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8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专题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跟踪检测(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传记中的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出家后广研佛典,探究佛理,“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载,践行百余国,取经途中“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玄奘周游印度,遍访圣迹,拜谒大德,参验佛经,批驳外道。 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

2、行脚僧。作为一个肉体凡胎的得道高僧唐僧一路上面对自然天险和妖魔鬼怪表现出了常人具有的畏惧心理。 摘编自徐笑一西游记中唐僧圣愚形象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僧与其历史人物原型玄奘形象的相同点,并从史料价值角度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西游记。(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法师西行的贡献。(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可知两者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畏艰难险阻。第二小问,据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

3、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研究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小说西游记体现出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作为文学作品用于研究玄奘的相关问题,需要慎用。 第(2)问,据材料“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可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据材料“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可知传播了佛法,弘扬了坚定的信念

4、、不畏艰险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唐代文化交流,扩展了唐代丝绸之路。答案:(1)相同点:信念坚定、不畏艰险。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历程及功绩,是研究唐代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西游记是明代神怪小说,已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但可以用于明代文学艺术、市民阶层、城市生活、商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史料研究要谨慎使用。(2)贡献: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促进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拓展唐代丝绸之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

5、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逋之窟,遗害叵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 材料二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 (1)据材料并结合所

6、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得出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据材料一“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得出节省国防开支;据材料一“使边防持久”结合所学得出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得出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据材料二“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得出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第二小问,结合所

7、学回答即可。答案:(1)目的: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节省国防开支;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2)原因: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3(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顾维钧是中华民国著名的外交家。当巴黎和会不能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时,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

8、了联合国的创建,他还强调,“我国现时处于四强之一之地位必须维持”。后来在顾维钧的主张下,(中国)又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 摘编自景晓强顾维钧与民国多边外交 材料二巴黎和会后,顾氏满怀信心地分析说:“虽然拒签之后,中国在国际社会将暂处困境,但是美国国内和约的反对已产生一种新的形势凡尔赛条约必将成为美国总统竞选的政治争端。”果然,1920年1月,美国共和党在大选中获胜,为了调整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召集了华盛顿会议与美合作,对日软硬兼施,终于在1922年2月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9、和其他权利。 摘编自陈勇顾维钧的美国观与中日山东问题的解决(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顾维钧的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维钧的个人品质。(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说明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由材料“顾维钧代表中国出席布鲁塞尔会议,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得出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据材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得出参与联合国的创建。第二小问,由材料“虽然拒签之后但是美国国内和约的反对已产生一种新的形势”和“中国有条件地收回了山东的主权和其他权

10、利”可知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捍卫了国家尊严,推动了山东问题的解决;由材料“为制裁日本侵略创造条件”和所学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得出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有利于获得外援;从材料“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和所学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分析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2)问,据材料“以补充声明的形式提出中国关于创建联合国的主张,既避免了与英美苏的冲突,又使(联合国宪章)更臻完善”得出头脑清晰,思维缜密,手段灵活;由材料“当巴黎和会不能满足中国的合理要求时,顾维钧决定拒签和约”得出爱国立场坚定,国家利益至上;从材料

11、“试图从失败中争得列强同情”说明遇事百折不挠。答案:(1)外交活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历史作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捍卫了国家尊严,推动了山东问题的解决;揭露日本的侵华本质,有利于获得外援;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品质:头脑清晰,思维缜密,手段灵活;爱国立场坚定,国家利益至上;遇事百折不挠。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组织攻克实现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带领科研

12、队伍完成了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1980年代,于敏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兼核武器理论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领导突破二代初级和次级原理,发挥了决策和把关的作用。他曾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1999年9月18日,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于敏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贡献。(6分)

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可知,他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改革发展;由材料“在氢弹研制中,于敏组织攻克形成带领完成了并定型为中国第一代核武器”可知,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氢弹研制的核心技术,在领导核武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些科研成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2)问,可以从人物自身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客观环境方面来分析。答案:(1)贡献:推动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突破氢弹研制的核心技术;在领导核武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科研成果对维护国家安

14、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2)原因:勇于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爱国主义精神);坚实的知识基础与创新精神;国家决定大力推动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5(2019福建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19491951年,梁思成主持北京城市规划期间,主张把城市区域分为工作、居住、文娱游憩三大种类,它们之间必须有极短距离的联系。工作分为基本工作、服务工作两大类,它们中间需有合理的联络。居住区内部的构成,采用邻里单位的形式,一个邻里的人

15、口约六、七千至一万人,邻里中心设施应包括文娱、福利设施和学校;中心周围是公园、体育场、儿童游戏场等。政府的行政中心区应自成一区,独立设置,该区应与城市其它功能保持合理的关系。鉴于北京旧城的状况和政府行政中心区的特殊要求,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在城外建设新区是为上策。50年代,经过与苏联专家的交锋,其“方案”最终未被采纳。 摘编自高亦兰、王蒙徽著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梁思成城市规划思想未被采纳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的出处“梁思成的古城保护及

16、城市规划思想研究”及“鉴于北京旧城的状况和政府行政中心区的特殊要求,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在城外建设新区是为上策”以及“50年代,经过与苏联专家的交锋,其方案最终未被采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世界政治、古城意识来思考,得出中国经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施工技术条件不够;中国政治:新中国刚成立,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世界政治: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威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方针的影响;古城意识:人民受时代限制,对古城保护认识不足。 第(2)问,首先我们知晓梁思成古城保护及城市规

17、划思想其结果未被采纳,并一分为二地来评价。积极:据材料“主张把城市区域分为是公园、体育场、儿童游戏场等”,得出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配套设施较全,具有实用性;据材料“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在城外建设新区是为上策”,得出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对古城具有保护性;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在城外建设新区,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具有前瞻性;联系现实,对今天:为今天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不足:据材料“经过与苏联专家的交锋,其方案最终未被采纳”,得出其思想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施工技术条件不够;新中国

18、刚成立,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威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方针的影响;人民受时代限制,对古城保护认识不足。 (2)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合理布局,配套设施较全,具有实用性;提出“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对古城具有保护性;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在城外建设新区,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具有前瞻性;为今天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其思想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中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刘少奇较早地探索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等问题。1957

19、年3月,他和许昌地委负责人谈话时,针对许昌地区有些农社牲畜集中喂养后出现瘦弱死亡现象指出:“将来牲口是要集中喂养的,现在还是分散喂养好一些,分散喂养并不动摇集体所有制,是个经营方法问题。”4月,他对河北省委书记林铁说:“农业社要放弃集体喂养耕畜的方式。一搞合作化就实行集体喂养,没有经验就普遍推广这就搞冒了。分散喂养并不是倒退,因为所有制还是集体的,只是经营管理方式改变下。”这里他看到了集体所有制建立后如何去经营和巩固所有制的问题,其实质是集体所有制的具体经营形式,什么样的经营形式最符合当前所有制的需要,最能在当前所有制之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姜长青建国后刘少奇关于所有制问题的探索 (

20、1)根据材料,概括刘少奇在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方面的重要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少奇上述探索的重大意义。(9分)解析:第(1)问,紧扣设问中的“在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方面”,并据材料中“将来牲口是要集中喂养的,现在还是分散喂养好一些”,得出分散喂养牲口;据材料“分散喂养并不动摇集体所有制,是个经营方法问题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得出改变集体经济的管理方式,探索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营形式。 第(2)问,据材料刘少奇“针对许昌地区有些农社牲畜集中喂养后出现瘦弱死亡现象”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解放思想,纠正公有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据材料“看到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得出有利于探索公有制的有效经营方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联系现实与改革开放的史实,得出为改革开放时期新的探索打下了基础。答案:(1)分散喂养牲口,改变集体经济的管理方式,探索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营形式。(2)有利于解放思想,纠正公有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探索公有制的有效经营方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开放时期新的探索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