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
2、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25.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具有平等原则26.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
3、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7.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这些机构”是()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28.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
4、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9.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B.民族文化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30.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 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大学以上学历16.617.620.238.4中共党员13.117.1-19.8A.政府重视和培养
5、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C.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31.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产品32.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废除罗马教会B.信仰即可得救C.王权高于教权D.简化宗教仪式33.甲骨文的笔尖较
6、为简单,入刀出刀处常见锋迹,笔画转折处多方折。刻者的用刀都是一刀顺下,不加修饰,线条显得流畅、自然、质朴,虽然刀有钝有锐,骨有细硬有疏松,刻出的笔画有粗有细,但整体以瘦硬为主。这反映出甲骨文()A.与占卜活动有关B.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C.带有图形的特征D.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34.剑桥插图古希腊史记载:“到公元前5世纪末,智者这一词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最初的尊严。”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城邦范围不断拓展B.城邦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智者说教引发反感D.苏格拉底对其学说深刻批判35.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
7、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
8、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10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9、(6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9分)42.(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
10、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1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本题15分)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步入近代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变。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
11、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道路。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 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
12、,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
13、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7分)历史参考答案24-35: D、B、A、CA、B、D、A B、B、C、C41. (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
14、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第一次: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42.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题干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15、,加以论述。材料反映的是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通过分析,可以的得出一个主题“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提炼出一个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45.【答案】:4(1).西方发展模式:思想(精神)-政治(制度)-经济(器物)。 中国发展模式:器物(经济)-制度(政治)-思想(精神)。 相同点:本质: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手段: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4(2).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把西方基督教义与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掀起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将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仿效日本(或英国)君主立宪制,实行政治变革(或掀起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仿效美国(或法国)确立三权分立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封建儒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科学,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