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由职业记者报道的并由专门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才算得上新闻;隔壁大爷或邻家小妹传递的消息不是新闻,市井小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不是新闻。而今,微博的降临,陡然改变了新闻的形态,新闻漂浮不断地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喷涌而出,它不再是报纸和广播电视的专利。以前作为新闻来源的素材,现在都成了新闻本身,记者所寻找的目击证人如果自己上微博,就成了新闻的发布者。约翰费斯克在阅读大众文化一书中曾经揭示了新
2、闻报道的真实性等级。播报新闻的电视主持人、电视台所连线的远方记者以及记者所采访的目击证人,分别处于真实性的三个等级之中。新闻机构赋予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权威性和全面性,使其处于真实性等级序列的最高端。主持人的话语不代表自身,他或她是规范的新闻话语的化身,尽管电视台主持人离事发地点空间距离最远;而目击证人处于真实序列的低端,虽然他们就在事发现场。目击证人作为具体的个人,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特定视角,尽管所言真实,但往往不够全面,可能还有其他目击证人来加以补充。真实的新闻报道只有在经过记者和电视台的综合之后,才被社会所认可。今天在微博新闻中,这种真实性的级差似乎被消解了,微博与微博之间是等距离的,都在点
3、击鼠标的一念之间特别是当记者和主持人也开微博时,人们发现每个人可以是同样真实而片面的,每个人也同样具有比较、鉴别和综合不同消息来源的能力。与此相应,新闻的独家报道和第一时间播报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微博上几乎全是独家报道,并配以第一时间的个性评论,应当说,微博为新闻的民主化做出了大贡献。在传统和惯例中,正规的新闻机构因为其报道公共事件并采取公众的立场,人们习惯将它看成公众的代言人而获得了某种规范性和权威性。此时记者和报道者的立场被隐去了,人们认为他们的报道无疑是站在公正和客观立场上的,记者是秉持职业操守的,他们的客观和公正似乎是由其所在的机构做保证的。微博上的新闻由于没有权威机构做保证,所以在客观
4、性上有点悬,微博人的新闻也不使用记者常用的那套新闻报道话语,个人性的言语和偏好性的表述使得其报道的公正性又悬上加悬。但是微博新闻却以其生动、鲜活、及时,带有个人体温和喜怒哀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得当下的记者编辑们纷纷在微博中寻找素材。常常听到一些新闻报道中有“零距离”“原生态”等夸张的说法,其实,微博倒是当得起这一说法的,即便是讹传和谣言,在微博上也是原生态的,动机昭然,不那么阴险,比较容易查找源头。再则,微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而是体现在各种言论、思想、立场的交汇之中,不同个体的真实侧面,是所谓的客观世界的最好注脚。1下列关于“新闻”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
5、是()A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新闻是报纸和广播电视的专利,必须由职业记者报道,由专门的新闻机构发布。B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有等级差异的,电视台主持人因离事发地点空间距离最远,而处于真实性等级的最低端。C在传统和惯例中,处在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尽管所言真实,其讲述也只能作为新闻来源的素材,不可能直接作为新闻被社会认可。D新闻机构和记者报道新闻时其实是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的,但此时将其隐藏了起来,因此新闻机构“公众代言人”的身份和记者“客观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2下列对“微博”与“新闻”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微博改变了新闻的形态,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他们之间传递的消息都可以成
6、为新闻。B微博新闻似乎消解了新闻的真实性级差,在微博中每个人可以是同样真实而片面的,也可以同样具有比较、鉴别和综合不同消息来源的能力。C微博打破了报纸和广播电视享有新闻专利的局面,推动了新闻的民主化,甚至成为专业记者、编辑的新闻来源。D微博虽然缺乏传统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具有传统新闻所没有的生动、鲜活、及时的特点和报道者的个性化特征。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出现后,新闻发布不再是职业记者的专利,任何人上微博传递的消息都可以称为新闻。B微博与微博之间是等距离的,记者和主持人开的微博,也未必就是最权威和公正的。微博上几乎全是独家报道,微博为新闻的民主化做出了大贡献。C微博是
7、“原生态”的,在微博上讹传和谣言也动机昭然,容易识别,而且比较容易查找源头,因此阴险者不会利用微博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1111D微博交汇着各种言论、思想和立场,展示了客观世界不同个体的真实侧面,这不免会使人感到茫然,难以抉择,却也为认识世界真相提供了契机。【答案】1B 2D 3C 【解析】1 11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新闻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
8、”“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有等级差异的,电视台主持人因离事发地点空间距离最远,而处于真实性等级的最低端”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三段,“新闻机构赋予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权威性和全面性,使其处于真实性等级序列的最高端”,原文讲“最高端”,选项在表达程度上表述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
9、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B就是对文章第三段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最高端”的信息概括成“最低端”。【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概括,
10、概括的时候妄加揣测。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C项,“因此阴险者不会利用微博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误,原文最后一段只有“不那么阴险”的表述,得不出“阴险者不会利用微博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的结论。【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
11、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
12、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注】颓然:恭顺的样子。 王母:曾祖母王氏。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而不介 介:孤高B州辟
13、从事 辟:征召C优诏遂其高志 遂:于是D明刑旌善 旌:表扬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 (3分)A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B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 事王母以孝闻C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D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的人所赞赏。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C征
14、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的机会,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答案】4C5C6C7(1)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会报答他们。(“谢”“酬”各1分,大意3分)(2)如此姿色见识,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
15、“虑”“遽”各1分,大意3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C项,“其高志”是“遂”的宾语,集合语境,故“遂”应解释为“成全”。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16、。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思路点拨】明确筛选指向:一般关注以下几点: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么事;观点:主张什么;事理:说明什么;指向:是哪一方面的思想性格或行为特点;角度:是“全都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还是“分别表现”;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表现”一般是直接表现,而不包括侧面衬托;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
17、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C项,“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错,原文第二段说,“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意思是: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
18、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7【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
19、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刘殷,字长盛,新兴人。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超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当时的人赞赏他天性孝顺,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刘殷都接受而不推辞,只是说等以后富贵了报答他们。刚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考查各家的学说,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但不鄙陋,清约但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郡中任命他为主簿,州中征召他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刘殷担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召他任参军事,都称病推
20、辞。同郡张宣子,是个有识见,能洞达事理之人,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的栋梁。我正希望成为架屋承瓦的榱椽,不依靠他们,哪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张宣子说:“您所说的话,哪里是庸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以后,您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张宣子是并州的豪门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见识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你却怎么急着把她嫁给刘殷呢?”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告诫他女儿说:“刘殷极尽孝道,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地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
21、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事奉婆母王氏以孝顺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司马伦篡位,孙秀向来看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地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现在殿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囧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
22、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适逢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最后高寿而终。(二)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11分)春夜寄乡友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纹。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111何时不闵默?是日最思君。【注】结:交叠。闵:同“悯”,哀伤。8中间四句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春日的哪些特点?(4分) 9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8 翠枝、绿水、戏鱼、游鸟。(2分) 春景美丽且充满生机(生机盎然)。(2分)9 旅途的孤独,思念友人的愁苦, 对欢聚的渴望。(任选两点,即可得4分)【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
23、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解题方略】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
24、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如本题作答时,可从中间四句抓住描写自然事物的词语,然后根据描写这些景物的一些关键词分析作答。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注释、标题中的“寄乡友”和诗中的“旅心”“恨”“离群”“何时不闵默”“最思”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可以得出诗歌表达了旅途的孤独,对友人的思念,对
25、欢聚的渴望。【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标题中的“寄乡友”和诗中的“旅心”“恨”“离群”“何时不闵默”“最思”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淇则有岸, 。总角之
26、宴, 。(2)长太息以掩涕兮, 。(3) ,依依墟里烟。(4)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答案】(1)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2)哀民生之多艰(3)暧暧远人村(4)越陌度阡 契阔谈宴【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灵踱步张秀亚(1)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的速度快了起来。她
27、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2)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那股特有的 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3)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4)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下火车。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5)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
28、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6)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他们自己的新天地,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7)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她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
29、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姆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8)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9)“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10)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每随口念出那几句译的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
30、瑰丽生命。(11)车子停下来了,也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12)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呆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13)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
31、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14)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15)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那些老邻居,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16)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个人情思与人生感悟相结合,意蕴丰富,引人共鸣。B“她”因思乡而归乡,在回乡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自己的快乐,感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宁静。C文章第(5)到第(7)段将
32、“她”的现实所见与过去与孩子的点滴回忆交织,既充满了往事不再的痛苦,也有亲子之爱的美好幸福。D本文以时间和空间为序,记叙了“她”回乡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她”内心复杂的感受和人生的感悟。E“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是因为老家静悄悄的,作者心情也恢复了宁静,不愿打扰。(2)“她”的这次“心灵踱步”,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其情感的变化。(6分)(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1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4)文章说,“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请结合文本及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案】(1)【AC】(2)思乡的不平静(心绪不宁、复杂)陷入回忆的感动(感伤)和幸福结束旅行后的平静充实快乐
33、。(每点2分)(3)写出了“她”老家环境的安静表现了“她”心境的平静为后文“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作铺垫解释了“她”走到家门也不进去的原因。(每点1分)(4)这句话的意思是:她如今已经从离乡的空虚失落中寻找回丰富而快乐的回忆,让自己变得充实而幸福了。文章中的“她”从归乡初始的情绪忧伤而复杂,表现她因离乡而空虚无依,归乡后的所见唤起的丰富回忆,最后发现原来回忆一直都在,而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幸福和充实。现实中也是如此。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几乎已经忘了家的味道,但是一棵树、一句乡音、一首歌就很容易唤醒自己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内心又变得丰富而充实。或者,现实中也是如此
34、。当周遭安宁,内心虚静时,人们脑中常常会闪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许是回忆,或许是畅想,思绪联翩,内心也因环境和心境的虚静变得越发丰富。正如周国平丰富的安静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每点2分)【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35、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她的这次心灵踱步,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其情感的变化。”做这道题先要理文章的思路。开头的纷乱(怀乡病)和结尾的宁静是比较容易找的,中间的变化该如何去分析概括呢?要注意文章中间的内心活动的描写,“感觉到幸福,温
36、馨”“他们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准确概括。同时还要注意,有些内容要点是在字面上就可以找到的,有些则要另行概括了。【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第二,扣文体结构特征。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也有自己的特点。记叙文、散文、小小说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结构
37、;议论文常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轮(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组织文章结构,本轮部分的结构层次大致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说明文或者按时间、空间及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组织结构,或者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结构。第三,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第四,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如本题要注意文章中间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准确概括。同时还要注意,有些内容要点是
38、在字面上就可以找到的,有些则要另行概括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景物描写作用题总结: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C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D象征、暗示作用。如本题这段景物描写处在文章的中间,或者说是在高潮部分,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除了注意当时的人物心情外,还要注意和上下文的情节的关系。【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探究题
39、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总结点题”环节可要可不要。如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无”“有”的含义。然后,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领悟类似的境界。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
40、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
41、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
42、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
43、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
44、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
45、育家蔡元培的形象。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3)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
46、是什么?(6分)(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6分)运用对比的手法(2分)。与林纾论战,将林的刻毒攻击和蔡的平情论理进行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的“放言贬损”与蔡的“未尝作气”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玄同的率直质疑与蔡的“舒言缓语”对比。(4分,意思对即可) (3)(6分)坚守个人价值观,对高官厚禄毫不在意。本性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官行政。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一: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
47、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襟豁达。 观点二:蔡元培“守正不阿”。遇大事,刚强有主见,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发表文章,痛斥军阀。 观点三:蔡元培既是“好好先生”,又“守正不阿”。兼容并包,胸襟豁达;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 (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
48、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111(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49、“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仁人君子的雅量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本文的表现手法。做题时先找出“仁人君子的雅量”的体现,主要集中在第二段,“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可
50、见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写的。【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分析运用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B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1、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如本题就是考查人物描写手法,第二自然段可发现为了表现蔡的雅量,作者举了三个例子。答题时找出
52、这三个例子,如与林纾论战,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智对钱玄同。可见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写的。【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53、 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比如本题,要重点抓住“中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故所找内容应主要突出他的“书生本色”,由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考点定位】【名师点睛】此类型题目提问方式:1有一种观点认为,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传主是一个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答题步骤:第一步:在两种观点中确定一种进行探究的观点。第二步:注意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第三步:如果题干要求联系实际,
54、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如本题可辨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从思想上和处世上他可以称得上是好好先生。从敢于担当上和痛斥军阀方面,守正不阿。其实这两个主面全都体现在他的身上。所以答题时答出两方面即可。第II卷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适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
55、,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项“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通常指不好的事情,句中是“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是好事情,褒贬不当。B项“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语境是“春节茶话会”,应该是“别开生面”。C项“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句中是“环保老人”晨练时随手捡垃圾,此处望文生义。D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6、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C项“信手拈来”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句中是“环保老人”晨练时随手捡垃圾,此处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A项“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通常指不好的事情,句中是“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是好事情,褒贬不当。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B项“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语境是“春节茶话会”,应该是“别开生面”。第四、弄清所用
57、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B根据国宝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的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常常的思索。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实施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办力度而被冠
58、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答案】B【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C项,就是将“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A项
59、,语序不当,不应是国家大剧院从现在起到年底一直都在宣布,应将“从现在起到年底”放到“宣布”后面。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D项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国家”,后一句中被冠民“史上最严”的称号的应该是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 , , ,他们的统治永远无异于一个野蛮阶段,有着复杂的典章制度从本能状态进入能够未雨绸缪的理性状态的文明,属于文化
60、的高级阶段。这当然不是只有今天才能找到的迹象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最终解体是由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111他们被不无道理地称为野蛮人彻底摧毁一个破败的文明一直是群众最明确的任务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知识贵族而不是群体ABCD【答案】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
61、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比如第三句中有指示代词“他们”,第一句的“这”,那么自然应出现与之对应的事物。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教
62、育部正在规划将教师节由9月10日改至这一天。网络问卷调显示,这项规划得到了近七成网友的支持。孔子是“万世师表”,他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留“孔颜之乐”的佳话。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教师节的一个情境。教师节当天,我给同学们上课:“今天是教师节”同学们回应道:“祝老师快乐!”我说:“教师节应该是同学们快乐。”想想看,当老师的能够快乐起来吗?当今时代,师和学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授受关系,。学生具有主体性地位,其主体地位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过程,它表现在我们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教师作为一项职业,是通过教书育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学生则是这种价值的体现与反映。正因为此,我要
63、说,。【答案】如果同学们不快乐 更是相依相促的互动关系 教师节应该是“同学们快乐”(每处2分)【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17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构成排比句,使文段语意完整。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
64、轻盈从容;,;,。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答案】没有蓝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悠然;没有牡丹的富丽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刚毅。【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句。先明确仿写的具体要求,首先是外在的,然后是内在的。要注意句子间的内在联系,所写前后应是包含的关系。仿写句子还要要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的前后两部分要形成对比,采用“没有,可以有”的句式,且要“与开头的一句构成排比句”。【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
65、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答案】人生要有希望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是啊,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
66、,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了成功;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总之,人活着绝对不可以没有希望。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小时候便立志从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说他在空想,可拿破仑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那颗建功立业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闪烁着,给他以无穷的力量,鞭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从此,拿破仑刻苦研读军事,不断充实自己,遇到困难也毫不气馁,而后抓住机会,施展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终于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的
67、成功,最终源于他心中的希望。假如当年的拿破仑没有这份希望,他也就不会去研究军事,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传奇人物。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却在发表前意外地被佣人付之一炬。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这意味着他若想继续,一切就必须得从零开始。他的确是绝望极了,但是向子孙后代讲述法国大革命史的希望渐渐驱散了绝望之云。他又重新搜集重理素材,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卡莱尔虽然厄运当头,却没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这希望,使他走出阴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极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
68、顺。历数古今,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成功的希望总能给他们以巨大的力量。相反,有许多曾经胸怀大志的人却最终一事无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困难面前他们失去了希望。西班牙思想家松苏内吉曾说过:“我唯一不能缺少的东西就是希望。”当拥有了希望,无论怎样的黑暗之中也会看到光明,无论怎样的痛苦也会感到快乐。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拥有希望就是像无边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一篇小说的简介,也就是把小说的精髓说出来了。审题立意时需要对小说主旨进行分析、推断,找出出题者想要供给的写作立意和写作角度。这篇小说也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人虽然
69、像树叶那样会枯萎,但是人的精神就像画家用彩笔画出的青翠的树枝叶那样永存,人的贡献会像青翠的树枝叶那样让人们永远牢记。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可以立意为人要有顽强的毅力去做一切的事情,奇迹就会发生。写态度也可以,就是人用不屈服的态度对待一切,什么奇迹都可以发生。材料中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作文时据此立意就可以了。【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