,充满着独特无畏的惊险。他们让逝者聆听着奔流不息的涛声安眠,希望其灵魂如同岩石般永远凝固在那里,与日月一同守望着故乡,倏忽间便千年已逝。当岁月演进到了又一个新世纪,沉睡瞩望在高山岩壁之上的僰人,突然被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惊醒了。古老的豆沙关,在短短30多年间被彻底改写了面貌。在这古老关隘的天堑峡谷中,呈阶梯状层次分明地分布着河道、五尺道、铁路、3

48、25省道、渝昆高速公路。凌空飞架的大跨度高速公路大桥,彩虹般将两山衔接起来。站在袁滋摩崖题记处望去,那图景就像是天地间的一部壮阔五线谱,汽车、火车、船只、人影如同音符般游动于其间,在古老的峡谷中鸣响着一曲交响乐。扼守着历史咽喉的古老豆沙关,而今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登上豆沙关,走过一道“僰道春深”牌坊,一座古朴繁华的古镇出现在眼前。谁能想到,眼前这座古镇,十年前因一场强烈地震毁于一旦。十年春秋,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僰人后裔,以先人血液中的豪迈气魄,不弃故土,在这里重建起了新的家园,古老血脉再次焕发出不朽辉煌。在盐津牛寨乡桢楠保护区,挺拔着一片郁郁苍苍的古桢楠林。桢楠是不可多得的名贵树种,自古就

49、被誉为高雅君子。在一处村落旁,几株笔直高大的桢楠树冠如云,自成一片天地。穿行其间,忽见一株不知何时被砍伐的桢楠,以其不离故土的巨大树根托起两间屋宇。有朗朗书声盈耳,走近一看,竟然是由两间陋室组成的一所小学。十几个孩子正全神贯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望着眼前的景象,我顿时觉得一股力量从地下升腾而起。那株被砍伐的桢楠残木虽已没有了躯干,却仍以深扎于大地的根系,托举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思绪间,五尺道上的猎猎长风掠过耳边,石阶蹄窝中回响着马的嘶鸣声“轰”的一声,天真活泼的少年们从教室冲出,欢声笑语地跑过那株枯守在侧,坚如磐石的桢楠树墩,消失在那片风姿千古的桢楠树林中。栉风沐雨的千年豆沙关,后人又将在这里

50、听到什么样的回声呢?(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尺道又称“僰道”,是南方丝绸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40年来,古道已退出了沟通蜀、滇交通的历史舞台。B古道天堑峡谷中的壮阔五线谱,是“僰人”后裔继承先人血液中的豪迈气魄在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明证。C文章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层次分明地将古老豆沙关的情景展现在读者的眼前。D作者行进在五尺道上,思古览今,虚实交织,使文章既具有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又不乏现代气息,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答案B解析B项,“古道天堑峡谷中的壮阔五线谱”错误。文章“五线谱”在第段,指现在的豆沙关;而“伟大

51、成就的明证”是第段那座“古朴繁华的古镇”,这座古镇,十年前因一场强烈地震毁于一旦,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僰人后裔,不弃故土,以十年春秋在这里重建起了新的家园,这才是“僰人后裔继承先人血液中的豪迈气魄在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明证”。2.文章以“五尺道的回声”为题,作者在古道上听到了哪些“回声”?(6分)答:_答案袁滋一行古道踟蹰与摩崖题记述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回声。豆沙关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汽车、火车、船只、人影在古老的峡谷中鸣响的交响乐声。村落小学教室里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与欢笑声。解析“在古道上听到的回声”,分实指与虚指的“回声”,应到文中圈出有关“声音”的内容。文章第段最后说“踏上它时,感觉有幽

52、远的回声透出;登上高处,那声音渐渐雄浑起来,飒然撞击着岩壁,动人心魄”,可见答题区域应在下文,第段“这块历经磨难的摩崖石刻,穿越时空,与空谷的风声、水声、足音一起,述说着民族融合的历史”,第段“汽车、火车、船只、人影如同音符般游动于其间而今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吐为快”,第段“有朗朗书声盈耳托举着我们民族的未来”,第段“天真活泼的少年们从教室冲出,欢声笑语地跑过的桢楠树林中”,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蹄窝,像是钤印在五尺道上的省略号引人遐思,又像是凝重的眼睛,虽已老迈昏花,却潜藏着无尽故事。(3分)答:_(2)扼守着历史咽喉的古老豆沙关,而今将郁积于心的块垒一

53、吐为快。(3分)答:_答案(1)比喻,将“蹄窝”比作“省略号”和“眼睛”,形象地写出了静默的古道历史悠久,见证了千年风雨,引人遐思。(2)比拟(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豆沙关由过去的险阻难行变成现在的通途的情形。解析首先明确鉴赏的角度,然后分析句子所写的内容。(1)句中“像”是比喻词,“蹄窝”是本体,“省略号”“眼睛”是喻体,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借助“省略号”的引人遐思和“眼睛”的凝重来写静默古道历史悠久,见证了千年的风雨。(2)句写“豆沙关”,作者使用“扼守咽喉”“郁积于心”“一吐为快”等词语赋予豆沙关以人的特点,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豆沙关的变化之大,由原来的难行到现在的通途。微点突破

54、二概括中心意思概括散文中心意思,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设问方式1(2014湖南高考)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2014大纲卷)“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3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绪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的主题的理解。解题思路概括中心意思“四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

55、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生活或社会的揭示或评价。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感

56、情。教材演示速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问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答:_剖析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愤怒地控诉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反动文人卑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表达了他的悲哀和尊敬。作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后继者“更奋然而前行”。答案文章通过悼念刘和珍等人,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了反动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行径,高度赞颂了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即学

57、即练(2018山东日照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湖底的书香白荣敏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淼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

58、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

59、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

60、貌重建。20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

61、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B第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C文章写20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D朱熹的门人及士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

62、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无中生有,“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误,文章写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的目的是交代新建溪山书院的具体原因,并没有表达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这一点从后文作者赞美文化还留存在湖底,湖底书香点亮了这片土地也能够看出。5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6分)答:_答案从容坚定;身体力行;倔强执着;宅心仁厚;奉献自我;学问高深。解析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文本对朱熹的有关描写。文章从第段开始写朱熹的相关内容,这一段主要交代他遭遇朝廷的打压,所以年近古稀的他来到了古田;第段,主要交代“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在古田脚步从容、目光坚定;第段,写

63、朱熹学问深厚,行走在古田各处,性格倔强,宅心仁厚,一心教学,奉献自我;第段,写朱熹在困厄中坚持理想,培养了古田人的文化信仰。由此,可以概括出朱熹的形象特点。6.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_答案对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对朱子坚持不懈传播文化的精神的赞美;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欣慰。解析回答这个问题,重点把握作者对溪山书院的情感以及对朱熹的相关描写。文章开篇写翠屏湖,然后引出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在湖水中,从后文看,这个片段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的惋惜以及对当地人为保护书院、传承文化,新建溪山书院的欣慰等。接着文章描述了朱熹的悲凉处境以

64、及其在古田溪山书院讲学和传承文化的做法,这些表现的是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最后主要写作者对当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之情等。据此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微点突破三探究标题文学作品的标题直接影响作品内容的表达和阅读的效果。出色的标题往往与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艺术和恰当使用修辞方式密不可分。文学作品的标题不仅饱含着作者的种种情感因素,同时还能够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全篇的艺术感染力。设问方式1(2018北京高考)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016上海高考)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3(2015福建高考)请根据文本,分析标

65、题“纸上故乡”的含意。4请探究题目蕴含了哪几层深意?5作者以为题的意图是什么?6题目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标题类探究“五思考”1思考标题自身意(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含意(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2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要特别关注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在题目的用词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

66、者对对象的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意。4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5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全文的结构思路都是围绕这一对象展开的。答题提示标题运用修辞的,先提示修辞手法及表达意义,然后按照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答题;标题含义丰富时,要注意分条列项,清晰解答。教材演示速读荷塘月色,完成问题。请探究本文标题的丰富意蕴。(6分)答:_剖析这类题目答题时,应先分析标题的字面义,然后分析标题的引申义,最后联系作者情感、

67、文章主旨,分析标题的主旨义,即标题透漏的思想内容。本题中,“荷塘月色”,由两个名词构成,可理解为: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标题清晰地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阅读文章可知,标题还点出了写作的顺序: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此外,由“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可知,“荷塘月色”作为作者费心营造出来的一个异常优美的整体意境,也是作者暂时逃离现实的一个桃花源。又由“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知,作者又清楚地意识到这片小天地终究“是不行的”,是虚假短暂的。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而

68、又不能得的复杂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答案标题“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月色下的荷塘”,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此外,“荷塘月色”作为作者费心营造出来的一个异常优美的整体意境,也是作者暂时逃离现实的一个桃花源。然而作者又清楚地意识到这片小天地终究是虚假短暂的,这揭示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而又不能得的复杂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即学即练(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

69、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

70、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

71、样了。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充满诗意,另一方面充满空虚,无论是诗意还是空虚,都要用时间去体会。我从来没有在我家的水缸里看见童话的再现,去别人家揭别人家的水缸也一样,除了水,都没有蚌壳,更不见仙女。偶尔地我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河蚌,准备烧豆腐,我却对河蚌的归宿另有想法,我总是觉得应该把河蚌放到水缸里试验一下,我试过一次

72、,由于河蚌在水里散发的腥味影响水质,试验很快被发现,家里人把河蚌从缸底捞出来扔了,说,水缸里怎么养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来的水,不能喝了,你这孩子,聪明面孔笨肚肠!我童年时仅有的科学幻想都局限于各种飞行器,我渴望阅读,但是身边没有多少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鲜,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给我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我们家家都有水缸,一只水缸足以让一个孩子的梦想在其中畅游,像一条鱼。孩子眼里的世界与孩子身体一样有待发育,现实是未知的,如同未来一样,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只水缸对我的刺

73、激。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经的艺术创作与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动的。对于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好奇心是广袤天空中可有可无的一片云彩,这云彩有时灿烂明亮,有时阴郁发黑,有时则碎若游丝,残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变得功利而深奥,有的直接发展为知识和技术。对人事纠缠的好奇心导致了历史哲学等等人文科学,对物的无限好奇导致了无数科学学科和科技发明。而所谓的作家,他们的好奇心都化为了有用或无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这是一个与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族群,他们阅读,多半是出于对别人的好奇,他们创作,多半是出于对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们扮演的角色最幸运也最蹊跷,似乎同时拥有幸运和不幸,他们的好奇心

74、包罗万象,因为没有实用价值和具体方向而略显模糊,凭借一颗模糊的好奇心,却要对现实世界做出最锋利的解剖和说明,因此这职业有时让我觉得是宿命,是挑战,更是一个奇迹。一个奇迹般的职业是需要奇迹支撑的,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时光流逝,带走了水缸,也带走了一部分奇迹。我从不喜欢过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愿意坐在回忆的大树上卖弄泛滥的情感,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谁知道这是等待的动作还是追求的动作呢?从一只水缸看不见人生,却可以看见那只河蚌,从河蚌里看不见钻出蚌壳的仙女,却可以看见奇迹的光芒。(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散文

7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B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热烈:热闹,眼花缭乱C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D卖弄泛滥的情感泛滥:过度,不加节制答案B解析热烈,本义为“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文中是指“梦想”的强烈,传达出童年时期的作者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B项将其解释为“热闹,眼花缭乱”不恰当。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B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

76、”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C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D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答案D解析原文第段只是说“这样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写照,今天反过来看,恰好也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我们格外好奇”,这种“先天不足”“一无所有”的童年生活给了“我”“格外”的好奇心,但这并不代表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同时,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刺激想象”的唯一条件。9文章第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

77、?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_答案不同:在细节的描述上更加具体,如细致地描写了仙女钻出蚌壳由小变大的过程。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如仙女带来的各种美味佳肴与孩子的喜好有直接关系。故事的场景与孩子的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如奔向自己家里的八仙桌,往来于桌子与水缸之间。作用:突出了河蚌仙女故事对“我”的重要意义。表现出儿童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反映了在物质匮乏的生活条件下儿童的独特心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点,品味作品的意蕴的能力。答题时,先在文本中找出第段中的相关内容,再仔细比较,将内容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作用时要结合第段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如“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

78、?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由此可以推断出河蚌仙女的故事对“我”意义重大。同时结合上下文内容可以归纳其作用是表现了儿童想象力,反映了儿童的独特心理。10.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_答案寓意:“我”的文学梦是从对水缸里的河蚌仙女的想象中萌发的。水缸是“我”童年时代精神世界的寄托,可以让“我”的梦想在其中畅游。水缸的记忆伴随着“我”,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及动力,“水缸”成为“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文学世界的象征。效果:既形象又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虚实结合,凸显主题。解析本

79、题考查理解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作答时要立足文本,尤其是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如“我童年时期对奇迹的向往都维系在一只水缸上了”“但我绝不忍心抛弃童年时代那水缸的记忆”“我其实一直在写作生活中重复那个揭开水缸的动作”等。最后,挖掘这些语句的内涵及其与标题“水缸里的文学”的关系,分析“水缸里的文学”的意蕴和表达效果,归纳概括,分条陈述。11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分)答:_答案(示例)这类非书本的阅读是人最纯粹的心灵阅读方式。比如,婴儿对父母的阅读,这是人生命之初最深刻的阅读方式了。因为拥有对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依赖,孩子得以通过了解父母而了解这个世界。这样的阅读直接而无处不在。因为阅读,一个一无所知的婴儿才得以成长为一个具有成熟思想的人。解析题干中说“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要求“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作答本题,首先要选取一个合适的“非书本的阅读”对象,然后针对选取的对象谈感受。这种“阅读”体验可以来自人,也可以来自物,还可以来自某种精神。注意写出通过阅读对象而产生的体验和感悟,体验、感悟应积极而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