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64.50KB ,
资源ID:392109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21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 课后集训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练习:专题6 文言文阅读 课后集训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三板块专题六课后集训(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38)题组一(实词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

2、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佀钟代。(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1)经刚介方正方正:_(2)虽重忤旨不恤 忤:_(3)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疾:_(4)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 遗:_(5)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 交通:_(6)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 竞:_(7)臣但有寸金、尺帛 但:_(8)以为奔竞无耻之戒 以为:_(9)报许 报:_(10)赐敕驰驿 敕:_【答案】(1)正直不阿(2)违逆,抵触(3)憎恨,厌恶(4)赠送(5)暗中勾结(6)争逐,投

3、靠(7)只要,如果(8)把作为(9)回复(10)皇帝的命令或诏书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重忤旨不恤恤:顾及B阑入臣名 阑:擅自C若无干涉 干涉:关涉牵连D庶得展布四体 庶:差不多【答案】D【解析】庶:表示可能或期望。【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年)考中进士。(后来)改任庶吉士,被授予检讨职务。成化年间,任过侍读、中允等职,在东宫侍奉孝宗。周经刚强耿直,端方正直,喜欢竭力劝谏,即使深深违逆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并且憎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物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暗中勾结

4、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臣为名利而争着巴结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自己来说明情况。人们争相巴结李广,希望他能在您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是否曾经谈到我。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一寸金、一尺帛送给李广,就惩治我勾结李广的罪过,并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巴结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诫。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

5、受诟骂,即使我死了,被埋在深沟谷壑之中,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弘治十三年(1500年),星宿变化,(周经)自己陈说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许可,并下诏赏赐(周经)可以使用驿站,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让佀钟代替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6、。”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1)禄亦弗及及:_(2)天未绝晋 绝:_(3)主晋祀者 主:_(4)天实置之 置:_(5)不亦诬乎 诬:_(6)窃人之财 窃:_(7)下义其罪 义:_(8)上下相蒙 蒙:_(9)以死谁怼 怼:_(10)尤而效之 尤:_(11)言,身之文也 文:_(12)以志吾过 志:_【答案】(1)涉及,推及(2)断绝(3)主持(4)安排(5)欺骗(6)偷盗(7)通“

7、议”,议论(8)蒙蔽,欺骗(9)怨恨,埋怨(10)错误(11)外表,形式(12)记录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赏其奸 奸:狡诈B不食其食 食:食物,这里指“俸禄”C以绵上为之田 田:田地D且旌善人 旌:表彰【答案】C【解析】田:封地。【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包括他。介之推说:“献公的九个儿子,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还会是谁?上天实际上已经安排好了,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欺骗人吗?偷盗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强盗,何况是窃取上

8、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议论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狡诈,上下相互蒙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埋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来记录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三、阅读下

9、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1分)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

10、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选自史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1)辄弛以利民弛:_(2)直百金 直:_(3)为天下先 先:_(4)然上召贵尉佗兄弟 贵:_(5)匈奴背约入盗 盗:_(6)常假借用之 假借:_(7)以愧其心 愧:_(8)专务以德化民 务:_【答案】(1)废止(2)价值(3)前导,前驱(4)使显贵(5)侵犯,劫掠(6)宽容(7)使羞愧(8)致力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常衣绨衣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B治霸陵皆以瓦器 治:治理,引申为“建造”C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 切:恳切,深切D弗下吏 下:向下交给【答案】C【解析】切:率直。【参考译文】孝文

11、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集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

12、召来,(加官晋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约和亲,匈奴却违背约定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倚几和手杖。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

13、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

14、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1)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举:_(2)援张懋例乞赠王 援:_(3)大学士张居正主之 主:_(4)功臣殁 殁:_(5)为删易其稿 易:_(6)竟以原奏上 竟:_(7)居正不怿 怿:_(8)十二年起稽勋郎中 起:_(9)南畿、浙江大祲 祲:_(10)有年疏陈济急六事 陈:_【答案】(1)考取(2)援引(3)支持(4)死亡(5)改变(6)最终(7)高兴(8)起用(9)灾荒(10)陈述2下列句中加

15、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希忠无勋伐伐:夸耀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 署:代理C有年引诏旨请 引:援引D而江西亦岁俭 俭:歉收,年成不好【答案】A【解析】伐:功勋,功绩。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竟赠,非制 制:规章制度B诏禁邻境闭籴 籴:购买粮食C中请稍弛前禁 弛:放宽D帝怒,夺职归 夺:改变【答案】D【解析】夺:剥夺。【参考译文】陈有年,字登之,是余姚人。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的进士,被授职为刑部主事。调到吏部,历任验封郎中。万历元年(1573年),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

16、学士张居正同意他的请求。陈有年坚决不赞同,起草奏章上言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亡,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张懋赠封为王,当时朝廷议论都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后来(张懋)竟然被赠封,(这)不符合规章制度。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的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左侍郎刘光济代理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万历十二年(1584年)陈有年被起用为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请托。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陈有年)调任太常寺少卿,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视江西。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

17、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陈有年援引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南畿、浙江遭遇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而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群众请求陈有年禁止。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放宽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皇帝大怒,剥夺了陈有年的官职令他回乡。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8分)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

18、守。城陴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筑,墉堞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织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诏允行。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开野蚕山场百余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十二年,卒于官。(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循吏二,有删改)【注】陴:附属的

19、土墙。甃(zhu):修砌。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1)授湖北枝江知县授:_(2)父忧归忧:_(3)署威宁府署:_(4)实土石实:_(5)去城三十里去:_(6)转相仿效,可以有成成:_(7)疏陈课民树杉树:_(8)益囚粮囚:_【答案】(1)任命(2)指父(母)之丧(3)代理(4)用填充(5)距离(6)成效(7)种植(8)储备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贵州按察使擢:提升B疏陈课民树杉 课:督促C比户机杼相闻 比:近来D勖以为己之学 勖:勉励【答案】C【解析】比:接近、临近。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服阕

20、阕:事情完毕B贼不敢逼 逼:迫近C数被温旨嘉奖 数:多次D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恤:担忧【答案】D【解析】恤:救济。【参考译文】陈德荣,字廷彦,是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1725年),(陈德荣)升任贵州黔西知州,因父丧归家。守丧期满,(陈德荣)代理威宁府知府。不久,乌蒙土司叛乱,陈德荣前往威宁防守。(当时)城墙坍塌,仓促间(他)赶忙(命人)堆聚米桶,用土石填充,砌筑块石加固城池,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巍然屹立。叛贼焚毁了牛卫镇,在离(威宁)城三十里的地方(驻扎),陈德荣日夜备战,叛贼不敢逼近。总兵哈元生的援军到达后,叛贼败逃。不久,(陈德荣)因母

21、丧卸任。乾隆元年(1736年),经略张广泗上奏推荐,(陈德荣)被提拔为贵州按察使。乾隆四年(1739年),(陈德荣)代理(贵州)布政使,上奏皇帝说:“贵州山多水足,可以疏松土壤改成农田。如今在邻省雇佣招募种棉、织布、饲蚕和纺织的人,在此地选择田地进行试种,设立专门机构教授百姓(养蚕缫丝的办法),使百姓相互效仿,就可以有成效。”(皇帝)下诏允许实行。乾隆六年(1741年),(陈德荣)上奏陈述督促百姓种植杉树,种植了六万株。乾隆七年(1742年),(陈德荣)开一百多所野蚕山场,邻近住户的机杼声可以互相听到。陈德荣据实禀告皇帝,多次被温和恳切的诏书称赞奖励。(陈德荣)又大力修建内外城墙、坛庙和学舍。

22、广泛设置收容所,收纳生病的离家出游的人。多多储备粮食。冬天寒冷,(他)救济那些没有棉衣的老人、病人、寡妇和孤儿等。(陈德荣)亲自督促学生,用儒学中的修身养性之学来勉励他们。乾隆十二年(1747年),(陈德荣)在任上去世。题组二(断句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张耳,大梁人也。陈馀,亦大梁人。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陈涉起蕲至陈,耳、馀上谒涉。后,陈立为王。以武臣为将军,耳、馀为左右校尉,与卒三千人,从白马渡河,至诸县,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武臣乃听

23、,遂立为赵王。以馀为大将军,耳为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房君谏曰:“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从其计,使使者贺赵,趣兵西入关。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王离围之。巨鹿城中食尽,耳数使人召馀,馀不敢前。耳大怒,怨馀。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赵王歇、张耳得出巨鹿。与馀相见,责让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与耳,耳不敢受。馀起如厕,客有说耳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馀还,亦望耳不让,趋出。耳遂收其兵。由此有隙。田荣欲树党,乃遣兵从馀。馀悉三县兵,袭耳。耳败走,汉王厚遇之。馀已败耳,皆收赵地。汉二年,东击楚,使告赵,欲与俱。馀

24、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求人类耳者,斩其头遗馀,馀乃遣兵助汉。后,馀亦闻耳诈死,即背汉。汉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馀泜水上。五年秋,耳薨,谥曰景王。曰:张耳、陈馀,世所称贤,其宾客厮役皆天下俊桀。然耳、馀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选自汉书张耳陈馀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B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

25、校尉/乃说武臣王C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D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答案】B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B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C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D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

26、/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答案】C【参考译文】张耳,是大梁人。陈馀,也是大梁人。陈馀年纪小,(他)把张耳当作父辈看待,二人结为生死之交。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张耳、陈馀通报姓名,求见陈涉。后来,陈涉自立为王。任命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带领三千兵士,在白马津渡过黄河,来到河北各县,(他们)攻克赵地十多个城邑,其余的则据城防守,拒不投降。于是率军向东北方向进攻范阳。来到邯郸,张耳、陈馀听说周章的军队进关,攻到戏地败退下来了;又听说各路将军为陈王攻城略地,却因别人在陈王面前进谗言而被杀。(加之张耳、陈馀)抱怨陈王不任命他们两个做将军,而让他们做校尉,于是向武臣献计称王。武臣采纳

27、了这个建议,于是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丞相。(武臣)派人报告了陈王,陈王大怒。房君进谏说:“不如乘势派人向他们道贺,让武臣立即率军西进,攻打秦国。”陈王听从了他的计略,派使者向赵国庆贺,催促赵军赶快西向入关。张耳和赵王赵歇一起逃到巨鹿城后,被王离包围。而巨鹿城中粮食吃完了,张耳多次派人让陈馀出兵解围,陈馀不敢发兵。张耳大怒,怨恨陈馀。那时候,燕、齐、楚听到赵王告急的消息,都来援助。赵王赵歇、张耳才被从巨鹿救出。(张耳)与陈馀相见,责备陈馀。陈馀生气地说:“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么深!你以为我舍不得这个将军头衔吗?”于是解下印绶要还给张耳,张耳不肯接受。陈馀去厕所时,有位宾客劝张耳说

28、:“听说天赐的而不接受,那是没有好后果的。”张耳于是佩带陈馀的印绶,收编了陈馀的部下。陈馀回来看到这情形,抱怨张耳不肯辞让,气愤地走了。张耳于是接收了陈馀的军队。从此张耳、陈馀之间也就有了嫌隙。田荣正想树立党羽,就派兵给陈馀。陈馀征集三县兵士,攻击张耳。张耳逃到汉,汉王非常优厚地对待他。陈馀打败张耳,收复了全部赵地。汉二年(前205年),(汉王)向东袭击楚国,派使者请求赵国发兵一起攻楚。陈馀说:“只有汉杀了张耳我们才出兵。”于是汉王找了一个和张耳相像的人,将他杀了,把人头送给陈馀,陈馀于是出兵援助汉。后来,陈馀听说了张耳假死的事,就背叛了汉。汉派张耳和韩信攻克了赵的井陉,在泜水边把陈馀杀了。五

29、年(公元前202年)秋,张耳去世,汉封其谥号为景王。曰:张耳、陈馀是世人公认的贤者,他们的宾客、仆役都是天下豪杰。但是张耳、陈馀起初贫贱时相互信任,为生死之交,难道还有什么让人怀疑的吗?等到他们拥有高位,争权夺利的时候,终于相互残杀,为什么过去是那样的倾慕信任,后来却相互背叛呢?势利之交,古人就以此为羞耻,大概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端拱初,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

30、,就改国子博士。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景德中,徙益州钤辖。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大中祥符四年,车驾祀汾阴,以为西京旧城巡检、钤辖。又为鄜延钤辖。会秦州李濬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天禧初,召为契丹国信副使。未逾月,擢拜西上阁门使,复为泾原钤辖。四年,卒,年六十九。佶涉猎书史,好吟咏,勇敢善射,有方略,其

31、总戎护塞,以威名自任。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B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C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D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

32、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答案】D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B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C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可取D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宣力西南勤干/威

33、惠亦可取【答案】A【参考译文】张佶字仲雅,本来是燕地人,后来迁居华州渭南。起初名字叫张志言,后来改名。张佶年少时就有志向,起初因为父祖恩荫而做了殿前承旨,因为他通晓儒家学说,便献上文章请求朝廷考试,结果改任国子监丞。端拱初年,(张佶)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曹州百姓中有人被诬陷杀人,(张佶)奉诏前去查办,揭发出此案中隐蔽的不法情形,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昭雪。至道年间,(张佶)任陕州通判,两次率领部下运送粮草到灵武,就地改任国子博士。咸平初年,(张佶)被提升为陕西转运副使,并赏赐绯鱼袋。到了延安,遇到西夏人侵犯边境,(张佶)亲自率军队击败敌人。景德年间,(张佶)调任益州钤辖。张佶治理军队安抚百姓,很有

34、威望和恩惠,蜀地人过了很长时间还在怀念他。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皇帝在汾阴祭祀,任命(张佶)为西京旧城巡检、钤辖。又任鄜延钤辖。恰逢秦州李濬突然去世,皇帝对近臣说:“天水是边境要地,应该迅速找到恰当的人。”马知节说张佶可以赴任,皇帝答应了,任命(张佶)为秦州知州。(张佶)到任后,设四门寨,开拓疆境,边境的部族都非常怨恨。(张佶)又到渭河设置采木场,戎人不与他争抢,迁移营帐离去。张佶没有对他们抚恤,也不奏报朝廷给予赏赐,边境的部族都非常后悔,带领众人抢劫掠夺,张佶深入攻击,赶跑了他们。有人又建议朝廷加恩于宗哥、立遵等部族,以控制平夏,张佶请求拒绝他们的建议,事情详细写在吐蕃传里。真宗天禧元

35、年(1017年),下召任命他为契丹国信副使。不到一个月,(张佶)又被提升为西上阁门使,再次出任泾原路钤辖。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张佶)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张佶涉猎经史典籍,喜欢吟咏诗赋,勇猛善射,有谋略,统领军队保护边疆时,把树立威望当作职责。议论说:自古以来,即使是盛德之世,未尝没有边境忧患,关键在于能有果敢坚毅的大臣来防御。契丹入侵,李继宣在重围中救出被围将领,当然十分勇敢,张佶经营西南,勤奋而有才能,恩威并施,也有可取之处。题组三(文化常识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

36、,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徙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

37、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有删改)【注】盩厔(zhu zh):今陕西省周至县。1下列对文中加

38、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B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C小学,是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有别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学。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参与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庄敬。【答案】B【解析】悌,敬爱兄长。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迁,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

39、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D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作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答案】B【解析】“用左迁来表示升官”错误,应是“用左迁来表示贬官”。【参考译文】骆钟麟,字挺生,是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1647年)考中进士,名列副榜,被授予安吉学正一职。顺治十六年(1659年),升任陕西盩厔知县。(骆钟麟)治理地方以教化为先,春秋时节在明伦堂会集众生员,以仁义忠信之道启迪劝勉他们。每月初一、十五到乡里讲解,拜访那些德高望重的老

40、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以平等之礼对待他们,每年定时置办米肉慰劳他们。创立学社,挑选民间子弟,教授他们“小学”和孝经。整饬保伍制度,修缮社仓。(骆钟麟)亲临监狱明察决断,所查办的案件即使权势豪族居中调解也不能改变(判决),人们既畏惧又敬爱他。县城距离渭水不足十里,骆钟麟巡查河岸,知道水势将会向南泛滥,商议从览家寨向东重新开挖旧有河道,众人认为这事很难完成。康熙元年(1662年)夏天,下起大雨,渭水向南溢出,将到城垣,骆钟麟斋戒沐浴,亲临祈祷,跪在水中,幸而大雨停止,水势顿减,转而向北流淌数里。(骆钟麟)兼任代理兴平、鄠两县的县令,兴平县世家富豪各自结成朋党,之前的县令不能整顿,(骆钟麟)访查获得他

41、们结党的情况,对他们依法拘捕查办。政绩被评为优等,调回京城任北城兵马司指挥,又外任为西安府同知。康熙八年(1669年),(骆钟麟)升任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官吏们借此作奸渔利。骆钟麟订立法度,查考账目,清理拖欠,小吏只是接收安排办事罢了。下属地方按每年惯例馈赠漕费余银三千两,骆钟麟说:“从这些钱中获利,百姓该怎么办呢?”态度严厉地退还了这些钱。那些漕运士卒全都从此收手守法。起初,骆钟麟在盩厔曾以对待老师的礼数多次造访李颙的家,至此创办了延陵书院,迎接李颙前来讲学,率领下属和缙绅学士面北听讲。(骆钟麟)询问治学的要诀,李颙说:“天下的治乱在于人心,人心的邪正在于学术。人心正派

42、,风俗向好,治国的方针就具备了。”骆钟麟写下了这些话,终身诵读。不久江阴、靖江、无锡等地官员争相礼遇招揽李颙,李颙为他们阐明性善的宗旨、格物致知的学说,文人士大夫都很仰慕他,吏治也越来越和顺。康熙九年(1670年),发生洪水灾害,骆钟麟打开谷仓,劝富人拿出粟米赈灾,百姓没有流离失所的。康熙十年(1671年)夏,大旱,骆钟麟穿葛衣草鞋,徒步祷告(秋雨),没有应验,他自言知府不修德行连累百姓,为之痛哭流涕。不久遭逢母丧离职,士民乞求让他留任,(朝廷)不同意。归家之后,又接连遭逢父丧,因过度哀伤而死。郡里人议论通晓治理之道的贤能官吏一定首先推举骆钟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吴执

43、御,字朗公,黄岩人。天启二年进士,除济南推官。德州建魏忠贤祠,不赴。崇祯三年,征授刑科给事中。明年请除掣签法,使人地相配,议格不行。请蠲畿辅加派,示四方停免之期,晓然知息肩有日,不至召乱。请罢捐助搜括,毋为贪墨藏奸薮。帝以沽名市德责之。劾吏部尚书王永光比匪:“用王元雅而封疆误,听张道浚贿举尹同皋而祖制紊。国家立法惩贪,而永光诲贪,官邪何日正,宠赂何日清。”帝以永光清慎,不纳其言。又劾首辅周延儒揽权,其姻亲陈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关为奸利。初,执御行取入都,延儒遣元功招之,不赴,至是竟劾延儒。又陈内外阴阳之说:“九边、中原、庙堂之上,无非阴气;心膂大臣,不皆君子。”帝以所称“阳刚君子”无主名,令指

44、实。执御乃以前所荐刘宗周三人,及姜曰广、文震孟、陈仁锡、黄道周、倪元璐、曹于汴、惠世扬、罗喻义、易应昌对。会御史吴彦芳言:“执御所举固真君子,他若侍郎李瑾、李邦华、毕懋康、倪思辉、程绍皆忠良当用,通政使章光岳邪媚当斥。”帝怒其朋比,执政复从中构之,遂削二人籍,下法司讯。时御史王绩灿方以荐李邦华、刘宗周等下狱,而执御、彦芳复继之,举朝震骇。言官为申救,卒坐三人赎徒三年。未几,先生卒。有江庐独讲一编。其学大都以立诚为本,卓然躬行君子也。(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祠,即祠堂,本文指先贤祠。祠是由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祭祀某

45、个人物而修建的庙堂。B崇祯,明思宗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C征与举都是古代授官方式。征一般是朝廷征召,授予官职;举一般为地方官举荐,任以官职。D吏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挑选、考课、任免、升降等事宜。【答案】A【解析】“本文指先贤祠”错误。文中魏忠贤祠是生祠,不属于先贤祠。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言官,是古代官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监官

46、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D卒,大夫死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答案】B【解析】“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姻亲,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参考译文】吴执御,字朗公,是黄岩人。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任为济南推官。德州地区建立魏忠贤的祠堂,吴执御没有前往。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征召授予他刑科给事中一职。第二年,(吴执御)请求废除掣签法,让任职官员和地区相符合,讨论商议被搁置没有施行。(吴执御)请求减少京城附近加派的税收,向四方显示停止征收的期限,

47、让人们知晓自己休息的日期,不至于招致祸乱。请求罢免借捐助趁机搜刮民财的官员,不做贪图财利和窝藏小人的事。皇帝以吴执御想用这些做法来获取名声、恩惠的理由责备他。(吴执御)弹劾吏部尚书王永光勾结奸人:“任用王元雅导致边疆失误,听任张道浚受贿举荐尹同皋导致法制紊乱。国家立法惩治贪污,然而永光王教唆贪污,官场的邪风、私宠与贿赂什么时候能清正?”皇帝认为王永光清廉谨慎,没有听取他的话。(吴执御)又弹劾首辅周延儒专权,他的姻亲陈于泰和幕僚李元功等人结交做非法牟利的事。起初,吴执御经地方官保举和考选后调任京师,周延儒派李元功招请他,(吴执御)没有赴宴,到这时候最终弹劾周延儒。(吴执御)又陈述内外阴阳的说法:

48、“边疆、中原、朝堂之上,都是阴气;亲信大臣,不全是有道德的君子。”皇帝认为他所说的“刚正君子”没有主要名字,让他指出实际情况。吴执御就拿之前推荐的刘宗周三人,和姜曰广、文震孟、陈仁锡、黄道周、倪元璐、曹于汴、惠世扬、罗喻义、易应昌来应对。恰逢御史吴彦芳说:“吴执御所列举的本来就是真正的君子,其他像侍郎李瑾、李邦华、毕懋康、倪思辉、程绍都是忠良,应当任用,通政使章光岳是谄媚小人,应当罢免。”皇帝对他结成私党很生气,执政的人又从中构陷他,于是削去两人的官籍,交给司法部门审讯。当时,御史王绩灿正因推荐李邦华、刘宗周等人而被判入狱,然后吴执御和吴彦芳又相继入狱,整个朝廷都震动惊骇了。言官为他们申诉营救

49、,最终判三人交纳钱物来减免徒刑三年。不久之后,吴执御就去世了。著有江庐独讲一卷,他的学问大都以立诚为根本,他是卓越躬行的君子。题组四(概括分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

50、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

51、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选自后汉书桓荣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荣勤学不怠,终成经学大师。少年时他在长安学习,拜九江朱普为师,因家境贫困,常常靠客居做佣工来养活自己,十五年里都没有回家探视,终学有所成,广授门徒。B桓荣谦逊退让

52、,具有宽和气度。显宗皇帝欲以桓荣为博士,桓荣自称“经术浅薄”,才能不及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希望皇帝能重用他们。C桓荣为学有恒,不受境遇影响。早年遭遇动乱,他与同族的桓元卿处于困境,却不停地读书背诵,遭桓元卿讥笑,桓荣却笑而不答,不以为意。D桓荣德高望重,皇帝尊以师礼。桓荣生病时,显宗皇帝还亲自到他家问安,皇帝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并赐以重礼,很久才离开。【答案】B【解析】“显宗皇帝”错,应是“世祖”。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荣为避战乱,和弟子抱着经书逃到山谷中躲起来,即使常常因缺少粮食而饥饿困乏,也不停止讲授和讨论。B世祖

53、令桓荣讲解尚书,觉得他讲得好就授予他议郎一职,赏赐十万钱,并让他教授太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C博士张佚不妄揣圣意,坚持为天下选取人才,得到世祖称赞,被封为太傅。桓荣也被封为少傅,并被赐予车马。桓荣广聚门生,陈列车马、印绶来鼓励他们学习古学。D早年时,桓荣虽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坚持讲诵、学习古学。他的族人桓元卿嘲笑他生逢乱世学无所用,后来桓荣以学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我是农家孩子,靠双手劳动,不像你,靠读书取利。【答案】D【解析】桓元卿不是揶揄桓荣,而是感慨、羡慕桓荣因读书而获取的成功。【参考译文】桓荣,字春卿,是沛郡龙亢人。年少时到长安求学,学习欧阳尚书,侍奉博士九江人朱普。(桓荣)贫穷

54、如洗毫无资财,常常为他人做佣工来养活自己,精力充沛,十五年没有回故乡的想法。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正赶上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背土堆成坟丘,后来就留下来教书,弟子有数百人。王莽失败后,天下大乱。桓荣抱着他的经书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虽然常常饥饿困乏,也不停止讲习讨论,后来客居江淮一带授徒。建武十九年(43年),(桓荣)年六十多岁,才在大司徒府任职。当时,显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选求通晓经籍的人,就提拔桓荣的弟子豫章人何汤为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授太子。世祖随意地询问何汤原来的老师是谁,何汤回答说:“师从沛国的桓荣。”皇帝随即召见桓荣,让他解说尚书,十分欣赏他。(桓荣)被拜为议郎,赐钱十

55、万,(并让他)入宫教授太子。每次朝会,世宗便让桓荣在公卿之前讲述经书。皇帝大加称赞,说:“得到您差点晚了!”正遇上欧阳博士空缺,皇帝想任桓荣为博士。桓荣叩头推辞说:“我的经术肤浅,不如我的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于是拜桓荣为博士,举荐的彭闳、皋弘为议郎。建武二十八年(52年),皇帝大会百官,下诏询问谁可以做太子的太傅(老师)。群臣推测皇帝的意思,都说太子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合适。只有博士张佚正色说道:“现在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还是为天下?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以做太子师;假如为天下,那么本来就应该任用天下的贤才。”光武帝称赞(张佚)说得好,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并以桓荣为太子少傅,

56、还拿车马赐给桓荣。桓荣广聚门生,陈列他的车马、印绶,说:“今天蒙受的赏赐,都是研习古事的功劳啊,(你们)能不努力吗?”建武三十年(54年),(桓荣)被拜为太常。桓荣当初遭受社会动乱,与同族人桓元卿同处于饥饿困顿之中,可是桓荣还是读书不停,元卿讥笑桓荣说:“你只是白费力气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桓荣笑着没有回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像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想得到学习竟能获得如此的好处啊!”显宗即位,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对待桓荣,(桓荣)很受亲近和尊重,授予桓荣的两个儿子为郎官。桓荣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太官、太医络绎不绝。皇上亲自到他家问安,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

57、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久才离开。桓荣死后,皇帝亲自改换丧服,为他送葬,赐给他的冢茔在首阳山之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6分)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58、。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行台废,授并州总管司马。后征为雍州别驾。寻为长史,后以本官兼吏部尚书,号为明干,上甚任之。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

59、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注】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

60、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答案】B【解析】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而是“上幸洛阳,熙来朝”。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谨持重。早在周武帝时,他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B令狐

61、熙精明强干,政绩显著。他任沧州刺史数年,使得风教广布;任汴州刺史时,措施有力,令行禁止。C令狐熙多次升迁,先后被任命为沧州刺史、并州总管司马、桂州总管等官职,在任雍州别驾时,曾抑商兴农,有良政,上闻而嘉之。D令狐熙到岭南后,权力很大,可自行决断紧急事务,也可以朝廷之名直接任命刺史以下官职。他切实解决老百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赞许和拥戴。【答案】C【解析】“在任雍州别驾时”错误,应是在任汴州刺史时。【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是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令狐熙)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62、(令狐熙)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令狐熙)升任仪同,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

63、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担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到行台被废置时,授任(令狐熙)并州总管司马。后调任他为雍州别驾。不久他又担任长史,后以本官身份兼任吏部尚书,被称为聪明能干,皇上很信任他。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

64、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

65、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赴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题组五(翻译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城人。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

66、,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堂,表言

67、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有删改)【注】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摙(lin):担运。糗(qi):干粮。近畿(j):京城附近地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68、代汉语。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4分)_【答案】到这时就和他们断绝了交往,馈送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接受。2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4分)_【答案】从县令直接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3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4分)_【答案】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诬告,因此获罪被免职还家。4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4分)_【答案】(他)在几个郡都待过,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参考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城人。武帝即位后,(何远)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

69、何远与萧恢素来友好,为萧恢尽心尽力地做事。萧恢也诚恳待他,信任他,两人关系很密切。(何远)被提升为武昌太守。何远本性豪爽洒脱,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崇尚轻生重义。到这时就和他们断绝了交往,馈送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接受。武昌的民俗都是打取江水,到盛夏,何远嫌水温过高,常常用钱买百姓井里的凉水。遇到不收取钱的人,就运水还给他。他的行为有些像做作,但能屈身而满足别人的心意。何远的车马服饰都非常质朴破旧,使用的器物都不涂铜漆。江东地区水产非常便宜,但何远每顿只吃几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手下人常因小事受到鞭打,于是(何远)被受责罚的人控告,被皇上召回,交给廷尉处置,被弹劾揭发的罪状有十几条。后

70、来(何远)做了武康县令,更加清廉严厉,废除了不合礼制的祭祀,用自己正直的行为给他人做表率,人们都非常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下各县,各县都准备了丰盛的宴会接待他。到武康,何远只给准备了干粮和水。武帝听说他贤能,破格提升他做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宣城曾经受到过强盗抢劫,何远尽心治理,终又恢复原先的规模和名声。一年后,(何远)升为树功将军、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人侯朗担任桂州令,沿途多遭强盗抢劫。但到始兴地界,连草木也一点不受侵犯。何远在职为官喜欢开辟大街小巷,修理墙屋。他修建民房和街巷,建造城墙、护城河、马厩和库房,他所治理的地方,就像经营自己的家业一样尽

71、心尽力。田地里的收入和薪俸,他都不收取,在年末的时候,选择最穷的人,用这些钱充当那些特别穷的人家的租调税,并把这当作常例。(何远)性情果断,百姓畏惧又爱戴他,他所到过的地方,都为他立生祠,上表报告他的政绩行状,皇帝常常优先答复他的建议。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豪强大族就像痛恨仇人一样,对待穷人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尤其被那些富族大户敬畏害怕。他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罚者诬告,因此获罪被免职还家。何远本性正直廉洁,不偏私逢迎,和人相处谢绝别人的拜访,也不到别人家里去。不论是跟为官者还是地位低的人通书信,都以平等的礼节相待。他会见人,从来不给别人脸色看,因此常被见识浅陋之人憎恶。但实际上他的

72、清廉公正实在是天下第一。(他)在几个郡都待过,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到(何远)离开东阳回家,过了多年,始终不谈荣辱,士人因此称赞他。他轻财好义,救济别人的急难,说话不虚妄,大概是天性吧。(何远)常对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听到我一句虚妄的话,我就用一匹细绢酬谢你。”大家一起暗中察看他,但始终没有可记录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6分)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太宗谓左

73、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从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长子备,字延

74、德。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4分)_【答案】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4分)_【答案】现在如果竭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义,明年一定和诸位夺取它。3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4分)_【答案】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4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4分)_【答案】(韩茂)作为将领,善于安抚军心,

75、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参考译文】韩茂,字元兴,是安定安武人。韩茂十七岁时,膂力过人,尤其善于骑射。太宗亲征丁零翟猛部时,韩茂任中军仪仗队旗手。一日狂风骤起,各军旌旗俱倒,韩茂骑在马上擎旗,始终没倒。太宗感到惊奇而询问,召来韩茂所在队伍的主官,(主官)详细地把情况告诉太宗。太宗对左右说:“记下来。”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后(韩茂)随世祖征伐赫连昌,大破敌军。世祖对诸将说:“现在如果竭尽兵力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理,明年一定与诸位夺取它。”于是迁移其居民而返回。韩茂因军功被赐予蒲阴子爵位,加授强弩将军,调任侍辇郎

76、。又随世祖讨伐统万,大败敌军。随世祖平定平凉,被韩茂冲击的敌人,无不应弦而亡。因此世祖认为他壮勇,任命他为内侍长,晋爵位为九门候,加授冠军将军。随世祖征伐悬瓠,屡败敌军。世祖南征,分兵六路,韩茂与高凉王拓跋那由青州出兵。各军渡过淮河后,宋军相继投降,任命韩茂为徐州刺史去镇抚降人。世祖北返,任命韩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授征南将军。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韩茂)作为将领,善于安抚军心,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太安二年(456年)夏,(韩茂)兼任太子少师。冬天去世,追赠他为泾州刺史、安定王,谥号为桓王。韩茂的长子韩备,字延德。承袭父爵安定公、征南大将

77、军。题组六(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20分)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

78、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书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

79、卒,年五十六。太宗悯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选自宋史列传第八,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D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

80、/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时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D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个月。【答案】C【解析】“大多是四个字”错,古代年号大多两个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1、)()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果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B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入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答案】C【解析】“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原文说“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

82、擢,晨夜趋进”,说明这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_【答案】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再看他做官的成效。(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_【答案】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5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3分)_【答案】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参考译文】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曾任青州从事。范杲幼时

83、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的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窦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杲说:“如果参加进士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郎,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杲)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再看他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范晞生性吝啬,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

84、,经商获利很多。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杲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范杲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兄长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批准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兄长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杲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请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士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沆任参知政事,苏易螽转任承旨,范杲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诰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

85、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劝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玉堂”匾额赐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回范杲。范杲听到任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杲拿“朝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修太祖宝录罢了。”范杲不说话,坐了很久。(范杲)感染重病,到了京师,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六岁。太宗可怜他,任用他的两个儿子。范杲性情虚假,与人交往,喜欢当面赞誉背后说坏话,只有和柳开交好,互相推重,始终亲密无间。不善治理家业,家境日益贫困,范杲

86、整天端坐,不知道从哪里想出办法。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20分)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

87、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

88、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B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C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D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文中意为升官,一般指官职的调动,

89、有贵右贱左之说,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赭衣,在古代只有囚犯才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C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封号等来指称。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答案】C【解析】帝王没有封号,封号是指帝王封授给别人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B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

90、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C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D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给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答案】C【解析】因为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田叔等十余人“尽拜为郡守、诸侯相”,田叔被任命为汉中守。并非田叔“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后来田叔被景帝拜为鲁相,是因为调查梁孝王杀袁盎一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_【答案】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遇到

91、皇上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或:臣等请求造反)。(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_【答案】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5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3分)_【答案】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又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因维护国法而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清白,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面前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

92、任职几年,(田叔)恳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高祖前去诛讨,途经赵国,赵王张敖亲自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箕踞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遇到皇上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赵王的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戴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

93、赵王张敖被释放出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以前吴国的国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田叔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

94、让他做了鲁国的国相。田叔刚刚到任,百余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钱财物资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你们)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给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田叔)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

95、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去世。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的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就是田叔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20分)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

96、,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

97、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C明日/

98、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目,到明清时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政府殿试者称为进士。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C“兵部”,掌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D“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答案】B【解析】

99、檄,文中用以声讨宁王朱宸濠反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叛乱。C王守仁性格温厚,文武双全。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D王守仁聪敏好学,苦思潜修。他领悟到要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创立“阳明学”,学子遍布天下。【答案】C【解析】“让张忠、

100、许泰对他心生敬佩”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应是张忠、许泰更加懊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_【答案】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冒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字辱骂他。王守仁不为所动,抚慰他们更加宽厚。(2)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_【答案】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被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有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5阅读原文,谈谈王守仁为什么要放弃援救安庆。(3分)_【答案】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怕他们断绝后路,腹背受敌;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回救时,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参考译文】王守

101、仁,字伯安,是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但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刘瑾抓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刚正地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大怒,在朝廷上(将王守仁)杖刑四十下,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杀,衡量(王守仁的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王守仁)入京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王守仁)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军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反叛,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守仁。王守仁急忙赶到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军粮,修治器械船只,传送文书揭露朱宸濠的罪状,使太守县令等地方官各自率官员士兵为

102、王事尽力。壬辰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相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木柴,乘风放火,烧了叛军的副船。朱宸濠的船只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赶抓住了他。总共三十五天叛军就被平定。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

103、将军,偕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逆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冒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字辱骂他。王守仁不为所动,抚慰他们更加宽厚。病了给他们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办丧事的,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说“王都堂爱护我们”,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他射箭。王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们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王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探望父母。王守仁病重,上疏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诏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被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有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忽然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致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了“阳明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