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09MB ,
资源ID:39243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24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一讲 第37课时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一讲 第37课时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37课时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字母人口稠密区原因A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B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革命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C北美东部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2)人口稀少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D;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如E;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F;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2人口容量(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消费水平、对外开发程度等。(2)A表示环境人口容量,B表示人口合理容量。考点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

2、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最小的分别是()A、 B、 C、 D、(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人口潜力指数的含义环境人口容量与现有人口规模的差值区域轮廓美国人口潜力指数的分布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读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和等值线所在区域背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答案(1)C(2)C1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世界人口分布

3、区域原因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与南部:自然环境优越(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早;西欧:自然环境优越,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发达;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人口稀疏区西伯利亚地区、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气候湿热;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短缺;青藏地区:高寒、缺氧2人口容量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13题。1东北地区()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

4、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答案C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A项错误;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B项错误;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C项正确;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 km,D项错误。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5、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答案D解析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A、C两项错误;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实际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向西南方向移动,B项错误;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南迁移,D项正确。3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三江平原气候松嫩平原土地鞍山石油大连交通A B C D答案D解析三江平原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并不密集,错误;松嫩平原土地面积辽阔,土壤肥沃,商品农业发达,吸引了人口集聚,正确;鞍山利用丰

6、富的铁矿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吸引大量人口集聚,错误;大连临海,交通便利,是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正确。人口类综合题(2016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

7、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临近三市的省份;人口大省迁出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

8、动力的数量有关。第(3)题,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可。一、选择题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3 5503 650 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项正确;距河12 km分布人口最多,C项错误;高程4 500 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2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能资源

9、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答案D解析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项正确;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项错误;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B项错误;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项错误。(2019重庆外国语学校检测)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它们分别等于人口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读2000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有关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描述正确的是()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10、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答案B解析浙江省经济发达,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经济人口容量大,A项错误;西藏经济水平较落后,故人口压力指数较大,B项正确;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是因为资源丰富,资源人口容量大,C项错误;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压力指数没有达到饱和状态,D项错误。4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C土地面积更小 D人口密度更大答案B解析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山东省发达,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故B项正确;江苏资源并不比山东丰富,A项错误;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结果是人口压力指数大,C、D两项错误。黑河腾冲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

11、有“不可破”的特性。据此完成56题。5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A自然环境 B城市发展C交通状况 D农业基础答案A解析以黑河腾冲线为界,我国东南部自然环境优越,人口众多;西北部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故A项正确。6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A加快东部城市化发展B扶持西北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D完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答案B解析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的变化,主要是增加西北部人口数量。A、D两项会使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更大,人口格局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故排除;扶持西北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西北部经济的发展,从而使人口从东南部向西北部流

12、动,可使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B项正确;自然资源东西分配不均基本不会发生变化,C项错误。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某年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距离(km)02002005005001 0001 000人口(万)39 05426 74033 45210 344占总人口数(%)35.624.430.59.4面积(万km2)97133235495占总面积(%)10.113.924.551.5人口密度(人/km2)40720114221材料二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海拔(米)2002005005001 0001 0002 0002 0004 000人口数

13、量(万)73 345.119 427.88 647.510 037.11 590.8人口比重(%)64.917.17.78.91.4面积数量(万km2)144.597.2162.539.9315.9人口密度(人/km2)50820053425(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答案(1)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2)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较低。(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

14、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示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距海岸带近的区域,0200千米内人口密度最大。说明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大,内陆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材料二表示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小于200米的平原地区,说明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大,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第(2)题,川、黔、滇地区属于西南山地地区,地形起伏大,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科技水平较低,所以贫困人口多。第(3)题,因为西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的典型特征是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物量小,土壤贫瘠。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不能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